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本願經講記

  藥師本願經講記

  太虛大師講述

  學僧竺摩記

  ──二十叁年六月在甯波育王寺──

  藥師本願經講記序

  講藥師經緣起

  釋名題

  稽譯史

  甲一 敘請分

  甲二 正說分—示體相

  甲二 正說分—明機益

  甲叁 流通分

  藥師本願經講記序

  釋迦世尊,于娑婆穢土,剛強難化之衆生中,誕生成道,垂範四生,度脫九界,其無畏勇猛之精神,誠爲不可思議者矣!故當時所攝化之大小乘弟子,無不具慈悲喜舍,四攝教化,獅吼象步,超然死生,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法華經》雲:“衆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淨土不燒毀。”此爲釋迦世尊,及其化衆,即于娑婆穢土,以建立其淨土者;猶彌陀之極樂淨土,藥師之琉璃光土。蓋十方諸佛,無不本其因中所發之無畏大願,所修之勇猛妙行,行圓願滿,果上之主伴功德備,依正莊嚴成,而清淨國土由之建立。

  中國之有佛教,二千余年,于言教知見上,有曆代古德之開揚,微言大義,得以不墜;唯于身教行爲上,漸失偉大雄壯魄力,內枯無畏之精神,外鮮有力之德行,缺之自主,依傍他家,不能修諸佛自力之行願,薦去淨佛國土。故求生極樂之淨土宗,于中國特殊發達,速死之心,切于延生,佛教至此,全成爲消極頹廢,失其活潑生機之天趣,如半身不活之人,非依牆靠壁,不能自立,雖有高深玄妙之教理,不能啓發人生之愚昧,履霜堅冰,由來漸矣。

  唯我親教太虛大師,秉釋迦世尊之行願,現彌勒菩薩之化身,于此風雨淒迷,人心墮落之際,高踞獅座,發行正令,提示平展佛教教理爲綱宗,創唱建立人間淨土爲歸趣,二十余年來,靡間一日,作此深大行願之運動。茲者受四明育王寺之請,講《藥師本願經》,師述講此經“叁因緣”中謂:釋迦世尊,“將濟生之事,付與東方之藥師;度死之事,付與西方之彌陀。”又謂:“然此資生之佛教,即爲釋迦付托與藥師之法門,而說明在此經中者;此于過去專重度亡之佛教,有補偏救弊之功能,尤合于現代人類生活相資相養之關系。”又謂:“故今日之學佛者,應將藥師如來如何發願修行之方法,牢記于心,孤掌難鳴,衆擎易舉,集衆人之力量,方可轉此汙濁惡世娑婆,爲清淨琉璃也。”親教大師,將個己之扶顛救危之一片婆心,縮寫于此數語中;將十方諸佛自覺覺他之行願,亦揭示于此數語中;久爲一般佛弟子所遺忘之“資養現實人生之佛教”,亦活躍于此數語中。至于師之妙無礙辯,海翻波騰,作如理如量之說法,自有本《講記》爲證,無須贅述。將見此後佛弟子之教行,藥師與彌陀並重,資生與度亡齊修,而人間淨土,即以本《講記》立其基礎焉。

  芝峰愚鈍,曾承親教大師之命,于“藥師加被益”之“聞名得益”一文,代講叁天,深慚意未融真,義未顯理,白圭之玷也。

  四明延慶寺弟子芝峰謹序

  一 講藥師經緣起

  今講此《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可有叁種因緣:

  甲、近人學佛注重現生應用

  人生在世之大事,莫過生之與死,而最難解決之問題,亦唯生死而已矣。是以諸佛興世,無非將自己所證知的如何解決生死問題之經驗與方法,宣揚開示,使一切衆生依之實行,而得解決人生最難解決的生死問題。如釋迦世尊之降生爲娑婆教主,應此界之機,示現成佛說法等事,其所爲之目的,即使吾人由之而對生與死之問題獲得相當的或究竟的解決辦法。故吾人稱釋迦爲本師,通常皆目之爲“叁界導師,四生慈父”,凡佛弟子,皆奉爲根本之師,亦以現今世上所流傳之佛法,皆導源于釋迦佛也。

  但中國諸大叢林之大雄寶殿中,皆供叁佛,中供釋迦,其左右兼供藥師與彌陀者,正顯釋迦在此界爲主中主,藥師彌陀爲主中賓。主中主者,乃如如不動之無爲妙體,雖無爲而無不爲,一切諸法莫不依止此,一切作爲鹹皆歸向此,故能達生死本空而究竟解脫者,即爲主中主,而更不須他求。然對世界衆生之未了生死者,從如如不二之妙體中,開出藥師與彌陀之兩大法門。將濟生之事,付與東方之藥師;度死之事,付與西方之彌陀。蓋東方位四方之首,居四季之春,生長萬物,故資生延壽之事屬之;西方位四方之叁,居四季之秋,萬象蕭條,故救死度亡事屬之。是知藥師彌陀,乃從此界釋尊全體所起之大用,雖有消災度亡之別,攝用歸體,鹹不外乎無爲而無所不爲之釋迦佛;而體用別論,亦不妨列有叁佛也。

  中國自唐宋以來,于佛法注重救度亡靈或臨終往生,偏向彌陀法門,故以彌陀法門,最極弘盛。中國人有不知釋迦與藥師之名者,而彌陀則人人皆知,可見唐宋後之中國佛教,偏于度亡方面,信而有征矣。由此之故,社會人民往往有認佛教爲度死人之所用;死後方覺需要,而非人生之所須,是甚昧于佛教之全體大用。

  近年以來佛教漸普及于中國現社會各界人士中,種種經營建立佛教之團體,且依之修學者,不乏其人,尤其注重于應用到現代社會之新佛教精神,如辦佛教孤兒院,義務學校,施醫所等社會公益事業,改善家庭社會之生活,使一般人于現生中得佛法之益。過去偏重于薦魂度鬼之佛教,已一變而爲資養現實人生之佛教矣。然此資生之佛教,即爲釋迦付托與藥師之法門,而說明在此經中者,此于過去專重度亡之佛教,有補偏救弊之功能,尤合于現代人類生活相資相養之關系,故今有講此經之需要。

  但人生依是藥師彌陀二佛,對于生死二事雖得相當辦法,然究竟辦法,仍在直達如如不動之主中主釋迦佛。此即真如法界,人人本具,各各不無之天真佛也。若能契會于如如理,則真如境內,本無生佛假名,平等慧中,何有自他形相,涅槃生死,等同空花,是則第一義谛中尚覓生死了不可得,何有生死大事之欲待解決耶?良以無始不覺,飄墮于如夢幻泡影之生死海中,旋轉無已,此諸佛所以出世,佛教所由建立也。由是而體達生死本空,了不可得,固毋須向外他求;若或生存之欲求未盡,則須仗藥師法門而消災除難,成就福壽,即此人生,可得無上利樂。如由父母妻子之相資相生,即成家族,由各個家族相助相養,即成社會,由維持社會秩序,即成國家,乃至諸國互濟相資,即成全人類世界。不但此也,即宇宙間之形形色色,動物植物,皆有相生相養相資相成之關系,而構成有情與器世間也。

  複次,世界既有成住壞空,則衆生棲息其中,亦有生老病死,死生生死,生死流轉,故無生而不死或死而不生者,所謂“死者乃生之始,生者乃死之終”,正明生死不斷。而生時即有父母、妻子、朋友、家族、社會種種關系,若能依此消災延壽之法門,作種種資生之事業,則生之問題解決矣。然死後須隨善惡業因,升沈于天上、人間、鬼、畜、地獄,若依出世叁乘教法修行,即得超越輪回六趣,或依彌陀法門而得生淨土,則死之問題解決矣。故人生時則有相資相生之關系,依佛教法,得消災延壽之益;臨命終時,則轉生善道,或往生淨土,乃至六親眷屬,廣作佛事,水陸空行,超度亡靈;而人世之生死二大事,均有辦法矣。

  故于釋迦佛法中,濟生之事,須藉此經;度死之事,乃屬《彌陀》等經。今欲將唐宋以來偏重度亡之佛教,變爲適應今日現實人生之佛教,以逗近人學佛注重現生應用之機宜,乃提倡講演此經之第一因緣也。

  乙、中國名東震旦土即爲東方世界

  藥師佛所住之東方琉璃世界,乃以此娑婆世界爲標准而言。謂從此界東去經十萬殑伽沙(恒河沙)世界,有一國土,名淨琉璃,其佛名藥師琉璃光。此以佛眼視之,十萬殑伽沙世界外之世界,亦猶吾人視法堂前之舍利殿耳;而在凡夫觀來,渺渺茫茫,不可捉摸,非特想像不能及,即言說文字亦莫能到,入于不可思議矣。但依佛法而隨順凡夫心量,不妨將廣大之事,縮小而說。假如以釋迦佛降生之中印度,當爲娑婆世界,則從中印度經東印度及諸小國,而至東震旦土,(亦譯支那、天竺、身毒、真丹。震旦者,八卦東方曰震,東方日出曰旦,皆符萬物生長義。)則東震旦土即可視同東方琉璃世界也。不但此也,即此世界人類之思想、文化、道德觀之,吾人所居之東震旦土,亦與東方琉璃世界之藥師法門相符。蓋吾中國之思想文化,如孔、孟、老、莊等學說,及堯、舜、湯、武、周公等古聖先賈,皆重于人生道德、修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皆現生之事。若由中印度而西之天方、猶太、埃及、希臘、羅馬等古國視之,就其所倡之摩西、基督、回回等教,說世界人類爲上帝所創造,人生在世無別事,只求死後回複到上帝之天國,故其對現實人生更不求辦法,唯一之目的,在求上帝哀憐早生天國,故皆偏重于死事。

  由此將範圍縮小觀之,以中印度爲娑婆,由中印度而東至震旦土,宛然東方之藥師琉璃世界也。且其注重資生事業,尤皆與藥師淨土極相符合;中印度而西至猶太、羅馬等,偏于度死之事,正近似于西方極樂世界之往生法門。由是觀之,今東方中華民族之東震旦國,其民族性,及古聖先賢之道德文化,皆與琉璃世界之藥師法門相宜,乃提倡講演此經之第二因緣也。

  丙、依藥師琉璃世界建立新中國及人間淨土

  依據前二義以合明之,謂此《藥師經》中釋迦佛說,東方有琉璃世界,其世界有藥師琉璃光如來;其世界如何嚴飾,其佛因地時如何發大願利樂有情而得此報,乃至于中,有日光月光等菩薩住其中。若近攝之爲東震旦土,即可視爲現今中國人民之理想國。如何實現此理想國?則佛教中所謂“叁界唯心,萬法唯識”,依吾人心理中所想像之琉璃世界爲模型,如工程師之先有計劃圖樣,依之而施建築工作,則此東震旦土,亦即可成爲琉璃世界。故願吾國人民,應以琉璃世界爲理想國,定爲趨向之標准;依藥師之本願,而發願,使將來世界如何如何,集修衆行,則因圓果滿,琉璃世界實現匪遙矣。

  再推廣言之,以今世交通所及之地球人類,概依藥師如來如何發願修行而成琉璃世界之方法行之,則人類之理想世界,亦…

《藥師本願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