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字典(4)▪P14

  ..续本文上一页多色鸟的名字,相当的南传经文无。

  园观之道:译义不明,或指「天界」。

  微劣犹豫: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懒散」。

  意生缚断:全句为「离贪已,于色封滞意生缚断」,解读为「意(识)」之生(住立),乃因贪爱而攀住占用着色,这种攀住占用,就像绳索绑着(缚)一样,一旦离了贪爱,就像这绑着的绳索断了一样,参看「封滞」。

  意生触断:全句为「离贪已,于行封滞意生触断」,「封滞意生触断」疑为「封滞意生缚断」之误植(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与「封滞意生缚断」意思没有不同),参看「意生缚断」。

  意所惟观:心作深度思惟。

  意常灭戏:心意常在息灭戏论,「戏论」,是错误的、对善法无益的观点与言论。

  意得休息:指「心中的烦恼止息了」。

  意想着水:解读为「心中渴望着喝水」,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意论令问:以心中默念的方式提问。

  想知灭定:另译作「想受灭定」,想与知都停止的定境,部派间对此定的定位看法纷歧,有认为其在「非想非非想处定」之上。

  想起住灭:即「想的生起、持续、灭没消失」,参看「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同义词「想起.住.灭」)

  爱爱为缚:为因迷恋染着渴爱,所以被所迷恋的渴爱束缚。

  爱系其首:译义不明,另作「爱结所系」,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渴爱所系」。

  敬重不堪:解读为「至为敬重」。

  新熟坚实:解读为「刚成熟,健康饱满」,相的南传经文作「新成熟、安全地被播下了」。

  极力扪摸:极度地执着,「扪摸」为重义词,原意为「摸」,引申为「抓取;执着」。

  极多无难:译义不明,关于对「戒」的经文定型句,北传典型的如「不缺戒、不断戒、纯厚戒、不离戒、非盗取戒、善究境界、可赞叹戒、梵行不憎恶戒」(《杂阿含五五0经》),南传则均作「无瑕疵、无污点、无杂色、智者所称赞、不取着、导向定」。

  极自无赖:极为无聊(没有意义),没有用处之言。

  极制是戒:制订这些戒(学处)太严厉了。

  极知极观: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知与见」,此处之「观」为「见」的意思,参看「观」,「极」为形容知与见的深广透彻。

  极诃责数:常常严厉地指责诃骂。

  滂霈平满:水非常多而且积到满位,「滂霈」读作「乓配」。

  灭有对耶:「寂灭」有其相对应(相似或相反的对比)的吗?

  灭戏道迹:灭戏论(错误)的修学方法。

  烦恼清净:解读为「使烦恼清净」,或断句为「烦恼、清净」。

  烦恼结缚:烦恼与束缚,参看「结」。

  当因知识:应当以向朋友请教的心情,不必有所顾虑地发问。

  当自捡心:应当收敛自己的心。

  当自炽然:应当自己努力。

  当作何计:应当作怎样的打算?

  当求大师:应当寻求老师,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按:佛陀时代佛弟子所说的「大师」,为对世尊的尊称,但这里觉音论师注解为可以教导进入圣道的老师。

  当来有本:来生的根源,「当来有」指「来生」。

  当来有爱:另译为「未来有爱、当受未来有、爱受当来有」,意思是「未来存在之爱;导致来生的渴爱」。

  当来无我:参看「当来」、「非我」。

  当降神下:投胎的意思。

  当枭其首:当斩首示众。

  当善然可:应当好好地接受;彻底地接受。

  当善观察:应当好好地、彻底地观察,参看「善」。

  当勤讽诵:应当勤于诵读经典。

  当与我直:应当给我等值的代价(钱)。

  当广演布:1.广为修习。2.广为传授。

  当怀受我:《增壹阿含三二品五经》作「我今欲受岁」,《别译杂阿含二二八经》作「我今欲自恣」,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即「请自在地,毫不保留地指出我的缺点」,参看「受岁」、「自恣」。

  当愿我息:即「愿我得止息」,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愿我以诸烦恼的毁灭而成为无烦恼」。

  节节行风:流动于肢体的气息,「风」指所有具流动性质者。

  圣戒成就:即「具足圣弟子的戒」,南传经文作「具足圣弟子所爱的戒」,「成就」是「具足」的意思,参看「成就游」,北传经文均以「不缺戒、不断戒、纯厚戒、不离戒、非盗取戒、善究竟戒、可赞叹戒、梵行不憎恶戒」的定型句来形容,南传经文均以「无毁坏、无瑕疵、无污点、无杂色、智者所称赞、不取着、导向定」的定型句来形容。

  圣见出要:解读为「圣、出要之见」,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圣、出离的见解」。

  圣智慧镜:《杂阿含七一经》作「建圣法幢」,并解说这是比喻「断我慢」,《中部二二经》「圣者旗已落下,重担已落下,离结合」,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的旗帜已降下,负担已放下,他不被束缚」。

  圣无漏乐:即「圣洁无烦恼之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感受无烦恼的乐受」,参看「漏」。

  圣说移动:圣者说,这还在变动中,还没到达稳定的状况。

  圣慧明达:即「明白通晓圣者之慧」,参看「有明有达」。

  补治衣讫:缝补衣服完毕。

  解脱已住:解脱已经确立了。

  解脱心施:即「以毫无拘束之心行布施」,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自在地施舍」。

  解脱知见:另译作「解脱见慧、解脱所见」,了知「这是解脱」之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生『(这是)解脱』之智,他了知……」。

  解脱为习:解脱为其助缘。

  解脱坚固:有坚固的解脱。

  资生之具:解读为「具有资助活命之物」,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游行采樵:即「四处游走捡柴」。

  过此度此:超越这个。

  过夜平旦:天亮后。

  驰骋六境:追逐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

  偻者得伸:另译作「屈者得伸、楼者得伸(楼(罕))」,使弯曲的得以伸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能扶正颠倒的」。

  碁局博奕:下棋赌博。

  仆使作人:解读为「役使仆人;强迫人做事」,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尘土坌体:身上沾了许多尘土,参看「坌」。

  寿已毕讫:寿命已经终止,死亡的意思。

  寿命齐限:解读为「寿命的界限;死亡」,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寿将欲过:解读为「寿命将尽」,这里的「过」,解读为「超过」,即「将用尽」的意思。

  寿过垂讫:寿命接近尽头,比喻到了晚年。

  寿过苦极:解读为「寿命将尽,受极大的痛苦」,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实非不实:断句为「实(是事实);非不实(不是非事实)」,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弊不可居:破落无法居住。

  慢无间等:另译「现观慢」,即突破了深沉的傲慢(我慢),参看「无间等」。(相关词「止慢无间等」)

  渍身润泽:全身完全沉浸在……。

  漏尽智通:断尽烦恼,解脱生死之智,参看「漏尽」。

  漏尽意解:解读为「摧毁所有烦恼,心得解脱」,「意」即「心」,「脱」即「解脱」。

  渐次而起:解读为「依次地而生起」,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渐尽渐教:解读为「渐渐教导,渐渐断尽烦恼」,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逐步地学(训练),逐步地作,)逐步地行道(进行方式),而没有突然急速通达究竟智的」。

  渐学舍罗:初学者沙弥。

  尔所果福:其功德;他的功德。「尔所」为「是;此;其」的意思。

  尔所苦尽:解读为「有多少苦已灭尽」,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这些苦已被灭尽」。(相关词「我为尔所苦尽」)

  尽智有习:漏尽之智有其助缘。

  尽诸有结:摧毁了所有的「有情生命存在」的束缚,即「不再有来生」,参看「尽」、「有」、「结」、「自知不受后有」。(同义词「有结尽者」相关词「无复有结」「断除诸有」)

  尽诸有漏:断尽了所有的烦恼,「有漏」指「具烦恼」,参看「漏」。

  种种腆美:许多丰盛的美味,「腆」读作「舔」。

  端视平涉:解读为「目不斜视;眼睛只往正前方看,不往上看(傲视),也不往下看(垂头)」,「涉」是「涉及;相关的」,「平涉」即指「眼睛高度平面上所涉及的(东西)」,相关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精进觉分:另译作「精进觉支」,此处的「精进」,在巴利语中与「八正道」的「正精进」用字不同,菩提比丘长老依巴利语英译为「活力」,参看「觉支」、「七觉支」、「正精进」。

  精勤正住:彻底地保持在努力(精进)、奋力(勤),参看「正」、「住」。

  认过去事:解读为「喜欢谈论已过去的事」。

  说不待时: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形容世尊所说之「法」的定型句,「不待时」应是「即时(可证)」的对译,参看「不待时节」,「说」是指「世尊的说法」。

  说即此见: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形容世尊所说之「法」的定型句,「即此见」应是「劝诱来见」的对译,「说」是指「世尊的说法」。另译为「即此现身」、「说即此见」。(相关词「即此身现缘自觉知」「即此现身缘自觉知」)

  说从解脱:诵说戒条,参看「从解脱」。

  说梵世法:说往生梵天世间之道。

  说无时节:不待时节;即时(得证)。

  说灭炽然:另作「离诸热恼」,即「世尊所说的法可以灭除像火在烧一样的烦恼」,相当的南传经文形容世尊所说之「法」的定型句中,无此句。

  辄如来敕:遵照所带来的训令,「辄」(罕)【车+取】音义同「辄」。

  辄言最胜:每每说是最好的,「辄」读作「折」,每每的意思。

  轻安觉分:另译作「轻安觉支、猗觉支、猗觉分」,菩提比丘长老依巴利语英译为「宁静觉支」,参看「觉支」、「七觉支」、「轻安」。

  轻慢于众:轻视大众。

  远离独住:「远离」与「独住」为同义复词,即「独居而修」,参看「远离」。

  逊其言辞:说他爱听的话。

  障施者施:阻碍布施者的布施。

  颇有一结:可有一束缚烦恼(即使很微小,我说可以不断除、不超越的吗?)

  齐辐圆辋:形容佛陀的脚掌纹路之整齐圆整,「辐」读作「福」,车轮轴心到圆周的连结支撑直木,「辋」读作「往」…

《阿含字典(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阿含字典(5)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