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语微言(阿姜敦)▪P5

  ..续本文上一页----

  44.寻觅新导师

   如今修法的人有两类: 第一类人,学了修行原则,或者从一位导师处受教,走上修行道之后,便决意沿着那条道竭尽全力地修。另一类人,即使已经从导师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指点,已经了解了修行的正确原则,却不真正用心。自己修行松懈,却又喜好外出寻觅其它[体系的]禅修中心,其它[体系的]禅修导师。听说哪里有好的禅修中心,又赶去那里。这样的禅修者不在少数。

   龙普有一次这样教导弟子:

   “你去许多禅修中心,跟许多导师学习时,你的修行不会有结果,因为你去很多中心,就等于你一次又一次从头学起。你的修行不会证得确定的原则。有时反而使你迟疑不决。心不坚实。你的修行不但不进步,反而退失。”

  --------------------------------------------------------------------------------

  45.抓紧与放下

   学法与修法者有两类。第一类人,学法与修法,真正是为了从苦中解脱。第二类人,学法与修法,是为了吹嘘自己的本事,成天争论,以为能背诵多少经文、广引诸家导师言教,就说明自己如何了不起。许多时候,这第二类人来看龙普时,不但不向他请教如何修法,反而对他大肆宣扬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尽管如此,他一如既往地坐听他们的宏论。甚至等他们讲完后,他还会加一句:

   “执着经文与导师的人,是不能从苦中解脱的。不过希望从苦中解脱的人,的确需要依靠经典与导师。”

  --------------------------------------------------------------------------------

  46.心难静止时

   修定时,不可能人人以同样的速度得果报。有的人得快果报,有的人得慢果报。甚至还有的人,似乎根本尝不到一点静止的法味。尽管如此,他们仍不可灰心。在心的领域精进努力,比起布施与持戒,是一种更高的福德形式。龙普的弟子当中,常常有不少人问他: “我一直在尝试禅修,已经很久了。可是我的心从来不能静止。它总出去游荡。有什么别的修法

  ”

   龙普有时会建议以下的另类法门:

   “心不静止,你起码可以保证不让它游荡得太远。用你的念,使心完全只停住在身内。看见它的无常、苦、非我。发展身体不净、无实质的辨识。当心以这种方式明察时,它将会升起厌离、不热中、离欲。这样做,也可以斩断诸执蕴。”

  --------------------------------------------------------------------------------

  47.法的真正基础

   有一事,是禅修者津津乐道的,那就是: “你在坐禅时,看见了什么

  ”不然,他们就抱怨自己坐禅许久,什么也没看见。再不然,就一直谈论自己看见了这事那事 。这给一些人造成误解,以为禅修时,想要看见什么,就能看见。

   龙普常常提醒这些人,这种期望完全是错误的 。因为禅修的目的是进入法的真正基础。

   “法的真正基础是心,因此专注于观心。对你自己的心,达到锐利觉察的程度。当你敏觉自心时,就有了法的基础。”

  --------------------------------------------------------------------------------

  48.不可失慎的警告

   为了警诫比丘沙弥们远离无慎、失慎的行为,龙普常常选择一针见血的方式责备他们:

   “居士们为了赚取养活家庭、儿孙需要的吃用和金钱,艰难地谋生。不管多么疲劳,还得继续撑下去。同时,他们想要修福,于是牺牲一部分财物来做福德。他们早早起身做好可口的饭菜,放在我们的钵里。在把饭菜放进钵之前,把食物高举过头,发一个愿。供养完毕,退后下蹲,合掌再次礼敬。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想从支持我们修行当中得到福德。

   “我们的修行有什么样的福德可以给他们

   你们的行为方式是否能够问心无愧地受他们的供养、吃他们的食物

  ”

  --------------------------------------------------------------------------------

  49.有时亦严责

   阿姜桑热自幼出家,直到年近六十。他是一位禅修导师,自己行持严格,风评甚好,受到许多人的尊敬。可是他却没有一直继续走下去。他爱上了一位护持者的女儿,心退堕了。于是他向龙普请辞,预备还俗、结婚。

   大家对这个消息十分吃惊,不可置信,因为看他的修行程度,人们以为他会做一辈子的沙门。如果消息属实,这对禅修团体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为此,同辈长老和他的弟子多方使他改变主意,放弃还俗。龙普特别把他召去,劝他放弃那些计划,然而未果。最后,阿姜桑热对他说: “我呆不下去了。每次我坐禅时,看见她的脸就在我跟前飘动。”

   龙普大声回答: “那是因为你没有观想你自己的心。你在观想她的臀。你当然只会看见她的臀。走吧。随便你去哪里。”

  --------------------------------------------------------------------------------

  50.不走偏

   我在龙普身边住了三十多年,随侍他一直到圆寂。据我的观察,他的修行始终如法如律,合乎以灭苦为唯一目标的正道。他从不走偏道,跟咒语、镇邪物等不当活动从无任何牵扯。当人们请他对自己的头吹气祝福时,他会问: “为什么要我朝你的头吹气

  ”当人们请他在自己的车上画吉祥符时,他会说: “为什么画吉祥符

  ”当人们请他为自己的活动选一个吉祥的日子或月份时,他会说: “哪一日都是好日。”

   或者,当他嚼槟榔时,人们要他的槟榔渣,他会说:

   “要它干什么

   它不干净。”

  --------------------------------------------------------------------------------

  51.只是动作

   有时候我心里不安,怕自己错误地伙同众人,说服龙普做了一些他无意做的事。第一次,是他参加色军府帕-素塔瓦寺阿姜曼纪念馆开幕式的时候。当时,有不少禅修导师在场,许多居家人便去拜见、求福。不少人求龙普对他们的头吹气加持。我见他坐在那里默不回应时,便求他: “请做一下吧,完了就没事了。”于是他便对他们吹气。过了一阵,他还不能脱身,便在车上画了吉祥符。人们向他要佛牌,到后来不胜其扰,他便允许以他的名义造佛牌。人们为佛牌举行诵经加持时,他同情他们,于是参加了加持仪式,点燃 “胜利”蜡烛,参与他们的念诵。

   不过后来,龙普说了一段话,让我松了一大口气。

   “我做这些事,只是随顺社会规范的一种外在的身体动作。它不是趋向缘起、生存层次、或者趋向道、果、涅槃等的心的动作。”

  --------------------------------------------------------------------------------

  52.抓紧机会

   “法的八万四千部经,都只是为了让人们转过来观心的策略。佛陀的教导多,是因为人们的杂染多。尽管如此,灭苦之道只有一条: 涅槃。我们现在这个正确修法的机会,是极其稀少的。如果让它失去,此生就没有机会证得解脱了,我们就得迷失在妄见里,长久长久,才能再次得遇同样的法。因此,如今我们已经得到佛陀的教言,应当赶快修练,证得解脱。否则,我们将错失这个好机会。当圣谛被遗忘时,黑暗将会在漫长的岁月里笼罩众生。”

  --------------------------------------------------------------------------------

  53.科学的局限

   龙普不止一次地类比说法。有一次他说:

   “外在的明辨是假想的明辨。它不能使心领悟涅槃。如果你想入涅槃,必须依靠圣道的明辨。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他们的知识是十分博大、有力的。可以把最小的原子分裂开,进入第四维度。不过,爱因斯坦不懂得涅槃,因此他不能入涅槃。

   “只有在圣道中证得明智,才能够趋向真正的觉醒、彻底的觉醒、完全的觉醒。只有那才能趋向灭苦、趋向涅槃。”

  --------------------------------------------------------------------------------

  54.如何止息苦

   1977年内政部发生了不少麻烦事件,令高官们焦头烂额——失财、丢官、责难、受苦。当然,忧苦传播开来,也影响了官员的妻儿。因此有一天,一些高官太太来拜见龙普,跟他诉苦,希望指点排解之道。

   他告诉她们:

   “人对已经过去了的身外…

《法语微言(阿姜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