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语微言(阿姜敦)▪P3

  ..续本文上一页相互间不完全一致。这就他们使疑窦增生。于是他们请龙普推荐一条正确、易达的修行道。自谓修行时间难觅,若是能找到一条便捷之道,就再好不过了。

   龙普答:

   “直接对心观心。”

  --------------------------------------------------------------------------------

  23.简单,却难行

   邦西空军01电台的端坡-塔里察小组,由阿孔-坦尼帖率领,来到泰东北作集体供养,并且拜见诸寺院的阿姜。他们也来此停留,顶礼龙普、呈送供养、接受回赠的小纪念品。之后其中一些人便出去购物,另一些人找地安歇。不过,其中有四五个人留了下来,向龙普讨教一个简单的法门,帮助自己舒解内心时常感受的压力和抑郁。他们问,有什么法子效果最快

  

   龙普答:

   “不把心送到外面去。”

  --------------------------------------------------------------------------------

  24.扔了它

   一位女教授,在听了龙普的一场有关佛法修行的开示之后,向他请教的“服丧”的正确做法。她继续说: “尽管拉玛六世先王在位时颁布了一套良好的制度,如今人们不再遵守,正确地服丧了。近亲或者远亲长辈过世时,照规矩应该服丧七日、五十日、百日。不过如今的人根本不守礼制。因此我想问您: 什么是正确的服丧

  ”

   龙普答:

   “丧事之苦是需要全知的。全知后,你就把它放开。为什么要穿着它

  ”

  --------------------------------------------------------------------------------

  25.世间真理

   一位华人女士,在顶礼龙普之后问他: “我必须搬到武里喃府帕空查区我的亲戚那里开店。问题是,亲戚们对于什么货品畅销,各各有一套主意,都在建议我卖这种、那种不同的货品。我决定不了到底卖什么。因此我来向您请教,我卖什么货品比较好。”

   龙普答:

   “什么货品有人买,就好卖。”

  --------------------------------------------------------------------------------

  26.不是他的目的

   1979年5月8日,有一行十几位军官前来顶礼龙普。当时已经很晚了,他们还要赶回曼谷。其中两人官居中将。同龙普聊了一阵之后,这群人把挂在脖子上的佛牌取下,放在一个盘子里,请龙普用他的定力祝福加持。他照做了,之后把佛牌交还。其中一位将军问他: “我听说您造过许多佛牌。哪一套最出名

  ”

   龙普答:

   “都不出名。”

  --------------------------------------------------------------------------------

  27.两个世界

   来自远方府会的三四位年轻人来看望龙普,当时他正坐在佛堂的露台上。从这些人的行为,他们坐相、谈相之随便,可以看出他们可能熟悉某类行为不端的比丘。更糟的是,他们显然以为龙普对护身符有兴趣,跟他大讲送给自己法力护身符的密教大阿姜们。接着,他们一个个拉出挂在脖子上的护身符给龙普看。其中一个是用野猪的獠牙做的,一个是虎牙做的,还有一个是犀牛角。每个人都吹嘘自己的护身符有了不得的法力,于是其中一个问龙普: “哎,龙普。这几个当中,哪一个最好、最特别

  ”

   龙普似乎被逗乐了,他笑了笑说:

   “没有一个是好的。没有一个特别了不起。它们都来自畜生。”

  --------------------------------------------------------------------------------

  28.只这一段

   龙普有一次说: “1952年雨安居,我发愿通读全套巴利三藏,看一看佛陀言教的终点在哪里,看一看圣谛的终点,苦灭的终点在哪里——看佛陀是如何总结它的。我一直把经典读完,边读边思考,但是没有哪一段触及内心之深,令我可以确定地说: 这说的是苦的终点。这说的是道、果、涅槃的终点,

   “只除了一段。舍利弗初证止息,出定后佛陀问他,“舍利弗,你的肤色特别明亮,你的脸色特别光亮,你的心住于何处

  ”

   “舍利弗答: “我的心住于空性。”

   “只这一段,触及了我的心。”

  --------------------------------------------------------------------------------

  29.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

   阿姜苏亲-苏近诺多年前从法政大学获得法学学位,高度崇尚修法。多年来他是龙普雷的弟子,后来听说了龙普的名声,便来跟他修习,最后剃度出家。跟随龙普修习一段时间后,他想外出游方,觅地隐修,于是前来告辞。

   龙普建议他:

   “在戒律方面,要研究经典,直到你正确懂得每条戒律,能够无误奉行为止。至于法,读得多了,就会有许多猜想,因此不要研究。只要专意修,就够了。”

  --------------------------------------------------------------------------------

  30.观察什么

   龙榻南中年后出家。他是个文盲,中部官话一句不会,但他的优点是好心、受教、勤恳负责、无可责咎。他看见其他比丘外出游方,或者去跟别的阿姜修学时,起意效仿。于是请辞,龙普准许了。可他又担心起来: “我不识字。也听不懂他们的话。怎么跟他们一起修呢

  ”

   龙普建议他:

   “修行不是一个写字、说话的问题。知道自己不懂,是个好的起点。修行之道是这样的: 在戒律方面,要观察他们的榜样,观察阿姜的榜样。丝毫也不要偏离他的模式。在法的方面,连续观察你自己的心。直接修练心。当你懂得自己的心时,它能够使你懂得其它的一切。”

  --------------------------------------------------------------------------------

  31.难题与责任

   在僧伽事务上,除了必须处理大事小事之外,还有一个难题,就是缺少肯做住持的比丘。我们间或听说比丘们争当某个寺院的住持,不过龙普的弟子们必须被劝说或者命令,才去担任其它寺院的住持。毫无例外,每年都有几群居士来见龙普,请他派一位弟子去担任他们寺院的住持。如果龙普认为某个比丘适合去,就会请他任职。不过多数情形下,那位比丘不愿去。常见的借口是: “我不会做建筑工程。我不会训练其他比丘。我不会开示。我不擅长公关接访。因此我不想去。”

   龙普会回答说:

   “那些事并不是真正必要的。你的唯一职责是遵守日常规矩: 托钵、吃饭、坐禅、行禅、打扫寺院、严守戒律。那就足够了。至于建筑工程 ,那有赖于居士护持者。做不做 ,由他们。”[1]

  [1]中译注: 据笔者所知的泰系寺院,寺产不是僧团拥有,而是由居士组成的寺院委员会所拥有。一所寺院最初的兴起,也主要是居士捐地,邀有德僧伽住锡,让自己获得修福听法修法的机会。因此有上文的居士请僧侣去他们的寺院做住持一说。

  --------------------------------------------------------------------------------

  32.越穷越乐

   每晚五点,龙普在一位比丘或沙弥的助侍下洗温水浴,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命终。浴毕,擦干,感觉清新时,常常会即兴讲几句法语。譬如,有一次他说:

   “我们比丘,如果确立起身为比丘的满足感,就会多有喜乐与安宁。不过,如果我们身为比丘,却去追逐本份之外的其它角色,就会一直卷入在苦中。停止渴求、停止追逐时,那就是真正的比丘身份。当你是一位真正的比丘时,越穷越乐。”

  --------------------------------------------------------------------------------

  33.越少越好

   “即使你读了整部巴利经典,记得大量的法,即使你可以精辟地解说它们,得到许多人的尊敬,即使你造了许多寺院建筑,能够详尽解说无常、苦、非我——如果你仍然失慎,那么你还没有尝得一丝法味,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外在的。它们的目的也是外在的: 利益社会、利益他人、利益后代、或是作为佛教的象征。唯一对你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是苦的解脱。

   “只有你了解了那一颗心时,才能从苦中证得解脱。”

  -------------------…

《法语微言(阿姜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