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佛之道講義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P16

  ..續本文上一頁義,如上之所說。

  一、一切法之安立

  1、印度的大乘教學(小乘也一樣),都是要安立一切法的。

  2、流轉門之安立:善惡業果,生死流轉的迷倒,是怎樣而有的。這是極根本的理論,依著而開示人天善法。這實在就是苦、集的說明。

  3、還滅門之安立:怎樣的徹悟法性,斷惑證真,成立叁乘聖法。要從怎樣的修習過程,達到涅槃與菩提的圓成。這實在就是滅、道的說明。

  4、這雖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完滿通達的,而真正弘宣大乘佛教者,始終是不會忘失這些問題的。從經論的教證看來,大乘佛法的叁系不同,主要在成立一切法的見地不同;最根本的是,業果怎樣安立。

  二、中觀家對「了義」與「不了義」之看法219

  1、《無盡意經》、《叁摩地王經》說:220

  了義:顯示勝義,顯示甚深難見,顯示無我、空、無生。

  不了義:顯示世俗,顯示名句施設,顯示有我。

  2、《般若經》、《中觀論》等,深廣宣說無自性、空、不生滅等,是了義教,是義理決了、究竟,最徹底的教說。

  叁、世俗如幻有,勝義畢竟空

  1、一切如幻如化,唯是世俗假名施設;如從勝義觀察,一切是無自性而不能安立的。中觀依于這一了義的立場,一切我、法,都是世俗的,假施設的。從生死業果,到叁乘道果,就是涅槃,凡是安立爲有的,都是『唯名,唯假』的,名言識所成立的世俗有。

  2、如從勝義觀察起來,一切是無自性而不能安立的。這就是『于無住本,立一切法』221,而非從真如實相中去成立一切。這如《般若經》說:『世間名字故有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辟支佛,諸佛;第一實義中,無知無得,無須陀洹乃至無佛。……六道別異,亦世間名字故有,非以第一實義。……第一實義中,無業無報』。222『我如幻如夢……佛道如幻如夢……我說涅槃亦如幻如夢。若當有法勝于涅槃者,我說亦複如幻如夢』。223這是一切如幻如化,唯是世俗假名施設的確證。

  四、幻現不礙性空,性空不礙幻現

  1、諸法從緣起,緣起無性空

  中觀者貫徹了這性空唯名的深見,說色心,染淨,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世俗假施設的(『亦爲是假名』),是從緣而起的。這本是佛在《勝義空經》224所說的根本立場。

  凡是緣起的,就是假名有,以勝義觀察,一切是無自性而空的,沒有一法可以安立的。

  2、空故從緣起,一切法成立

  但不是說無性空破壞了一切,不能成立一切法,反而如不是無性空的,有自性的,那就是實有法。實有、自性有法,就不用從緣而起。這就未生的不能生,未滅的不能滅,凡夫決定是凡夫,不能成佛了!好在由于空故,是極無自性的,所以要從緣而起;依于因緣,一切法都可以成立。

  依于因緣,一切法都可以成立,行善得善報,作惡的得惡報。迷著了流轉生死,悟證了就得解脫。而且,以性空的緣起觀一切法,所以不著生死,也不住涅槃,廣行菩薩行而成佛。不空,什麼都不能成立;空,一切都能成立,這如《中論.觀四谛品》,《回诤論》的堅決論證。如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225『若誰有此空,彼有一切義』。226

  3、現空中道義,如上之所說

  依無自性空相應的緣起義立一切法。所以約世俗假施設說,是如幻而現的;約勝義無自性說,是空的。

  幻現不礙性空,性空不礙幻現。空假無礙,二谛無礙的中道義,爲性空宗的了義說。這就是如上「般若波羅蜜多」227中所說的。

  空假無礙:幻現不礙性空,性空不礙幻現

  約世俗假施設說:是如幻而現

  約勝義無自性說:是畢竟空寂

  庚叁、虛妄唯識系

  辛一、應機說法(p.374)

  一切法無性,善入者能入。或五事不具,佛複解深密。

  虛妄唯識系,以《解深密經》,《瑜伽論》等爲宗依。玄奘所傳的法相唯識,最能表達這一系的意趣。《般若經》被說爲第二時教(小乘是第一時),《解深密經》是第叁時教。無著傳出《瑜伽論》,也是在龍樹以後。所以,這一系經論,比般若經論要遲一些。

  一、虛妄唯識系所宗依的主要經論228

  1、《解深密經》

  2、《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說;亦有傳爲無著造)

  3、《攝大乘論》(無著)

  4、《顯揚聖教論》(無著)

  5、《大乘莊嚴經論》(本頌是無著造,亦有說是彌勒造;長行爲世親釋)

  6、《二十唯識論》(世親)

  7、《叁十唯識論頌》(世親)

  8、《成唯識論》(護法等造)

  9、《辯中邊論》(本頌彌勒造,世親釋)

  二、叁時教

     第一時教:唯爲發趣聲聞乘者,以四谛相轉正*輪。

  第二時教:唯爲發趣修大乘者,以隱密相轉正*輪。

  第叁時教:普爲發趣一切乘者,以顯了相轉正*輪。229

  叁、「勝義」與「了義」

  1、中觀論者:承《般若經》,《無盡意經》而確立的見地,「勝義」是「了義」。

  2、《解深密經》:勝義谛中,有「深密」與「了義」的分別。說得深隱微密的,是不了義;說得顯明易了的,是了義。因此,在勝義谛中,又有深密與了義的分別。依佛說的《解深密經》去理解,勝義法空性,所以有深密與了義,是根機的問題。(有「五事具足」和「五事不具」者之別)

  勝義谛 深密(不了義)

   了義(顯了)

  四、五事具足者,善入一切法性;五事不具者,佛複解深密。230

  1、五事具足

  如經上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于是經中,若諸有情(1)已種上品善根,(2)已清淨諸障,(3)已成熟相續,(4)已多修勝解,(5)已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糧。彼若聽聞如是法已,于我甚深密意言說,如實解了。于如是法,深生信解;于如是義,以無倒慧如實通達。依此通達善修習故,速疾能證最極究竟」。231

  這可見,對于「一切法無性」的教說,像這類根機成熟的,已有「善入」甚深法性的能力,就能以無倒修慧,「能」證能「入」,也就不需要佛說《解深密經》了。

  2、五事不具足

  但「或」有「五事不具」足的,對于一切法無性的教說,就有了問題。經上說:

  (1)五事不完全具足

  A、有的信而不解:種上品善根,清淨諸障,成熟相續,多修勝解,但還沒有積集上品的福智資糧。這一類有情,有的聽了,就覺得甚深甚深,雖能信仰,但不能解了。232

  B、有的信而誤解:有的聽了,雖能信仰,不能解了,卻要照著自己的意見去解說。以爲一切法無自性空,就是什麼都沒有(龍樹稱之爲方廣道人)。結果是對自己毫無利益,反而退失智慧。從他聽法的人,有的跟著他執著無見,有的就反對一切法性空教。233

  (2)五事完全不具足

  還有,五事都不具足的,聽了一切法無性空的教說,不信不解說:『此非佛語,是魔所說』。234正如龍樹所說:『聲聞五百部,……聞說般若諸法畢竟空,如刀傷心』。235

  五、五事不具者,佛依叁無性說一切法無自性

  1、對于這信而不解的,信而誤解的,不信又不解的鈍根,佛所以又說《解深密經》:『我依叁種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236。簡單的說:依叁無性,遣除遍計所執性,說一切法無自性。其實,緣起法──依他起性,寂滅法性──圓成實性,是有自性的,並非一切都沒有。

  2、有的是非有,有的是實有,這才不信不解的,也不反對了。誤解以爲什麼都沒有的,也不誤解了。有信而不解的,也可依著進修了。

  六、法無顯密,契機有異

  1、依經文的敘述去了解,在五事具足的,于一切法無自性空,能成立一切法,能修能證的根機來說,這還不是了義教嗎?

  如根機不夠,五事不具足,于一切法無自性空,不能成立一切法,或者破壞一切法,這才成爲深密難解,而需要佛的淺顯解釋了。

  龍樹論意也如此:如大海,人以爲極深,而羅睺羅阿修羅王,站在大海裏,水不過臍,這深個什麼呢!237又如山民聽說鹽能美味,就抓一把鹽來吃,結果是鹹苦不堪。鹽能美味,這在一般人,是怎樣的明白,而在無知的山民心裏,卻成爲秘密難懂了。238

  2、所以深與不深,密與不密,不在乎法的本身,而在乎聽衆的根機。這樣,《般若經》等說一切法無性空,一切唯名唯假,對般若法會的根性來說,是究竟的了義教。不過在五事不具的根性看來,深而又密,這所以又要解釋一番,淺顯明了,能信能解,覺得這才是了義法門。

  五事完全具足者:能以無倒慧如實通達

  五事不完全具足者:A、有的信而不解

  B、有的信而誤解

  五事完全不具足者:不信不解一切法無性空的教說

  【補充】:五事不具之意義

  演培法師《解深密經語體釋》,p.218-p.220:

  (1)未種善根:根有發生增長的作用,就是因,如花草樹木的根,有抽枝、發葉、開花、結果的功能性。能生長世出世間的善法因性,叫善根。無貪等的叁善根,除造五無間罪的闡提有情不具外,是一切有情所具有的。此說未種善根,是未種出世解脫的因性,若以出世的動機,修習出世的善行,熏成所有的功能性,是爲善根。……種善根是種菩提因,爲求個人的解脫,修諸出世的善法,是種聲聞菩提的善根;爲求自他的解脫,修習六度與萬行,是種無上菩提的善根。

  (2)未清淨障:障有惑、業、苦的叁障。此本每一有情所具有的,現說爲障,是約強有力的煩惱,五無間的罪業,叁惡趣的苦報說的。有此,就受限製,不能學佛修行,但主要的在罪業。……

  (3)未成熟相續:相續是有情的身心,沒有把他調成出世解脫的,叫未成熟相續。……

  (4)未多修勝解:勝解,是對如來開顯的因果事理,流轉還滅的真義,獲得堅強不拔的理解,不爲任何天魔梵的邪說所動揺、移轉。有了這樣的勝解,就可勇往直進的修學佛法,不中道而返了;不然,難免爲邪見所動搖,而不能獲得解脫了!

  (5)未能積集福德智慧二種資糧:智慧通…

《成佛之道講義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