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明菩薩會〉漢譯諸本對照▪P6

  ..續本文上一頁切衆生。堪任重擔而無厭惓。

  03 迦葉!譬如善調象王,能辦大事,身不疲極。菩薩亦爾,善調心故,能爲衆生作大利益,心無疲倦。

  04 佛告迦葉。譬如龍象有大勢力。擔負一切重物而無疲苦。迦葉。菩薩亦爾。擔負一切衆生五蘊諸苦。不得其苦。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龍象  有大勢力  身負重物

  而不疲苦  菩薩亦爾  擔負衆生

  五蘊諸苦  亦無疲苦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善調大龍象王。荷負重擔身不疲極。菩薩亦爾。善調心故荷負一切衆生之類。作大利益而無疲倦。

  

  

  【38】

  01 (缺)

  02 譬如蓮花生在淤泥而不著水。如是菩薩生在世間不著世法。

  03 迦葉!譬如有諸蓮花,生于水中,水不能著。菩薩亦爾,生于世間,而世間法所不能汙。

  04 佛告迦葉。譬如蓮華生長水中淤泥濁水而不能染。迦葉。菩薩亦爾。雖生世間。世間雜染終不能著。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蓮華  出生水中  濁水淤泥

  而不可染  菩薩亦爾  雖生世間

  種種雜染  而不能著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蓮華生于水中水不染著。菩薩亦爾。生于世間諸世間法而不染汙。

  

  

  【39】

  01 譬如草木。雖無上枝下根由複生。菩薩如是。雖斷叁處極大慈續見世間。

  02 譬如伐樹雖截其枝。而不伐根複生如故。如是迦葉。菩薩以善權心。雖斷結縛

  猶生叁界。

  03 迦葉!譬如有人伐樹,根在還生。菩薩亦爾,方便力故,雖斷結使,有善根愛,還生叁界。

  04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方便斷樹不斷樹根。而于後時複生大地。迦葉。菩薩亦爾。以方便力斷彼煩惱。不斷彼種以大悲善根複生叁界。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有人  以其方便  而斷樹身

  不斷樹根  如是後時  複生大地

  菩薩亦爾  以善方便  斷彼煩惱

  不斷彼種  以大悲故  複生叁界

  05 (缺)

  06 善男子。如人伐樹根在還生。菩薩亦爾。方便力故雖斷結使。有善根愛還生叁界。

  

  

  【40】

  01 譬如萬川四流皆歸于海。合爲一味。菩薩如是。持若幹種行合會功德。持用成願一

  味。入薩芸若中。

  02 譬如諸方江河之水。入于大海悉爲一味。如是迦葉。菩薩作若幹種善願功德。

  當作佛道悉爲一味。

  03 迦葉!譬如諸方流水,入大海已,皆爲一味。菩薩亦爾,以種種門集諸善根,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爲一味。

  04 佛告迦葉。譬如諸方所流河水。皆歸大海同一鹹味。迦葉。菩薩亦爾。所有一切善根。種種利益回向菩提。與彼涅槃同歸一味。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一切  江河諸水  皆入大海

  同一鹹味  菩薩亦爾  所有一切

  善根利益  回向菩提  及彼真際

  同歸一味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諸方流水入于大海皆爲一味。菩薩亦爾。以種種門習諸善根。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爲一味。

  

  

  【41】

  01 譬如須彌山忉利住其上。菩薩如是發心成薩芸若。

  02 譬如四天王叁十叁天住須彌山。如是迦葉。菩薩善根心中。

  03 迦葉!譬如須彌山王,忉利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住。菩薩菩提心亦複如是,爲薩婆若所依止住。

  04 佛告迦葉。譬如四大天王及忉利天衆。要彼安住妙高之山。迦葉。菩薩亦爾。爲一切智所修善法。要彼安住菩提大心。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四王  及帝釋衆  要彼安住

  妙高之山  菩薩亦爾  爲一切智

  所修善法  安住菩提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須彌山王。忉利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住。菩薩大菩提心亦複如是。爲薩婆若所依止住。

  

  

  【42】

  01 譬如國王得傍臣共治。則好漚和拘舍羅。如是菩薩。所作爲如佛。

  02 譬如國王大臣所助。乃具成辦一切國事。如是迦葉。菩薩般若波羅蜜善根所助。乃具成辦一切佛事。

  03 迦葉!譬如有大國王,以臣力故能辦國事。菩薩智慧亦複如是,方便力故,皆能成辦一切佛事。

  04 佛告迦葉。譬如國王欲行王事須假宰臣。迦葉。菩薩亦爾。欲爲佛事。須假智慧方便。我今于彼。而說頌曰

  譬如國王  欲行王事  須仗宰臣

  而得成就  菩薩亦爾  欲爲佛事

  假方便慧  決定成就

  05 (缺)

  06 善男子。如大國王以群臣力能辦國事。菩薩智慧亦複如是。以方便力。皆能成辦一切佛事。

  

  

  【43】

  01 譬如天[雨/星]欲索雨不能得也。菩薩如是不學經道。豫知不高明也。

  02 譬如迦葉天無雲者雨不可得。如是菩薩。不多聞者法雨不可得。

  03 迦葉!譬如天晴明時,淨無雲翳,必無雨相。寡聞菩薩無法雨相,亦複如是。

  04 佛告迦葉。譬如晴天無其雲霧。于彼世間終無降雨之相。迦葉。菩薩亦爾。寡聞小智于諸有情。終無說法之相。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虛空  晴無雲霧  于彼世間

  終不降雨  菩薩亦爾  寡聞少智

  于其有情  無說法相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天淨清明無諸雲氣必無雨相。寡聞菩薩無所知解無法雨潤。亦複如是。

  

  

  【44】

  01 譬如樹蔭卻雨。菩薩如是持極大慈雨于經道。

  02 譬如迦葉天有雲者雨澤可得。菩薩如是有大慈雲能降法雨。

  03 迦葉!譬如天陰雲時,必能降雨,充足衆生。菩薩亦爾,從大悲雲起大法雨,

  利益衆生。

  04 佛告迦葉。譬如虛空起大雲雷。必降甘雨成熟苗稼。迦葉。菩薩亦爾。于其世間起慈悲雲。降妙法雨成熟衆生。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虛空  雲雷忽起  必降甘澤

  成熟苗稼  菩薩亦爾  普覆慈雲

  降[雨/注]法雨  成熟有情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天陰雲起必能降雨。充足衆生生長萌牙。菩薩亦爾。從大悲雲起大法雨利益衆生。

  

  

  【45】

  01 譬如遮迦越羅王之所處。自然後七寶自然來生。菩薩如是初生薩芸若意。然後自然生叁十七品經。

  02 譬如聖王出者七寶可得。如是迦葉。菩薩出者叁十七品道寶可得。

  03 迦葉!譬如隨轉輪王所出之處,則有七寶。如是迦葉!菩薩出時,叁十七品現于世間。

  04 佛告迦葉。譬如轉輪聖王有其七寶恒隨王行。迦葉。菩薩亦爾。有七覺支恒隨菩薩。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世間  轉輪聖王  所有七寶

  恒隨王行  菩薩亦爾  有七覺支

  所到之處  隨逐菩薩

  05 (缺)

  06 善男子。如轉輪聖王所出之處則具七寶。菩薩亦爾。隨所出處叁十七品現于世間。

  

  

  【46】

  01 譬如更治摩尼珠。其價增倍多所饒益。師成一人爲菩薩道。衆阿羅漢辟支佛皆依用

  得度。

  02 譬如有摩尼珠者。彼中無量百千種珠悉皆可得。如是迦葉。有菩薩心者。彼中無量百千聲聞緣覺之法悉皆可得。

  03 迦葉!譬如隨摩尼珠所在之處,則有無量金銀珍寶。菩薩亦爾,隨所出處,則有無量百千聲聞辟支佛寶。

  04 佛告迦葉。譬如摩尼寶珠得多富貴。價直迦哩沙波拿。百千富貴。迦葉。菩薩亦爾。得多富貴價直聲聞緣覺百千富貴。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摩尼寶  富貴廣得多

  迦哩沙波拏  百千不可比

  菩薩亦如是  富貴倍弘多

  辟支及聲聞  百千亦難比

  05 (缺)

  06 善男子。如摩尼珠所在之處。則有無量金銀珍寶。如是菩薩隨所出處。則有無量百千聲聞辟支佛寶。

  

  

  【47】

  01 (缺)

  02 譬如叁十叁天遊雜園觀。一切樂具皆悉同等。如是迦葉。菩薩至誠清淨。爲一切衆

  生方便同等。悉無差降。

  03 迦葉!譬如忉利諸天,入同等園,所用之物皆悉同等。菩薩亦爾,真淨心故,于衆生中平等教化。

  04 佛告迦葉。譬如忉利天衆。若住雜林者。受用富貴平等無二。迦葉。菩薩亦爾。若住清淨心者。爲一切衆生正直方便平等無二。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忉利天  住彼雜林者

  受用于富貴  平等無有二

  菩薩亦如是  住心清淨者

  正直爲群生  方便亦無二

  05 (缺)

  06 善男子。如忉利天入雜藏園。隨意所用悉在其中。菩薩亦爾。真淨心故于諸衆生平等教化。

  

  

  【48】

  01 譬如毒藥在人手中不害傷人。菩薩雖在愛欲中。持智慧不入惡道。

  02 譬如有毒因咒藥故不能爲害。如是迦葉菩薩結毒因智樂故不能爲害。

  03 迦葉!譬如咒術藥力,毒不害人。菩薩結毒亦複如是,智慧力故,不墮惡道。

  04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妙解禁咒善知毒藥。一切毒藥不能爲害。迦葉。菩薩亦爾。具大智慧善行方便。一切煩惱不能爲害。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譬如世間人  善知藥禁咒

  一切毒藥等  不能爲損害

  菩薩亦如是  若具方便慧

  一切煩惱毒  不能爲損害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咒術藥力毒不能害。菩薩結使亦複如是。智慧力故不墮惡道。

  

  

  【49】

  01 譬如郡國多積糞壤。有益稻田菜園。菩薩雖在愛欲中。益于天上天下。

  02 譬如城邑有諸糞壤饒益田用。如是迦葉。菩薩因結學薩芸若用。

  03 迦葉!譬如諸大城中所棄糞穢,若置甘蔗蒲桃田中,則有利益。菩薩結使亦複如是,所有遺余,皆是利益,薩婆若因緣故。

  04 佛告迦葉。譬如世間糞壤之地。能生肥盛甘蔗。迦葉。菩薩亦爾。若處煩惱糞地。能生一切智種。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

《〈普明菩薩會〉漢譯諸本對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