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講義▪P13

  ..續本文上一頁從過去所得慧眼以來,未曾聽說過這樣甚深的法門;這次竟然聽到了,是多麼的欣幸!

  1、佛法中的「眼」

  (1)大乘的慧眼

  慧眼,即「知實相慧」,此慧能徹見諸法的如實相,所以名慧眼。

  (2)《阿含經》的法眼

  《阿含經》中,稱爲法眼,法即實相的異名,與此所說的慧眼同一;與大乘經中的法眼不同。(參考「五眼」書p.114~115)

  (3)【金剛經】須菩提所說慧眼,即指聲聞的證智。

  2、須菩提說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經,可作二釋:

  (1)從大悲爲本,無所得爲方便的菩提心行說,聲聞行者確乎不知的。

  (2)從離相徹悟的實相說,須菩提久已正覺,而且能與佛共論,于此般若法門,何致驚奇如此!

  3、須菩提代表一般取相的聲聞行者

  大弟子在法會中,不論是問是答,都有當機的領導作用。現在(須菩提)代表那些取相的衆生,特別是執有諸法實性的增上慢聲聞,所以說從未得聞。極力稱歎深法的難聞,使他們注意而受持這離相妙悟的般若。

  四、漢譯本的差異

   玄奘譯及義淨譯,將須菩提請問法門名字一段,移在本節之下。但流支,真谛等譯,又都與本譯相同。奘譯與淨譯,似乎同于世親的釋論本。而無著論的釋本,與本譯相近。

  【開仁按】若從《金剛經梵漢對照本》之p.39-40(13-1至13-3)及p.45-46(14-3)來校勘,似乎只有「義淨」譯本有「誤置經文次序」的問題,玄奘譯本與其他譯本相同。

  己二 信者難能歎(p.84)

   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衆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一、空生稱歎深法難逢後,接著說:如有人聽了這深妙法門,能離一切妄相而清淨信心──生實相,這是極爲難得的!是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的!但實相如何可說,所以須菩提隨即說:實相,實即是非相,是離一切名言測度的畢竟空寂;從不爲虛诳妄取相所惑亂,名之爲實相。

  1、對此經生實信

  (p.46)前文,空生疑未來衆生不能聽此經而生實信,

  (p.84)現在是肯定的說有人能生實信。

  2、淨信

  信,以「心淨爲性」。但此中的淨信,是離戲論而顯的心自清淨,是如實相而知的證信,即清淨增上意樂或不壞信。聞此經而能生淨信,即能生實相。

  3、實相(bhUta-saMjJA,也作實想,以爲真實)

  ◎實相,異譯作實想。想即智慧的別名,如經說無常想、無我想等。

  ◎實相即如實相而知的般若;生實相,即「一切法不生則般若生」119。諸法實相,即諸法的實相不可得;因爲一切法的實相不可得,所以名爲實相。這是般若法門的實相說,顯示般若的特色!

  二、須菩提又說:我能聽深妙的經典而信解受持,還不算難。當來世後五百歲中,如有衆生能聽此經而信解受持的,這才是第一希有哩!因爲,我生逢佛世,佛說是那樣的善巧,一言一語都從實悟中來,格外親切有味!所以信解領受,不足爲難。佛後五百年,人根轉鈍,時間又經久了,佛法又是彼此展轉傳來。所以,那時的衆生,如能信解受持般若深法,真是難中之難!

  ◎經中每勸人發願,見佛聞法,理由也在此。

  叁、後五百歲的衆生,信解受持這《金剛般若經》,爲什麼第一希有?因爲,這人已沒有我等四相的取執了。能離我等四相,即能離法相與非法相,所以說:離虛妄顛倒的諸相,即名爲佛。

  1、佛法隨行隨證

  ◎不問時代的正法、像法,不問地點的中國、邊地,能否信解般若,全在衆生自己,是否已多見佛,多聞法,多種善根,是否能離四相而定。

  ◎無我等四相,並非實有我等四相,而加以取消或摧毀。要知道:我等本不可得,由于衆生的顛倒,無中執有;所以無我等四相,只是顯明他的本相無所有而已。

  2、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與上文(p.43)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完全同一。

  ◎離四相,或者以爲與佛相差還遠。不知約覺悟實相──無分別法性說,與諸佛一覺一解脫,平等平等,也得名爲佛。

  ※古人說:「須陀洹名初得法身」120。

  ※論說:「佛陀,是覺悟真實之義,此名通于聲聞、獨覺及無上菩提叁者」。121

  戊二 如來勸行歎勝

  己一 略歎勸行

  庚一 正說

  辛一 略歎(p.87)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爲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一、佛說:是的!後五百歲中,假使有人得聞此經,能不驚、不怖、不畏,這的確是難得的!

  1、信解般若空法不易

  ◎衆生爲普遍的成見──自性妄執所诳惑,聽見畢竟空,不能不驚慌而恐怖起來!

  ◎神教徒怕動搖了他們的上帝,

  ◎哲學家怕失去了他們所唯的物或心,

  ◎學佛者怕流轉還滅無從安立,

  ※《智論》說:「五百部聞畢竟空,如刀傷心。」122

  ※《中論》青目釋:「若都畢竟空,雲何分別有罪福報應等?」123

  ※《成唯識論》說:「若一切法皆非實有,菩薩不應爲舍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資糧!」124

  2、畢竟空而宛然有

  這唯有能于畢竟空中,成立無自性的如幻因果,心無所著,才能不落懷疑,不生邪見,不驚、不怖、不畏,這真可說是火裏青蓮!

  二、所以說:如來說第一波羅蜜。然而,第一波羅蜜,即是無可取、無可說,唯其離相不可得,爲萬行的宗導,而被十方諸佛贊歎爲第一波羅蜜。

  ◎叁句論法

  1、信解如此不易,可見般若的究竟第一,所以說:如來說第一波羅蜜。

  2、然而,第一波羅蜜,即是無可取、無可說,也即是第一不可得,波羅蜜不可得。

  3、唯其離相不可得,所以爲諸法的究極本性,爲萬行的宗導,而被十方諸佛贊歎爲第一波羅蜜。

  辛二 勸行

  壬一 忍辱離相勸(p.88)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爲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爲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125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衆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衆生,則非衆生。

  一、本經的殊勝

  1、法門那樣深,淨信者的功德那樣大!所以佛告須菩提:學佛法者,應依此經所說而發心修行。

  2、大乘般若波羅蜜,不偏于理證,而是與施、戒、忍等相應,表現般若大用的。本經以大悲利他的菩提心爲本,所以上文偏說布施(p.38、56、72、80),而此處又特別贊歎忍辱。

  二、佛法中的忍 126

  1、忍的意義127

  梵語羼提(kSAnti),即是忍。

  (1)忍辱、忍苦耐勞:屬意志

  (2)忍可(即認透確定)、認可事理:屬知解

  2、論說忍有叁:128

  (1)忍受人事間的苦迫,叫「生忍」;

  (2)忍受身心的勞苦病苦,以及風雨寒熱等苦,叫「法忍」;

  (3)忍可諸法無生性,叫「無生忍」,無生忍即般若慧。

  3、忍對菩薩道的意義

  (1)常人所不易忍的,即受人的欺虐等,所以經中多舉忍辱爲例。

  (2)不論世間事或出世大事,在實行的過程中,身心的、自然的、人事的,都有種種的糾纏、困難。

  (3)尤其是菩薩發大心,行廣大難行,度無邊衆生,學無量佛法,艱苦是必然不免的。爲衆生而實行利濟,衆生或不知領受,或反而以怨報德,在這情形下,如不能安忍,那如何能度衆生?所以爲了度生,成佛大事,必須修大忍才能完成。

  4、忍的特性

  (1)忍是強毅不拔的意解力;菩薩修此忍力,即能不爲一切外來或內在的惡環境,惡勢力所屈伏。受得苦難,看得徹底,站得穩當,以無限的悲願熏心,般若相應,能不因種種而引起自己的煩惱,退失自己的本心。

  (2)忍是內剛而外柔,能無限的忍耐,而內心能不變初衷,爲了達成理想的目標而忍。佛法勸人忍辱,是勸人學菩薩,是無我大悲的實踐,非奴隸式的忍辱!

  叁、佛告須菩提:般若是第一波羅蜜,即具足六波羅蜜。例如忍辱波羅蜜,在與般若相應而能深忍時,即能忍的我,所忍的境與忍法,都不可得,所以即非忍辱波羅蜜。能如此,才能名爲忍波羅蜜。關于忍辱,如來舉過去的本生來證明:如在過去生中,歌利王支解割截我的身體。那時,我沒有我等四相。假使執有我等四相,就要起極大的瞋恨心;即使無力反抗,也必怨恨在心,這即不能忍辱了。由此,可證明當時沒有我等四相;無我,所以能大悲,能大忍!

  ◎忍辱的故事

  1、歌利王(kaliGga-rAjA)與忍辱仙人(kSAntivAdI RSis)129(釋迦本生)

   2、禅宗二祖慧可

  四、如來又說:我不但在歌利王時如此,在過去五百世中,作忍辱仙人,也是一樣的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的。

  ◎這可見修菩薩行的,是怎樣的重視般若相應的忍辱波羅蜜了!

  五、說到這裏,佛總結而勸告衆人說:菩薩發心,應離一切相而發無上遍正覺心!一切相,雖無量無邊,但不出六塵境相。所以離相發心,即不應該住色塵相而發心,不應住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