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方,以乞食爲生,並隨機教化大衆,另稱「行腳」。(同義詞「遊行人間」「人間遊行」)
遊戲:1.「神通力」之另譯。2.比喻純熟自在。
道士: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乞食者」。
道智:或相當于「斷智」、相當的南傳經文的「洞察慧」,即「洞察而離貪瞋癡之慧」,參看「智」、「慧」。
道迹:道路;方法。
道說:1.單純地指「說」。2.隱含說人長短,說人缺點。
道樹:另譯爲「覺樹、菩提樹」,指「菩薩坐在樹下悟入成佛的那一種樹」,每位佛的「道樹」樹名種類不一樣。
道證:解讀爲「證得了道果」。(相關詞「初受道證(第一位證果者)」「若得辟支佛道證」「于我法中得成道證」「設不獲道證」)
達嚫:供養,供養物,「嚫」讀作「趁」。
過渡:超越。
過塹:《雜阿含七一經》作「脫諸防邏」,並解說這是比喻「斷渴愛」,《中部二二經》作「柱已拔起」,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他的標住已根除」,參看「脫諸防邏」。
遍身:即「全身」,「遍」爲「完全;充滿」的意思。(相關詞「周遍身體」「遍身四體(肢)」)
遍津:到處是流出來的液體。
遍擇:解讀爲「廣泛而充分地的抉擇」,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遍覺:解讀爲「徹底地覺察」,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铍刀:讀作「皮刀」,雙刃之刀。
雹節:晝度樹的花苞初綻,參看「生如鳥喙」。
頓受:另譯爲「頓受持」,敏銳地學習奉行,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應學」。
鼓備:鼓風;扇風,「備(罕)【韋+備-人】」讀作「備」。
佥共:都共同……,「佥」讀作「千」。
椷梯:作「蹬梯」,「階梯」的意思,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炜烨:讀作「偉業」,光輝盛大的樣子。
稗子:外觀像稻子的草,「稗」讀作「敗」。
像法:另作「相似法」,正法之似是而非(只是類似,但卻不是)者。
甯見:甯可認爲。
實寂:「宋本」作「貫穿」。
實眼:解讀爲「確實有(見真實之)眼」,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確實具眼」。1
實處:真實、如實之依住處(決定處;確定處)。
實發:依于事實舉發他人的犯戒過失。
實爾:確實如此。
實語:所說的都是如實的,另譯作「實說」。
殷勤:努力;奮力。
慢生:「慢」的生成,參看「慢」。
慢起:「慢」的發起(發動),參看「慢」。
慢集:「慢」的起因,參看「慢」、「集」。
慢過:「慢」的過失,參看「慢」。(相關詞「慢過.慢集.慢生.慢起」「慢過慢集慢生慢起」)
慚力:恥于自己之惡,謂之「慚」。
慚恥:爲同義複詞,恥于自己之惡,謂之「慚」。
慚愧:「恥于自己之惡」謂之「慚」,「羞于自己善之不足」謂之「愧」。(同義詞「有慚有愧」、「有慚.有愧」、「可慚可愧」)
榛莽:長滿雜草的榛樹林,「榛」讀作「真」。
演道:說法教化。
漏盡:另譯爲「漏盡通、漏盡智通、漏盡智、漏盡智明、第叁明」,「六通(六神通之一)」,即「摧毀所有的煩惱」,指「解脫」,參看「漏」。(相關詞「七漏盡力:1.如實知2.觀欲如火坑3.心不住欲4.修四念處5.修五根五力6.修七覺支7.修八正道」「有漏盡者(另參看「叁漏」)」)
滿足:1.成就,如「修習滿足」。2.圓滿,如「諸相滿足」。3.滿意,如「欲無滿足」。
滿淨:遍淨、完全清淨。(相關詞「純一滿淨」,參看「純一」)
漸次:一步步依序進行。
爾時:那時;當時。
盡法:消散法;消散的本質;消散的實際條件因素。
盡智:即「滅盡之智;舍離一切雜染(煩惱)之智」,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盡壽:終生。
睡眠:1.睡覺。2.同「癡」。
福田:布施的對象就如能讓布施者生福之田地,故稱接受布施者爲福田。
福利:益處。
福德:功德,另譯爲「果福」。
種姓:原意是「血統」,引申爲「階級」。
稱量:1.反複推敲,如「稱量分別、觀察稱量、稱量觀察」。2.作買賣的稱斤論兩,如「棄舍稱量及鬥斛」。3.計算,如「出內稱量」。
端政:同「端正」。(相關詞「端政之色」)
算術:1.即「計算」,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會計」,如「隨其伎術以自存活……或明算術……」。2.包含「計算、稱量、思惟、觀察」的意思,如「知諸算術」、「明諸算術」,相當的南傳經文無。
精麤:精細與粗糙。
緊獸:爲音譯,另音譯爲「緊叔迦」,樹名,開肉色花。
绮語:輕浮的言談。
聞香:1.所聞的氣味,如「鼻所聞香」。2.以香味比喻聽聞正法的可貴,如「聞香最第一」。
聚木:一堆木頭。
聚沫:一團泡沫。
蓋纏:「蓋」與「纏」均爲煩惱的異名,參看「五蓋」、「纏」。
說處:1.指「說明與六內處、六外處有關的法」。2.指「依過去、現在、未來」(叁處)之所見、所聞、所識、所知而說」,如「叁處說」。3.說法的地方。
誘诳:誘拐欺騙,「诳」讀作「狂」,「欺騙」的意思。
豪姓:另作「豪族」,大家族;望族。
輕安:甯靜。
遠離:1.遠遠地離開。2.隱退。3.獨居。4.斷除……念頭。
遙見:即「遠遠地看見;在距離還很遠的時候就看見」。
鄙法:低劣卑下之事。
銅盤:即「銅盤」。
頗梨:爲音譯,即水晶,另譯爲「水精」。(相關詞「水精色」)
悭垢:吝啬,「悭」讀作「千」。(相關詞「悭吝」「調伏悭吝心」)
悭貪:吝啬又貪心,「悭」讀作「千」,吝啬。
抟食:另作「抟食粗細」,物質食物。
毾登:讀作「踏登」,細致的毛被與毛席。(登:罕【登+毛】)
綩綖:讀作「宛延」,垂挂飾物,《一切經音義》解說爲「珍妙绮錦筵繡褥舞筵地衣之類」者。
踴躍:雀躍。
增上:1.提升,如「增上慧學」。2.加強,如「增上執持」。
增伺:1.指貪欲。2.修定時,加強集中專注力于所緣的一點上。
增益:擴大。
增語:1.名稱;稱爲……,如「增語說傳」。2.「有對」的反義詞,指精神上的,如「增語觸」(意觸)。3.指「同義語」,如「緣名色有識,緣識亦有名色,由是增語」。
審谛:「審」是「仔細、慎重」,「谛」是「真實;不顛倒;真理」,「審谛」者離「散亂、輕慢、顛倒」,也可解讀爲「思惟真實」。
廣布:1.擴大,如「當廣布無常想、當廣布一法、廣布無際、分別廣布、發露廣布」。2.廣爲散布,如「廣布佛舍利、廣布田種」。
廣演:另譯爲「說義、已說、廣演、大教經」,音譯爲「優波提舍」,義譯爲「論議」,經的十二種分類(十二分教)之第十二類,成立于部派分化後。(「優波提舍」亦爲尊者舍利弗的別名,從其父「提舍」之名而得)
彈罰:解讀爲「責罰;處罰」。
慰勞:1.安慰,「以善言慰勞衆人」。2.見面時的客套寒暄,如「共相慰勞」、「面相慰勞」。3.探望,如「慰勞看彼」。4.教導,如「世尊慰勞共我語言」。5.體恤友愛,如「六慰勞法」。
摩刷:刷去寄生蟲。
摩納:爲音譯,另譯爲「摩納磨」,意思是未成年的年輕人;學生。
摩醯:爲音譯,河名。
敷座:鋪設座位,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直譯爲「施設(安立)坐具(坐所)」)。
數力:思惟簡擇的力量。
數斷:譯義不明,若將「數」解讀爲「一次次的輪回」,則解讀爲「斷除輪回」。
暴下:解讀爲「被施以暴力」,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樓橹: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瞭望樓」,「橹」讀作「魯」。
潤澤:水流;……之流;等流。
熱行:譯義不明,或指「拔須發、不坐、蹲行、臥刺」之類的煩熱行。
瞋心:1.憤怒之心。2.懷恨之心。
稽留:「稽」與「留」爲同義複詞,「留待;停留」的意思。(相關詞「若小稽留」)
箭鐬:箭頭,「鐬」讀作「會」。
緘簏:讀作「間路」,竹編的收藏箱。
編發:指「將頭發結辮的外道」。
緣生:即依緣所生起者。
緣著:解讀爲「執著;執取」。
緣緣:譯義不明,尚無明確資訊可供比對。(相關詞「緣緣集」)
蔭餾:讀作「印六」,覆蓋加溫,指孵蛋。
諸流:「流」,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瀑流」,指「煩惱的大洪水」,「度于諸流」者指「阿羅漢」。
諸記:「宋本」作「諸說」。(相關詞「隨順諸記」)
諸陰:指「色、受、想、行、識等一一蘊的合稱」,參看「陰」、「蘊」、「五陰」。
諸漏:即「所有的煩惱與雜染」,參看「漏」。(相關詞「不起諸漏」)
谄曲:狡猾;不老實。
谄黠:狡猾聰明。
調伏:1.調教使之馴服,如「不能調伏焰摩迦比丘」。2.去除,如「調伏欲貪」。3.受過訓練的,如「比丘調伏」。
調馬:已受調伏,溫馴之馬。
論本:1.論題。2.論說的根據。
诤訟:即「起爭執」,《相應部叁五相應二叁五經》作「不帶來僧團的分裂」。
趣向:朝……修行。
輪回:從出生到老死;去世到再生的流轉,另作「流轉」。
遮道:1.障礙修道。2.違背正法。
遷移:從此生到來生的遷移;指死亡。
鋤糞:施肥。
余樹:其它樹木。
駛流:瀑流;洪水。
黎庶:百姓,人民,疑爲「衆生」的異譯。
儆策:警惕,「儆」讀作「警」,告誡的意思。
愦丙:「清本」作「愦鬧」,「丙」宜爲「鬧」之訛誤。
愦亂:雜亂;衆務糾纏。
玩習:反複學習,「玩」讀作「萬」,同「玩」。
駏驉:讀作「巨虛」,爲公馬與母騾交配所生。
學力:即「有學(人)的力量」,另簡作「力」,參看「有學」,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相關詞「五學力」「五力」「信力是學力」)
學戒:1.另譯作「學處」,指「戒條」,參看「戒」…
《阿含字典(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