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心是麻木不仁的,有慈愛的心一定伴隨著快樂。而且這種快樂,當你把慈心散播給別人的時候,首先你自己先得到利益。所以無論是要使自己的心柔軟,使自己的心能夠包容,使自己的心寬大、寬廣,或者使自己快樂起來,我們可以用慈心,修慈的方法來調伏我們的心,來訓練我們的心。
在修慈的方法當中,有兩種修行的方法:
第一種是很專業的、系統的修行方法,而這種修行方法的成功、成就是以證得象《無礙解道》裏面講到的五百二十八種方式,而每一種方式都必須要達到第叁禅的方法。這是一種非常系統、嚴格的慈心的訓練。
還有另外一種是作爲我們平時調心的修行方法。我們調心就是剛才所說到的,我們既可以改變對所緣的那種排斥,可以鎮服嗔恨心,還可以讓我們的心更加快樂,更加柔軟。
在這裏我們就不講那種非常系統的、非常次第嚴密的禅修方法,而講你們切實可用的禅修方法,就是說在今天我們講了這種方法之後,大家回去立刻就可以用的修行方法。也就是說我們用對治的方法跟調心的方法。
在我們要修慈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選擇一個對象,來修行慈心,哪一種對象最適合修慈呢?自己恭敬的人,非常恭敬、很尊重的人。比如說你們的老師或者說你們的長輩或者說寺院裏的那些長老,這些老修行啊等等,就是你非常尊重、非常恭敬的一個人,這樣的人就非常容易修慈。
在開始的時候,也不適合對幾種人修行慈愛。哪幾種人呢?
第一、不能對異性修慈,爲什麼呢?因爲慈愛是祝願對方快樂,如果你喜歡對方快樂,慢慢地這種快樂可能就會變成貪愛、會變成貪欲。因此,剛開始的時候,不適合對異性修慈。
第二、剛開始的時候不應當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修慈。爲什麼呢?因爲如果你自己本身的慈愛沒有培育起來,你就取不喜歡的人,你老是會感覺他對你不好,他曾經傷害過你,他曾經中傷過你,所以你的心不能夠平靜。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不應當對自己討厭的人、不喜歡的人修慈。
第叁、不能夠對自己太親愛的人修慈。比如說自己的父親、自己母親、自己的兄弟、姐妹等等,或者自己的兒女(對于在家人來說),爲什麼呢?因爲如果一下子就對自己非常親愛的人修慈的話,你的心會太緊張于他的喜、他的樂,而會變成一種擔心。因爲你太愛他們了,你很緊張他們現在的境遇是怎麼樣。剛開始也不應當對太親愛的人修慈。
第四、不應當對去世的人修慈。因爲如果是對去世的人修慈,無論你怎麼修慈,你的慈心都很難培育起來。
那麼當我們在開始修慈的時候,我們先找到一個最尊重的、最尊敬的對象。然後,我們先對自己修習慈愛,先讓自己快樂起來。我們先去體會自己的快樂,先祝願自己快樂。因爲自己的快樂是更容易感覺到的,你先思維一下自己內心的快樂,如果不行的話,你可以想一件最令你內心感到很快樂的、很喜悅的事情,讓心快樂起來,讓自己快樂起來,先自己祝福自己:「讓我快樂起來!」或者說:「我很快樂了!我很快樂了!我很幸福!」
想著自己已經有的那些內心的快樂,以內心的快樂爲主,而不是以那些經由物欲啊,經由那些感官欲樂而生起的那種快樂,不是這種快樂,而是思維自己那種由于充實啊、由于幸福等等而所得的快樂,是更善的快樂。要先祝福自己,先感受自己的快樂,當自己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快樂的時候,再把這種快樂的感覺向對方散播,向你尊重的人散播:
「願此善人能夠快樂!願此善人快樂!」
在散播慈愛的時候,根據經典有四種方式:
第一種是averà hontu,averà就是沒有怨敵、沒有仇敵的意思。
第二種是abyàpajjhà hontu,abyàpajjhà就是沒有嗔恨、沒有嗔害。
第叁種是an
ghà hontu,an
ghà就是沒有惱害。
第四種是sukh
attàna§ pariharantu,sukh
是快樂,attàna§是自己的,pariharantu是擁有,擁有自己的快樂。
我們也可以用這四種方式來思維:
第一種averà,我們可以祝願對方沒有危難,不會遇到災難、災害、傷害。願他沒有危難。
第二種abyàpajjhà,願他沒有精神的痛苦,願他得到精神的快樂。
第叁種an
ghà hontu,願他沒有身體的痛苦。
第四種sukh
attàna§ pariharantu,願他快樂、安穩,願他平安幸福。
用這四種方式的任何一種散播慈愛都可以。你可以選取你自己最喜歡、最有感覺、最能夠感受到那種快樂的方式,就用這樣的方式來向對方散播慈愛,你先向自己散播慈愛,然後感受到那一份快樂、那一份幸福之後,再向對方散播慈愛。願他快樂,願他平安快樂,願他快樂、安穩都可以。而且在散播慈愛的時候,不要落于名言,不要只是念,不要只是:「願他快樂,願他快樂……」這樣的話沒有用。
要用心去感受,要真正地感受到你的那一份愛,你的那份慈愛,那份慈心真的是向對方推過去,向對方散播過去,要情真意切的,不要虛情假意的,虛情假意沒有用。也不要只是口裏念,心裏還是在那胡思亂想,這樣的話沒有用。得用心去感受那份快樂,那份對方領受到你的快樂,或者對方本身就是那種快樂的,這樣的感受。
而且你也應當要感受到由于對方接收你的那份快樂之後反饋到你自身的那種快樂。所以當你真正地把慈愛散播出去了,你會發現這是互動的,你發現到你所散播慈愛給他接受,他正在接受你的快樂,他在接受你的慈愛,而因爲他接受你的慈愛,你也會感覺到非常快樂。所以就用這樣的方式,很情真意切地,用真感情地去祝願對方快樂,祝願對方平安,祝願對方安穩,祝願對方沒有心靈的痛苦,沒有精神的痛苦,沒有身體的痛苦,願對方不會遭到任何的災難、災害、傷害。
如果可以這樣向一個你恭敬的人散播慈愛,再換另外一個人。再換另外一個人也是同樣地用這四種方式中的任何一種,你去感受到那一份你的慈愛真的是散播出去,而真的對方是在感受你的這份慈愛,如果這樣散播之後,你再可以轉換幾個對象,你會發現到當你的慈愛這樣不斷地轉換的時候,你都可以很容易的就把你的慈愛散播出去,然後你再回來選擇你親愛的對象,比如你的父母啊,如果是男的就是父親,如果女的話就是你的母親,或者你的兄弟……你親愛的那些對象,你可以選幾位,或者任你自己的喜好。
如果是這樣也可以做到的話,而且一般上來說,對于親愛的對象很容易的,你可以選幾個或者一個,隨你自己喜歡。向他散播慈愛之後,你再可以對你的同修,比如說這座寺院裏面、佛學院裏面的同學,或者這裏的法師啊,這裏常住的那些老修行們,也可以散播給他們,雖然說你不是非常恭敬他,你也不討厭他,你也可以對他散播慈愛,可以對寺院的每一位法師和這些老修行們散播慈愛:「祝願他們快樂,真心地願他們快樂,願他們沒有危難,願他們沒有心裏的痛苦,沒有身心的痛苦,願他們擁有自己的那份快樂。」要真的是感受到你的慈愛向大家散播。
如果可以這樣的話,那麼你可以隨意向任何一個同性,比如說在寺院裏面,整座寺院的這些法師們、這些居士們,願他們都快樂、安穩,願他們沒有身心的痛苦,去感受這種快樂,然後再向我們寺院的這些護法們,這些看不到的衆生們,也向他們散播慈愛,充滿感恩地散播慈愛。感恩他們護持這個寺院,感恩他們護持這一方的甯靜,這一方的平安,之後,再慢慢地從這座寶峰寺慢慢地擴大到寶峰填,然後再到靖安縣,然後再到整個江西省等等,然後隨你自己的意願,你想要散播慈愛,就把你的這種散播慈愛推過去,推出去在巴利叫做Mettàsahagatena cetasà sabbapà
abh
tesu pharitvà vihara
aü. Pharitvà就是象水一樣遍滿的,象大海一樣充滿的,這樣把心安住在慈心的遍滿當中,這樣的話,我們就稱爲住于慈心,或者稱爲梵住。
如果你可以這樣做的話,那麼你在任何時候,你都會用這樣的方式來散播慈愛。在剛開始的時候,你必須得先選一個時段。比如說在禅堂坐香的時候,或者說自己在寮房裏面每天抽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或者一支香的時間,先做這樣的練習,在剛開始的時候不要急,要知道修慈的要領一定是心要柔軟,要調柔,唯有柔軟的心才適合修任何的業處。
如果對于在禅修營裏面的禅修者,如果是覺得在專注呼吸,專注阿那巴那的時候有點困難,或者有點阻礙,你的心不是很適合,這個時候你可以先修修慈,先修慈向你所喜歡的,向你所恭敬的那些禅修者們,那些老師們,先散播慈愛,散播五分鍾,十分鍾、十五分鍾,當你的心變得柔軟了,變得調柔了,變得堪任作業了,那個時候你再用這樣的心去換所緣,就是剛才所說的變化所緣法,只是把所緣變換,但是心不要變換,用這樣來變換自己的呼吸。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你每天可以爭取用半個小時或者四十五分鍾,先坐下就這樣練習,每天都修習慈心,修習半個小時到四十五分鍾,這樣很有次序地修習,當你的心已經非常容易把你的慈愛散播出去之後,那麼,姿勢跟時間就不成障礙了。當你在坐車的時候,你可以對你見到的任何人散播慈愛,當你自己一個人在寮房的時候,你可以對你周圍的這些衆生散播慈愛。比如說你是在家裏的話,可以對你的家人、可以對你的鄰居、可以對你的那一村、那一鎮或者說那個社區裏面的人散播慈愛,願他們都很幸福、很快樂地生活,願他們沒有身心的痛苦,就這樣把你的慈愛不斷地散播出去。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到你的心越來越柔軟,而且你的慈愛會越來越強,甚至說你的慈愛能夠改變一切你認爲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就用這樣的方法經常練習,不斷地練習。
…
《四護衛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