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明菩萨会〉汉译诸本对照▪P17

  ..续本文上一页 所持无垢戒

  05 是时佛说禁戒无瑕秽亦无所着。戒者无诸瞋恚。安定就度世道。如是为持戒。不爱身形。不爱寿命。亦不乐于五道。悉晓了入于佛道中。是为持戒。亦不在中。亦不在边。不着亦不转。

  06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持戒者  无垢无所有

  持戒无憍慢  亦无所依止

  持戒无愚痴  亦无有诸缚

  持戒无尘污  亦无有违失

  持戒心善软  毕竟常恒寂

  远离于一切  忆想诸分别

  解脱诸乱念  是净持佛戒

  不贪惜身命  不用诸有生

  修习于正行  安住于正道

  是名为佛法  坚实净持戒

  持戒不染世  亦不依世法

  逮得智慧明  无暗无所有

  无我无彼想  已知见诸相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无有此彼岸  亦无有中间

  于无此彼中  亦不有所着

  无缚无诸漏  亦无有欺诳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137】

  01 譬空中风。是为持戒名及种无所止也。人定心无所着。无我想无人想。晓是者是

  为净持戒也。不轻于禁戒不自贡高。常欲守道持戒。如是无有能过者。离我所想。自我及是我所。都无有是也。信于空及佛法行不沾污于世。不着于世间。从冥入明适无所因。不着于三界。是为持戒。

  02   谓名及色意不着  禅定正念调御心

  无有吾我无我所  是为迦叶称住戒

  不倚禁戒得解脱  不叩持戒为欢喜

  于此上求八正道  是谓持戒清净相

  不期持戒不依定  谓修习此得智慧

  无有无得是圣性  清净圣戒佛所称

  谓己身见心解脱  我是我所终不起

  心能解空佛境界  如是持戒莫能胜

  善住净戒得禅定  已获禅定修智慧

  已修智慧便得脱  已逮解脱平等戒

  03   心不著名色  不生我我所

  是名为安住  真实净持戒

  虽行持诸戒  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为上  遇戒求圣道

  是名为真实  清净持戒相

  不以戒为最  亦不贵三昧

  过此二事已  修习于智慧

  空寂无所有  诸圣贤之性

  是清净持戒  诸佛所称赞

  心解脱身见  除灭我我所

  信解于诸佛  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圣戒  则为无有比

  依戒得三昧  三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  逮得于净智

  已得净智者  具足清净戒

  04   不着于名色  不住于等引

  恒以净妙心  离我有无相

  于彼别解脱  远离持犯等

  无戒无不戒  无定亦无散

  依此而行道  智观无二取

  此戒净微妙  安住三摩地

  三摩地生观  智慧自清净

  是名具足戒

  05 譬如虚空中风。是为持戒。是乃名为无种人有定心。亦无所着亦无我。为天人相。而晓是者。是为净持戒。不转于禁戒。不自贡高。常欲守道持戒。如是无有而过者耶。无有是人信于空者。随佛所行不染污。从世间冥中。入照入明。适无所住立。亦莫于三界。是戒法。

  06   心不著名色  不生我我所

  是名为安住  真实净持戒

  虽持诸戒行  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为上  过戒求智慧

  是名为真实  清净持戒相

  不以戒为最  亦不贵三昧

  过此二事已  修习于智慧

  空寂无所有  是诸贤圣性

  如是净戒者  诸佛所称美

  心脱于身见  除灭我我所

  信解于诸佛  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圣戒  则为无有等

  依戒得三昧  三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  逮得于净智

  已得净智者  具足清净戒

  

  

  【138】

  01 时佛说是经法。二万二千诸天人。及世间人民诸龙鬼神。皆得须陀洹道。八百沙门皆得阿罗汉道。五百沙门素皆行守意得禅道。闻佛说深经皆不解不信。便从众坐避易亡去。

  02 说此偈已。八百比丘逮得漏尽。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五百比丘昔已得定。闻佛说此甚深之法。不能解了从座起去。

  03 说是语时,五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百比丘闻是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达从坐起去。

  04 尔时世尊说此伽他法时。八百苾刍漏尽意解心得解脱。三十亿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五百苾刍得三摩地。闻此甚深微妙戒法。难解难入不信不学。从座而起速离佛会。

  05 佛说是戒法。三万三千诸天人民。皆得须陀洹道。八百沙门。从是因缘意解得度。行智慧如是

  06 佛说是语时。五百沙门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百沙门得于禅定。闻此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达不入内怀。从座而起还于山林。

  

  

  【139】

  01 迦叶比丘白佛言。是五百守禅比丘。闻深经不解不信摩诃而去。佛语迦叶。是五百守禅比丘信余众多。闻深法教不解不信。

  02 于是大迦叶。白世尊曰。此五百比丘昔已得定。闻是深法不能解了即便起去。世尊告大迦叶曰。此五百比丘贡高慢故。不能解此无漏净戒。是所说法甚深微妙。诸佛之道极甚深妙。非是未种善根与恶知识共相随者所能解了。

  03 尔时,大迦叶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比丘,皆得禅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从坐起去。」佛语迦叶:「是诸比丘,皆增上慢,闻是清净无漏戒相,不能信解,不能通达。佛所说偈,其义甚深。所以者何?诸佛菩提极甚深故。若不厚种善根,恶知识所守,信解力少,难得信受。

  04 是时尊者大迦叶白世尊言。此五百苾刍虽得三摩地。云何闻此甚深之法难解难入不信不学。即从座起速便而退。佛言。迦叶。彼等五百苾刍我见未除。于此无漏清净戒法闻已难解难入。心生惊怖所以不信不行。迦叶。此伽他戒法甚深微妙。三佛菩提皆从此出。彼等罪友于此解脱妙善而不能入。

  05 (缺)

  06 尔时大迦叶前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沙门皆得禅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从座起去。佛语大迦叶。是诸沙门以增上慢。闻是清净无流戒相。不能信解通达了知。佛所说偈其义甚深不入内怀。所以者何。诸佛菩提极甚深故。若无福德未种善根随逐恶友。多不能信受此深法。

  

  

  【140】

  01 佛语迦叶。是五百比丘者。乃前迦叶佛时皆作婆罗门道。于迦叶佛所。一返闻经道心意乐喜。即时五百人自说言。迦叶佛所说快。乃尔五百人得是福佑。寿终皆生忉利天上。佛言。五百比丘得是福已。后于我法中作沙门。今闻深经不解不信。佛语迦叶言。是五百比丘持是所闻深经。得不堕恶道。于今世。皆当得阿罗汉般泥洹去。

  02 此五百比丘。昔迦叶如来兴出世时。悉为异学弟子。闻迦叶如来说法时。计着有

  故。一闻说法心得欢喜。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忉利天。从彼命终还生人间。于我法中出家学道。此诸比丘为见所坏。闻是深法不能解了。今始造缘不复生于恶趣之中。此身终已当得灭度。

  03 又大迦叶!是五百比丘,过去迦叶佛时为外道弟子,到迦叶佛所欲求长短。闻佛说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是佛希有快善妙语!以是善心,命终之后生忉利天。忉利天终,生阎浮提,于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诸比丘,深着诸见,闻说深法,不能信解随顺通达。是诸比丘,虽不通达,以闻深法因缘力故,得大利益,不生恶道,当于现身得入涅槃。」

  04 复次告言。迦叶。彼五百苾刍于如来教中是外道声闻。如是迦叶。彼于如来本意执求一事法故。若闻一法决定信受。依教修学如是伽他之法。言教玄妙是故惊怖又复告言。迦叶。彼比丘意于如来应供正遍知觉。为求一法发心修行。于命终后求生忉利天宫。为如是事于佛教中而求出家。迦叶。此五百苾刍身见未舍。闻甚深法而生惊怖不信不学。此等命终必堕恶趣

  05 (缺)

  06 迦叶。是五百人于过去世迦叶佛时。外道弟子往到佛所欲求佛过。闻佛说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是佛希有快说妙法。以是善心福德因缘。命终之后生忉利天。从彼堕落生阎浮提。于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诸沙门深着诸见。闻说深法不能信解。而不随顺不能通达。以闻深法因缘力故得大利益。不以此生更堕恶道。当用此身得入涅槃。

  

  

  【141】

  01 佛语须菩提言。汝行教五百亡去比丘令来还。须菩提白佛言。是五百比丘尚不欲闻佛所说。何肯随小罗汉语乎。佛即时化作两比丘。于五百比丘前徐行。五百比丘皆使行。及前两比丘。五百比丘问前两比丘言。二贤者欲何至凑。两比丘报言。欲到空闲山中安隐之处。自守坐禅不能复忧余。五百人复问言。何以故。两比丘复报言。佛所说深经。我不信不解也。

  02 于是世尊。告尊者须菩提曰。汝去化彼五百比丘。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此

  五百比丘不受佛教。何况我耶。于是世尊。化作比丘在彼道中。五百比丘见已。往诣化比丘所。问化比丘曰。诸贤。欲何所至。化比丘曰。欲诣山泽游住安乐。所以者何。向闻世尊所可说法。我不能解了故。

  03 尔时佛语须菩提言:「汝往将是诸比丘来」。须菩提言:「世尊!是人尚不能信佛语,况须菩提耶」?佛即化作二比丘,随五百比丘所向道中。诸比丘见已,问化比丘:「汝欲那去」?答言:「我等欲去独处修禅定乐。所以者何?佛所说法,不能信解」。

  04 是时世尊告尊者须菩提言。汝往五百苾刍所。以善方便而为教导。须菩提言。世尊。如是说法诲喻闻已不信不行。我自小智言论寡识。云何化彼。是时五百苾刍已在中路尔时世尊即以神力化二苾刍于中路中逆往五百苾刍而即问言。尊者。欲往何处。苾刍答言。我等今者欲诣林间。彼处寂静自得定乐而当住处。化苾刍问言。欲住林野于意云何。彼等苾刍而即答言。世尊说法我昔未闻。今既闻已难解难入。心生惊怖不可信学。是以乐归林野安处禅定而取安乐。

  05 (缺)

  06 尔时世尊。告长老须菩提言。汝往就彼诸沙门边。为教…

《〈普明菩萨会〉汉译诸本对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