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字典(4)▪P12

  ..續本文上一頁

  梵行饒益:對清淨的修行有幫助,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梵行的基礎」,參看「梵行」、「饒益」。

  梵行顯示:另譯作「梵行清白、清白梵行」,即「清淨的梵行」或「展現梵行」,參看「梵行」。

  梵志種白:婆羅門是白種人,指皮膚是白色的。

  梵志種勝:婆羅門的血統最好。

  梵梵所化:大梵天所變化的(創造的)。

  欲入涅槃:解讀爲「要進入涅槃」,參看「涅槃」,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欲令如是:全句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即「要……是這樣,不是那樣」。

  欲如肉脔:淫欲就像小肉塊,會引起爭食搶奪。

  欲如把炬:淫欲就像迎風舉火把,會反過來燒到自己。

  欲如骨鎖:「鎖(罕)【金+巢】」,音義同「鎖」,即「淫欲就像啃骨頭,傷了嘴還吃不飽」。

  欲如假借:淫欲就像借用的東西,不能一直擁有。

  欲如樹果:淫欲就像樹上的果實,因果實而連樹都被摧殘。

  欲何等作:你(原來是)想要作什麼的?

  欲爲生難:解讀爲「欲生(求生)爲難(困難)」。

  欲得求實:想得到樹的實心材料。

  欲墮世尊:想要讓世尊墮于負處;想要論敗世尊。

  欲燃佛積:想點燃佛陀遺體下面堆放的積木(用來火化遺體的積木)。

  清淨出要:解讀爲「出離(于欲)爲清淨」。

  清淨鮮白:形容豪無瑕疵。

  淨不動道:「淨」指「淨信」,「自信;確信」的意思,「不動」指「阿羅漢果」或「第四禅」,參看「必至不動」、「不動處」、「不動心解脫」,「道」指「道路;方法」,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淨念一心:另譯作「舍、念、清淨」,「護念清淨」,即「完全地專注」,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由于平靜而有遍淨專注」,爲「第四禅」的境界,參看「第四禅」。(同義詞「淨念、一心」「舍.念.清淨」)

  淨除乞食:即「淨化托缽的食物」,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在施舍的食物上淨化」

  牽詣衆所:綁來見大家。

  現世二報:當生(或當下)有兩種結果,一是得到「真實的(即「真理」)」,一是得到「錯誤的」。

  現我得者:譯義不明,或解讀爲「告訴我他已經證得了」。

  現事必滅:全句爲「現事必滅,我當作不作認說。」解讀爲「不承認(承擔)當下的責任」。

  現法作證:當生體證,參看「現法」、「作證」。

  現法苦住:即「當生保持在苦中」,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參看「現法」、「住」。

  現法涅槃:當生證得解脫涅槃,又譯爲「見法涅槃」。

  現法樂住:另譯作「見法樂住」,即「當生保持在安樂中」,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參看「現法」、「住」。(相關詞「今得現法樂住」)

  現法樂居:即「當生安樂地生活」,參看「現法」。

  異生異滅:依一法生隨即依另一法滅。

  異行思惟:除了理性深思,另譯爲「異行覺想」。

  異問異答:問東而回答西;詭辯論。

  異無散解:變化了,消失了,分離了。

  衆中恐怖:面對群衆膽怯的恐怖,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衆多羽從:即「衆多衛隊或儀隊之隨從」。

  衆好滿足:「好」爲「相」的另譯,即諸相圓滿。

  衆苦作役:解讀爲「役使衆生受苦」,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涉及衆生危險的」。

  眼生智生:生起「眼」與「智」,參看「眼智明覺」。

  眼智明覺:形容聖者證果時的情境,「眼」是「看清楚正法的觀察力」,「智」是「體證到正法」,「明」是「舍離了無明」,「覺」是「菩提;正覺;解脫的證悟」,相當的南傳經文都作「眼智慧明光」,「慧」是「般若」,光是「光明」。(同義詞「眼.智.明.覺」「眼、智、明、覺」)

  眼觸生受:由「眼觸而生起感受」,參看「六觸」、「受」。

  第一果, 記:「第一果」指「阿羅漢果」,「記」爲「記說」之略,此處爲「決定說;確定說」的意思,參看「記說」。

  第一非時:即「第一種不是適當的時機」,參看「非時」。

  第二天使:以叁天使的到來表征「老、病、死」,「第二天使」即表示「病」。

  第叁天使:以叁天使的到來表征「老、病、死」,「第叁天使」即表示「死」。

  粗作齊限:另作「粗爲人作分齊」,即「大原則」(可以有個別差異的認定)。

  終不唐捐:終究不會沒有收獲。

  習白衣行:過在家人的生活。

  習向心住:解讀爲「心習向住」,即「內心保持著修習」,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參看「正向」、「住」。

  習行不斷:不斷做而成爲習慣。

  習于色者:親近于色,而南傳經文作「思量色」或「歡喜著色」。

  習近于色:另作「于眼味著」,即「眼對所見的色有味著」,參看「味」。

  習惡食想:學習觀想食物是汙穢的。

  習善知識:另譯作「親近善知識、事賢者」,即「親近善友」,此處之「習」爲「親近」的意思,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結交善士」,參看「真人」。

  習盡之法:消散與集起的本質;消散與集起的實際條件因素。

  習學趣迹:朝向聖者走過的足迹修學。迹(罕)【返-反+亦】。

  脫諸防邏:脫離巡邏者(的巡察範圍),「防邏」指的是「巡邏者」,經文以「渴愛」比喻巡邏者,因爲在生死輪回中,「渴愛」扮演著如巡邏者的角色,守者衆生無法脫離生死輪回的境界。

  莫以诤說:不要與人诤論。

  莫行怨事:不要作與我敵對的事。

  莫作釋身:不要(想)成爲帝釋。

  莫思惟此:全句爲「當思惟此,莫思惟此」,解讀爲「應當這樣思惟,不要那樣思惟」,後一句的「此」是「另一個」有別于前一句的「此」,這應是梵語、巴利語的語法。

  莫是莫非:不必論其對錯。

  莫相導說:另作「莫相道說」,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不要私下說」。

  莫然余燈:「然」同「燃」,參看「不異洲」。

  莫與彼別:譯義不明,或解讀爲「不必與其他人道別」。

  處所界障:處于界限內,即「不違規」的意思。

  處處旋捉:解讀爲「捉得緊緊的」。

  處處敷悅:解讀爲「充滿喜悅」。

  處處潤澤:解讀爲「像完全浸泡般地充滿」。

  貫大海中:向大海中刺去(以刺起魚蝦等)。

  貪使所使:爲貪煩惱所驅使,參看「使」。

  貪餮不廉:貪吃貪求者,「餮」讀作「貼」四聲,貪吃者。

  貪覺覺者:即「有貪欲之想法者」,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欲尋」(參看「尋」)。(相關詞「或瞋覺覺者,或害覺覺者」)

  通達現法:當生通達(證得涅槃)。

  速令休息:使之迅速地停止。

  速徹過去:或解讀爲「很快地達到(解脫的)目標」。

  逐會嬉戲:追求玩樂者。

  造生死本:造成生死輪回的根本原因(之惡不善法)。

  野馬流動:空氣因熱對流産生如野馬奔騰的幻象,「野馬」另譯爲「陽焰」。

  野獸其心: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不在欲中玩樂」,疑爲「不野獸其心」(不放縱其心;不讓心如野獸般任生理的欲求而行動)之訛誤。

  陰陰相關:依經文前後文來看,是指「前五受陰與後五受陰之關連」,參看「五受陰」、「二陰相關」。

  陰陰觀察:「陰」爲「蘊」的另譯,指「五蘊」,即「對五蘊的每一蘊作一一的觀察」。

  竟爲爾不:是這樣嗎?

  麻縷成功:解讀爲「麻絲比較有用」。

  最下使人:指「地位最低下,供差遣的使用人」。

  最上真際:指涅槃解脫。

  最在其邊:解讀爲「最爲極端」。

  喜心寂滅:即「內心的(踴)喜停止了」,爲第叁禅的境界,參看「第叁禅」。

  喜共俱定:伴隨著「喜」的定,通常指「初禅」或「第二禅」。

  堪任決定:解讀爲「能夠成爲不退轉者」,參看「決定」,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堪任知見:解讀爲「能夠成爲有知有見的聖者」,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幾了幾失: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幾乎滅亡、破滅」。

  複更有惡:全句爲「複更有惡而過此耶」,相當的南傳經文之大意爲「你的想法有什麼依據呢?」

  提鼻伽羅:或爲能吞船之大魚的音譯。

  斯陀含果:又作「第二果、第二沙門果、一來果」,斷「身見、戒禁取、疑,貪、瞋、癡薄」者,最多再來人間受生一次後就證入涅槃。

  普設大會:祭祀大會。

  智者所舉:智者所稱贊,或作「智者所譽」。

  智寶成就:解讀爲「成爲智慧之寶」,參看「具足住」,相當的南傳經文無,但南傳經文形容尊者舍利弗的定型句均作「慧」,如《相應部二相應二九經》作「速慧、銳利慧、大慧、廣慧、歡喜慧、洞察慧」。

  椎身懊惱:打自己的身體,懊惱。「棰」音譯同「捶」。

  無上明行:最高的明(智慧)與行(行爲)。

  無上息迹:沒有比之更高的止息(寂靜)之道。

  無母子畏:即「孩子找不到母親的那種恐懼害怕」,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無母無父:不承認有母親與父親(的養育之恩),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同義詞「無母.無父」「無母,無父」「無母、無父」)

  無有人民:無人所到處。

  無有反複:不知感恩回饋。

  無有生氣:沒有生(不熟)的氣味。

  無有皮膚:或解讀爲「全然地潔淨而沒有雜染的沾染」。

  無有似有:業報還未成熟,但看似已經成熟。

  無有來處:沒有一個實體來了。

  無有阿枉:沒有不正直,另作「無有阿曲」,枉(罕)【打-丁+王】讀作「狂」,亂的樣子。

  無有是處:表面上的意思是「沒有這樣的地方」,引申爲「這是錯的;這是不存在的」。

  無有能製:沒有能阻擋者,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沒有能使(已轉起的*輪)反轉的」。

  無有解時:解讀爲「沒有解脫的時候」。

  無有儀法:沒有威儀。

  無有俦匹:沒有對手,「俦」讀作「仇」,伴侶。

  無自性智:《別譯雜含經》作「無智愚人」。

  無色是我:(以五蘊中的)非物質類(蘊)是真我,參看「色」、「我」、「五陰」。(反義詞「色是我」)

  無我處所:全句爲「無我處所及事都無所有」,相當的…

《阿含字典(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阿含字典(5)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