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语微言(阿姜敦)▪P6

  ..续本文上一页事,不应当伤感、牵挂,因为那些事已经具足正确地完成了它们的功能。”

  --------------------------------------------------------------------------------

  55.真谛不二

   不少读过许多书的人评论说,龙普的教导与禅宗或者坛经十分相似。我问过他多次,最后他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方式答道:

   “法的一切真谛早已存在于世上。佛陀觉悟到这些真谛时,把它们指出来,传给世间的众生。因为众生各各不同,有粗有细,他必须用许多言辞,总共八万四千部。智者面对求道者,在选择最适合的解说词语时,必须用最完全合乎真谛的方式,而不是拘泥于文字。”

  --------------------------------------------------------------------------------

  56.深入细修

   克芒森林寺的阿姜贝来与龙普讨论修定,他说: “我修定已经很长时间了。已经可以长久住于安止定。出定时,有时会有一种强烈的喜乐自在感,持久不衰。有时有一种光亮感,我可以全面觉知身体。接下来我应当再做什么

  ”

   龙普答:

   “用那个安止定的力量观心。然后放开一切攀缘,什么也不剩。”

  --------------------------------------------------------------------------------

  57.空无

   后来,阿姜贝与两位比丘,还有一大群居士前来拜见龙普。龙普对新来者讲授如何修行之后,阿姜贝再次向龙普请教上次的问题。 他说:“放开一切所缘,我只能短时为之,我做不到久住。”

   龙普说:

   “即使你只能暂时放开一切所缘,如果你不真正仔细地观察心,或者你的念还没有达到全方位,你可能只是放开了一个粗显的所缘,挪到一个更精细的所缘上而已。因此,你必须停止一切思考,让心定在空无上。”

  --------------------------------------------------------------------------------

  58.善解合造

   有人说: “我读过有关您的生平介绍,里面有一段说,您在游方修行期间,对心如何合造杂染、杂染如何合造心,有了善解。那是什么意思呢

  ”

   龙普答:

   ““心合造杂染,”是指心逼迫意、语、行,从而使外在事物变成“有”, 令它们是好、是坏,升起业的果报,接着攀附那些东西,想:“那是我,那是我自己 。那是我的。那是他们的。”

   ““杂染合造心,”是指外在事物进来迫使心服从它们的力量,作一些不停地偏离真相的断定,把心绑在它有一个自我的想法上。”

  --------------------------------------------------------------------------------

  59.闻所成智与修所成智

   有人说: “我从书本上背下来的有关戒德、定力、明辨、解脱的教导,还有各位阿姜的教导,与龙普对它们的精髓的理解,是否一致

  ”

   龙普答:

   “戒,意思是一颗无咎之心的正态,那颗心把自己装备起来,抵制各种恶。定,来自持守那个戒的果报,也就是一颗坚实、寂止的心,那股力量会把它送到下一步,明辨——也就是“觉知”——是一颗空性、轻安、如实透彻地明察事物的心。解脱,则是一颗从那种[明辨的]空性契入[解脱的]空性的心。换句话说,它放开了轻安,所剩的状态里,它是无,它什么也没有,丝毫没有余下的思想。”

  --------------------------------------------------------------------------------

  60.放松执取的策略

   有人说: “当我入定静止时,我试着令心牢固定住在那个静止中。可是当心遭遇某个所缘或客体时,它就一直去看,结果我试图维持的那个基础就失去了。

   龙普答:

   “如果是那种情形,就说明你的定力的韧性不足。如果这些所缘尤其猛烈——特别是,它们涉及你的弱点时——你必须用观想的方法对治。开始时,观想最粗糙的自然现象——也就是身体[色]——把它一直分析到精细的成分。当你观察它,达到彻底清楚的地步时,接下来是观想心理现象[名]——你过去分析过的一切法,譬如黑与白、暗与明之法[素质],成对地辨析。”

  --------------------------------------------------------------------------------

  61.关于吃

   有一群比丘在雨安居之前来拜见龙普。其中一个说: “我禅修很久了,也得到了一些宁静。不过我对吃肉一直很介意。甚至于看见肉,我就为那个动物难过,我吃肉而必须牺牲它,让我很难过。似乎我没有慈悲心。这样忧虑时,我的心难以平静。”

   龙普说:

   “当一位比丘摄取四种必需品时,他应当首先观想。如果观想时,他看见吃肉是一种形式的压迫,它显示出对动物缺少慈悲心,那么他应当戒肉食素。”

  --------------------------------------------------------------------------------

  62.关于吃(II)

   三四个月之后,同一群比丘在雨安居结束时又来拜见龙普。告诉他说: “我们整个雨安居都吃素。在我们所在的帕萨区空克廊村,居民不懂得素食。我们很难得到素食,而且对供养我们的人也是很大的麻烦。有些比丘到后来身体虚弱,有的几乎坚持不到雨安居结束。我们没有能够如期在禅修中精进。”

   龙普说:

   “当一位比丘摄取四种必需品时,应当首先观想。如果在观想时,他看见,面前的食物——无论如何是蔬菜、还是肉、鱼、米饭——是三净肉,也就是,自己没有看见、听见、或者疑心动物是专门为供养自己而被杀死,而且这食物是他以正当方式获得的,是居家人出于信仰而供养的,那么他应当把它吃了。我们的导师们的修行模式也是如此。”

  --------------------------------------------------------------------------------

  63.关于吃(III)

   1979年3月下弦月的第二天,龙普住在帕空查森林寺里。晚上八点后,一群喜欢到处游方,在 靠近人多的地方驻营休息的比丘也来本寺过夜。在拜见龙普之后,他们讲述了自己修行中的突出特点。他们说: “食肉的人,是在支持屠杀动物。素食者体现了高度的慈悲。改吃素时,心变得更加平静、清凉,这就是明证。”

   龙普答:

   “很好。你们能成为素食者很好。我表示钦佩。至于仍然食肉的人,如果那种肉是三净肉——也就是说,没有亲见、亲闻、或者疑心动物之被杀是专门为了给自己提供食物——而且,该食物是以纯净的方式得到,那么食这种肉并不违法违律。不过,你说你的心变得平静、清凉,那是你决意如法如律修行的力量所致。与胃里的新旧食物无关。”

  --------------------------------------------------------------------------------

  64.经商与修法

   一群商人说: “我们做商人的有我们的职责,也就是说,有时侯得夸大事物、或者赚取高利,但我们极其想修定,而且已经开始修了。不过有人告诉我们,凭我们的生计,是不能禅修的。龙普,您说如何

   因为他们说,贩物牟利,是罪过的。”

   龙普说:

   “为了活命,人人需要一个职业。每一种职业当中,什么是正确、合适的做法,有它自己的标准。当你正确服从那些标准时,就算是中性的——不算福德、也不算罪过。至于修法,那是你应当做的,因为只有修法的人才适合在任何情形下工作。”

  --------------------------------------------------------------------------------

  65.隐藏的回忆

   有一次,龙普住在姚塔帕时森林寺,一大群比丘、沙弥前来拜见。听了他的开示后,龙榻普罗——他老年出家,但修持严格——对龙普说: “我出家也有相当年头了。 但还是不能够斩断对过去的执取。无论我如何把心定在当下,我发现念还是会中断,又回到过去。您能否再告诉我一个停止它的办法

  ”

   龙普答:

   “不要让心追逐外在的所缘。如果你的念出了空档,那么你一觉察到,立刻把它拉回来。不要让它去看那些所缘是好是坏。不要陷进去。但是也不要用强力去斩断。”

  --------------…

《法语微言(阿姜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