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字典(4)▪P8

  ..續本文上一頁。(同義詞「沈翳沒溺」)

  決定而得:必定得到;必定達到,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決定于齊:確定其範圍(定義)。

  狂發失性:即「發狂、失性」,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發狂了」。

  究竟苦邊:徹底地斷盡了苦,參看「究竟」、「苦邊」。

  究盤荼神:食人精血的鬼王,以其訛音,又被稱爲「冬瓜鬼」。

  見已虛空:看了以後顯得(大衆)空了,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此衆對我來說顯得空了」。

  見有楞耆:譯義不明,《增壹阿含叁九品九經》作「當見枷」,《別譯雜阿含一八經》作「見楞祇芒毒蟲」,《翻梵語》:「楞耆(譯曰色也)」,《中部二叁經》作「見闩(橫木;障礙)」。

  見色受證:色由見而知,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生死之事應由眼(天眼)證知(作證)」。

  見來見果:持「布施得果報」的見解。

  見彼有過:全句爲「見彼有過,自稱有過」,即「看見他們的過失並指責他們,使他們承認自己有過失」。

  見法涅槃:又作「見法般涅槃」,即「當生達到涅槃;當生證得解脫涅槃」,另譯爲「現法涅槃、現法般涅槃」,參看「現法」、「涅槃」,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見神受神:認爲有「真我」,執取「真」,參看「神」、「受」。

  見欲系著:對見解的貪著束縛,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對見解的粘著、束縛、欲貪、固執、執著」。

  見結所系:見中之束縛;令人受束縛的惡見。

  見與不見:1.看得見的或看不見的,如「見與不見,俱悉煮熟」。2.不論在別人看的到或看不到的地方,如「見與不見,等無有異(都沒有不同)」。

  見審谛忍:深思後而接受的見解(觀點),另簡爲「審谛忍」,或譯爲「見善觀」。

  見谛得果:見(理解體證)四聖谛而證得果位(初果以上)。

  見纏斷處:全句爲「見可見處,見所起處,見纏斷處,此則爲知,此則爲見,我如是知,如是見」,解讀爲「邪見的可見處,邪見的生起處,邪見的纏(現行;爆發)與斷絕處,這是知,這是見,我這樣知、這樣見」,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見之確立(存續)、見之纏、見之生起(起源)、見之斷絕,我知此,我見此」。

  言我最勝:說自己是最優秀的;認爲自己是最優秀的,參看「我勝」。

  言語寂滅:另作「言語止息」,指「(進入初禅者)言語停止了,不能說話」。(同義詞「語言寂滅」)

  言語粗犷:說話大聲,或說話粗魯。(同義詞「所言粗犷、所說粗犷、辭氣粗犷、以粗犷言說」)

  足得相疇:足以相比,「疇」讀作「仇」,類別之意。

  身不淨行:不清淨的、不善的肢體行爲。

  身生頻伸:伸展身體(伸懶腰);沒有精神的樣子。

  身受滅證:受滅由身證得,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八解脫應由身證知(作證)」。

  身命相屬:身與命根還和合,還活著的意思,參看「命根」。

  身定喜忘:或作「身之喜忘」,解讀爲「因生理的疲憊而常常忘失」。

  身嬰衆苦:即「身體遭受到許多苦」,「嬰」爲動詞,「遭遇;遭受到」的意思,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身壞命終:身體崩壞,壽命終了,死亡的意思。

  邪盛大會:殺生祭祀的祭典。

  佉提羅葉:佉提羅樹的葉子,小而脆弱。

  乖離之法:即「背離、分離、異離之事」。

  事不唐爾:事出有因。

  佯現貞廉:假裝很清淨正直。

  依一林住:即「依止在一座樹林中住」,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依住不遠:住在離獵人所設的餌附近。

  依戒立戒:解讀爲「依戒、立戒」,「依戒」即「依于戒;以戒爲基石(而修定)」,「立戒」即「確立自己的戒行」,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依于無處:依于無所有(沒有拖累)。

  依于無對:依于沒有障礙者,即丈夫沒有其他妻妾爲她的競爭者。

  依食斷食:依著滋養五蘊身而得以精進修學,斷除渴愛證得解脫,當入最後涅槃後就再也不需要那支持五蘊的滋養了。

  依傍于王:仗著國王的勢力(狐假虎威)。

  依愛斷愛:依著渴愛解脫而精進修學,斷除渴愛證得解脫。

  依慢斷慢:看到別人證得解脫,激起自己也不輸人的慢心而精進修學,終能斷除渴愛與我慢證得解脫。

  使立檀會:使信衆舉辦布施大會。

  使作非地:使(大地)成爲不是大地;令(大地)成不了大地。

  供辦肴馔:准備食物,「肴馔」讀作「搖賺」。

  兩手抆摸:以兩手撫摸(他自己的身體)。

  具知癰本:完全知道腫瘤的根本,「腫瘤的根本」比喻「苦的根源」,相當的南除經文作「挖除腫瘤的根本」。

  具惡人已:解讀爲「有壞朋友以後」。

  其目不眴:不眨眼,「眴」讀作「眩」,閃著眼以示意,或轉動眼睛的樣子。

  其有造行:他的行爲。

  其意至下:極爲謙卑地,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以謙卑心;下意」。

  製樂野意:製服其喜歡曠野的心意;馴服其野性。

  取內觸法:比對相對應的南傳經文,爲即「對內在的探究與思惟」;「從事內在的探究思惟」,「取」爲「觸知;思惟;探究」的對譯,「內」指「內在;自身」,「觸」指「接觸;思惟;探究」,依南傳注解書,「內觸」指「對自身五蘊之『緣(條件)』的認識」。(相關詞「賢聖法.律內觸法」)

  取自心相:抓住(把握住)自己修定或修觀的所緣(專注的對象)。

  取所取故:解讀爲「執取所執取的之緣故」,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取法味著:即「對執取的種種生起樂味執著」,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住隨觀樂味者;逗留于隨看味著者」,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住在凝視著滿足者」,參看「取」、「法」、「味」。

  取陰俱識:識連同其所執取的諸蘊(色、受、想、行)。(相關詞「譬取陰俱識」)

  受五欲樂:接受五欲之樂,參看「五欲功德」。

  受少有身:爲數少的輪回受生。

  受百槍苦:「百槍」另譯作「百矛」,即「被矛刺一百下的痛苦」,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受持五戒:遵守「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受持學戒:參看「受持」、「學戒」,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在學處上接受後學習」。

  受食王廪:享用國王的糧食,「廪」讀作「凜」(ㄌ一ㄣˇ),糧倉。

  受夏坐竟:另譯作「坐夏既滿」,即「安居期結束」,參看「安居」。

  受起住滅:即「感受的生起、持續、滅沒消失」,參看「覺諸受起」、「覺諸受住」、「覺諸受滅」。(同義詞「受起.住.滅」)

  受禦事者:受持調教之事。

  受梵之福:1.即「梵福」,最勝最上的施予。2.國王冊封的領地,另作「梵分、梵封」。

  受現在法:執取現在之事。

  味著將養:培養、增長心理的回味與愛著之執著,這裏的「將」爲「調養」的意思,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保持著看到愉悅滋味」(隨觀樂味住)。

  命行變遷:另譯作「命行無常」,指生理的崩解;死亡,參看「命行」。

  命即是身:另譯爲「命則是身、彼命彼身、命即身、是命是身」,即「命(靈魂)即是身(肉體),兩者不可以分離」,爲「十四無記」之一。

  命過比丘:那位過世的比丘。

  奉法曉忌:遵守戒律,並知道什麼是不可做的。

  奉持五戒:遵守「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奈何地味:地味怎麼了?

  委積床褥:萎靡不振地臥床,指病情嚴重者,「床(罕)【丬+木】」音義同「床」。

  定生喜樂:依定而生起喜與樂,專指第二禅的境界。

  定共俱定:譯義不明,尚缺資料比對。

  定道品法:確定(這是聖者的)道品之法;決定是(涅槃)道的法。

  定聚所攝:屬于「定」(專注)類。

  定趣正覺:另譯爲「定趣叁菩提」,斷句爲「定,趣正覺」,即「未來已定,往解脫的證悟」,參看「趣」、「正覺」,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決定,正覺彼岸」。

  屈伸低仰:四肢的彎屈、伸直,彎身、起身。

  屈伸臂頃:彎曲然後伸直手臂那麼短的時間,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往來止宿:(與其他男人)交往共宿。

  彼人長衰:那人損失很大。

  彼心隨轉:其心隨之而轉,被牽著走,表示心被迷住;心的執著。(同義詞「心亦隨轉」)

  彼命由我:他們的生活由我供養。

  彼彼天中:即「一一之天界」,參看「彼彼」。

  彼彼說義:十二部經每一部所說的含義。

  彼異衆師:那些外道們的老師,約指六師外道之類者。

  彼聖說舍:另譯作「聖說及舍」,解讀爲「這是聖者所說的平靜」,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進入並保持在聖弟子(因此而)宣說『他是平靜、專注,保持著樂者』的第叁禅」,爲第叁禅的境界,參看「第叁禅」。

  彼導說我:整句爲「彼導說我,我那得不導說彼」,另譯作「我等自當分明此法」,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我們負責去诤論、鬥诤、論辯、反駁」。

  念光明想:系念明亮之觀想。

  念于內息:專注于(呼吸中的)吸氣。

  念于外息:專注于(呼吸中的)吐氣。

  念宿命證:宿命通由念(憶念)證知(作證)。

  或入刺中:或誤入有刺的地方,如荊棘林中。

  或不啻者:或不及(百歲)者,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只有百歲」,「啻」讀作「斥」,「只、但」的意思。

  或以矛刺:以長矛刺之,矛(罕)【矛+肖】音義同「槊」,長矛。

  或以恐怖: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因恐懼而履行其義務」。

  或可有是:或許是這樣吧!

  或有所止:有些會防止。

  或有所用:有些會使用。

  或有所吐:有些會排除(舍棄)。

  或有所除:有些會去除。

  或有所堪:有些會忍受。

  或時意忘:有時失去正念而忘失了。

  或複減八:或者小于八。

  或虛或實:另作「有虛有實」,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

  所以者何:什麼原因呢?

  所可受證:解讀爲「應當體證者」,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奢華散慢導向墮落」。

  所因有愛:即「對存在的渴愛,是由因緣所生的」,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以此緣而…

《阿含字典(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阿含字典(5)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