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優婆塞戒經講錄▪P9

  ..續本文上一頁切煩惱、習氣根原,故名爲佛。善男子!疑有二種:一、煩惱疑,二、無記疑。二乘之人斷煩惱疑,不斷無記,如來悉斷如是二疑,是故名佛。善男子!聲聞之人厭于多聞,緣覺之人厭于思惟,佛于是二心無疲厭,故名爲佛。善男子!譬如淨物,置之淨器,表裏俱淨;聲聞、緣覺智雖清淨而器不淨,如來不爾,智器俱淨,是故名佛。善男子!淨有二種:一者、智淨,二者、行淨。聲聞、緣覺雖有淨智,行不清淨;如來世尊智、行俱淨,是故名佛。善男子!聲聞、緣覺其行有邊,如來世尊其行無邊,是故名佛。善男子!如來世尊能于一念破壞二障:一者、智障,二者、解脫障,是故名佛。如來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

  一、 恒河、爲印度最大之河,香象、爲最大之象。此譬以恒河水喻十二因緣生死流轉大河,以兔喻聲聞,以馬喻緣覺,以香象喻佛;叁獸雖同渡河,而唯象達河底。二、聲聞、緣覺僅斷煩惱,不斷習氣,如兔馬勉強渡河而不徹底,佛則徹底,斷其根本。叁、疑爲六根本煩惱之一,煩惱疑障善法使之不生;無記疑如地球爲多少微塵所成,有多少斤兩,聲聞、緣覺不須明白,而佛則悉知之,所謂佛于恒沙世界一滴之雨,皆知頭數。四、聲聞從佛聞聲得悟生空而不願多聞;緣覺雖以思惟而悟生空,亦不願多所思惟,唯佛則于山河大地微塵草木無不了知,于聞、于思心無疲厭。五、智慧喻物,身心喻器。聲聞、緣覺之身心,爲業報所成,故須灰身泯智,方得無余涅槃,有余身心則非究竟清淨。六、聲聞、緣覺習氣未淨,所以身心有時于行不淨,佛則無不清淨。七、聲聞、緣覺其行自利利他,俱有邊際限量,佛則俱無邊際限量。八、佛于最後一念,能斷二障,智障即所知障,解脫障即煩惱障,前障菩提,後障涅槃。智因、即菩提心等,智果、即佛果。

  壬叁 廣明佛功德辨

  癸一 總示佛功德

  “善男子!如來出言,無二無謬,亦無虛妄,智慧無礙,樂說亦爾,具足因智、時智、相智,無有覆藏,不須守護,無能說過,悉知一切衆生煩惱起結因緣、滅結因緣,世間八法所不能汙,有大憐愍,救拔苦惱,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悲、叁念,身心二力悉皆滿足。”

  此總示佛功德智慧。無障礙樂說、即隨意所說。了知一切衆生心行,即因智。知一切時,爲時智。知一切因相、果相、差別相等,爲相智。叁業清淨,全無過失,故不覆藏守護。結、即煩惱,起結、即起煩惱,滅結、即滅煩惱。八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之八風。于衆生之大苦惱、能憐愍之。十力:一、知是處非處智力,即知事理是非之力。二、知叁世業報智力。叁、知諸禅、解脫、叁昧智力。四、知衆生心性之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七、知一切所至道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四無所畏:一、說一切智無所畏,謂大衆中作獅子吼,我爲一切正智之人,無怖心也。二、說漏盡無所畏,謂說我已斷盡一切煩惱。叁、說障道無所畏,謂說煩惱等障法,無有怖心。四、說盡苦道無所怖畏。佛能在大衆中作獅子吼:言我爲一切智者,斷盡一切煩惱,能說起何業、得何果,及知苦之滅盡;由此四無畏,能于大衆中分明決定而說,毫無怖畏。大悲不必待緣,衆生信與不信,佛亦無喜與憂。因此身心二力,皆得充滿。世人言:有志者,事竟成。但初發菩提心,雖有大悲救他之志,尚無其力,故須精進培養成身心二力。

  癸二 別顯身心力

  “雲何身力滿足?善男子!叁十叁天有一大城,名曰善見,其城縱廣滿十萬裏,宮室百萬,諸天一千六十六萬六千六百六十有天。夏叁月時,釋提桓因欲往波利質多林中歡娛受樂。由乾陀山有一香象名伊羅苯那,具足七頭,帝釋發念,象知即來,善見城中所有諸天處其頭上,旋行而往。其林去城五十由延,是象身力出勝一切香象身力。正使和合如是香象一萬八千,其力唯敵佛一節力,是故身力出勝一切衆生之力。世界無邊。衆生亦爾;如來心力,亦複無邊。是故如來獨得名佛,非二乘人名爲佛也。”

  叁十叁天、爲欲界第二天,其頂之城,名善見城。釋提桓因、即叁十叁天之天主。波利質多樹、義爲香遍樹,爲樹中之王。乾陀山、即香樹山。伊羅缽那、即熱臭樹而大。所有諸天、即一千六十六萬余天,俱能變化,隨意大小,可處香象之顯上。由延、又謂由旬,正譯踰繕那,印度叁十裏之數。即合如是香象一萬八千之力,僅敵佛之一節力。以世界無邊,衆生亦爾,形容佛心力之無邊。

  癸叁 列舉諸德號

  “以是義故,名無上師,名大丈夫,人中香象,師子,龍王,調禦示導名大船師,名大醫師,大牛之王,人中牛王,名淨蓮華,無師獨覺,爲諸衆生之眼目也。是大施主,是大沙門,大婆羅門,寂靜持戒,勤行精進,到于彼岸,獲得解脫。”

  人天師中,佛爲無上,故名無上師。能調禦衆生,故名大丈夫。能渡一切衆生到道岸,故名大船師。能醫一切衆生心病,故名大醫師。人比常牛,故佛比大牛王。一切清淨,故名佛淨蓮華。菩提樹下無師獨悟,故爲無師獨覺。能指示衆生覺路,故爲衆生眼目。爲一切施,故是大施主。沙門、爲出家之通稱。婆羅門爲清淨之裔,佛爲出家之最極清淨者,故稱大沙門、大婆羅門。身心清淨,故名寂靜。能止惡行善,持戒不退,勤行精進,故得竟解脫也。

  癸四 結非聲緣比

  “善男子!聲聞、緣覺雖有菩提,都無是事,是故名佛。”

  聲聞、緣覺都無上述佛之功德,故惟有佛得名爲佛。

  壬四 結在家菩薩勝

  “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分別如是叁種菩提,是不爲難;在家分別,是乃爲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此中仍警策在家菩薩,環境惡劣,甚難辨識如是叁種菩提。

  修叁十二相業品第六

  欲成最勝菩提,須修叁十二相福業之因,此品次在第六,故題爲修叁十二相業品第六。

  庚二 修叁十二相策發

  辛一 善生蹑問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身力,何時成就”?

  善生跟蹑上文,即問佛之身力何時成就?

  辛二 如來廣說

  壬一 正答得成身力

  佛言:“善男子!初修叁十二相業時。”

  佛答上述佛之身力,即成就叁十二相業時。

  壬二 總明修相功德

  癸一 略明功德

  “善男子!菩薩修集如是業時,得名菩薩,兼得二定:一者、菩提定,二、有定。複得二定:一者、知宿命定,二者、生正法因定。善男子!菩薩從修叁十二相業乃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其中間,多聞無厭。菩薩摩诃薩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爲圍繞。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則名爲百種福德。”

  此爲真正菩薩,以修集叁十二相之業故。趣向無上菩提決定時,即得菩提定。于二十五有之中不墮叁惡道,謂之有定。知自己宿命,爲知宿命定。能了解正法,修行正法,爲生正法因定。自初發心修叁十二相業,乃至得無上遍正覺,于中多聞無厭。一種相有百福德者,修心五十、即十善法一一各有五善根,合爲五十;到具心時,十善法亦各有五善根,合亦五十;是名百福德。

  癸二 較顯功德

  “善男子!一切世間所有福德,不及如來一毛功德;如來一切毛孔功德,不如一好功德;聚合八十種好功德,不及一相功德;一切相功德,不如白毫相功德;白毫功德,複不得及無見頂相。”

  世間所有福德不及佛之一毛孔功德,即以叁界之功德與佛之一毛較。白毫相、即眉間白毫光相。佛說法華經,即放眉間白毫相光;說楞嚴經,即放無見頂相光。白毫相與無見頂相,爲相之最勝者。

  癸叁 出修相人

  “善男子!菩薩常于無量劫中,爲諸衆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業,是故如來成就具足無量功德;是叁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報也。轉輪聖王雖有是相,相不明了具足成就。是相業體,即身、口、意業。修是業時,非于天中、北郁單曰,唯在叁方,男子之身,非女人身也。菩薩摩诃薩修是業已,名爲滿叁阿僧祇劫,次第獲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叁十二相即大悲之果報,以因中修大悲而得此叁十二相之功果也。輪王、有金、銀、銅、鐵、之四種,轉輪王即金輪王,王四天下。金輪王雖具叁十二相,不及佛果叁十二相光明顯現。成就叁十二相業,即以身、口、意叁業而成。叁方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此叁洲能修叁十二相業。男子相亦爲叁十二相之一。叁十二相修滿,即滿叁無數劫,次第獲得無上遍正覺。

  癸四 示修相時

  “善男子!我于往昔寶頂佛所,滿足第一阿僧祇劫;然燈佛所,滿足第二阿僧祇劫;迦葉佛所,滿足第叁阿僧祇劫。善男子!我于往昔釋迦牟尼佛所,始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發是心已,供養無量恒沙諸佛,種諸善根,修道持戒,精進多聞。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修是叁十二相業已,了了自知定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觀掌中庵摩勒果。其業雖定,修時次第不必定也。”

  迦葉佛爲賢劫第叁佛,即釋迦佛之前一佛。此中釋迦佛,即古釋迦佛。滿叁十二相業時,明白自知成佛,庵摩勒果,此雲難分別果,印度人常握置掌中,取“如示諸掌”意。

  壬叁 別明修相次第

  癸一 泛說先修何相

  “或有人言:如來先得牛王眼相,何以故?爲菩薩時,于無量世,樂以善眼和視衆生,是故先得牛王眼相;次得余相。或有說言:如來先得八梵音相,余次第得。何以故?爲菩薩時,于無量世,恒以軟語、先語、實語,教化衆生,是故先得八梵音相。或有說言:如來先得無見頂相,余次第得。何以故?爲菩薩時,于無量世,供養師長、諸佛、菩薩、頭頂禮拜破憍慢故,是故先得無見頂相。或有說言:如來先得白毫毛相,余次第得。何以故?爲菩薩時,于無量世,不诳一切諸衆生故,是故先得眉間毫相。善男子!除佛世尊,余無能說如是相業。”

  此是泛說先修何相。前說已成叁十二相功德,未明先修何相?佛…

《優婆塞戒經講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藥師本願經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