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车轮的圆周。
齐识而还:追查生命的缘起,从「名色」到「识」后就折返回「名色」;只是「老死」到「识」的范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这识转回,往前不超越名色(,就这个范围而生、老、死;去世、再生,谓:缘识,名色……)」,这也是「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意义。
抟食断知:参看「抟食」、「断知」,即「对物质食物的完全了知(遍知)」,以物质食物是用来维持身体而得以修学,就如食自己儿子的肉一样,不求享乐、纵欲、身材。
仪容庠序:仪态容貌端庄。
增上意学:另译作「增上心学」,指「定」的加强修学。
增名色生:「元本」作「缘名色生」。
增益生痴:解读为「扩大痴的生起」,参看「增益」、「痴」,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审谛不忘:「审」是「仔细、慎重」,「谛」是「真实;不颠倒;真理」,「审谛」者离「散乱、轻慢、颠倒」,也可解读为「思惟真实」,「不忘」是「不忘记;不忘失」。
审谛真实:参看「审谛」、「真实」。
广说如上:另译为「如上广说」,即「(详细)如前面所说」。
弹琴喻教:即「以弹琴应保持琴弦松紧适中为譬喻的教导」。
慧根了了:慧根清明;极为聪明。
慧善解脱:即「慧解脱」的加强语气;彻底地慧解脱。《长部34经》作「他已了知:我的贪已舍断,已切断了根,就像无根的棕榈树,成为非有,为未来不生之物,我的瞋已舍断,已切断了根,就像无根的棕榈树,成为非有,为未来不生之物,我的痴贪已舍断,已切断了根,就像无根的棕榈树,成为非有,为未来不生之物。」参看「慧解脱」。
摩利沙华:「华」通「花」,即「摩利沙花」,花名,或为「末利迦花;次第花」的另译。
摩侯罗伽:为音译,即「大蟒蛇神」,「侯(罕)【目+侯】」读作「侯」。
数共集会:常常会面,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住于过渡地互相交往」。
乐不因乐:快乐不是以表面上的快乐能得到的。
乐出要受:另译为「乐依出离受、乐出离依受」,解读为「依出离(成就)而起的愉快感受」。
乐共俱定:伴随着「乐」的定,通常指「初禅」到「第三禅」。
乐而不进:疑为「乐而不退」,乐于修行中而不退转。
乐住正受:进入安乐的住处,参看「住」、「正受」,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导入安稳的住处」。
乐更乐触:由触摸而起乐触。
乐所长养:乐的滋养扩大,引申为「笼罩于乐中」,「长养」是「滋养使之扩大或生长」的意思。
乐非尽道:另译为「乐迟通行、断乐迟、乐迟得、乐灭迟得」,即「钝根者迟缓而轻松的证果之道」,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迟缓通达的乐行道」,瓦许先生英译为「具有迟缓理解之轻松进展」。
乐修行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乐于舍,努力回应别人的乞求」。
乐无食受:另译为「不食乐痛、不食乐受、乐无味受、乐无食、乐无食觉」,解读为「不生起执着的愉快感受」。
乐无欲觉:不生起欲念的愉快感受。
瞋恚时来:生起瞋恨。
缘生意识:断句为「意、法缘,生意识」,即「以意根与法为条件,意识生起」,参看「缘」、「法」。
缘利有分:由于有利益,就有分别。
缘悭有家:由于吝啬,就会保有,「悭」读作「千」。
缘幢伎师:竹竿特技表演者,「幢」读作「床」,原意为旗帜。
缘乐更乐:即「以乐触为条件」,参看「缘」、「更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以触为条件(古译为「以触为缘」)」。
谈论觉了:全句为「制伏强敌谈论觉了」,在谈论(修行)的了悟上能降服强敌。
诸不可乐:即「那些使我不愉快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诸有量业:那些有限量的业。
诸有遭事:所有遭遇到苦厄的事。
诸根寂静:「诸根」指「六根」,参看「六处」、「寂静」,这里另有「面貌祥和」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诸根明净」。
诸根增长:「根」指「六根」,「六根增长」表示众生轮回的延续,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五根仍在那儿存续」。
诸海中事:即「谈论有关大海的事」,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海论」。
诸漏已尽:即「所有的烦恼都已被摧毁」,参看「诸漏」、「灭尽」,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诸数永灭:生死流转的永远灭除,参看「增诸数」。
调御丈夫:另译为「道法御」,三藐三佛陀的十号(十种称号)之一,原意为「被调伏人的调御(教导)者」。
调御圣法:受圣者之法的调教训练。
谁起自在:由谁(什么)所支配?
论因说因:即「论说一切世相的因」,参看「因」,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诤起相言:即「起了争执」。
质直沙门:朴质而正直的出家修行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最高成就的沙门」。
遮他说法:阻止他人说法。
余如是说:其余的也这样说,意即「全部相同,(除了有以下的差别外)」。
余则虚名:另译作「余者虚妄」、「余则虚妄」,即「其余的都是错误的(虚有其名而已)」。
余道品法:及其他入涅槃道之法,参看「道品」。
箧毒蛇经:以「箧(读作『妾』)」譬喻有情的身色,以「毒蛇」譬喻地、水、火、风四大(《杂阿含一一七二经》)。
餔养美食:给予美食吃,「餔」读作「不」的平声。
器盛覆举:解读为「拿另外的容器装(剩余的食物)」,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准备残食钵」。
奋头而去:猛然掉头就走;迅速转头离开。
学一切身:另译作「觉知一切身」,练习感受着整个身体。
择法觉分:另译作「择法觉支」,参看「觉支」、「七觉支」、「择法」。
担持衣钵:带着僧衣与钵,「钵(罕)【金+本】」读作「玻」。
整顿可喜:解读为「治理得令人喜欢」。
树三有本:成为(树立)在「三有」中轮回的根本原因,「三有」即「欲界之有(生存)、色界之有、无色界之有」。
澡浴强忍:或解读为「需要经常清洗、勉强维持」,比喻身体经常需要维护的脆弱。
独处只步:独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住在山林中」。
萦衣顶上:全句为「萦衣顶上,戴贤者满慈子」,意思是「以布(衣)缠绕在头上,顶着贤者满慈子」,表示对尊者满慈子的尊崇,「萦」读作「营」,旋绕的意思。(同义词「萦衣顶上戴贤者满慈子」)
谓无道也:没有(这样的)道路可以达成的。
谓厌爱箭:厌离那如箭的渴爱,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为苦所恼,为苦所败」。
豫知人情:预知他人心中所想。
迟观速灭:虽然觉察得慢,但一旦觉察就迅速舍断。
锦绮罗縠:上等华美的丝织品,「绮」读作「起」,「縠」读作「湖」。
阎王境界:为音译,另译为「阎摩界、夜摩界」,义译为「死者的世界」。
随八道行:随意在四面八方的道路驰行。
随心去此:心随之往生;心连接此生与来生。
随出随缘:「出」与「缘」解读为「六根向外出对六境;依于六根与六境的后续发展」,「随出随缘」即「随着六根依于六境所生起的发展(而伺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魔)将厌恶而离去」。
随其大小:依据出家的年资。
随其所应:解读为「随各种情况之需要(而恰当地去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处处都如是适当」,为形容「四摄」运用之定型句。
随所为时:解读为「随其所为之时」,即「随其需要别人协助之时」,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随时消息:全句为「随时消息,冷暖爱护」,另译作「随时荫卵,消息冷暖」,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好好地孵(蛋),好好地培育」。
随时覆荫:保持抱蛋(孵蛋)。
随国俗法:随该地方的习惯用语。
随欲而学:依跟随其后之经文「我不堪能随学而学」推断,疑为「随学而学」之讹误,解读为「依着每一学处而修学」,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随欲即得:想得到就能得到;想做到就做到,表示熟练而毫不费力,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随顺成就:顺从成就的因缘条件而成就它。
随顺回转:即「跟着它转来转去;受它控制」,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令它不存在」。
随顺开觉:参看「随顺」、「开觉」。
随意所问:随你想要问的来问。
头破七分:另作「碎破汝头,令作七分」、「破汝头作七分」,即「头破裂成七片」,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打裂[他的]头成七片」。
优昙钵罗:为音译,另音译为「优昙跋罗、乌昙婆罗、优昙婆逻」,树名,「钵(罕)【金+本】」读作「玻」。
应下置者:应举行依止羯磨(会议)的情况,即「对不受劝诫者,议决命其依止、亲近善知识」。
应更一死:整句为「应更一死,而求再终」,即「不求在此生解脱(最后一次的死),反而求还有来生(再次的死)」。
应责数者:应举行诃责羯磨(会议)的情况,即「议决应呵责鼓动、制造事端者」。
戏求财物:以赌博赢钱者。
纵而不捡:解读为「放纵而不收敛」,「捡」另作「俭」。
聪明志高:解读为「自恃聪明高于他人」。
举体离解:另译作「举体解离、四体不摄」,解读为「全身(或四肢)像要崩散掉一样」,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身体就像麻醉了一样」。
舆床第五: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棺材为第五」,意思是,四个抬棺的人加上棺材为第五,五者将尸体共同送往坟场。「舆」读作「余」,「扛」的意思,「床」指的是「躺尸体的床」,也就是指现代所说的「棺材」。
隐藏发露:暴露隐私。
斋日不食:斋戒日断食,无法用餐。
捣使光生:另译作「捣使光泽生」,意即「(像染布一样)用力打击,使(染布所染的颜色)得显出光泽」,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鞞岚婆风:为音译,另音译为「毗岚婆风、毗岚风」,义译为「强风、季节风」。
断上众邪:解读为「舍断上面(所说的)种种邪见」,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断心诸患:断除心中障碍入定的祸患。
断死魔縻:断除…
《阿含字典(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