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語微言(阿姜敦)▪P4

  ..續本文上一頁-------------------------------------------------------------

  34.沒有想到

   龍普管轄的一所下院裏,住著一群五六位比丘。他們希望進一步嚴格修行,于是發願在雨安居期間禁語。除了每日課誦和兩周一次的波羅提木叉誦戒之外,一語不發。雨安居結束後,他們來頂禮龍普,報告自己的精嚴修持: 不僅完成了其它職責,還做到了在整個雨安居期間禁語。

   龍普微笑了一下說:

   “不錯。不講話, 就不犯妄語戒。不過你說自己止語,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證得止息的精微境界的聖弟子,受與想終止了,才能夠止語。除此之外,人人都在不停地說,連日連夜。特別是那些發誓止語的人。說得比誰都多,只是他們不發出別人聽得見的聲音罷了。”

  --------------------------------------------------------------------------------

  35.莫要瞄錯方向

   龍普除了講說發自內心的智慧,也會引用自己讀過的經文。他覺得哪一段可以作爲簡短直接,對修行重要,就會對我們重複。比如,他喜歡引用的佛陀教言之一是這一段: “比丘們,這梵行生活的修練,不是爲了欺騙公衆,不是爲了贏得尊敬,不是爲了利益、供養、名聲; 不是爲了挫敗其它教派。這梵行生活是爲了自律、斷棄、無欲、止苦。”

   龍普接著會說:

   “出家人和修法者,必須瞄准這個方向修。除此以外的方向都錯。”

  --------------------------------------------------------------------------------

  36.佛陀之言

   龍普有一次說: “人們,只要是凡夫,都有自己的驕傲和自己的意見。只要他們自驕,就難以同他人的看法一致。當他們的意見相左時,就導致繼續的爭論。至于已證法的聖者,他沒有什麼可以跟誰爭論的。無論別人怎麼看事物,他當作別人的事,把它放開。正如佛陀說:

   “比丘們,世間的智者凡是說什麼存在,我也說存在。世間的智者凡是說什麼不存在,我也說不存在。我不與世間爭。世間與我爭。”

  --------------------------------------------------------------------------------

  37.言語無咎者

   1983年2月21日,龍普病重,住在曼谷朱拉隆功醫院。龍普桑-阿近查諾來病房探望。當時龍普正在休息。龍普桑在旁邊坐下,合掌禮敬。龍普也合掌回敬。接著兩人坐在那裏,良久 靜止。最後,過了長長的一段時間,龍普桑再次合掌,道: “我去了。”

   “好,”龍普答。

   整整兩個小時,我聽見他們只說了這些 。龍普桑離開後,我忍不住問龍普: “龍普桑來坐了好久。爲什麼您跟他什麼也沒說

  ”

   龍普答:

   “所做已辦。沒有必要再說什麼了。”

  --------------------------------------------------------------------------------

  38.忍耐波羅密

   我在龍普身邊生活多年,從來沒有看見他表現出被什麼事困擾得不堪忍受的狀態。我也從來沒有聽他抱怨過任何事。譬如,他作什麼儀式的首座長老時,從來不挑剔,也不要求主辦者改變什麼來應合自己。無論被請去哪裏,哪怕必須坐很久,哪怕天氣悶熱潮濕,他從不抱怨。生病疼痛時、僧食來遲時、無論多餓,從無怨言。食物淡而無味時,也從不要添什麼調料。另一方面,看見別的高年資比丘出言挑剔,要求特殊待遇時,他會評一句:

   “這點小事也不能忍

   不能忍它,怎麼能戰勝雜染與渴求

  ”

  --------------------------------------------------------------------------------

  39.言語無失

   龍普言語清淨,因爲他說話有的放矢。從來不因爲言辭給自己和別人造成麻煩。即使有人試圖引誘他批評別人,他也不上當。

   許多次,人們來對他說: “龍普,爲什麼我們有一些全國知名的導師喜歡攻擊他人、诋毀社會、非議其他長老比丘呢

   即使付錢給我,我也不會去尊敬那樣的比丘。”

   龍普會這樣回答:

   “他們的知識與理解層次是那樣的。他們所講的,自然是符合他們的知識層次。沒有人在付錢要你去尊敬他們。不想尊敬他們,就不尊敬。他們也許不介意。”

  --------------------------------------------------------------------------------

  40.欺負亡靈的比丘

   一般來說,龍普喜歡鼓勵比丘與沙彌專意在林間遊方禅修,行頭陀行。有一次,一大群資曆不等的弟子來參加一次聚會,他鼓勵他們在野外尋找僻靜處,住在山上或岩洞中,加速修行。那樣做,他們將可以使心脫離低等狀態。

   一位比丘不加思索地說: “我不敢去那些地方。我怕被亡靈欺負。”

   龍普當即反對:

   “哪有亡靈欺負比丘

   只有比丘欺負亡靈——而且還大張旗鼓。想一想。居家者拿來布施的財物,幾乎都是爲了把福德回向給祖先和眷屬的亡靈——給他們的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我們比丘們行止得當嗎

   我們把福德送給亡靈時的心理素質如何

   要小心,不要做欺負亡靈的比丘。”

  --------------------------------------------------------------------------------

  41.不錯,不過…

   當前有許多禅修者熱心找新的導師,新的禅修中心。正如好彩票的人熱心找預告中獎號碼的比丘,好護身符的人熱心找製造法力護身符的比丘,同樣地,毗婆奢那的熱心者喜歡找毗婆奢那導師。有許多這樣的人,在對某一位導師滿意時,就對別人盛贊那位導師,試圖說服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和對那位導師的尊敬。[1]特別是如今,有一些著名的演說者們,把自己的法錄了音,在全國販賣。有一次,一位婦女買了一位著名演說者的許多磁帶送給龍普,他卻沒有聽。一是他生來未曾擁有一臺收音機或錄音機。二是即使有,他也不會用。後來有人買來錄音機,把這些磁帶放給龍普聽。之後問他有什麼想法。他說:

   “不錯。他表達自己意見的方式十分優雅,講了很多,不過我沒有發現什麼實質性的東西。每一次你聽什麼,應當能從中得到學法、修法、證法的法味。那就是有實質了。”

  [1]中譯注: 毗婆奢那禅法,是近代流行的一種修法的名稱 。當時泰國有一些比丘和居士,本身沒有定的根柢,才學了短期的毗婆奢那修法,就開班傳授,四處推廣,時而對上座部傳統的修定法門加以貶低。造成一些混淆。這就是本篇與後篇的背景。

  --------------------------------------------------------------------------------

  42.猶疑的禅修者

   目前,許多有志禅修的人對什麼是正確的修法極其混淆、猶疑。那些剛剛起步的人,尤其如此,因爲禅修導師們對如何禅修,建議常常不一。更糟的是,有些導師不但不以公允、客觀的方式加以解說,甚至不願承認其他導師或修法也可以是正確的。不止一兩位還表現出對其它法門的鄙視。

   由于許多有這類疑問的人常常來向龍普請教,我時常聽見他對人們如此解釋:

   “開始禅修時,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因爲它們都把你引向同樣的果報。有這麼多方法,是因爲人們有不同的傾向。因此得有不同的意像用來專注,有“佛陀”、“阿羅漢”等不同的詞用來默念---以它們作爲工具,讓心初步在其周圍彙集起來、安定下來。當心凝聚起來、靜止下來時,禅定用詞自己會離去。那時,所有的方法都歸入同一轍道。換句話說,它的超越狀態是明辨,它的精髓是解脫。”

  --------------------------------------------------------------------------------

  43.住于高處

   來拜見他的人,個個都說盡管他年近百歲,依然膚色明亮、身體健全。連我們這些一直在他身邊的人,也很少看見他面容暗淡、疲倦、或者因爲生氣或疼痛而緊皺。他的平常狀態一貫是安靜、怡然。他很少生病,一直情緒良好,從不因事激動,對毀譽泰然處之。

   有一次禅僧長老們聚會,在討論如何描述超越憂苦者的平常心態時,龍普說:

   “不憂慮、不執取: 那就是行者的常住心。”

  ----------------------------------------------------------------------------…

《法語微言(阿姜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