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尊称长辈,或出家年资比自己高者,如「大德阿难」。2.赞美词,相当于「伟大的!」,如「大德大力」。
大龙:音译为「摩诃能伽、摩诃能加」,1.指「解脱者」。2.指「大威力的龙或象」。
大岩:大山或大岩石。
小忍:稍候;稍等一下。
小乘:这里的「小」为「卑劣」的意思,「乘」是「前往;道路」或「载人车辆;交通工具」的意思,参看「大乘」。这是西元前后新兴的「部分大乘者」对传统「声闻者」不当的鄙视贬抑用语(骂人的话),显然是后来增入《增壹阿含经》者,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小想:另作「少想」,将所想的对象缩小,假想观的一类。
工数: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相近的经文作「印算,暗算,计算」,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核对,会计,计算」。
已立:已完成。
不坐:以不坐下来为修行的外道。
不乖:不违背。
不欣:不欣乐;不欢喜。(相关词「不欣未来色」)
不直:不正直;不诚实。
不勇:「宋本」作「不踊」,参看「不涌不没」。(同义词「不踊、不没」「不勇.不没」)
不悔:1.不后悔,如「若有持戒者,便得不悔」。2.不悔过,如「不羞不悔,无惭无愧」。
不得:1.不能,如「我不得度汝出家学道」。2.没得到;没证得,如「若我不得无上正真之道」。
不善:1.不好的,恶的。2.不熟练,参看「善」。
不着:解读为「不被粘着;不被控制」,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战栗;没有因害怕而起的扰动」。
不类:不贤;不遵从世尊的教导。
不辩:不聪明;无能。
不顾:不顾念;不回味;无期待。(相关词「不顾过去色」)
不听:不允许,不同意。(相反词「听许」)
中夜:将夜间三等分,其中间等分的时段。
中门:中央大门。
中食:午餐。(相关词「中食后」)
中国:指印度恒河中下游一带,佛陀游化(有佛法流传)的地区。(相关词「生中国者」)
中善:参看「初中后善」。
中道:1.离「永恒、断灭」或「纵欲、苦行」等极端的观念或行为。2.指八圣道,参看「八圣道」。
中际:《俱舍释论》说:「三节者,一、前际,二、后际,三、中际;谓:过去、未来、现世。」
丹枕:即「红色的垫枕」。「安置丹枕」,《中阿含六一经》作「两头安枕」,《相应部二二相应九六经》作「两头安置红色垫枕」(「垫枕」之原巴利语为「帆柱」与「容器」的复合词,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垫子」)。
云何:1.怎么?如何?如「云何有常(怎么是常恒的呢)?」「云何知」2.什么?如「云何为多闻?」「于意云何?」「云何顺趣流注浚输(会朝向何方流去)?」3.为何?什么原因?如「云何有四?(参看「云何有四」)
五力:信力、精进(活力)力、念力、定力、慧力。
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五见:五种邪见,即「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五使:五种烦恼,即「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烦恼,或「贪、瞋、痴、慢、疑」。
五怨:另作「五拔刀怨」,五位拿着刀已出鞘的仇家。
五根:1.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2.信根(以「四不坏净」为代表)、精进根(活力,以「四正断」为代表)、念根(以「四念处」为代表)、定根(以「四禅」为代表)、慧根(以「四圣谛」为代表)。
五通:五种神通,即「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神足通、天耳通」。
五阴:另译作「五蕴」,包括:色阴(包括物质声音与光线等具窒碍性者之聚集)、受阴(感受之聚集)、想阴(心中的影像之聚集)、行阴(意志力之聚集)、识阴(认识之聚集),参看「阴」。
五减:人的「寿命、色身、力气、健康、智慧」五件事逐渐减少,成为「短命、薄色、少力、多病、无智」。
五发:不正确的举他罪五法,即「非实发(不是依于事实举罪)、非时发(不在适当的时机举罪)、非义发(不对当事者有益的举罪)、虚言发(以粗涩语举罪)、非慈心发(依瞋心举罪)」。
五盖:另译作「五结」,指「贪、瞋、睡眠(昏沉)、疑、掉举(另译作「调戏盖、掉悔盖、掉举盖、调、掉」,内心躁动忧恼)等」五种修行障碍。
五趣:又作「五道」,为将「六道」众生中的「阿修罗」归入天或鬼或畜生道,成为五趣,参看「六道」。
仁者:客气地称呼对方,或简为「仁」。
内止:自己内心的沉静专注不散动,参看「止」。
内空:观察或思惟关于自己五蕴的空无我。
六见:六种邪见,参看「六邪见灭」。
六度:另译「六波罗蜜多、六到彼岸」,六种到彼岸涅槃的修行方法,即「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慧)」。
六界:分析构成有情的六种特性为「地(坚硬性)、水(凝结性)、火(温度)、风(流动性)、空(空间)、识(觉知)」。
六处:指「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即「六根」,另译为「六入处、内六入、内六入处、六内入处、六入、六情、诸入」。
六道:众生的六种分类,即「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另译为「六趣、六生」。
六覆:即「六种被覆盖的情形」,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六触:眼触(眼见色后的认知)、耳触(耳听声后的认知)、鼻触(鼻闻气味后的认知)、舌触(舌尝味道后的认知)、身触(身体接触后的认知)、意触(意识了别心所念后的认知),另作「六触入处、六触处、六更乐处、六更处、六更」。
分别:1.解说、分析,如「为人分别演说显示」。2.分辨、理解,如「分别缘起」。3.一一地,如「分别如是观」、「等受分别」、「分别论不分别答者」、「如不分别说。如是分别」。4.差别,如「有分别法.无分别法」、「分别.不分别」。
分齐:解读为「分际」,即「所及的范围」。
分卫:亦作「分卫食」,「乞食」的意思。
升斛:一升的量器,「斛」读作「湖」,古为十斗之量器,另译作「斗斛」。
天主:指「三十三天之天王;帝释」,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帝释天」。
天耳:另译为「天耳通、天耳智通、天耳智」,「六通(六神通之一)」,能听见三界所有的声音,不论远近。
天住:1.在白天安住,如「坐一树下,住于天住」,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日中住」,水野弘元《巴利语辞典》另作「昼住;食后的休息」,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日间的驻留」。2.安住于专注(呼吸)中,如「圣住,天住,梵住,学住,无学住,如来住」。
天竺:即「印度」之古译。
天眼:另译为「天眼通、天眼智通、天眼智、天眼智明」,「六通(六神通之一)」,能看见众生死后之往生情形。
天轭:天界之束缚,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别译杂阿含经》作「天界、天境界」,参看「轭」,南传注解书解说「天轭」指「五上分结」,参看「五上分结」。
天爱:尊称对方,相当于「大德、大人」。
天觉:译义不明,缺乏资料比对,或解读为「思惟(思慕想念)天界的美妙」,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少分:小部分。
少少:极少;微不足道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少心:作「小想」之心,参看「小想」。
少过:或作「小过」,解读为「稍微超过」,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关词「或复少过」「或复小过者」)
少慢:少许的我慢。
幻法:幻术或魔法,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作「幻化之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三巴利(阿修罗王)的幻术」。
幻师:能施幻术或魔法者。
幻伪:虚伪;伪诈。
心木:树木可用的硬材,用以比喻重要的核心部分。
心受:由心理引发的感受。
心缚:心被束缚,《中部一六经》作「(五种)心的系缚」(感官之欲、己身、外色、饮食与睡眠、求生天界),《增支部五集二0六经》亦同。
心触:或可理解为「意根」接触其对象(法;心之所念)生起的了知(触知;有意义的了知)。
户扇: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硬木做的横闩」。
户钩:另译作「户钥」,即「门钥匙」。(相关词「户钩孔」)
支提:为译音,义译为「塔庙、灵祠」。
方便:1.具活力之精进,如「正方便起」、「勤欲方便」、「方便禅思」。2.方法,如「巧方便」、「下方便」、「知于方便行」。3.专心修习,如「不修方便」。4.便利,如「少作方便」。5.持续努力;勤奋,如「方便所得」。6.决定、决心,如「精进、方便、筹量,来诣精舍。」
日亲:指「释迦牟尼佛」,另作「日种胤、日种姓尊、日之亲、日光尊」,「日种姓」即太阳族,传为释迦族的祖先。
月殿:月亮。
欠呿:打哈欠,「呿」读作「区」,张开嘴巴的意思。
止相:定的项目,另作「止息相、息止相」。
止息:停止;熄灭,相当的南传经文常作「宁静(古译为「轻安」)与冷静」。
止论:应该停止不讨论的论题,「四记论、四记问」之一,另译作「止住记论」。
比丘:跟随佛陀或佛陀弟子出家修学的成年男性,另译作「苾刍」。
比舍:比邻之舍;邻居。
水特:公水牛。
水牸:母水牛,「牸」读作「字」,母牛或母马的意思。
牛牧:牛舍。
牛犊:小牛,「犊」读作「读」,小牛的意思。
世眼:世间之眼,指「佛陀」。
世尊:音译为「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另译作「众佑」,遍正觉者(三藐三佛陀)的十号(十种称号)之一,原意为最有福者(有幸者)。
世雄:佛陀的尊称。
他作:他人所作,意思是,苦乐祸福等一切,都是他人(特别是指自在的创造神大梵天)所作的结果,是「尊佑造(论)」与「断灭论」的一类。
令我:即「使我……;让我……」。
仙人:1.修行人。2.圣者;先知。3.解脱…
《阿含字典(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