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語微言(阿姜敦)▪P5

  ..續本文上一頁----

  44.尋覓新導師

   如今修法的人有兩類: 第一類人,學了修行原則,或者從一位導師處受教,走上修行道之後,便決意沿著那條道竭盡全力地修。另一類人,即使已經從導師那裏接受了良好的指點,已經了解了修行的正確原則,卻不真正用心。自己修行松懈,卻又喜好外出尋覓其它[體系的]禅修中心,其它[體系的]禅修導師。聽說哪裏有好的禅修中心,又趕去那裏。這樣的禅修者不在少數。

   龍普有一次這樣教導弟子:

   “你去許多禅修中心,跟許多導師學習時,你的修行不會有結果,因爲你去很多中心,就等于你一次又一次從頭學起。你的修行不會證得確定的原則。有時反而使你遲疑不決。心不堅實。你的修行不但不進步,反而退失。”

  --------------------------------------------------------------------------------

  45.抓緊與放下

   學法與修法者有兩類。第一類人,學法與修法,真正是爲了從苦中解脫。第二類人,學法與修法,是爲了吹噓自己的本事,成天爭論,以爲能背誦多少經文、廣引諸家導師言教,就說明自己如何了不起。許多時候,這第二類人來看龍普時,不但不向他請教如何修法,反而對他大肆宣揚自己的知識和見解。盡管如此,他一如既往地坐聽他們的宏論。甚至等他們講完後,他還會加一句:

   “執著經文與導師的人,是不能從苦中解脫的。不過希望從苦中解脫的人,的確需要依靠經典與導師。”

  --------------------------------------------------------------------------------

  46.心難靜止時

   修定時,不可能人人以同樣的速度得果報。有的人得快果報,有的人得慢果報。甚至還有的人,似乎根本嘗不到一點靜止的法味。盡管如此,他們仍不可灰心。在心的領域精進努力,比起布施與持戒,是一種更高的福德形式。龍普的弟子當中,常常有不少人問他: “我一直在嘗試禅修,已經很久了。可是我的心從來不能靜止。它總出去遊蕩。有什麼別的修法

  ”

   龍普有時會建議以下的另類法門:

   “心不靜止,你起碼可以保證不讓它遊蕩得太遠。用你的念,使心完全只停住在身內。看見它的無常、苦、非我。發展身體不淨、無實質的辨識。當心以這種方式明察時,它將會升起厭離、不熱中、離欲。這樣做,也可以斬斷諸執蘊。”

  --------------------------------------------------------------------------------

  47.法的真正基礎

   有一事,是禅修者津津樂道的,那就是: “你在坐禅時,看見了什麼

  ”不然,他們就抱怨自己坐禅許久,什麼也沒看見。再不然,就一直談論自己看見了這事那事 。這給一些人造成誤解,以爲禅修時,想要看見什麼,就能看見。

   龍普常常提醒這些人,這種期望完全是錯誤的 。因爲禅修的目的是進入法的真正基礎。

   “法的真正基礎是心,因此專注于觀心。對你自己的心,達到銳利覺察的程度。當你敏覺自心時,就有了法的基礎。”

  --------------------------------------------------------------------------------

  48.不可失慎的警告

   爲了警誡比丘沙彌們遠離無慎、失慎的行爲,龍普常常選擇一針見血的方式責備他們:

   “居士們爲了賺取養活家庭、兒孫需要的吃用和金錢,艱難地謀生。不管多麼疲勞,還得繼續撐下去。同時,他們想要修福,于是犧牲一部分財物來做福德。他們早早起身做好可口的飯菜,放在我們的缽裏。在把飯菜放進缽之前,把食物高舉過頭,發一個願。供養完畢,退後下蹲,合掌再次禮敬。他們這樣做,是因爲想從支持我們修行當中得到福德。

   “我們的修行有什麼樣的福德可以給他們

   你們的行爲方式是否能夠問心無愧地受他們的供養、吃他們的食物

  ”

  --------------------------------------------------------------------------------

  49.有時亦嚴責

   阿姜桑熱自幼出家,直到年近六十。他是一位禅修導師,自己行持嚴格,風評甚好,受到許多人的尊敬。可是他卻沒有一直繼續走下去。他愛上了一位護持者的女兒,心退墮了。于是他向龍普請辭,預備還俗、結婚。

   大家對這個消息十分吃驚,不可置信,因爲看他的修行程度,人們以爲他會做一輩子的沙門。如果消息屬實,這對禅修團體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爲此,同輩長老和他的弟子多方使他改變主意,放棄還俗。龍普特別把他召去,勸他放棄那些計劃,然而未果。最後,阿姜桑熱對他說: “我呆不下去了。每次我坐禅時,看見她的臉就在我跟前飄動。”

   龍普大聲回答: “那是因爲你沒有觀想你自己的心。你在觀想她的臀。你當然只會看見她的臀。走吧。隨便你去哪裏。”

  --------------------------------------------------------------------------------

  50.不走偏

   我在龍普身邊住了叁十多年,隨侍他一直到圓寂。據我的觀察,他的修行始終如法如律,合乎以滅苦爲唯一目標的正道。他從不走偏道,跟咒語、鎮邪物等不當活動從無任何牽扯。當人們請他對自己的頭吹氣祝福時,他會問: “爲什麼要我朝你的頭吹氣

  ”當人們請他在自己的車上畫吉祥符時,他會說: “爲什麼畫吉祥符

  ”當人們請他爲自己的活動選一個吉祥的日子或月份時,他會說: “哪一日都是好日。”

   或者,當他嚼槟榔時,人們要他的槟榔渣,他會說:

   “要它幹什麼

   它不幹淨。”

  --------------------------------------------------------------------------------

  51.只是動作

   有時候我心裏不安,怕自己錯誤地夥同衆人,說服龍普做了一些他無意做的事。第一次,是他參加色軍府帕-素塔瓦寺阿姜曼紀念館開幕式的時候。當時,有不少禅修導師在場,許多居家人便去拜見、求福。不少人求龍普對他們的頭吹氣加持。我見他坐在那裏默不回應時,便求他: “請做一下吧,完了就沒事了。”于是他便對他們吹氣。過了一陣,他還不能脫身,便在車上畫了吉祥符。人們向他要佛牌,到後來不勝其擾,他便允許以他的名義造佛牌。人們爲佛牌舉行誦經加持時,他同情他們,于是參加了加持儀式,點燃 “勝利”蠟燭,參與他們的念誦。

   不過後來,龍普說了一段話,讓我松了一大口氣。

   “我做這些事,只是隨順社會規範的一種外在的身體動作。它不是趨向緣起、生存層次、或者趨向道、果、涅槃等的心的動作。”

  --------------------------------------------------------------------------------

  52.抓緊機會

   “法的八萬四千部經,都只是爲了讓人們轉過來觀心的策略。佛陀的教導多,是因爲人們的雜染多。盡管如此,滅苦之道只有一條: 涅槃。我們現在這個正確修法的機會,是極其稀少的。如果讓它失去,此生就沒有機會證得解脫了,我們就得迷失在妄見裏,長久長久,才能再次得遇同樣的法。因此,如今我們已經得到佛陀的教言,應當趕快修練,證得解脫。否則,我們將錯失這個好機會。當聖谛被遺忘時,黑暗將會在漫長的歲月裏籠罩衆生。”

  --------------------------------------------------------------------------------

  53.科學的局限

   龍普不止一次地類比說法。有一次他說:

   “外在的明辨是假想的明辨。它不能使心領悟涅槃。如果你想入涅槃,必須依靠聖道的明辨。像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他們的知識是十分博大、有力的。可以把最小的原子分裂開,進入第四維度。不過,愛因斯坦不懂得涅槃,因此他不能入涅槃。

   “只有在聖道中證得明智,才能夠趨向真正的覺醒、徹底的覺醒、完全的覺醒。只有那才能趨向滅苦、趨向涅槃。”

  --------------------------------------------------------------------------------

  54.如何止息苦

   1977年內政部發生了不少麻煩事件,令高官們焦頭爛額——失財、丟官、責難、受苦。當然,憂苦傳播開來,也影響了官員的妻兒。因此有一天,一些高官太太來拜見龍普,跟他訴苦,希望指點排解之道。

   他告訴她們:

   “人對已經過去了的身外…

《法語微言(阿姜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