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藏,是善不善因。
一、「生死輪回主體」與「本有涅槃佛體」
大慧菩薩所代表的衆生,要求生死輪回的主體,本有涅槃佛體,佛適應這類根性,所以說如來藏。如說:『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五)趣(四)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自性無垢,畢竟清淨』。263如伎兒264的變現諸趣,可說是輪回主體。自性無垢,畢竟清淨,就開示了佛身與涅槃的本有,這如一切如來藏經廣說。
二、爲什麼叫「如來藏」呢?
1、如來藏是「甚深」的,如來徹底體證,了了明見;其他利根深智的大菩薩,才能分證。圓滿究竟的佛,在衆生因地,可說本來就成就了的。如說:『如來藏自性清淨,轉叁十二相,入于一切衆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複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貪欲、瞋恚、不實妄想塵勞所汙』。265
2、所以如來藏可解說爲:含攝如來一切功德,而主要是爲雜染法所覆藏。因此,如離了煩惱藏,如來藏也就名爲法身了。以如來藏爲輪回解脫的主體來說:『即此法身,過于恒沙,無邊煩惱所纏,從無始世來,隨順世間,波浪漂流,往來生死,名爲衆生』(這就是《楞伽》的『譬如伎兒變現諸趣』);『衆生界即法身,法身即衆生界』。266衆生與佛,平等無差別。所以在衆生叫衆生界,在菩薩叫菩薩界,在如來叫如來界。這一法門,在外表上,與印度的吠檀多哲學267,大梵(法身)小我(衆生界),是非常類似的。
叁、依如來藏,成立生死與涅槃,衆生與佛。
1、依如來藏,成立生死與涅槃,衆生與佛,所以說:「是善不善因」,就是爲不善的生死雜染因,也爲善的清淨佛果因。但因是多種多樣的,如唯識學有十因268,有部立六因269,這到底是怎樣的因呢?有些學者,受到一本萬殊──從常無而生妙有的玄學影響,以爲:「善與不善,是如來藏所本具的,以如來藏爲體的,從如來藏所生的。」關于這,這裏不能多說。
2、總之,印度的如來藏爲因,是自有意義的。如《勝鬘經》說:『如來藏離有爲相,如來藏常住不變,是故如來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世尊!不離不斷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世尊!斷脫異外有爲法,依、持、建立者,是如來藏』。270這樣的文句,《無上依經》,《寶性論》,都是一樣的。是依、是持、是建立,這就是因;是增上緣,能作因。例如四大能造造色,決非以四大爲體而發生造色,是依『生、依、立、持、養』──五因271而說造;是說不離四大,而造色才可以生起(《楞伽經》的『如遍興造一切趣生』,也是這樣的造)。五因中的依、立、持──叁因,也就是經說的『是依、是持、是建立』了。
如來藏是依、持、建立 272
(1)、依(niZraya):依止,如來藏是無邊功德所依止。
(2)、持(AdhAra):攝持,如來藏能攝持一切功德而不失。
(3)、建立(pratiSThA):建立,一切佛法是因如來藏而得建立。
3、所以,善與不善,依如來藏而有,而不是以如來藏爲體,從如來藏生出來的。爲什麼如來藏可以爲因──依、持、建立,就因爲是常住不變的。盡管輪回諸趣,解脫涅槃,如來藏是常住不變的,爲這一切所依止的。有了常住不變的,那些聽說無常無我,而怕輪回與解脫無著落的,也就可安心了。如來藏爲依止因,可以舉例解說。如太陽,烏雲,依止虛空而有,與虛空不相離。但太陽與烏雲,並不是以虛空爲體,也決非從虛空生出來的!如來藏爲生死涅槃因,也就是這樣。
四、依如來藏成立一切法
1、依如來藏故有生死
如來藏怎樣的爲不善因?無始以來,就有那些與如來藏不相應的,相離的有爲法──陰、界、入,貪、瞋、癡等無邊煩惱,都依如來藏而有;如灰塵的依明鏡而有一樣。有了這些,生死雜染就流轉不息了。這些都是依如來藏而有的,所以說:『依如來藏故有生死』。
2、依如來藏故有不思議佛法
怎樣爲善因呢?無始以來,就有那些與如來藏相應的,不可說異,不可分離的不思議佛法,也依如來藏而有,這就是佛性了。但這與如來藏相應而不異的,爲什麼不說生,而說依呢?
第一,這是無爲法,不可以說生。還有,如有漏種子,在阿賴耶識中,是不可說有別異的。但只能說從賴耶中的有漏種子,生有漏現行,不能說從阿賴耶識生。如說一切從阿賴耶識生,就有一因多果的過失了。所以說不異不離,也不能就說是一。同樣的,衆生本具的,能爲無漏清淨德性因的,與如來藏不能說有別異的,也只能說『依如來藏』,爲依、爲持、爲建立。
總之,佛是說有『常住不變』的如來藏,爲善與不善所依,而一切法都能成立。
【補充】:如來藏是善不善因
印順導師《如來藏之研究》p.246- p.247:
《楞伽經》說:「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五)趣(四)生」;所說的因(hetu),是「爲依、爲住、爲建立」的意義。依(niZraya),持(AdhAra),建立(pratiSThA),不是種子生現行那樣,是「依止因」。如大種造色,約「生、依、立、持、養」說,依、持、建立,就是這類的因──能作因(kAraNa-hetu)。「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近于外道的神我說。這是「開引計我外道」的方便,如來藏只是真如的異名。如來藏是善不善因,爲生死依止,決不是如來藏──真如能生起善惡,流轉生死,只是善惡、生死依如來藏而成立,如雲霧依于虛空一樣。雲霧依于虛空,虛空自性還是那樣的明淨,雖然似乎虛空晦昧而失去明淨,其實是不見而不是虛空有任何變化。所以《經》上接著說:「離無常過,離于我論,自性無垢,畢竟清淨」。爲了化導沒有常住法就不能成立生死流轉的凡夫見,所以說如來藏爲因爲依。
壬二、阿賴耶(p.388)
無始習所熏,名爲阿賴耶。
壬叁、迷悟依(p.388)
由此有生死,及涅槃證得。
一、如來藏→阿賴耶識→一切法
1、佛說如來藏,主要是以常住不變,自性清淨的法體,作爲生死與涅槃的所依。
2、如來藏在陰、界、入中,也就是在衆生身心中,所以如來藏說,不一定與唯識的阿賴耶識相結合。
3、但是,衆生是一切由心的;阿賴耶識是所知依的根本識,所以自然地形成:依如來藏而有阿賴耶識,依阿賴耶識而有一切法的思想體系。
二、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1、自性清淨的如來藏,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一切法的根本或中心)深處,所以到了《勝鬘經》,如來藏也就被稱做「自性清淨心」,與心性本淨說相合,展開了真心論的思想系。273
2、但這是真實心,是核心,心髓的心,切勿誤作一般的心。
叁、依如來藏而有的阿賴耶識
1、《阿毗達磨大乘經》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274界,是如來藏,也是阿賴耶識。如來藏是自性清淨的,但無始以來,就爲虛妄雜染的戲論習氣所熏染,這就名爲阿賴耶識。這如太空而爲浮雲所蔽,成爲不明淨的空界一樣。
2、所以分析阿賴耶識的內容,有真相(如來藏)與業相(戲論熏習),這二者的和合,就是阿賴耶。這在無著、世親的唯識學裏,是不容易信解的,但這是依如來藏而有的阿賴耶識呀!
3、由此阿賴耶識的雜染種子──不離如來藏真相的業相,就有生死流轉的諸趣。如來藏常住不變,不離生死,所以也可說如來藏流轉諸趣。這正像虛空的隨方器而方,隨圓器而圓一樣。
同時,由于阿賴耶識真相──如來藏,有不離不異的清淨性;這不是阿賴耶識所攝,而是法界所攝的(唯識宗的無漏種子,也這樣說,與經義相合;但說是有爲生滅,就與經相違)。所以能厭生死,欣涅槃;能發心修行,破煩惱而有「涅槃」的「證得」。如徹底離一切妄染,成就一切清淨功德,那就是如來藏出纏,名爲法身,也不再叫做阿賴耶識了。
四、虛妄唯識與真常唯心二系有著相互的影響 275
1、虛妄唯識與真常唯心二系,是適應不同的根性,開示不同的教說。但時間是前後相近,同以實有法爲依而立一切法,同以心識爲中心,所以又時常起著相互的影響。
2、「虛妄唯識」與「真常唯心」對心識之看法:
虛妄唯識:以依他起爲依,萬法爲識,識是虛妄的。
真常唯心:以如來藏爲依,一切唯心造,心是真常的。
辛叁、抉擇真義(p.390)
佛說法空性,以爲如來藏。真如無差別,勿濫外道見!
一、佛說法空性,以爲如來藏
1、如來適應凡夫,外道,及一分執我小乘,說如來藏常住不變,流轉生死。又說:如來智慧德相,相好莊嚴,在衆生身中成就。
2、如來藏是什麼呢?真的是無邊相好的如來,具體而微的在衆生身中嗎?真的是『外道之我』一樣,成爲衆生,而體性就是常住清淨的梵嗎?如來慈悲方便,特在《楞伽經》中,抉擇分明:佛是說那一切法空性,稱之爲如來藏的。如說:『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無)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爲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如來亦複如是,于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276
3、如來藏就是甚深法空性,是直指衆生身心的當體──本性空寂性。所以要花樣新翻,叫做如來藏,似乎神我一樣,無非適應『畏無我句』的外道們,免得聽了人法空無我,不肯信受,還要誹毀。不能不這樣說來誘化他,這是如來的苦口婆心!如來的善巧在此,聽起來宛然是神我樣子,可是信受以後,漸次深入,才知以前是錯用心了,原來就是以前聽了就怕的空…
《成佛之道講義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