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經講演錄 (譬喻品第叁)

  法華經講演錄 (譬喻品第叁)

  太虛大師講述

  民國十年秋在北京

  譬喻品第叁

  譬喻品爲正宗分之第二,譬、比譬,喻、曉喻,譬以他事使易曉喻也。本經如藥草、化城等品,共有七譬喻,此品獨以譬喻命名。蓋因本品所說,以叁車喻叁乘,以火宅喻叁界,爲譬喻中之最大者。又因本品中舍利弗請說因緣,佛雲:諸有智者當以譬喻得解;及七譬喻中,此譬喻複居最前,故名譬喻品。方便一品專利上根,故獨舍利弗聞法了解。而中下等根尚未起信解之心,故爲說譬喻使得了解,回小向大。又、方便一品專說實相,此下皆說譬喻、說因緣,皆爲引導中下根同明佛乘之義。

  七譬喻者:譬喻品中之火宅喻,信解品中之窮子喻,藥草品中之雲雨喻,化城品中之化城喻,五百弟子授記品中之衣珠喻,安樂行品中之髻珠喻,及壽量品中之醫師喻。此七種,均爲對治七種增上慢。此品火宅一喻,正對治以求天人果報爲究竟者。

  又、佛爲對治各慢詳說叁平等之義,如前叁周皆有爲聲聞人授記之事,此明乘平等。在見寶塔品中,現生死涅槃等相,此明生死涅槃平等。又開塔後,見釋迦牟尼與多寶佛報身同坐,此明報化二身平等。是爲叁平等。此譬喻品,即爲明乘平等之始。

  戊二 鹙子領解

  己一 長行

  爾時、舍利弗踴躍歡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顔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踴躍,得未曾有。

  此釋聞法歡喜。舍利弗聞開權顯實之說,歎爲得未曾有。蓋以爲聞法四十年來,初不知所修之二乘法,即是一乘法,正爲大乘法之方便也。踴躍,身業歡喜之表示。

  “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受記作佛,而我等不預斯事,甚自感傷失于如來無量知見。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雲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然我等不解方便隨宜所說,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克責,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此釋歡喜之由。我昔從佛聞如是法,指所聞之權說小乘法。舍利弗因所聞者爲如是權法,而所見者則爲諸菩薩受記作佛等事,故甚感傷,自失于如來不可度量之知見也。同入法性,猶言同聞佛法,契入于無爲之涅槃性也。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猶言等待希望佛爲說成就大菩提之因行,即發四宏願成無上覺之大心也。遇便信受思惟取證,謂遇此方便權說,即信受求證,誤以此爲究竟。疑悔,即舍利弗自疑何以獨受小乘之度脫,並悔當日不早從大乘法修習也。佛子者,佛以法界性爲身,衆生亦同爲一法性所生,故同爲佛子。然因迷于五蘊之法,違背法性,故衆生不能真爲佛子。從佛口生,謂衆生聞佛口輪不思議化說法,遂生慧命也。從法化生,謂以聞、思、修叁慧了解起行,伏斷一切無明,開顯一切功德,以證于真如而生于如來之家也。得佛法分,謂親證入于佛身之少分。舍利弗既自感傷,複謂我等常自悔恨同聞佛法,而佛不以大乘度我,爲我等不仰待佛說成就菩提因行之咎。然實由我等不解佛之方便說法,而即以此方便爲佛法之究竟,遂思惟取證,以是致生疑悔耳。今聞前說小乘即是一乘之方便,則是我等前所修證者,並非有背于大乘,正可由此以趨于一乘之究竟,仍爲真佛子,仍從佛口生,仍從法化生。且因佛說,可證我等爲已得如來法身之一部分,更何有所修小乘法終非大乘之疑,及往昔不早修習大乘之悔也哉!

  己二 重頌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懷大歡喜,疑網皆已除。昔來蒙佛教,不失于大乘。佛音甚希有,能除衆生惱,我已得漏盡,聞亦除憂惱。

  此下重頌,共二十五頌半。此頌聞法歡喜及斷諸疑悔。疑網,疑惑難于出離,如墮于網。除衆生惱,謂除衆生煩惱障之憂惱。我雖漏盡,已無煩惱,然有此法執之憂惱,今亦斷除矣。

  “我處于山谷,或在林樹下,若坐若經行,常思惟是事。鳴呼!深自責,雲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同入無漏法,不能于未來演說無上道。

  此頌自歎證于小智,失于大法。自欺、謂自安于小,不求大果,爲自欺蔑。同入無漏法,猶言同入佛性也。

  “金色叁十二,十力、諸解脫,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八十種妙好,十八不共法,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我獨經行時,見佛在大衆,名聞滿十方,廣饒益衆生,自惟失此利,我爲自欺诳。我常于日夜,每思惟是事,欲以問世尊:爲失、爲不失,我常見世尊稱贊諸菩薩,以是于日夜籌量如是事。

  此頌甚自感傷失于如來無量知見。金色、佛身紫磨金色。叁十二、指佛身之叁十二相好。十力、解脫,已見前釋。八十種妙好,即佛身相之八十隨形好。十八不共法、謂佛有種種智慧功德,如身無誤失,定、慧無減,知叁世無著無礙等,共十八種,爲二乘人之所不能共有。舍利弗言:我與諸菩薩共同修此佛法,而獨于佛之光明、智慧、功德一無所得,自惟悉由自心欺诳,得于小乘自謂究竟。每欲問佛以證明我所修習,是否失于大法。而又常見佛稱贊菩薩之大乘,以是故我日夜籌量于是事也。

  “今聞佛音聲,隨宜而說法,無漏難思議,令衆至道場。我本著邪見,爲諸梵志師,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槃。我悉除邪見,于空法得證,爾時心自謂:得至于滅度。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若得作佛時,具叁十二相,天、人、夜叉衆、龍、神等恭敬,是時乃可謂永盡滅無余。佛于大衆中說我當作佛,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己除。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佛以種種緣、譬喻巧言說,其心安如海,我聞疑網斷。佛說過去世無量滅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說是法。現在、未來佛,其數無有量,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如今者世尊,從生及出家,得道、轉*輪,亦以方便說。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爲。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演暢清淨法,我心大歡喜,疑悔永已盡,安住實智中。

  此頌聞所未聞,疑悔永斷。梵志、即以升梵天爲志,爲婆羅門外道。仍在分段生死中,故曰邪見。舍利弗原從婆羅門出家修行,後佛說以涅槃,由空得證,故曰本著邪見,世尊爲之拔除也。小乘滅度,不過了脫于叁界生死之苦,仍非永盡無余;然欲證大乘之究竟涅槃,亦可先證四果。故舍利弗雖證小乘之果,初不自信終當作佛。一聞佛說己當作佛,幾疑爲波旬之說,來相惱亂。迨聞佛示開權顯實之說,及聞叁世諸佛亦以方便演說,而說此方便即是說實道,即皆爲演暢清淨之法。由是心大歡喜,疑悔悉除,立證入于如來實智之中也。

  “我定當作佛,爲天人所敬,轉無上*輪,教化諸菩薩”。

  此頌真是佛子,得佛法分。

  戊叁 如來述成

  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衆中說,我昔曾于二萬億佛所,爲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爲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此謂如來敘述昔權今實之事也。婆羅門、即梵志,謂以升梵天爲志。佛于天、人、沙門、婆羅門等衆中說,明非對少數人說也。長夜受學,長夜即無明昏闇之義,喻舍利弗昔在生死煩惱中,隨佛受學也。以方便引導生我法中,謂佛以二乘權法引導舍利弗,舍利弗由是遂能入道,能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也。佛于往劫,本令舍利弗志願佛道,乃今生已忘本因,但證小乘,便謂已度。故佛爲諸聲聞開示大乘,實欲令聲聞中上首之上根舍利弗,還憶本願之大乘道也。

  戊四 佛爲授記

  己一 如來授記

  庚一 長行

  “舍利弗!汝于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幹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

  此明授因記。正法、即大乘法,亦即不離于大乘之方便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謂修菩薩之六度萬行,已圓滿具足也。

  “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離垢,其土平正,清淨嚴飾,安隱豐樂,天人熾盛。琉璃爲地,有八交道,黃金爲繩以界其側。其傍各有七寶行樹,常有華果。華光如來亦以叁乘教化衆生。舍利弗!彼佛出時,雖非惡世,以本願故說叁乘法。其劫名大寶莊嚴,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爲大寶故。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若欲行時,寶華承足。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植德本,于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恒爲諸佛之所稱歎,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諸法之門,質直無僞,志念堅固──如是菩薩充滿其國。舍利弗!華光佛壽十二小劫,除爲王子未作佛時。其國人民壽八小劫。華光如來過十二小劫,授堅滿菩薩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告諸比丘:是堅滿菩薩次當作佛,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其佛國土亦複如是。舍利弗!是華光佛滅度之後,正法住世叁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叁十二小劫”。

  此明授果記。作佛、謂作應化身佛。依華嚴經雲:初地菩薩已證法身者,始能八相成道。起信論則雲:初住──發心住──菩薩得法少分,亦能應化作佛。故舍利弗作佛,當爲應化身之佛。蓋究竟佛爲妙覺圓滿之位,而初地或初位得佛身法分者,亦得示現八相應化身也。佛能授記,爲佛十力中之一力。惟佛以後得智中之世俗智,于未來事一切差別之相悉皆了知,故于舍利引等成佛名號、依正莊嚴、佛及衆生壽命劫數,盡能一一記之無遺。至菩薩亦能爲人授記,然只能因衆生皆有佛性之故。如常不輕菩薩,謂人皆當作佛,隱約以…

《法華經講演錄 (譬喻品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