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乘宗要論 (緒論)

  佛乘宗要論 (緒論)

  太虛大師講述

  ──民國九年六月在廣州講經會──

  第一章 佛法的系統觀

  第二章 佛法的自利利他觀

  第叁章 佛法應化現代人心之需要

  第四章 佛法可說不可說

  緒論

  佛乘宗要論者,隨順時機以略明佛法之宗本及其綱要之論也,故一名現代佛法概論。以佛法言,本來無有叁世之隔別,則現代之名亦不立,說之不如其已:然以世人思潮每依時代而變遷,近世科學發達時哲動操之以推測佛法,或更加以片面之判斷,是故今之爲說,亦就世人之思潮而立其言耳。隨順真如說之,則所謂雖說無有能說可說也。緒論乃概序此論之大義,都爲四章。

  第一章 佛法的系統觀

  系統觀者,吾人對于佛法應究其源委,明其旨趣,辨其體用,而得其全系統之觀念,不使佛法二字模糊于心也。說分五節。

  第一節 厭離世間的.超出世間的

  佛法系“厭世的”與“出世的”二語,均爲世人普通評判之辭。如西儒赫胥黎氏之天演論,大抵指佛法爲厭世的;又若時人胡適之中國哲學史大綱,大抵指佛法爲出世的。使有人焉執此二語以問曰:“ 佛法系厭世的欤否欤”?“ 佛法系出世的欤否欤”?是問也殊難置答,以有未決之前提在。蓋厭世的應言“厭離世間的”,出世的應言“超出世間的”,語意始能充分。然所謂“世間”者,應先有解釋之必要。

  一 世間之名義

  請先言世間:世者,是遷流無常義,是虛僞無實義,可對付製伏義,可破除斷滅義。墮在此世法之中者謂之世間。

  何謂無常、無實、可伏、可斷?曰:一切世間物事因時因處變遷流轉,是無常義;一切物事剖析極微求其單純實體而不可得,是無實義;無常故可製,無實故可滅。然則所謂世間一切法者,唯心所現之假相耳。假相有二,一者連續相:如人以一星之火周轉成環,連續不息,見者不見此一星之火而見此環,則亦曰環耳環耳,此連續之義也。二者和合相:如人任以某一“個體物”而分析之,雖至與空爲鄰而卒不能得其組合此個體者之本質。往昔物質學者以分子爲物質之單位(即本質),以爲得之,乃未幾而知所謂分子者實非不可分析,遂有原子之發見:則分子之分子也。又進而知此原子者亦非其小無內之實質,乃以想像而假定原子之上尚有實體,無以名之名之爲電子。夫電子者、已爲無臭無聲之名物,然在物質學者猶未敢斷之曰:“電子者、確爲其小無內不可分析之實體,亦即宇宙萬有所因以生起之本也”。唯物之學于是窮矣。凡所有名物皆和合而有之相,此和合之說也。世間物事皆不出此二義,知此、則無常無實可伏可斷之義審矣。然而佛法中自有真常(非遷流無常)、真實(非虛僞無實)、自在(不可對付製伏)、自性(不可破除壞滅)者在。

  二 世間之範圍

  世界無邊故有情(衆生)無邊,有情無盡故世界無盡,無始終、無內外。由本空故平等平等,隨心現故如幻如幻,實無範圍可言。何謂本空?曰:世間一切物事,就物質方面求之終不得其究竟故。何謂隨心現?曰:星火成環實無環體,而有環形者隨心現故。問曰:星火成環應是火現,如雲本空應無所現?答之曰:此雖借火爲喻,不知火已非實,若人心無差別火亦妄有,何有于環!如謂本空應無所現,則更以夢境征之:人在夢中知有夢中之世而不知有覺時之世,然覺時之所謂宇宙萬有者夢中亦應有盡有,即覺時所不能見不能有者夢中且無所不有,當其夢也,種種境界無一非實,其夢愈深其執愈甚而其實境亦愈顯;夫此實境者、隨心現于夢時者也,世間者(宇宙萬有)、隨心現于覺時之實境也。要而言之連續相耳和合相耳。將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衆生不知執以爲實,不亦惑乎。夫世間之義如此,而衆生之心如彼,今之爲說將持此如幻如幻之境曆曆而道之欤?是使聞者執著轉深也,故曰實無範圍可言。然既爲之說矣,烏得無說?說之之道,亦惟就衆生心應所知量以示之。別爲二種如下:

  甲、普遍的世界衆生觀

  世界無邊,衆生無盡。今且就釋迦牟尼佛化土之娑婆世界(娑婆譯曰堪能忍苦。娑婆世界爲釋迦牟尼佛應化之世界,故稱釋迦牟尼佛化土。吾人所居之地球,即此中一極小部分),略示其一斑:

  ┌地獄趣

  ┌五趣雜居地┤鬼神

  │離生喜樂地│畜生 ┌星宿、神仙、天王等天

  │定生喜樂地│人 │叁十叁天、玉皇上帝

  ┌有情世間……┤離喜妙樂地└天──┤時分天

  │ │舍念清淨地 │知足天

  │ │空無邊處地 │化樂天

  娑婆世界┤ │識無邊處地 └他化自在天

  │ │無所有處地

  │ └非非想處地

  │ ┌小千世界

  └器世間………┤中千世界

  └大千世界

  所謂有情世間者,無始不覺惑業之所由生也,生滅因緣之根依也。茲僅就九地五趣示其名相,其詳見經藏中。器世間者,有情之所依住以生活者也:一太陽系爲一個小世界,積一千個小世界爲一個小千世界,覆以定生喜樂地;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爲一個中千世界,覆以離喜妙樂地;積一千個中千世界爲一個大千世界,覆以舍念清淨地。小世界每一大劫經一次成住壞空,壞由火災,火壞七次,繼由水災壞至于離生喜樂地;水壞七次繼由風災壞至離喜妙樂地;獨舍念清淨地乃不複壞。積此叁千大千世界而爲娑婆世界。返視吾人所居之地球其猶太倉之一粟乎?世界之成住壞空猶人之生長老死,世界自成以至于空謂之一劫,吾人自生以至于死謂之一生,以一生而較一劫,爲時不太促乎!

  乙、切近的人生宇宙觀

  以人生爲本位以觀察一切,故稱切近的人生宇宙觀。

  ┌───── ┌─人類

  ┌有情世間├───── ├─各人自身

  │ ├───── ├─各他人身

  │ └───── ├─各動物身

  現前人生宇宙┤ ├─各植物身

  │ ├─各礦物…水火風電

  │ ┌資用身根觀念依─┴─大地

  └器世間┤身 用 觀 念 依───太陽光熱

  └觀 念 依───星系星海

  本表人類以下四項屬有情世間,各植物以下五項屬器世間。器世間所屬各物事,有爲人生資用所依者,有爲身根所依者,有爲觀念所依者,或一或叁分別表列:茲就本表逆推而前以爲解釋,以便利故耳。

  如星系星海,與人本無甚大之關系,僅爲觀察測驗之所及,故屬于觀念依而不及資用身根二者。太陽光熱爲身根觀念之所依。至大地及各礦物之水火風電以上,則爲我用身根觀念所俱依。此中有情世間各項亦通于資用依,驟觀之似難索解,蓋疑本表既以人生爲本位,則資用所依者必在人生之外也;不知人類互助之義即爲人生資用之所依,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小而家庭,大而社會國家種族,莫不皆然:人類特其總稱耳。故人類亦爲各人之器世間。

  各人之自身爲各人資用所依,理亦易明。即如科學家言人身一如機器,四支百體各有相當之作用:所謂呼吸器、消化器、排泄器,如是等等,無非機械之義,即資用依。則知各人自身者各人之器世間也,我之自身者我之器世間也。莊子曰:指馬之百體不得謂之馬;然則指身之百體亦不得謂之我,我果安在哉!

  至各他人身爲人資用所依者,如以人之才力智爲用是。若動物身,則或資其力或竟食其肉而寢其皮也。故以上四類雖屬有情世間,而皆可爲人生資用所依。至其爲身根觀念所依尤吾人日常所習見,不事辭費。故此四類者亦通于器世間也。

  叁 出世與厭世

  綜上所言,世間之意義及其範圍當可明了。茲請進而討論“厭離世間”與“超出世間”。夫所謂厭離世間者,其厭而離之者將謂厭此有情世間欤?抑器世間欤?憤世嫉俗離群索處,深山大澤適其所適,此世人之所謂厭世主義,其所厭而離者當爲上述之有情世間,佛法無是也。以佛法言:則有情世間中無量無邊衆生,依佛慈悲,誓願救之度之利之樂之,雖在惡趣不辭應身而爲化導,何得厭而離之!如謂所厭離者,系此夢幻擾濁障礙束縛之器世間耶?則學佛者初步之修證,可有是義,即謂佛法系“厭世的”亦無不可。

  其次超出世間者,其所超而出者器世間欤?抑有情世間欤?吾聞之猿伸鶴屈煉丹升汞以求白日飛升者,即世所謂出世也,是其意將欲超出此與人共處之地球而上居天國,或求比于列星;則所出者當爲器世間,佛法中亦無是也。蓋器世間如幻不實已如上述,假使衆生惑業斷盡,則山河大地當下皆空,更何超出之可言!故佛法中所言出世者:謂斷煩惱、離妄業、去障礙、了生死,以超出此迷妄之有情世間,而爲化度衆生之基礎。故以有情世間而論,則亦未嘗不可謂佛法系“出世的”者也。

  第二節 隨順世間的 救護世間的

  此二語亦系世人評判佛法之言,已不似第一節所雲之膚淺簡陋矣。隨順救護雲者:表佛法與人相近,且慈悲願護,未嘗遠離世間。蓋已窺及大乘之道用。特其所見尚屬一偏,而未見佛法之完全系統,故進而至于第叁節所雲。

  第叁節 由超出世間而救護世間的

  此節所雲見理較深,爲說亦漸圓滿,蓋超出世間乃不自墮于世法之中而後可以言救護世間,理有固然:譬如有人與人同溺于海,是人雖有救人之心,則必先求足踏實地或置身舟中而後可,由超世而救世亦猶此義。雖然,超出世間者小乘自了之目的,救護世間者大乘究竟之方便也,不可不辨。

  第四節 擇滅惡世以創造美善的世間

  惡劣的世間即器世間與有情世間,美(清淨)善(安樂)的世間表解于下:

  ┌六道衆生→1 1、凡聖同居淨土

  │阿 羅 漢→1 2

  美善的正覺世間┤辟 支 佛→1 2 2、方便有余淨土

  │菩 薩→1 2 3

  └佛 →1 2 3 3、實報莊嚴淨土

  凡聖同居淨土者,在此即指娑婆世界,本爲九地有情之所居,而聖亦應身化導于其間,故稱同居。然凡之與聖,境界不同受用不同。九地有情,亦隨心所現隨業所受而各各不同。譬如人見水爲水而有種種障礙,魚則無之。魚居水中一如人居空氣中…

《佛乘宗要論 (緒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