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语微言(阿姜敦)▪P4

  ..续本文上一页-------------------------------------------------------------

  34.没有想到

   龙普管辖的一所下院里,住着一群五六位比丘。他们希望进一步严格修行,于是发愿在雨安居期间禁语。除了每日课诵和两周一次的波罗提木叉诵戒之外,一语不发。雨安居结束后,他们来顶礼龙普,报告自己的精严修持: 不仅完成了其它职责,还做到了在整个雨安居期间禁语。

   龙普微笑了一下说:

   “不错。不讲话, 就不犯妄语戒。不过你说自己止语,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证得止息的精微境界的圣弟子,受与想终止了,才能够止语。除此之外,人人都在不停地说,连日连夜。特别是那些发誓止语的人。说得比谁都多,只是他们不发出别人听得见的声音罢了。”

  --------------------------------------------------------------------------------

  35.莫要瞄错方向

   龙普除了讲说发自内心的智慧,也会引用自己读过的经文。他觉得哪一段可以作为简短直接,对修行重要,就会对我们重复。比如,他喜欢引用的佛陀教言之一是这一段: “比丘们,这梵行生活的修练,不是为了欺骗公众,不是为了赢得尊敬,不是为了利益、供养、名声; 不是为了挫败其它教派。这梵行生活是为了自律、断弃、无欲、止苦。”

   龙普接着会说:

   “出家人和修法者,必须瞄准这个方向修。除此以外的方向都错。”

  --------------------------------------------------------------------------------

  36.佛陀之言

   龙普有一次说: “人们,只要是凡夫,都有自己的骄傲和自己的意见。只要他们自骄,就难以同他人的看法一致。当他们的意见相左时,就导致继续的争论。至于已证法的圣者,他没有什么可以跟谁争论的。无论别人怎么看事物,他当作别人的事,把它放开。正如佛陀说:

   “比丘们,世间的智者凡是说什么存在,我也说存在。世间的智者凡是说什么不存在,我也说不存在。我不与世间争。世间与我争。”

  --------------------------------------------------------------------------------

  37.言语无咎者

   1983年2月21日,龙普病重,住在曼谷朱拉隆功医院。龙普桑-阿近查诺来病房探望。当时龙普正在休息。龙普桑在旁边坐下,合掌礼敬。龙普也合掌回敬。接着两人坐在那里,良久 静止。最后,过了长长的一段时间,龙普桑再次合掌,道: “我去了。”

   “好,”龙普答。

   整整两个小时,我听见他们只说了这些 。龙普桑离开后,我忍不住问龙普: “龙普桑来坐了好久。为什么您跟他什么也没说

  ”

   龙普答:

   “所做已办。没有必要再说什么了。”

  --------------------------------------------------------------------------------

  38.忍耐波罗密

   我在龙普身边生活多年,从来没有看见他表现出被什么事困扰得不堪忍受的状态。我也从来没有听他抱怨过任何事。譬如,他作什么仪式的首座长老时,从来不挑剔,也不要求主办者改变什么来应合自己。无论被请去哪里,哪怕必须坐很久,哪怕天气闷热潮湿,他从不抱怨。生病疼痛时、僧食来迟时、无论多饿,从无怨言。食物淡而无味时,也从不要添什么调料。另一方面,看见别的高年资比丘出言挑剔,要求特殊待遇时,他会评一句:

   “这点小事也不能忍

   不能忍它,怎么能战胜杂染与渴求

  ”

  --------------------------------------------------------------------------------

  39.言语无失

   龙普言语清净,因为他说话有的放矢。从来不因为言辞给自己和别人造成麻烦。即使有人试图引诱他批评别人,他也不上当。

   许多次,人们来对他说: “龙普,为什么我们有一些全国知名的导师喜欢攻击他人、诋毁社会、非议其他长老比丘呢

   即使付钱给我,我也不会去尊敬那样的比丘。”

   龙普会这样回答:

   “他们的知识与理解层次是那样的。他们所讲的,自然是符合他们的知识层次。没有人在付钱要你去尊敬他们。不想尊敬他们,就不尊敬。他们也许不介意。”

  --------------------------------------------------------------------------------

  40.欺负亡灵的比丘

   一般来说,龙普喜欢鼓励比丘与沙弥专意在林间游方禅修,行头陀行。有一次,一大群资历不等的弟子来参加一次聚会,他鼓励他们在野外寻找僻静处,住在山上或岩洞中,加速修行。那样做,他们将可以使心脱离低等状态。

   一位比丘不加思索地说: “我不敢去那些地方。我怕被亡灵欺负。”

   龙普当即反对:

   “哪有亡灵欺负比丘

   只有比丘欺负亡灵——而且还大张旗鼓。想一想。居家者拿来布施的财物,几乎都是为了把福德回向给祖先和眷属的亡灵——给他们的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我们比丘们行止得当吗

   我们把福德送给亡灵时的心理素质如何

   要小心,不要做欺负亡灵的比丘。”

  --------------------------------------------------------------------------------

  41.不错,不过…

   当前有许多禅修者热心找新的导师,新的禅修中心。正如好彩票的人热心找预告中奖号码的比丘,好护身符的人热心找制造法力护身符的比丘,同样地,毗婆奢那的热心者喜欢找毗婆奢那导师。有许多这样的人,在对某一位导师满意时,就对别人盛赞那位导师,试图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和对那位导师的尊敬。[1]特别是如今,有一些著名的演说者们,把自己的法录了音,在全国贩卖。有一次,一位妇女买了一位著名演说者的许多磁带送给龙普,他却没有听。一是他生来未曾拥有一台收音机或录音机。二是即使有,他也不会用。后来有人买来录音机,把这些磁带放给龙普听。之后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

   “不错。他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十分优雅,讲了很多,不过我没有发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每一次你听什么,应当能从中得到学法、修法、证法的法味。那就是有实质了。”

  [1]中译注: 毗婆奢那禅法,是近代流行的一种修法的名称 。当时泰国有一些比丘和居士,本身没有定的根柢,才学了短期的毗婆奢那修法,就开班传授,四处推广,时而对上座部传统的修定法门加以贬低。造成一些混淆。这就是本篇与后篇的背景。

  --------------------------------------------------------------------------------

  42.犹疑的禅修者

   目前,许多有志禅修的人对什么是正确的修法极其混淆、犹疑。那些刚刚起步的人,尤其如此,因为禅修导师们对如何禅修,建议常常不一。更糟的是,有些导师不但不以公允、客观的方式加以解说,甚至不愿承认其他导师或修法也可以是正确的。不止一两位还表现出对其它法门的鄙视。

   由于许多有这类疑问的人常常来向龙普请教,我时常听见他对人们如此解释:

   “开始禅修时,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因为它们都把你引向同样的果报。有这么多方法,是因为人们有不同的倾向。因此得有不同的意像用来专注,有“佛陀”、“阿罗汉”等不同的词用来默念---以它们作为工具,让心初步在其周围汇集起来、安定下来。当心凝聚起来、静止下来时,禅定用词自己会离去。那时,所有的方法都归入同一辙道。换句话说,它的超越状态是明辨,它的精髓是解脱。”

  --------------------------------------------------------------------------------

  43.住于高处

   来拜见他的人,个个都说尽管他年近百岁,依然肤色明亮、身体健全。连我们这些一直在他身边的人,也很少看见他面容暗淡、疲倦、或者因为生气或疼痛而紧皱。他的平常状态一贯是安静、怡然。他很少生病,一直情绪良好,从不因事激动,对毁誉泰然处之。

   有一次禅僧长老们聚会,在讨论如何描述超越忧苦者的平常心态时,龙普说:

   “不忧虑、不执取: 那就是行者的常住心。”

  ----------------------------------------------------------------------------…

《法语微言(阿姜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