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字典(2)▪P2

  ..續本文上一頁.尊稱長輩,或出家年資比自己高者,如「大德阿難」。2.贊美詞,相當于「偉大的!」,如「大德大力」。

  大龍:音譯爲「摩诃能伽、摩诃能加」,1.指「解脫者」。2.指「大威力的龍或象」。

  大岩:大山或大岩石。

  小忍:稍候;稍等一下。

  小乘:這裏的「小」爲「卑劣」的意思,「乘」是「前往;道路」或「載人車輛;交通工具」的意思,參看「大乘」。這是西元前後新興的「部分大乘者」對傳統「聲聞者」不當的鄙視貶抑用語(罵人的話),顯然是後來增入《增壹阿含經》者,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小想:另作「少想」,將所想的對象縮小,假想觀的一類。

  工數: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相近的經文作「印算,暗算,計算」,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核對,會計,計算」。

  已立:已完成。

  不坐:以不坐下來爲修行的外道。

  不乖:不違背。

  不欣:不欣樂;不歡喜。(相關詞「不欣未來色」)

  不直:不正直;不誠實。

  不勇:「宋本」作「不踴」,參看「不湧不沒」。(同義詞「不踴、不沒」「不勇.不沒」)

  不悔:1.不後悔,如「若有持戒者,便得不悔」。2.不悔過,如「不羞不悔,無慚無愧」。

  不得:1.不能,如「我不得度汝出家學道」。2.沒得到;沒證得,如「若我不得無上正真之道」。

  不善:1.不好的,惡的。2.不熟練,參看「善」。

  不著:解讀爲「不被粘著;不被控製」,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不戰栗;沒有因害怕而起的擾動」。

  不類:不賢;不遵從世尊的教導。

  不辯:不聰明;無能。

  不顧:不顧念;不回味;無期待。(相關詞「不顧過去色」)

  不聽:不允許,不同意。(相反詞「聽許」)

  中夜:將夜間叁等分,其中間等分的時段。

  中門:中央大門。

  中食:午餐。(相關詞「中食後」)

  中國:指印度恒河中下遊一帶,佛陀遊化(有佛法流傳)的地區。(相關詞「生中國者」)

  中善:參看「初中後善」。

  中道:1.離「永恒、斷滅」或「縱欲、苦行」等極端的觀念或行爲。2.指八聖道,參看「八聖道」。

  中際:《俱舍釋論》說:「叁節者,一、前際,二、後際,叁、中際;謂:過去、未來、現世。」

  丹枕:即「紅色的墊枕」。「安置丹枕」,《中阿含六一經》作「兩頭安枕」,《相應部二二相應九六經》作「兩頭安置紅色墊枕」(「墊枕」之原巴利語爲「帆柱」與「容器」的複合詞,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墊子」)。

  雲何:1.怎麼?如何?如「雲何有常(怎麼是常恒的呢)?」「雲何知」2.什麼?如「雲何爲多聞?」「于意雲何?」「雲何順趣流注浚輸(會朝向何方流去)?」3.爲何?什麼原因?如「雲何有四?(參看「雲何有四」)

  五力:信力、精進(活力)力、念力、定力、慧力。

  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五見:五種邪見,即「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五使:五種煩惱,即「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之煩惱,或「貪、瞋、癡、慢、疑」。

  五怨:另作「五拔刀怨」,五位拿著刀已出鞘的仇家。

  五根:1.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2.信根(以「四不壞淨」爲代表)、精進根(活力,以「四正斷」爲代表)、念根(以「四念處」爲代表)、定根(以「四禅」爲代表)、慧根(以「四聖谛」爲代表)。

  五通:五種神通,即「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神足通、天耳通」。

  五陰:另譯作「五蘊」,包括:色陰(包括物質聲音與光線等具窒礙性者之聚集)、受陰(感受之聚集)、想陰(心中的影像之聚集)、行陰(意志力之聚集)、識陰(認識之聚集),參看「陰」。

  五減:人的「壽命、色身、力氣、健康、智慧」五件事逐漸減少,成爲「短命、薄色、少力、多病、無智」。

  五發:不正確的舉他罪五法,即「非實發(不是依于事實舉罪)、非時發(不在適當的時機舉罪)、非義發(不對當事者有益的舉罪)、虛言發(以粗澀語舉罪)、非慈心發(依瞋心舉罪)」。

  五蓋:另譯作「五結」,指「貪、瞋、睡眠(昏沈)、疑、掉舉(另譯作「調戲蓋、掉悔蓋、掉舉蓋、調、掉」,內心躁動憂惱)等」五種修行障礙。

  五趣:又作「五道」,爲將「六道」衆生中的「阿修羅」歸入天或鬼或畜生道,成爲五趣,參看「六道」。

  仁者:客氣地稱呼對方,或簡爲「仁」。

  內止:自己內心的沈靜專注不散動,參看「止」。

  內空:觀察或思惟關于自己五蘊的空無我。

  六見:六種邪見,參看「六邪見滅」。

  六度:另譯「六波羅蜜多、六到彼岸」,六種到彼岸涅槃的修行方法,即「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慧)」。

  六界:分析構成有情的六種特性爲「地(堅硬性)、水(凝結性)、火(溫度)、風(流動性)、空(空間)、識(覺知)」。

  六處:指「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即「六根」,另譯爲「六入處、內六入、內六入處、六內入處、六入、六情、諸入」。

  六道:衆生的六種分類,即「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另譯爲「六趣、六生」。

  六覆:即「六種被覆蓋的情形」,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六觸:眼觸(眼見色後的認知)、耳觸(耳聽聲後的認知)、鼻觸(鼻聞氣味後的認知)、舌觸(舌嘗味道後的認知)、身觸(身體接觸後的認知)、意觸(意識了別心所念後的認知),另作「六觸入處、六觸處、六更樂處、六更處、六更」。

  分別:1.解說、分析,如「爲人分別演說顯示」。2.分辨、理解,如「分別緣起」。3.一一地,如「分別如是觀」、「等受分別」、「分別論不分別答者」、「如不分別說。如是分別」。4.差別,如「有分別法.無分別法」、「分別.不分別」。

  分齊:解讀爲「分際」,即「所及的範圍」。

  分衛:亦作「分衛食」,「乞食」的意思。

  升斛:一升的量器,「斛」讀作「湖」,古爲十鬥之量器,另譯作「鬥斛」。

  天主:指「叁十叁天之天王;帝釋」,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帝釋天」。

  天耳:另譯爲「天耳通、天耳智通、天耳智」,「六通(六神通之一)」,能聽見叁界所有的聲音,不論遠近。

  天住:1.在白天安住,如「坐一樹下,住于天住」,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日中住」,水野弘元《巴利語辭典》另作「晝住;食後的休息」,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日間的駐留」。2.安住于專注(呼吸)中,如「聖住,天住,梵住,學住,無學住,如來住」。

  天竺:即「印度」之古譯。

  天眼:另譯爲「天眼通、天眼智通、天眼智、天眼智明」,「六通(六神通之一)」,能看見衆生死後之往生情形。

  天轭:天界之束縛,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別譯雜阿含經》作「天界、天境界」,參看「轭」,南傳注解書解說「天轭」指「五上分結」,參看「五上分結」。

  天愛:尊稱對方,相當于「大德、大人」。

  天覺:譯義不明,缺乏資料比對,或解讀爲「思惟(思慕想念)天界的美妙」,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少分:小部分。

  少少:極少;微不足道的,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少心:作「小想」之心,參看「小想」。

  少過:或作「小過」,解讀爲「稍微超過」,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相關詞「或複少過」「或複小過者」)

  少慢:少許的我慢。

  幻法:幻術或魔法,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作「幻化之法」,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叁巴利(阿修羅王)的幻術」。

  幻師:能施幻術或魔法者。

  幻僞:虛僞;僞詐。

  心木:樹木可用的硬材,用以比喻重要的核心部分。

  心受:由心理引發的感受。

  心縛:心被束縛,《中部一六經》作「(五種)心的系縛」(感官之欲、己身、外色、飲食與睡眠、求生天界),《增支部五集二0六經》亦同。

  心觸:或可理解爲「意根」接觸其對象(法;心之所念)生起的了知(觸知;有意義的了知)。

  戶扇: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硬木做的橫闩」。

  戶鈎:另譯作「戶鑰」,即「門鑰匙」。(相關詞「戶鈎孔」)

  支提:爲譯音,義譯爲「塔廟、靈祠」。

  方便:1.具活力之精進,如「正方便起」、「勤欲方便」、「方便禅思」。2.方法,如「巧方便」、「下方便」、「知于方便行」。3.專心修習,如「不修方便」。4.便利,如「少作方便」。5.持續努力;勤奮,如「方便所得」。6.決定、決心,如「精進、方便、籌量,來詣精舍。」

  日親:指「釋迦牟尼佛」,另作「日種胤、日種姓尊、日之親、日光尊」,「日種姓」即太陽族,傳爲釋迦族的祖先。

  月殿:月亮。

  欠呿:打哈欠,「呿」讀作「區」,張開嘴巴的意思。

  止相:定的項目,另作「止息相、息止相」。

  止息:停止;熄滅,相當的南傳經文常作「甯靜(古譯爲「輕安」)與冷靜」。

  止論:應該停止不討論的論題,「四記論、四記問」之一,另譯作「止住記論」。

  比丘:跟隨佛陀或佛陀弟子出家修學的成年男性,另譯作「苾刍」。

  比舍:比鄰之舍;鄰居。

  水特:公水牛。

  水牸:母水牛,「牸」讀作「字」,母牛或母馬的意思。

  牛牧:牛舍。

  牛犢:小牛,「犢」讀作「讀」,小牛的意思。

  世眼:世間之眼,指「佛陀」。

  世尊:音譯爲「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另譯作「衆佑」,遍正覺者(叁藐叁佛陀)的十號(十種稱號)之一,原意爲最有福者(有幸者)。

  世雄:佛陀的尊稱。

  他作:他人所作,意思是,苦樂禍福等一切,都是他人(特別是指自在的創造神大梵天)所作的結果,是「尊佑造(論)」與「斷滅論」的一類。

  令我:即「使我……;讓我……」。

  仙人:1.修行人。2.聖者;先知。3.解脫…

《阿含字典(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阿含字典(3)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