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多色鳥的名字,相當的南傳經文無。
園觀之道:譯義不明,或指「天界」。
微劣猶豫: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懶散」。
意生縛斷:全句爲「離貪已,于色封滯意生縛斷」,解讀爲「意(識)」之生(住立),乃因貪愛而攀住占用著色,這種攀住占用,就像繩索綁著(縛)一樣,一旦離了貪愛,就像這綁著的繩索斷了一樣,參看「封滯」。
意生觸斷:全句爲「離貪已,于行封滯意生觸斷」,「封滯意生觸斷」疑爲「封滯意生縛斷」之誤植(比對相當的南傳經文,與「封滯意生縛斷」意思沒有不同),參看「意生縛斷」。
意所惟觀:心作深度思惟。
意常滅戲:心意常在息滅戲論,「戲論」,是錯誤的、對善法無益的觀點與言論。
意得休息:指「心中的煩惱止息了」。
意想著水:解讀爲「心中渴望著喝水」,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意論令問:以心中默念的方式提問。
想知滅定:另譯作「想受滅定」,想與知都停止的定境,部派間對此定的定位看法紛歧,有認爲其在「非想非非想處定」之上。
想起住滅:即「想的生起、持續、滅沒消失」,參看「覺諸想起」、「覺諸想住」、「覺諸想滅」。(同義詞「想起.住.滅」)
愛愛爲縛:爲因迷戀染著渴愛,所以被所迷戀的渴愛束縛。
愛系其首:譯義不明,另作「愛結所系」,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渴愛所系」。
敬重不堪:解讀爲「至爲敬重」。
新熟堅實:解讀爲「剛成熟,健康飽滿」,相的南傳經文作「新成熟、安全地被播下了」。
極力扪摸:極度地執著,「扪摸」爲重義詞,原意爲「摸」,引申爲「抓取;執著」。
極多無難:譯義不明,關于對「戒」的經文定型句,北傳典型的如「不缺戒、不斷戒、純厚戒、不離戒、非盜取戒、善究境界、可贊歎戒、梵行不憎惡戒」(《雜阿含五五0經》),南傳則均作「無瑕疵、無汙點、無雜色、智者所稱贊、不取著、導向定」。
極自無賴:極爲無聊(沒有意義),沒有用處之言。
極製是戒:製訂這些戒(學處)太嚴厲了。
極知極觀: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知與見」,此處之「觀」爲「見」的意思,參看「觀」,「極」爲形容知與見的深廣透徹。
極诃責數:常常嚴厲地指責诃罵。
滂霈平滿:水非常多而且積到滿位,「滂霈」讀作「乓配」。
滅有對耶:「寂滅」有其相對應(相似或相反的對比)的嗎?
滅戲道迹:滅戲論(錯誤)的修學方法。
煩惱清淨:解讀爲「使煩惱清淨」,或斷句爲「煩惱、清淨」。
煩惱結縛:煩惱與束縛,參看「結」。
當因知識:應當以向朋友請教的心情,不必有所顧慮地發問。
當自撿心:應當收斂自己的心。
當自熾然:應當自己努力。
當作何計:應當作怎樣的打算?
當求大師:應當尋求老師,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按:佛陀時代佛弟子所說的「大師」,爲對世尊的尊稱,但這裏覺音論師注解爲可以教導進入聖道的老師。
當來有本:來生的根源,「當來有」指「來生」。
當來有愛:另譯爲「未來有愛、當受未來有、愛受當來有」,意思是「未來存在之愛;導致來生的渴愛」。
當來無我:參看「當來」、「非我」。
當降神下:投胎的意思。
當枭其首:當斬首示衆。
當善然可:應當好好地接受;徹底地接受。
當善觀察:應當好好地、徹底地觀察,參看「善」。
當勤諷誦:應當勤于誦讀經典。
當與我直:應當給我等值的代價(錢)。
當廣演布:1.廣爲修習。2.廣爲傳授。
當懷受我:《增壹阿含叁二品五經》作「我今欲受歲」,《別譯雜阿含二二八經》作「我今欲自恣」,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即「請自在地,毫不保留地指出我的缺點」,參看「受歲」、「自恣」。
當願我息:即「願我得止息」,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願我以諸煩惱的毀滅而成爲無煩惱」。
節節行風:流動于肢體的氣息,「風」指所有具流動性質者。
聖戒成就:即「具足聖弟子的戒」,南傳經文作「具足聖弟子所愛的戒」,「成就」是「具足」的意思,參看「成就遊」,北傳經文均以「不缺戒、不斷戒、純厚戒、不離戒、非盜取戒、善究竟戒、可贊歎戒、梵行不憎惡戒」的定型句來形容,南傳經文均以「無毀壞、無瑕疵、無汙點、無雜色、智者所稱贊、不取著、導向定」的定型句來形容。
聖見出要:解讀爲「聖、出要之見」,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聖、出離的見解」。
聖智慧鏡:《雜阿含七一經》作「建聖法幢」,並解說這是比喻「斷我慢」,《中部二二經》「聖者旗已落下,重擔已落下,離結合」,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他的旗幟已降下,負擔已放下,他不被束縛」。
聖無漏樂:即「聖潔無煩惱之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感受無煩惱的樂受」,參看「漏」。
聖說移動:聖者說,這還在變動中,還沒到達穩定的狀況。
聖慧明達:即「明白通曉聖者之慧」,參看「有明有達」。
補治衣訖:縫補衣服完畢。
解脫已住:解脫已經確立了。
解脫心施:即「以毫無拘束之心行布施」,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自在地施舍」。
解脫知見:另譯作「解脫見慧、解脫所見」,了知「這是解脫」之智,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生『(這是)解脫』之智,他了知……」。
解脫爲習:解脫爲其助緣。
解脫堅固:有堅固的解脫。
資生之具:解讀爲「具有資助活命之物」,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遊行采樵:即「四處遊走撿柴」。
過此度此:超越這個。
過夜平旦:天亮後。
馳騁六境:追逐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境。
偻者得伸:另譯作「屈者得伸、樓者得伸(樓(罕))」,使彎曲的得以伸直,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能扶正顛倒的」。
碁局博奕:下棋賭博。
仆使作人:解讀爲「役使仆人;強迫人做事」,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塵土坌體:身上沾了許多塵土,參看「坌」。
壽已畢訖:壽命已經終止,死亡的意思。
壽命齊限:解讀爲「壽命的界限;死亡」,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壽將欲過:解讀爲「壽命將盡」,這裏的「過」,解讀爲「超過」,即「將用盡」的意思。
壽過垂訖:壽命接近盡頭,比喻到了晚年。
壽過苦極:解讀爲「壽命將盡,受極大的痛苦」,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實非不實:斷句爲「實(是事實);非不實(不是非事實)」,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弊不可居:破落無法居住。
慢無間等:另譯「現觀慢」,即突破了深沈的傲慢(我慢),參看「無間等」。(相關詞「止慢無間等」)
漬身潤澤:全身完全沈浸在……。
漏盡智通:斷盡煩惱,解脫生死之智,參看「漏盡」。
漏盡意解:解讀爲「摧毀所有煩惱,心得解脫」,「意」即「心」,「脫」即「解脫」。
漸次而起:解讀爲「依次地而生起」,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漸盡漸教:解讀爲「漸漸教導,漸漸斷盡煩惱」,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逐步地學(訓練),逐步地作,)逐步地行道(進行方式),而沒有突然急速通達究竟智的」。
漸學舍羅:初學者沙彌。
爾所果福:其功德;他的功德。「爾所」爲「是;此;其」的意思。
爾所苦盡:解讀爲「有多少苦已滅盡」,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這些苦已被滅盡」。(相關詞「我爲爾所苦盡」)
盡智有習:漏盡之智有其助緣。
盡諸有結:摧毀了所有的「有情生命存在」的束縛,即「不再有來生」,參看「盡」、「有」、「結」、「自知不受後有」。(同義詞「有結盡者」相關詞「無複有結」「斷除諸有」)
盡諸有漏:斷盡了所有的煩惱,「有漏」指「具煩惱」,參看「漏」。
種種腆美:許多豐盛的美味,「腆」讀作「舔」。
端視平涉:解讀爲「目不斜視;眼睛只往正前方看,不往上看(傲視),也不往下看(垂頭)」,「涉」是「涉及;相關的」,「平涉」即指「眼睛高度平面上所涉及的(東西)」,相關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精進覺分:另譯作「精進覺支」,此處的「精進」,在巴利語中與「八正道」的「正精進」用字不同,菩提比丘長老依巴利語英譯爲「活力」,參看「覺支」、「七覺支」、「正精進」。
精勤正住:徹底地保持在努力(精進)、奮力(勤),參看「正」、「住」。
認過去事:解讀爲「喜歡談論已過去的事」。
說不待時:比對相當的南傳經文形容世尊所說之「法」的定型句,「不待時」應是「即時(可證)」的對譯,參看「不待時節」,「說」是指「世尊的說法」。
說即此見:比對相當的南傳經文形容世尊所說之「法」的定型句,「即此見」應是「勸誘來見」的對譯,「說」是指「世尊的說法」。另譯爲「即此現身」、「說即此見」。(相關詞「即此身現緣自覺知」「即此現身緣自覺知」)
說從解脫:誦說戒條,參看「從解脫」。
說梵世法:說往生梵天世間之道。
說無時節:不待時節;即時(得證)。
說滅熾然:另作「離諸熱惱」,即「世尊所說的法可以滅除像火在燒一樣的煩惱」,相當的南傳經文形容世尊所說之「法」的定型句中,無此句。
辄如來敕:遵照所帶來的訓令,「辄」(罕)【車+取】音義同「辄」。
辄言最勝:每每說是最好的,「辄」讀作「折」,每每的意思。
輕安覺分:另譯作「輕安覺支、猗覺支、猗覺分」,菩提比丘長老依巴利語英譯爲「甯靜覺支」,參看「覺支」、「七覺支」、「輕安」。
輕慢于衆:輕視大衆。
遠離獨住:「遠離」與「獨住」爲同義複詞,即「獨居而修」,參看「遠離」。
遜其言辭:說他愛聽的話。
障施者施:阻礙布施者的布施。
頗有一結:可有一束縛煩惱(即使很微小,我說可以不斷除、不超越的嗎?)
齊輻圓辋:形容佛陀的腳掌紋路之整齊圓整,「輻」讀作「福」,車輪軸心到圓周的連結支撐直木,「辋」讀作「往」…
《阿含字典(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