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誨之令其得解。長老須菩提對曰。世尊。是等沙門于佛所說尚不信受。豈能信受于我語耶。是時如來即爲化作二沙門像。隨逐如是五百沙門所遊道路。是諸沙門見是二人而問之曰。汝何去耶。答曰。我等欲去就阿蘭若。住于山林閑寂之處修禅定樂。所以者何。佛所說法殊不可解。諸沙門言。長老。我等聞佛說法亦不能解。故欲入山修學禅定。
【142】
01 五百人複報言。我亦欲入山止空閑之處。快坐禅無人來娆我。我曹亦複聞佛
說經不信不樂也。兩比丘複報言。是事當共谛議不戲也。不爭者是爲比丘法也。何因爲泥洹身中。有我有神有命有人有意耶。當有至泥洹處者耶。
02 即言諸賢。我等亦聞世尊說法不能解了而有恐怖。欲詣山澤遊住安樂。化比丘曰。諸賢。且來當共誼計。莫得有诤非沙門法。諸賢。稱說般泥洹者。爲何等法般泥洹耶。是身中何者衆生。何者我人壽命。謂般泥洹。何所法盡便得般泥洹。
03 諸比丘言:「長老!我等聞佛說法,亦不信解,欲至獨處修禅定行」。時化比丘語諸比丘言:「我等當離自高逆诤心,應求信解佛所說義。所以者何?無高無诤,是沙門法。所說涅槃名爲滅者,爲何所滅?是身之中有我滅耶?有人、有作、有受、有命而可滅耶」?
04 化苾刍言。尊者。世尊說法而爲難解。心生驚怖不信不學不行。而歸林野以定爲涅槃。是彼所執汝等不知。尊者。沙門之法非合論诘。今問尊者。雲何名涅槃法。若于自身得涅槃者則得補特伽羅。我人衆生壽者何得涅槃。夫涅槃法。非相非非相。
05 (缺)
06 時化沙門而對之曰。我等當離自高逆心。應當求解佛所說義。所以者何。無高無诤是沙門法。長老。如佛所說涅槃之名。空無所有。誰得涅槃爲何所滅。何法當名爲涅槃耶。于此身中頗有我人衆生壽者作者士夫弗伽羅等得涅槃耶。
【143】
01 五百人報言。是身亦無人亦無我亦無名亦無意亦無有。行至泥洹處者也。兩比丘複報言。何等盡。當得泥洹者。五百人複報言。盡淫盡怒盡癡。是爲泥洹。兩比丘複問言。卿曹淫怒癡悉盡未。五百人複報言。亦無內亦無外也。兩比丘複問言。賢者當莫著亦莫不著。雖不著莫不著。是爲泥洹。
02 五百比丘曰。淫怒癡盡便得般泥洹。化比丘問曰。諸賢。有淫怒癡盡耶。而言此盡便得般泥洹。五百比丘答曰。諸賢。淫怒癡者。不在于內而不在外。亦不在兩中間。亦非無思想而有也。化比丘曰。是故諸賢。不當思想亦莫反想。若不思想不反想者。則無染不染。若無染不染者。是說息寂。
03 諸比丘言:「是身之中,無我、無人、無作、無受、無命而可滅者,但以貪欲、瞋、癡滅故名爲涅槃」。化比丘言:「汝等貪欲、瞋、癡,爲是定相可滅盡耶」?諸比丘言:「貪欲、瞋、癡不在于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離諸憶想,是則不生」。化比丘言:「是故汝等莫作憶想,若使汝等不起憶想分別法者,即于諸法無染無離;無染無離者,是名寂滅。
04 彼苾刍言。涅槃既爾雲何證得。化苾刍言。除斷貪瞋癡法。彼苾刍言。貪瞋癡法雲何除斷。化苾刍言。貪瞋癡法非在內非在外非在中間。本自無生今亦非滅。化苾刍言。尊者。不得執亦不得疑。若尊者不執不疑。即非護非不護。非樂非不樂。彼說爲涅槃。
05 (缺)
06 又問何法名涅槃耶。諸沙門曰。長老。貪瞋癡盡故涅槃耶。化沙門曰。長老。是貪瞋癡可盡滅者當何處有。諸沙門曰。是貪瞋癡非內非外亦非中間。若無憶想虛妄分別。是貪瞋癡亦不得生。化沙門曰。長老。若爾不須分別。長老。若不分別貪瞋癡等豈得生耶。是貪瞋癡若不更生是名寂靜。不爲生死不爲涅槃。
【144】
01 禁戒不在死生。亦不在泥洹。智黠適等度脫見黠。亦不在死生。亦不在泥洹。是本法空無色。亦無所見。棄思想棄泥洹想。滅思想痛癢。得疾至所有法莫念。亦莫不念。滅思想痛癢。是爲無所爲。
02 諸賢當知。所有戒身。亦不生亦不般泥洹。定慧解脫度知見身亦不生亦不般泥洹。諸賢。因此五分法身說泥洹者。是法遠離空無所有。無取無斷。如是諸賢。雲何可想般泥洹耶。是故諸賢。莫想于想莫想于無想。亦莫斷想及與無想。若斷想無想者。是爲大緣。諸賢。若入想知滅定者。于是似有所作。
03 所有戒品,亦不往來。亦不滅盡。定品、慧品、解脫品、解脫知見品,亦不往來,亦不滅盡。以是法故,說爲涅槃。是法皆空、遠離,亦不可取。汝等舍離是涅槃想,莫隨于想,莫隨非想,莫以想舍想,莫以想觀想。若以想舍想者,則爲想所縛。汝等不應分別一切,受想滅定,一切諸法無分別故。若有比丘滅諸受想得滅定者,則爲滿足,更無有上」。
04 尊者。此清淨戒相不生不滅。從叁摩地生。從智慧生。從解脫生。從解脫知見生。離有離無。非相非無相。尊者。如是戒相即真涅槃。如是涅槃無解脫可得。無煩惱可舍。尊者。汝以情想求圓寂者。此得妄想非涅槃也。若想中生想非是涅槃。被想纏縛。如是若滅受想得真叁摩缽底。尊者行者。若行更無有上。
05 (缺)
06 長老。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不生不滅。長老。如是等法顯了涅槃。是等諸法性相空寂不取不舍。長老。當滅此相謂涅槃想。若于無相而作想解。若于有相而作想解。于此有無而起想者是名相縛。長老。應當入于滅受想定。若一能得入滅想定者所作已辦。則爲滿足更無余事。
【145】
01 爾時兩比丘說是經法。五百人皆得阿羅漢道。五百人屈還至佛所。須菩提問五百人言。諸賢者去至何所從何所來。五百人報言。佛所說經。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須菩提問五百人。誰是汝師者。五百人報言。本無有生何因當有出。
02 說此法時。五百比丘諸漏永盡心得解脫。即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于是尊者。須菩提。問諸比丘曰。諸賢。向去何所今從何來。諸比丘曰。尊者須菩提。佛所說法無去無來。須菩提。複問諸賢。師爲是誰。諸比丘曰。謂不生不滅是。
03 化比丘說是語時,五百比丘不受諸法,心得解脫。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須菩提問諸比丘言:「汝等去至何?所今何從來」?諸比丘言:「佛所說法,無所從來,去無所至」。又問:「誰爲汝師?」答言:「我師先來不生,亦無有滅」。
04 是時化者說此正法之時。彼五百苾刍聞此法已漏盡意解心得解脫。如是五百苾刍複詣佛所到已頭面禮足。繞佛叁匝于一面坐爾時長老須菩提即從座起問彼苾刍尊者。
汝于何去今從何來。彼言。本非所去今亦不來。長老須菩提即以問佛。世尊。此所說法其義雲何。佛言。無生無滅。
05 (缺)
06 是化沙門說是語時。五百沙門不受諸法心得解脫。得解脫已。往詣佛所頭面作禮
卻坐一處。爾時長老須菩提問諸沙門言。汝等向者爲何處去今何來耶。諸沙門曰。長老。佛所說法。來無所從去無所至。
【146】
01 須菩提複問。誰爲卿曹說經者。五百人報言。無五陰無四大無六衰。是爲我師。須菩提複問言。師爲汝說何等經。五百人複報言。無縛亦無放。須菩提問言。本從何因緣守道乎。五百人報言。亦無守亦無有不守。
02 須菩提複問。雲何知法。答曰。無縛無解。須菩提複問。諸賢。雲何解脫。答曰。無明滅而明生也。
03 又問:「汝等從何聞法?」答言:「無有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從是聞法」。又問:「雲何聞法?」答言:「不爲縛故,不爲解脫故」。又問:「汝等習行何法?」答言:「不爲得故,不爲斷故」。又問:「誰調伏汝?」答言:「身無定相,心無所行,是調伏我。」又問:「何行心得解脫?」答言:「不斷無明,不生明故。」
04 須菩提言。汝等尊者雲何聞法。彼苾刍言。無縛無脫。須菩提言。誰化汝等。彼苾刍言。無身無心。須菩提言。汝等雲何修行。彼苾刍言。無無明滅亦無無明生。
05 (缺)
06 又複問曰。汝等沙門雲何聽法。沙門答曰。不爲系縛不爲解脫。又問汝等沙門習行何法。答曰不爲得故不爲失故。又問誰調伏汝。答曰身無決定心無所著。有此二者能調伏我。又問汝等雲何解脫。答曰不斷無明不生明故。
【147】
01 須菩提複問言。所作爲當如是。五百人複報言。亦無有當所作如是者。須菩提複問言。以爲降伏魔耶。五百人複報言。無有五陰與魔也。須菩提複問言。卿曹當何時般泥洹乎。五百人複報言。化人般泥洹者。我爾時亦當複般泥洹。須菩提複問言。誰愈卿者。五百人複報言。無身無心是我師也當愈我。
02 須菩提複問。諸賢。誰弟子耶。答曰。謂如是得如是正智。須菩提複問。諸賢。何時當滅度耶。答曰。如來所化般泥洹。須菩提複問。諸賢。所作已辦耶。答曰。吾我所作悉皆已斷。須菩提複問。諸賢。誰同梵行。答曰。不行叁界。
03 又問:「汝等爲誰弟子?」答言:「無得無知者,是彼弟子。」又問:「汝等已得,幾何當入涅槃?」答言:「猶如如來所化入涅槃者,我等當入。」又問:「汝等已得己利耶?」答言:「自利不可得故。」又問:「汝等所作已辦耶?」答言:「所作不可得故。」又問:「汝等修梵行耶?」答言:「于叁界不行,亦非不行,。是我梵行。」
04 須菩提言。雲何汝爲聲聞。彼苾刍言。不得聲聞亦不成佛。須菩提言。雲何汝之梵行。彼苾刍言。不住叁界。須菩提言。汝于何時而入涅槃。彼苾刍言。如來入涅槃時我即涅槃。須菩提言。汝等所作已辦。彼苾刍言。了知我人。
05 (缺)
06 又問汝等爲誰弟子。答曰無證無覺是彼弟子。又問汝等幾何當入涅槃。答曰猶如如來所作化人。其入涅槃我等當入。又…
《〈普明菩薩會〉漢譯諸本對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