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語微言(阿姜敦)▪P8

  ..續本文上一頁—一次次重複,就是這些東西。生、老、病、死,一次又一次。怎麼也得有一種喜樂,比它更超越、比它更殊勝、比它更安穩。這就是爲什麼聖弟子放棄了有限的喜樂,尋找一種來自身寂止、心寂止、雜染寂止的喜樂。那是安穩的喜樂,無可相比。”

  --------------------------------------------------------------------------------

  77.不執取,就容易

   龍普每年雨安居在布拉帕寺執教,五十多年從無例外。這所寺院位于素辇府城的市中心,正對政府大樓,旁鄰法院。因此,汽車卡車不停地擾亂著寺院的甯靜。特別是一年一度的大象節,或是任何一個節日,一連七天、十五天,嘈雜聲響不絕,通宵燈火不滅。那些心依然缺乏韌力的比丘沙彌們特別感其騷擾。

   每次他們對龍普提出這件事時,總是得到同樣的回答:

   “爲什麼浪費時間對那些東西感興趣呢

   燈光本來就是亮的。雜音本來就是響的。它們的功能就是這樣。你不專注聽,就完了。行事不要抗拒周遭,因爲它們本然如此。要以深度明辨,達到真正的理解,就是這樣。”

  --------------------------------------------------------------------------------

  78.偶而語出驚人

   我有一個缺點,喜歡跟龍普半開玩笑地說話。這是因爲他從來不惱。身邊的比丘沙彌們也總是很容易接近他。有一次我問他: “經上說,天神成百億地來聽佛陀說法。有那麼大的空間容納他們嗎

   佛陀的聲音足夠大,他們能都聽見嗎

  ”

   龍普的回答令我驚呆了,我從來沒有在經文中讀到過,也從來沒有聽任何人這麼講過。而且只在他病重臨終時我才聽他說過這件事。

   他說:

   “哪怕天神成百萬億地聚集起來也沒問題。因爲一個原子的空間足可以容納八個天神。”

  --------------------------------------------------------------------------------

  79.即使這種問題

   有一個不可追解的問題,無論成人孩童、無論聰明愚笨,一直在無謂地爭論,從未達成共識。這個問題是: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多數情形下,人們只是玩笑式地擡杠,從來不求什麼結論。盡管如此,還是有人對龍普提出這個問題,心裏也估計他不會作答。不過後來,我終于聽見他對這個問題作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答複。有一天奔比丘來給龍普按摩腳,他問: “龍普,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

   龍普答:

   “它們一起來。”

  --------------------------------------------------------------------------------

  80.一頓責備

   有些人,自己根本沒怎麼禅修,卻來問如何精進,才能立馬見到果報。有時對這種人,龍普似乎有些不滿。

   他會責備他們:

   “我們修行是爲了自禦、爲了離棄、爲了離欲、爲了終結苦,而不是爲了看見天宮。我們甚至不把看見涅槃作爲目標。你就安安靜靜繼續修,不要想看見什麼東西。畢竟,涅槃是空的、無形的。它沒有立足點,沒有什麼可以作比。只有繼續修,你才能自己知道。”

  --------------------------------------------------------------------------------

  81.放開一事,粘上另一事

   龍普的一位居家弟子來拜見他,自豪地報告他的修行果報,他說: “我今天很高興來看您,因爲我按照您的建議修,一步一步在得到果報。我開始禅定時,放開一切外緣,心就停止了騷動。它彙聚起來,靜止、入定。其它一切所緣消失了,只剩下喜樂,一種清涼、清新的極樂。我可以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龍普微笑了,他說:

   “你得到果報,很好。說起定中的樂,那的確是樂。沒有什麼可以和它相比。不過,如果你給卡在那個層次,就只能得到這麼多。它不升起能夠斬斷緣起、重生、渴求、執取的聖道明辨。因此,下一步是放開那個樂,觀五蘊,直到把它們看明白。”

  --------------------------------------------------------------------------------

  82.譬喻

   “達到超世的聖者之心,盡管也許活在世間,被周圍無論什麼環境所包圍,但它是不可能被世間牽扯、受其擾動、與那些東西混雜起來的。換句話說,世間的事(得失、貴賤、譽毀、樂痛)不能壓倒它,不能把它拉回到凡夫之心的層次。它再也不能受製于雜染與渴求的力量。

   “就好比椰奶。一旦你把它擠出椰肉,高溫加熱,熬到把油分離出來,就不能再把它變回椰奶了。無論你把椰油和分出的椰奶放在一起怎麼攪拌,也不能再把椰油變成回椰奶。”

  --------------------------------------------------------------------------------

  83.另一個譬喻

   “道、果、涅槃,是個人的: 你只能親自直見。修到那個層次的人將會自己看見、自己明白,徹底終止對佛陀教導的疑問。如果你還沒有達到那個層次,你能做的只是猜測。不管別人怎麼爲你深入解釋,你對它們的知識仍將是猜測。不管是什麼猜測,它必然是不確定的。

   “這就好比烏龜和魚。烏龜生活在兩棲世界: 地面的世界和水中的世界。至于魚,它只生活在一個世界,也就是水中。上岸就會死去。

   “有一天,烏龜下到水裏時,告訴一群魚,陸地如何好玩。燈光、色彩如何好看,沒有水中的一切麻煩。

   “那些魚對此十分驚奇,想知道陸地是什麼樣子,于是它們問烏龜:“陸地深嗎

  ”

   “烏龜答:“有什麼深

   它是陸地。”

   “魚問:“陸地有許多波浪嗎

  ”

   “烏龜答:“有什麼波浪

   它是陸地。”

   “魚問:“陸地渾濁嗎

  ”

   “烏龜答:“有什麼渾濁

   它是陸地。”

   “注意魚提出的問題。它們只是根據自己的水中體驗來問烏龜,烏龜只好說,不對。

   “凡夫的心對道、果、涅槃的猜測,與那些魚沒什麼兩樣。”

  --------------------------------------------------------------------------------

  84.外在內在的事物

   1981年4月2日晚上,龍普出席某個宮廷儀式回來,住在皇室寺院波瓦寺。一位高階比丘來訪,與他談法。他也是一位禅修者。他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樣的: “聽說前生是夜叉的人,重生爲人時,能夠學習神通咒語,無論以何種方式使用,都有大法力。此說有多真

  ”

   龍普立刻坐起來回答:

   “我對那種事從來不感興趣。不過,你有沒有修到過這個狀態: hasituppapada,笑生,心無笑意而自笑的動作

   它只對聖者的心發生。凡人不能,因爲它超越了造作因緣——自由自在。”

  --------------------------------------------------------------------------------

  85.五戒未守

   高年資的大比丘常常有許多弟子,居家的、出家的。這些弟子當中,有優有劣。特別是比丘當中: 有許多好的,其中又夾雜著幾個差的。有一位龍普身邊的比丘,在未予而取方面,往往太隨便了一點。人們常把此事告訴龍普,但他傾向于什麼也不說。

   有一次,他要一樣被這位比丘拿走的東西,于是派另一位比丘去要回來,可那位比丘不 承認拿了。後一位比丘回來把他的抵賴禀告了龍普。龍普沒有埋怨,只說了這句:

   “有的比丘如此用心持227戒,以至于忘了持五戒。”

  --------------------------------------------------------------------------------

  86.不受擾動

   晚上十點,我看見龍普正坐著休息,于是過去告訴他: “龍普,阿姜考去世了。”

   龍普不問何時、何事,而是說:

   “啊,是的。阿姜考受諸蘊拖累的日子終于結束了。四年前我去拜訪他,看見了他的身蘊給他的種種困難。時刻需要依靠他人的照料。至于我,我沒有惡身業。不過,關于惡身業,即便是聖者,無論他們達到的層次如何,仍然得應付它們,直到最終從中解脫,不再糾纏。凡夫的心不得不與這種事物住在一起。然而,善修的心,當這些事物升起時,它能夠立即放開,維持它的平靜、無憂、無執,不與它們牽扯在一起,就不必背負重擔。如此而已。…

《法語微言(阿姜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