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所持無垢戒
05 是時佛說禁戒無瑕穢亦無所著。戒者無諸瞋恚。安定就度世道。如是爲持戒。不愛身形。不愛壽命。亦不樂于五道。悉曉了入于佛道中。是爲持戒。亦不在中。亦不在邊。不著亦不轉。
06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持戒者 無垢無所有
持戒無憍慢 亦無所依止
持戒無愚癡 亦無有諸縛
持戒無塵汙 亦無有違失
持戒心善軟 畢竟常恒寂
遠離于一切 憶想諸分別
解脫諸亂念 是淨持佛戒
不貪惜身命 不用諸有生
修習于正行 安住于正道
是名爲佛法 堅實淨持戒
持戒不染世 亦不依世法
逮得智慧明 無暗無所有
無我無彼想 已知見諸相
是名爲佛法 真實淨持戒
無有此彼岸 亦無有中間
于無此彼中 亦不有所著
無縛無諸漏 亦無有欺诳
是名爲佛法 真實淨持戒
【137】
01 譬空中風。是爲持戒名及種無所止也。人定心無所著。無我想無人想。曉是者是
爲淨持戒也。不輕于禁戒不自貢高。常欲守道持戒。如是無有能過者。離我所想。自我及是我所。都無有是也。信于空及佛法行不沾汙于世。不著于世間。從冥入明適無所因。不著于叁界。是爲持戒。
02 謂名及色意不著 禅定正念調禦心
無有吾我無我所 是爲迦葉稱住戒
不倚禁戒得解脫 不叩持戒爲歡喜
于此上求八正道 是謂持戒清淨相
不期持戒不依定 謂修習此得智慧
無有無得是聖性 清淨聖戒佛所稱
謂己身見心解脫 我是我所終不起
心能解空佛境界 如是持戒莫能勝
善住淨戒得禅定 已獲禅定修智慧
已修智慧便得脫 已逮解脫平等戒
03 心不著名色 不生我我所
是名爲安住 真實淨持戒
雖行持諸戒 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爲上 遇戒求聖道
是名爲真實 清淨持戒相
不以戒爲最 亦不貴叁昧
過此二事已 修習于智慧
空寂無所有 諸聖賢之性
是清淨持戒 諸佛所稱贊
心解脫身見 除滅我我所
信解于諸佛 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聖戒 則爲無有比
依戒得叁昧 叁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 逮得于淨智
已得淨智者 具足清淨戒
04 不著于名色 不住于等引
恒以淨妙心 離我有無相
于彼別解脫 遠離持犯等
無戒無不戒 無定亦無散
依此而行道 智觀無二取
此戒淨微妙 安住叁摩地
叁摩地生觀 智慧自清淨
是名具足戒
05 譬如虛空中風。是爲持戒。是乃名爲無種人有定心。亦無所著亦無我。爲天人相。而曉是者。是爲淨持戒。不轉于禁戒。不自貢高。常欲守道持戒。如是無有而過者耶。無有是人信于空者。隨佛所行不染汙。從世間冥中。入照入明。適無所住立。亦莫于叁界。是戒法。
06 心不著名色 不生我我所
是名爲安住 真實淨持戒
雖持諸戒行 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爲上 過戒求智慧
是名爲真實 清淨持戒相
不以戒爲最 亦不貴叁昧
過此二事已 修習于智慧
空寂無所有 是諸賢聖性
如是淨戒者 諸佛所稱美
心脫于身見 除滅我我所
信解于諸佛 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聖戒 則爲無有等
依戒得叁昧 叁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 逮得于淨智
已得淨智者 具足清淨戒
【138】
01 時佛說是經法。二萬二千諸天人。及世間人民諸龍鬼神。皆得須陀洹道。八百沙門皆得阿羅漢道。五百沙門素皆行守意得禅道。聞佛說深經皆不解不信。便從衆坐避易亡去。
02 說此偈已。八百比丘逮得漏盡。叁萬二千人遠塵離垢。諸法眼生。五百比丘昔已得定。聞佛說此甚深之法。不能解了從座起去。
03 說是語時,五百比丘不受諸法,心得解脫。叁萬二千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五百比丘聞是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達從坐起去。
04 爾時世尊說此伽他法時。八百苾刍漏盡意解心得解脫。叁十億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五百苾刍得叁摩地。聞此甚深微妙戒法。難解難入不信不學。從座而起速離佛會。
05 佛說是戒法。叁萬叁千諸天人民。皆得須陀洹道。八百沙門。從是因緣意解得度。行智慧如是
06 佛說是語時。五百沙門不受諸法心得解脫。叁萬二千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五百沙門得于禅定。聞此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達不入內懷。從座而起還于山林。
【139】
01 迦葉比丘白佛言。是五百守禅比丘。聞深經不解不信摩诃而去。佛語迦葉。是五百守禅比丘信余衆多。聞深法教不解不信。
02 于是大迦葉。白世尊曰。此五百比丘昔已得定。聞是深法不能解了即便起去。世尊告大迦葉曰。此五百比丘貢高慢故。不能解此無漏淨戒。是所說法甚深微妙。諸佛之道極甚深妙。非是未種善根與惡知識共相隨者所能解了。
03 爾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比丘,皆得禅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從坐起去。」佛語迦葉:「是諸比丘,皆增上慢,聞是清淨無漏戒相,不能信解,不能通達。佛所說偈,其義甚深。所以者何?諸佛菩提極甚深故。若不厚種善根,惡知識所守,信解力少,難得信受。
04 是時尊者大迦葉白世尊言。此五百苾刍雖得叁摩地。雲何聞此甚深之法難解難入不信不學。即從座起速便而退。佛言。迦葉。彼等五百苾刍我見未除。于此無漏清淨戒法聞已難解難入。心生驚怖所以不信不行。迦葉。此伽他戒法甚深微妙。叁佛菩提皆從此出。彼等罪友于此解脫妙善而不能入。
05 (缺)
06 爾時大迦葉前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沙門皆得禅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從座起去。佛語大迦葉。是諸沙門以增上慢。聞是清淨無流戒相。不能信解通達了知。佛所說偈其義甚深不入內懷。所以者何。諸佛菩提極甚深故。若無福德未種善根隨逐惡友。多不能信受此深法。
【140】
01 佛語迦葉。是五百比丘者。乃前迦葉佛時皆作婆羅門道。于迦葉佛所。一返聞經道心意樂喜。即時五百人自說言。迦葉佛所說快。乃爾五百人得是福佑。壽終皆生忉利天上。佛言。五百比丘得是福已。後于我法中作沙門。今聞深經不解不信。佛語迦葉言。是五百比丘持是所聞深經。得不墮惡道。于今世。皆當得阿羅漢般泥洹去。
02 此五百比丘。昔迦葉如來興出世時。悉爲異學弟子。聞迦葉如來說法時。計著有
故。一聞說法心得歡喜。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忉利天。從彼命終還生人間。于我法中出家學道。此諸比丘爲見所壞。聞是深法不能解了。今始造緣不複生于惡趣之中。此身終已當得滅度。
03 又大迦葉!是五百比丘,過去迦葉佛時爲外道弟子,到迦葉佛所欲求長短。聞佛說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是佛希有快善妙語!以是善心,命終之後生忉利天。忉利天終,生閻浮提,于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諸比丘,深著諸見,聞說深法,不能信解隨順通達。是諸比丘,雖不通達,以聞深法因緣力故,得大利益,不生惡道,當于現身得入涅槃。」
04 複次告言。迦葉。彼五百苾刍于如來教中是外道聲聞。如是迦葉。彼于如來本意執求一事法故。若聞一法決定信受。依教修學如是伽他之法。言教玄妙是故驚怖又複告言。迦葉。彼比丘意于如來應供正遍知覺。爲求一法發心修行。于命終後求生忉利天宮。爲如是事于佛教中而求出家。迦葉。此五百苾刍身見未舍。聞甚深法而生驚怖不信不學。此等命終必墮惡趣
05 (缺)
06 迦葉。是五百人于過去世迦葉佛時。外道弟子往到佛所欲求佛過。聞佛說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是佛希有快說妙法。以是善心福德因緣。命終之後生忉利天。從彼墮落生閻浮提。于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諸沙門深著諸見。聞說深法不能信解。而不隨順不能通達。以聞深法因緣力故得大利益。不以此生更墮惡道。當用此身得入涅槃。
【141】
01 佛語須菩提言。汝行教五百亡去比丘令來還。須菩提白佛言。是五百比丘尚不欲聞佛所說。何肯隨小羅漢語乎。佛即時化作兩比丘。于五百比丘前徐行。五百比丘皆使行。及前兩比丘。五百比丘問前兩比丘言。二賢者欲何至湊。兩比丘報言。欲到空閑山中安隱之處。自守坐禅不能複憂余。五百人複問言。何以故。兩比丘複報言。佛所說深經。我不信不解也。
02 于是世尊。告尊者須菩提曰。汝去化彼五百比丘。須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此
五百比丘不受佛教。何況我耶。于是世尊。化作比丘在彼道中。五百比丘見已。往詣化比丘所。問化比丘曰。諸賢。欲何所至。化比丘曰。欲詣山澤遊住安樂。所以者何。向聞世尊所可說法。我不能解了故。
03 爾時佛語須菩提言:「汝往將是諸比丘來」。須菩提言:「世尊!是人尚不能信佛語,況須菩提耶」?佛即化作二比丘,隨五百比丘所向道中。諸比丘見已,問化比丘:「汝欲那去」?答言:「我等欲去獨處修禅定樂。所以者何?佛所說法,不能信解」。
04 是時世尊告尊者須菩提言。汝往五百苾刍所。以善方便而爲教導。須菩提言。世尊。如是說法誨喻聞已不信不行。我自小智言論寡識。雲何化彼。是時五百苾刍已在中路爾時世尊即以神力化二苾刍于中路中逆往五百苾刍而即問言。尊者。欲往何處。苾刍答言。我等今者欲詣林間。彼處寂靜自得定樂而當住處。化苾刍問言。欲住林野于意雲何。彼等苾刍而即答言。世尊說法我昔未聞。今既聞已難解難入。心生驚怖不可信學。是以樂歸林野安處禅定而取安樂。
05 (缺)
06 爾時世尊。告長老須菩提言。汝往就彼諸沙門邊。爲教…
《〈普明菩薩會〉漢譯諸本對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