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語微言(阿姜敦)▪P10

  ..續本文上一頁群弟子前來拜見。我見情況特別,便讓他們進入龍普的病房。龍普右臥著,一直閉著眼。當那位比丘和他的弟子們對他頂禮時,那位比丘傾身對著他的耳說: “龍普,您還有痛受嗎

  ”

   龍普答:

   “受與身依久按其自性存在,但我不參與那個受。”

  --------------------------------------------------------------------------------

  97.安全的捷徑

   1973年1月20日,龍普正要離開朱拉隆功醫院,弟子們決定作一次供僧,把福德回向給過去建造這所醫院,現已去世的前輩。

   儀式結束後,有幾位醫生護士前來拜見龍普,表達他們對他康複的喜悅。他們友好地評論說: “您的身體仍然健康、強壯。您的臉色光亮,好象沒有生病一樣。這可能是您的定力果報吧。我們沒有多少剩余時間修定。有什麼簡單的捷徑呢

  ”

   龍普答:

   “一有時間,就把它用于禅修。訓練心、審視心,是一切法門中最快、最直接的。”

  --------------------------------------------------------------------------------

  98.一切來自行爲

   龍普一輩子從來不接受幸運時辰、幸運日子的說法。即使當人們直接問他: “哪天是出家的好日子

  ”或者 “哪天是還俗的好日子

  ”或者 “哪天是吉日、凶日

  ”他從來不跟那種想法走。他通常說: “哪天都好。”如果人們請他定一個吉日,他會要他們自己找,不然就說: “什麼時候方便就好。”

   他常會如此總結:

   “一切來自我們的行爲。好時、壞時、 吉時、凶時、福德、罪過: 這一切都來自人的行爲[業]。”

  --------------------------------------------------------------------------------

  99.不作秀

   龍普從來不作秀、出風頭。人們要想給他照相,時間必須恰當。譬如他已經穿上了整套僧袍,預備聽波羅提木叉戒經、或者准備傳戒、或者參加什麼儀式時,那時你請他照相,就很容易。不過,如果他只是隨意坐著,你要他起身穿好整套叁件僧袍,擺好姿勢照相,那就很難說服他。

   有一次,一位來自曼谷的女士,帶來一條精致的毯子送給龍普,供他在冷季使用。幾個月後,在熱季當中,她碰巧又來拜見。她請龍普把那條毯子拿出來,放在他的身邊一起照相,因爲上次她供養時忘記照相了。龍普不肯,溫和地說: “沒有必要。”即使她請了第二次,第叁次,他還是說 “沒有必要。”

   她離去時,我感到不安,于是問龍普: “您有沒有注意到她有多麼不滿嗎

  ”

   龍普微笑了,然後說:

   “我知道。她不滿,是因爲她有一顆不讓她滿意的心。”

  --------------------------------------------------------------------------------

  100.重生的終止

   &, nbsp; 有一次,一位高年資的禅修導師來與龍普討論一些極其高深的佛法問題,最後問: “有的高年資禅僧行止良好,激發起人們高度的崇敬心。連其他比丘也同意,他們在佛陀的教導中牢固地確立了自己。可後來出了什麼事,他們或者還俗、或者行爲不軌起來,與法與律背道而馳。那麼,一個人必須達到什麼層次的法,才不再有有和生

  ”

   龍普答:

   “嚴格持戒約束自己、修頭陀行,是極其崇高可敬的行爲。然而,如果你還沒有發展你的心,達到提升的心與提升的明辨[1]的層次,它總是有可能衰退,因爲它還沒有達到超世。實際上,阿羅漢不需要知道多少。他們只需要發展他們的心、明見五蘊、穿透十二因緣。那時,他們就能夠終止造作、停止求索、停止一切心的動作。就在那裏,一切止息了。剩下的是清淨、清潔、明亮——大空、巨空。”

  [中譯注:]提升的心和提升的明辨: 又譯增上心和增上慧。

  --------------------------------------------------------------------------------

  101.比較

   “求知、止疑的欲望,你在所有心智發達的人當中都能夠找到。每一門科學、每一門學問的確立,都是爲了讓人們發問、求解。那時他們就會認真地學習、修練,達到那門學問的目標。

   “不過在佛陀教導的領域,你必須以平衡的方式學習和修練。你的努力必須精進,才能親自進入法的最高層次。那時,你就能親自解除你的一切疑問。

   “這就好比一個從來沒有見過曼谷的村夫。別人告訴他,曼谷不僅在其它方面十分發達,而且還有一面 “寶石牆”(大王宮宮牆的名稱),和一座巨大的 “金山”(斯羅凱寺佛塔名),他決定去曼谷,以爲可以從那座牆上得到一些寶石,從那座山上得到一些金子。等他終于來到曼谷時,有人指給他看: “那是寶石牆; 那是金山,”當即就止息了他的一切疑問和預想。

   “道、果、涅槃正是如此。”

  --------------------------------------------------------------------------------

  102.最安穩的住處

   我記得1976年,從東北地區北部的兩位禅修導師來拜見龍普。他們與他討論修行的方式十分愉悅、感人。他們描述了自己長期跟隨修學的那些阿姜的德性與成就,他們說,那位龍普的心一直住于定中,這位阿姜心住于梵住,因此有那麼多的人崇敬他;那位龍普住于無量梵住,因此他的弟子不計其數,而且他總是安穩避險。

   龍普說:

   “一位比丘無論達到什麼層次,盡可以住在其中。至于我,我住于覺知。”

  --------------------------------------------------------------------------------

  103.續前

   當那兩位比丘聽說他住于覺知時,他們靜了一靜。接著請他解說住于覺知是什麼情形。

   龍普解釋說:

   “覺知是空性、明亮、清淨,已經終止造作、終止求索,止息一切心理動作的心的正常狀態——什麼也沒有遺下,不粘著任何東西。”

  --------------------------------------------------------------------------------

  104.苦的終結

   龍普的言語清淨,因爲他喜歡講真實的真相。他只講述佛陀的教導的最高目標,他只講佛陀的教言當中引向苦的終結的教言。你可以從他最常引用的佛陀教言中看出來。

   佛陀說:

   “比丘們,有那麼一個維度,其中既無地、亦無水 、無火、無風; 既無空無邊處、亦無識無邊處、無無所有處、無非想非非想處; 既無此世、也無來世、無日、無月。我說有,有不來、不去、不住; 不生、不滅; 無立足點、無基地、無維持。這,正是苦的終結。”

  --------------------------------------------------------------------------------

  105.最後一場疾病

   1983年早些時候,龍普從醫院回來,這不是說他已經痊愈,只是他必須用極度的忍耐,再活八個月,活到人們已經爲他開始准備的96歲生日的福德活動。隨著慶典的那一日的臨近,他的症狀開始不規則起來: 時而疲倦、不適、發燒。我問他,是否該把他送回朱拉隆功醫院,但他說: “沒有必要。接著他又說: “不許把我送去。因爲去了也無益。”

   我回答: “上次您的病比這更嚴重,也恢複了。這一次一點也不嚴重。你一定能康複。”

   龍普說:

   “那是上一次。這不是上一次。”

  --------------------------------------------------------------------------------

  106.接近死亡

   1983年10月29日,龍普的狀況在下午1點後勉強穩定,但他的膚色特別明亮。弟子們——居士、鎮居比丘、林居比丘——大批大批地前來祝賀。

   下午3點,一大群林居僧來拜見龍普,他坐了起來,與他們論法。他以清晰的聲音,對整個修行道作了講解,就好似他在排解他們的一切疑問,總結他所傳授的全部禅修指南。

   晚上將近10點時,龍普要我們把他放在輪椅上,推到他的小屋外。他溫和地環視著整個寺院,沒有人意識到,那是他最後一次觀看屋外的事物。

  ----------------------------------------------…

《法語微言(阿姜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