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语微言(阿姜敦)▪P10

  ..续本文上一页群弟子前来拜见。我见情况特别,便让他们进入龙普的病房。龙普右卧着,一直闭着眼。当那位比丘和他的弟子们对他顶礼时,那位比丘倾身对着他的耳说: “龙普,您还有痛受吗

  ”

   龙普答:

   “受与身依久按其自性存在,但我不参与那个受。”

  --------------------------------------------------------------------------------

  97.安全的捷径

   1973年1月20日,龙普正要离开朱拉隆功医院,弟子们决定作一次供僧,把福德回向给过去建造这所医院,现已去世的前辈。

   仪式结束后,有几位医生护士前来拜见龙普,表达他们对他康复的喜悦。他们友好地评论说: “您的身体仍然健康、强壮。您的脸色光亮,好象没有生病一样。这可能是您的定力果报吧。我们没有多少剩余时间修定。有什么简单的捷径呢

  ”

   龙普答:

   “一有时间,就把它用于禅修。训练心、审视心,是一切法门中最快、最直接的。”

  --------------------------------------------------------------------------------

  98.一切来自行为

   龙普一辈子从来不接受幸运时辰、幸运日子的说法。即使当人们直接问他: “哪天是出家的好日子

  ”或者 “哪天是还俗的好日子

  ”或者 “哪天是吉日、凶日

  ”他从来不跟那种想法走。他通常说: “哪天都好。”如果人们请他定一个吉日,他会要他们自己找,不然就说: “什么时候方便就好。”

   他常会如此总结:

   “一切来自我们的行为。好时、坏时、 吉时、凶时、福德、罪过: 这一切都来自人的行为[业]。”

  --------------------------------------------------------------------------------

  99.不作秀

   龙普从来不作秀、出风头。人们要想给他照相,时间必须恰当。譬如他已经穿上了整套僧袍,预备听波罗提木叉戒经、或者准备传戒、或者参加什么仪式时,那时你请他照相,就很容易。不过,如果他只是随意坐着,你要他起身穿好整套三件僧袍,摆好姿势照相,那就很难说服他。

   有一次,一位来自曼谷的女士,带来一条精致的毯子送给龙普,供他在冷季使用。几个月后,在热季当中,她碰巧又来拜见。她请龙普把那条毯子拿出来,放在他的身边一起照相,因为上次她供养时忘记照相了。龙普不肯,温和地说: “没有必要。”即使她请了第二次,第三次,他还是说 “没有必要。”

   她离去时,我感到不安,于是问龙普: “您有没有注意到她有多么不满吗

  ”

   龙普微笑了,然后说:

   “我知道。她不满,是因为她有一颗不让她满意的心。”

  --------------------------------------------------------------------------------

  100.重生的终止

   &, nbsp; 有一次,一位高年资的禅修导师来与龙普讨论一些极其高深的佛法问题,最后问: “有的高年资禅僧行止良好,激发起人们高度的崇敬心。连其他比丘也同意,他们在佛陀的教导中牢固地确立了自己。可后来出了什么事,他们或者还俗、或者行为不轨起来,与法与律背道而驰。那么,一个人必须达到什么层次的法,才不再有有和生

  ”

   龙普答:

   “严格持戒约束自己、修头陀行,是极其崇高可敬的行为。然而,如果你还没有发展你的心,达到提升的心与提升的明辨[1]的层次,它总是有可能衰退,因为它还没有达到超世。实际上,阿罗汉不需要知道多少。他们只需要发展他们的心、明见五蕴、穿透十二因缘。那时,他们就能够终止造作、停止求索、停止一切心的动作。就在那里,一切止息了。剩下的是清净、清洁、明亮——大空、巨空。”

  [中译注:]提升的心和提升的明辨: 又译增上心和增上慧。

  --------------------------------------------------------------------------------

  101.比较

   “求知、止疑的欲望,你在所有心智发达的人当中都能够找到。每一门科学、每一门学问的确立,都是为了让人们发问、求解。那时他们就会认真地学习、修练,达到那门学问的目标。

   “不过在佛陀教导的领域,你必须以平衡的方式学习和修练。你的努力必须精进,才能亲自进入法的最高层次。那时,你就能亲自解除你的一切疑问。

   “这就好比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曼谷的村夫。别人告诉他,曼谷不仅在其它方面十分发达,而且还有一面 “宝石墙”(大王宫宫墙的名称),和一座巨大的 “金山”(斯罗凯寺佛塔名),他决定去曼谷,以为可以从那座墙上得到一些宝石,从那座山上得到一些金子。等他终于来到曼谷时,有人指给他看: “那是宝石墙; 那是金山,”当即就止息了他的一切疑问和预想。

   “道、果、涅槃正是如此。”

  --------------------------------------------------------------------------------

  102.最安稳的住处

   我记得1976年,从东北地区北部的两位禅修导师来拜见龙普。他们与他讨论修行的方式十分愉悦、感人。他们描述了自己长期跟随修学的那些阿姜的德性与成就,他们说,那位龙普的心一直住于定中,这位阿姜心住于梵住,因此有那么多的人崇敬他;那位龙普住于无量梵住,因此他的弟子不计其数,而且他总是安稳避险。

   龙普说:

   “一位比丘无论达到什么层次,尽可以住在其中。至于我,我住于觉知。”

  --------------------------------------------------------------------------------

  103.续前

   当那两位比丘听说他住于觉知时,他们静了一静。接着请他解说住于觉知是什么情形。

   龙普解释说:

   “觉知是空性、明亮、清净,已经终止造作、终止求索,止息一切心理动作的心的正常状态——什么也没有遗下,不粘着任何东西。”

  --------------------------------------------------------------------------------

  104.苦的终结

   龙普的言语清净,因为他喜欢讲真实的真相。他只讲述佛陀的教导的最高目标,他只讲佛陀的教言当中引向苦的终结的教言。你可以从他最常引用的佛陀教言中看出来。

   佛陀说:

   “比丘们,有那么一个维度,其中既无地、亦无水 、无火、无风; 既无空无边处、亦无识无边处、无无所有处、无非想非非想处; 既无此世、也无来世、无日、无月。我说有,有不来、不去、不住; 不生、不灭; 无立足点、无基地、无维持。这,正是苦的终结。”

  --------------------------------------------------------------------------------

  105.最后一场疾病

   1983年早些时候,龙普从医院回来,这不是说他已经痊愈,只是他必须用极度的忍耐,再活八个月,活到人们已经为他开始准备的96岁生日的福德活动。随着庆典的那一日的临近,他的症状开始不规则起来: 时而疲倦、不适、发烧。我问他,是否该把他送回朱拉隆功医院,但他说: “没有必要。接着他又说: “不许把我送去。因为去了也无益。”

   我回答: “上次您的病比这更严重,也恢复了。这一次一点也不严重。你一定能康复。”

   龙普说:

   “那是上一次。这不是上一次。”

  --------------------------------------------------------------------------------

  106.接近死亡

   1983年10月29日,龙普的状况在下午1点后勉强稳定,但他的肤色特别明亮。弟子们——居士、镇居比丘、林居比丘——大批大批地前来祝贺。

   下午3点,一大群林居僧来拜见龙普,他坐了起来,与他们论法。他以清晰的声音,对整个修行道作了讲解,就好似他在排解他们的一切疑问,总结他所传授的全部禅修指南。

   晚上将近10点时,龙普要我们把他放在轮椅上,推到他的小屋外。他温和地环视着整个寺院,没有人意识到,那是他最后一次观看屋外的事物。

  ----------------------------------------------…

《法语微言(阿姜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