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明菩薩會〉漢譯諸本對照▪P16

  ..續本文上一頁于屎中。雖多諷經而不持戒。

  02 譬如摩尼珠墮不淨中無所複直。如是迦葉。多有沙門梵志貪著財利。當知亦如摩尼珠墮不淨中無所複直。

  03 迦葉!譬如摩尼寶珠墮不淨中,不可複著。如是多聞貪著利養,便不複能利益天人。

  04 佛告迦葉。譬如摩尼寶珠墮落不淨之中。其珠體觸不堪使用。迦葉。如是若彼比丘雖具多聞。墮落不淨利養之中。諸天人民不生敬愛。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摩尼寶  墮落不淨中

  染汙得其觸  使用而不堪

  比丘亦如是  雖複具多聞

  墜墮于不淨  名聞利養中

  諸天及人民  而不生愛敬

  05 譬如摩尼珠墮不淨中。雖多諷經。不持戒。

  06 善男子。如摩尼珠墮不淨中未即可用。多聞之人貪著利養。未能利益一切天人。

  

  

  【132】

  01 譬如死人著金傅飾。不持戒反被袈裟。像如持戒沙門。

  02 譬如死人著金花鬘。如是迦葉。人不持戒被著袈裟。亦複如是。

  03 譬如死人著金璎珞。多聞破戒比丘,被服法衣,受他供養,亦複如是。

  04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忽爾命終。以其金冠花鬘莊嚴頭面。迦葉。如是若彼比丘破盡戒律。而以袈裟莊嚴其身有何所益。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命終人  以其好花鬘

  及用金寶冠  嚴飾屍首上

  彼人無所用  比丘亦如是

  而以破戒身  被挂于袈裟

  嚴飾作威儀  終無于利益

  05 譬如死人著金銀珍寶。身不持戒。反著袈裟像類沙門。

  06 善男子。譬如死人著金璎珞。多聞破戒而被法服受他供養。亦複如是。

  

  

  【133】

  01 譬如長者子服飾。著新衣著新傅飾。多諷經持戒好亦如是。

  02 譬如長者子淨自澡浴。被白淨衣著薝蔔華鬘。如是迦葉。多聞持戒被著袈裟。亦複如是

  03 如長者子剪除爪甲,淨自洗浴,塗赤栴檀,著新白衣,頭著華鬘,中外相稱。如是迦葉!多聞持戒,被服法衣,受他供養,亦複如是。

  04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洗浴清淨以其香油塗潤身上及頭髻指甲。身著白衣戴瞻蔔花鬘

  爲上族子。迦葉。如是若彼比丘多聞智慧。身被法服儀相具足爲佛弟子。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世間人  洗浴身清淨

  塗潤好香油  頭以華鬘飾

  身著于白衣  而稱上族子

  比丘亦如是  多聞具總持

  戒德恒清淨  被挂于法服

  儀相而具足  此名真佛子

  05 譬如長者子被服莊飾。著好新衣中外潔淨。多諷經不持戒如是

  06 善男子。如長者子。若男若女淨自洗浴剪除爪甲。以香自熏著新淨衣寶飾華鬘莊嚴身首。如是寶積。多聞之人受持淨戒。而被法服受他供養。亦複如是。

  

  

  【134】

  01 佛語迦葉。有四事。不持戒像類持戒人。何等爲四。一者若有比丘禁戒所說不犯缺也。雖有是有著呼有人。二者若比丘悉知律經。著行是我所行。叁者若有比丘著我是我所。四者常行等心。等心于人著怖畏于死生。是爲沙門不持戒名持戒。

  02 複次迦葉。有四不持戒似如持戒。雲何爲四。若有比丘護持禁戒成就威儀。至微小事當畏懼之。持比丘淨戒。成就威儀禮節。身口意行正令清淨。而計吾我。是謂迦葉一不持戒似如持戒。複次比丘。誦律通利察住律法不斷身見。是謂迦葉二不持戒似如持戒。複次比丘。行慈衆生聞說諸法不起不滅。而懷恐怖。是謂迦葉叁不持戒似如持戒複次比丘。行十二法淨功德行。而起見我有我所。是謂迦葉四不持戒似如持戒。

  03 又大迦葉!四種破戒比丘,似善持戒。何謂爲四?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聞戒法皆能履行,身業清淨、口業清淨、意業清淨、正命清淨;而是比丘說有我論,是初破戒似善持戒。複次,迦葉!有一比丘誦持戒律,隨所說行;身見不滅,是名第二破戒比丘似善持戒。複次,迦葉!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取衆生相而行慈心;聞一切法本來無生,心大驚怖,是名第叁破戒比丘似善持戒。複次,迦葉!有一比丘具足修行十二頭陀,見有所得,是名第四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04 佛告迦葉。有四種破戒比丘喻持戒影像。迦葉白言。雲何四種破戒。迦葉。有一比丘具足受持別解脫戒。善知禁律于微細罪深生怕怖。恒依學處說戒清淨。身口意業具足無犯。食離邪命此有其過。所以者何。執自功能成戒取故。迦葉。此是第一破戒喻持戒影像複次迦葉。有一比丘善知禁律常持戒行。密用叁業。彼有身見。執情不舍故。迦葉。此是第二破戒喻持戒影像複次迦葉。有一比丘恒行慈心悲愍有情。具足慈善聞一切法無生。心生驚怕。迦葉。此是第叁破戒喻持戒影像複次迦葉。有一比丘行彼十二頭陀大行具足無缺。而有我心住著我人之相。迦葉。此是第四破戒喻持戒影像。迦葉。此四種破戒喻持戒影像

  

  

  05 佛語迦葉。有四事像持戒人。何等四事。一者有比丘。禁戒所。語言我不犯。雖有是語。爲有著自呼有善。二者若有比丘。悉知深經著行。自言是我所行。叁者若比丘多著言是我所著。四者自言我常行等心。著恐畏于生死。是爲沙門自稱譽爲持戒。

  06 善男子。有四種破戒似善持律。何謂爲四。設有一人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聞戒法皆能履行。身口意業悉皆明白正命清潔。如是之人說有我論。是初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複有一人誦持戒律。隨所說行身見不滅。是二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複有一人具足持戒。取衆生相而行慈心。聞一切法本來無生心大驚怖。是叁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複有一人。具足修行十二頭陀。見有罪相。是四破戒似善持律。

  

  

  【135】

  01 佛語迦葉言。禁戒無形不著叁界。何因名爲戒。無吾無我無人無命無意無名無種無化無教。無有作者。無所來無所去。無製無滅。無身所犯無口所犯無心所犯。無世無計無世所住。亦無有戒亦不無戒。亦無所念亦無敗壞亦無坐立。是故爲禁戒矣。

  02 如是迦葉。戒稱戒者。謂無我亦無我所。無作不作。無事非事。亦無威儀無行不行。無名色相。亦無非相。無息不息。無取無舍。無可取者。亦無不可舍。不施設衆生。亦不施設無衆生。無有口行無不口行。無心不心。無倚不倚。無戒不戒。是謂迦葉無漏聖戒。而無所墮。出于叁界離一切倚。

  03 複次,迦葉!善持戒者,無我無我所,無作無非作,無有所作亦無作者,無行無非

  行,無色無名,無相無非相,無滅無非滅,無取無舍,無可取無可棄;無衆生無衆生名,無心無心名,無世間無非世間,無依止無非依止;不以戒自高,不下他戒,亦不憶想分別此戒,是名諸聖所持戒行,無漏不系,不受叁界,遠離一切諸依止法。」

  04 複次迦葉。若說此戒。無人無我無衆生無壽命。無行亦無不行。無作亦無不作。非犯非非犯。無名無色非無名色。無相非無相。無息念非無息念。無取無舍非無取舍。非受非不受。無識無心非無識心。無世間亦無出世間。無所住亦非無住。無自持戒無他持戒。于此戒中離諸毀謗。無迷無執。迦葉。此說聖著無漏正戒。遠離叁界一切住處。

  05 佛語迦葉。禁戒無形。不著叁界。無常無吾我無人。無命無意無名無稱。無化無教作者。無所從來。無所從去。無形無滅。無身無所犯。無口無所犯。無心無所犯。無世間無計。無世事無所住。亦無戒亦無所念。亦無敗壞。是名爲禁戒。

  06 善男子。夫持戒者。無我無我所。無作無非作。無有作法亦無作者。無行無非

  行。無色無名無相無非相。無成無不成。無取無舍無可取無可棄。無衆生無衆生名。無心無心名。無世間無非世間。無依止無非依止。不以持戒而自矜高。亦不輕蔑毀破戒者。亦不憶想分別此戒。寶積。是名聖戒無流之戒。不著叁有無所依戒。

  

  

  【136】

  01 爾時佛說曰。戒無瑕穢著也。戒者無奢無瞋恚。安定就泥洹。如是爲持戒。不愛身亦不愛命。不樂于五道。悉曉了人于法。于佛法中是故爲戒。適不在中邊止也。中邊不著不著不縛。

  02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持戒不有亦無垢  持戒無憍而不倚

  持戒不暗無所縛  持戒無塵無汙穢

  究竟止息無上寂  無想不想亦無穢

  諸恸衆倚一切斷  是爲迦葉持佛戒

  不著身口不倚命  不貪一切受生死

  以正去來住正道  是爲迦葉持佛戒

  不著世間不倚世  得明無暗無所有

  無有己想無他想  斷一切想得清淨

  無此彼岸無中間  于此彼岸亦不著

  無縛無詐無諸漏  是爲迦葉持佛戒

  03 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持戒者  無垢無所有

  持戒無憍慢  亦無所依止

  持戒無愚癡  亦無有諸縛

  持戒無塵汙  亦無有違失

  持戒心善軟  畢竟常寂滅

  遠離于一切  憶想之分別

  解脫諸動念  是淨持佛戒

  不貪惜身命  不用諸有生

  修習于正行  安住正道中

  是名爲佛法  真實淨持戒

  持戒不染世  亦不依世法

  逮得智慧明  無暗無所有

  無我無彼想  已知見諸相

  是名爲佛法  真實淨持戒

  無此無彼岸  亦無有中間

  于無此彼中  亦無有所著

  無縛無諸漏  亦無有欺诳

  是名爲佛法  真實淨持戒

  04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所持離垢戒  非住我人相

  無犯亦無持  無縛亦無解

  微妙甚深善  遠離于疑惑

  迦葉此戒相  如來真實說

  所持無垢戒  而于彼世間

  非爲自身命  普濟諸群生

  同入真如際  迦葉此戒相

  如來真實說  所持離垢戒

  于彼我人中  無染亦無淨

  無暗亦無明  無得亦無失

  不住于此岸  不到于彼岸

  亦非于中流  縛脫而平等

  無住如虛空  非相非非相

  迦葉此戒相  如來真實說

  …

《〈普明菩薩會〉漢譯諸本對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