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字典(2)▪P4

  ..續本文上一頁關詞「真實法」)

  如癰:另作「爲癰」,像長腫瘤一樣令人苦患,參看「癰」。

  守習:「習」爲「集」的另譯,參看「集」,「守」即「守護」。(相關詞「守因.守習.守本.守緣」)

  安居:另譯爲「夏坐、受夏坐、坐夏安居、結夏安居」,僧團製度,在印度夏季中雨季的叁個月中,出家衆選擇一固定處所居住,不作遊行。

  安隱:同「安穩」,「穩定不變」的意思。(相關詞「不安隱色」)

  成佛: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上徹底的正覺)者」,即證得無師自悟的解脫者,具足「十力」能說法教化衆生,參看「佛」、「阿耨多羅」、「叁藐叁佛陀」。

  成劫:指世間的山河大地和衆生形成的時期。(反義詞「壞劫」相關詞「七劫成壞」)

  扛輿:載運的車輛,「扛」(罕)【手+岡】音譯同「扛」,肩負重物的意思,「輿」讀作「于」,車子。

  有司:另譯作「右伺」,掌管捕捉、處置犯人的官吏。

  有見:實有、常恒的見解。

  有身:另音譯爲「薩迦耶、自身」,義譯爲「常住身」、「己身」。

  有垢:有雜染煩惱,「垢」爲巴利語「汙染」的對譯,可進一步解讀爲「煩惱」。

  有流:「有」是「愛取有」的「有」,指生命之存在。有流即有之流,以河流不斷地往前流比喻生死不停的流轉,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有爲:依條件而生的;被作的,又譯爲「造作」。

  有娠:另作「有身」,懷孕。「娠」讀作「身」,懷孕的意思。

  有師: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有阿阇梨」,依往下經文,此指「內心有煩惱汙染者」。

  有時:某個時候。

  有習:有(支持)其(存在的)滋養(食;習),引申爲「有其條件」,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有食」,參看「食」,《佛說本相猗致經》譯作「有本」。

  有結:1.「有情生命存在」的束縛,參看「有」、「結」。2.與人結怨敵對,參看「有杖有結」。

  有愛:生存的渴愛,包括色界與無色界的渴愛,「有」指「有情之生存」。

  有對:1.占空間而具有障礙性者,如「不可見有對」、「有對想」。2.相對應,指「相似」或「相反的對比」,如「滅者無有對」、「無明者以明爲對」、「不苦不樂覺以無明爲對」。

  有說:另譯作「有咒說」,解讀爲「祝福之咒說」。

  有余:1.執取,如「因愛而住,故說有余」。2.燃料,如「火有余得然」。3.存在,如「更有余不」?4.「億波提」的異譯,如「有余衆生憂」。5.其他的,如「更有余沙門梵志」。

  有學:另作「學人」,指佛弟子初果到第叁果的聖者。

  有膩:「膩」形容「極親密,關系密不可分」的樣子。

  有齋:有清淨的;善的。

  有覺:禅修時心念集中朝向所緣處(即心念之所依,如呼吸)稱爲「有覺」,另譯爲「尋」。

  有觀:禅修時心念持續不間斷地集中停留在所緣處(即心念之所依,如呼吸),另譯爲「伺」,參看「觀」。

  此等:1.像這樣的,如「此等天人師」。2.這些,如「此等諸法」。

  死法:"「死」爲「魔」的異譯,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魔」,「死法」指「魔的法;魔的狀態」,「魔」是欲界的最高天衆,其特性就是「不離欲貪」,也不願意看到其他衆生離欲貪。

  "

  汝許:你的允許。(相關詞「我許」)

  池塹:護城河,「塹」讀作「欠」,指「深坑」或「護城河」。

  牟尼:1.沈默。2.沈默的聖者,指「佛陀」,如「大牟尼」。

  牝象:母象,「牝」讀作「聘」。

  肉段:爲義譯,音譯爲「閉屍」,受精卵生長到第叁周者,爲人類胎兒成長的第叁階段。

  自分:自己。

  自守:守護自己。

  自作:自己所作,意思是,苦樂禍福等一切,都是自己過去宿因所作的結果,是「恒常論」與「宿命論」的一類。(反義詞「非自作」相關詞「苦樂自作」「苦自作」)

  自依:以自己爲歸依,另譯作「自歸、自歸己法」,此詞相當的南傳經文巴利語爲「自己」與「歸依」的複合詞。(同義詞「自依止」)

  自念:自重自愛。

  自洲:以自己爲依靠,另譯作「自然法燈」,此詞相當的南傳經文巴利語爲「自己」與「洲」的複合詞,而巴利語「洲」字另外還有「燈」的意思,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以自己爲依靠」。

  自首:即「自行認罪」。

  自恣:1.自在地,如「五欲自恣」。2.僧團規製,于雨季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大家集會,就所見、所聽聞、所懷疑,自在地指出別人的過失,以互相砥砺改正,稱爲「自恣」,這一天也稱爲「自恣日」,參看「受歲」、「當懷受我」。

  自記:即「自己記說」,參看「記說」。

  自惡:解讀爲「自得惡名」,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自舉:1.傲慢者。2.持「我見」之妄想者。3.稱贊自己。

  自護:另譯爲「自防護」,「守護自己的根門」、「守護自己的心」的意思。

  至湊:前進;前往。

  色味:對色的回味與愛著,參看「色」、「味」、「味患離」。

  色界:另作「色有」,即「無男女欲或感官之欲,但還有物質之欲特性的衆生界」,在欲界之上,參看「叁有」、「叁界」(圖說)。。

  色相:參看「色」、「相」。

  色患:因色而起的禍患,參看「色」、「患」、「味患離」。

  色貪:即「色之貪;對色的欲望」,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色集:色的起因,參看「色」、「集」。

  色離:對色的出離,參看「色」、「離」、「出離」、「味患離」。

  行本:「行」解讀爲「諸行」或「行爲」,「本」解讀爲「根本;起源」或「動機」或「本分」,如「行本淨」、「不與行本相應」(本句相當的南傳經文無)、「隨其行本皆悉知之」、「皆由惡行本」、「不見諸行本末」、「行本有所因」、「能自熾然不失行本」、「不識行本」、「皆由前世行本之所致也」、「行本由何緣?因何而有行?」「從守行本,阿難!便有刀杖」。

  行信:解讀爲「保持信心」。

  行苦:一切生起的,有作爲的,條件所成的都是無常變異,一切無常變異的都是苦。

  行欲:全句爲「彼或欲斷苦因。行欲」,「行欲」解讀爲「努力修習(行)離貪(欲)」,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我于此苦因勤行,因勤行而離貪」(菩提比丘長老將「勤行」英譯爲「具決心的奮力」)。(同義詞「彼或欲斷苦因行欲」)

  行籌:另作「受籌」,計算人數用的小木片之分發者。

  衣被:即「衣服」,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佛剎:佛土,即「叁千大千世界」,由一千個「小千世界」(一千個梵天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由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每個「大千世界」(佛剎)中只出現一佛。

  佛眼:即「佛陀之眼」,指「佛陀觀察衆生根性熟度與煩惱趨勢的眼力」。

  佛圖:佛塔,後來指出家衆住的地方。

  何立:以什麼自立?以什麼爲生活依靠?以什麼爲建樹?

  伽陀:爲音譯,經的九種分類(九分教)之第四類,另譯爲「偈他(罕)【口+他】(讀作「記陀」)、偈、偈經」,爲流傳于邊地有關佛法偈頌的集錄,成立于第一結集後。

  作田:全句爲「有叁種作田,隨時善作」,即「有叁項耕田應做的工作,要隨其時節適當地做」,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農夫)有這叁種預先應做的工作」。

  作使:另譯爲「作使人、作使者」,供差遣的仆役。

  作塢:即「造堤」,「塢」讀作「屋」或「物」,「小堡壘」的意思。

  作意:1.注意。2.思惟。

  作藏:譯義不明,或解讀爲「屬于自己的寶藏」,或解讀爲「埋藏的寶藏」。(相關詞「不作藏」)

  作證:親身體證。

  別房:譯義不明,或解讀爲「個別獨立的寮房」。

  別知:別別知,一一了知。

  利根:敏銳;聰明。

  利智:另譯作「深利智慧、利智慧、明利智慧」,「利」是「犀利、銳利」,即「犀利之慧」,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利慧者」,其注解書解說爲這是「能在一坐間迅速斷除所有的雜染而證果者」,《雜阿含二七六經》以利刀屠牛爲譬喻說是「以智慧利刀斷截一切結、縛、使、煩惱、上煩惱、纏」,參看「智」、「慧」。(相關詞「于法利智」「于法,利智」)

  利語:說對人有利益的話。

  劫貝:爲音譯,另音譯爲「劫波育」,義譯爲「木棉」、「衣樹」,「劫貝衣」(另譯爲「劫波衣、頭鸠羅衣」)即「棉衣」,「劫貝紗縷」即「棉紗棉線」。

  劫濁:「五濁」之一,指世間到了汙濁的時代,災害頻繁,資源枯竭。

  困笃:重病、疲累、困苦。

  坐禅:靜坐禅修,另作「宴坐、燕坐、禅思、獨一靜處,禅思思惟、獨靜禅思」。

  妙色:美妙的形色(長相)。

  局住:或解讀爲「保持在一定範圍內」。

  彷徉:讀作「訪洋」,或作「佯佯」,漫步,或緩步而來回地走。

  忍者:1.忍耐;忍耐的,如「常行忍辱,亦複贊歎行忍者」。2.接受;接受的,如「一切見不忍者」。

  快哉:太好了!

  戒身:即「戒蘊」,戒的類集;戒的一類。

  戒等:相同的戒。

  我劣:我比別人差的自卑,其實是強烈自尊心的「卑慢」。

  我見:生命中具有永恒不變者之觀念,這樣的執著,即是「我執」。

  我使:由執取有(真)我而有的煩惱,參看「我」、「使」。

  我所:另譯爲「神所有」,即「真我」所擁有的;屬于「真我」的。「真我」是指「永恒、不變、獨存、自在、能主宰」的我,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邪見)。

  我舍:我的房舍;我家。另可引申爲「以我爲依靠,就像房舍一樣」。

  我欲:由執取有(真)我而有的欲貪。

  我勝:認爲自己是最優秀的。

  我等:1.我們。2.(自己實際上是不如別人,但卻)說自己跟別人差不多,認爲自己跟別人一樣,另作「言我相似」。

  我慢:高舉自我;傲慢的妄想,這是最深沈細微的我執,到解脫時才斷盡。

  我趣:我朝向……,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以我爲歸依…

《阿含字典(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阿含字典(3)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