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密宗灌頂論(陳健民)▪P2

  ..續本文上一頁母佛之雙運;第四勝義灌頂者,密密灌頂也,重在勝義光明與幻身雙運。後叁皆內證德相所由生,前一瓶灌關系于金剛持大阿阇黎威儀最巨,實爲攝持弟子之重要標幟,故當于瓶灌後舉行之,此其理由二。若論其阿阇內證實德,則能修習圓滿四灌所認可諸道次第後,再行執行大阿阇黎任務,非惟不違反次第,亦且更莊嚴切實也。是以古德落吉朗波所造《金剛亥母灌頂儀軌》,此灌列在第四灌圓滿以後,正先得我心也。苟有惟得瓶灌,即授阿阇黎位,未經後叁灌者,亦只有傳授無上瑜伽生起次第以下諸法之自在。

  第二節 秘密灌頂真義

  前瓶灌主要對治庸凡下劣心,令起佛慢,而修起分叁密叁金剛;依正二報,莫不俨然自成本尊身,是以如來藏最外第一重下劣凡夫我執,從此破除。今第二秘密灌頂主要對治者,即由前第一層障粗重我執,煩惱所生心理作用,積習凝固,而成生理上各種糾纏結構。在肉身之構成則爲煩惱脈,在生理之作用則爲業劫氣;致令如來藏本具之金剛身,空色脈與智慧氣不能開顯。左右二脈隨其凡夫喪失正直菩提心後,亦自失其正直脈路,常生歪心、斜心、機械心、城府心、迂曲心、奸滑心、陰險心、欺詐心、餡媚心、狂妄心、井心、黑心、惡毒心、蛇心、狼子野心等,由此全身諸脈,亦委蛇曲折,糾纏甚緊。蓋心理上有一心自私,生理上必有一脈自縛。如此左右二脈,糾纏彌綸于全身;特于菩提心流露機構(相當于內分泌腺部位)之重要五輪,盤根錯節,糾纏更緊更密;而直貫此五輪,代表法身之中脈,無由開展;在中脈中心,心輪之如來藏,童瓶身寶,更無由顯露。其交互糾纏于頂者,即貪煩惱脈,本具之五十忿怒狀如來,無由顯露;其糾纏于喉間(相當于甲狀腺、副甲狀腺部位)爲瞋煩惱脈,如來藏諸報身佛,不能開顯;其糾纏于心間者(相當于胸腺部位。胎兒及初生後第二年最大,其時天真尚未喪失故。至于成年,此腺消失,蓋其天真已漸消失故。)爲癡煩惱脈,如來藏四十二寂靜狀如來,不能開顯;其糾纏于腹間者,爲慢煩惱脈,如來藏中一切如來功德藏,不能開顯;其糾纏于小腹以下者(相當于副腎部位)

  爲疑煩惱脈,如來藏中一切如來俱生喜智,不能開顯。故須特別注重發起五大五智兼具之滾打菩提心。前瓶灌行者,雖對能灌之甘露,生起珍重滾打菩提心之信心,並發出同樣滾打菩提心願,然未直接取得上師金剛持金剛身內滾打菩提心之加持,亦未認可及傳授必修之自身滾打菩提心道。本灌頂則父上師當與母上師平等聯結,成其大金剛持實德,而故意放出滾打菩提心,令弟子領取吞服,以此秘密物勝灌頂,作開發弟子滾打菩提心之勝緣,故稱秘密灌頂。由此灌頂:

  1.保證以前四種菩提心已有實際之證量,對後一滾打菩提心見,已無疑貳之心,具足初瓶灌實修功德,及接受本灌之先決條件。(詳第二章灌頂條件中)

  2.認可此後能修滾打菩提心道,即是修習自身氣、脈、明點、拙火、金剛拳等,漸次積集,感召空色明印或實體明印現前助伴之勝因。即此勝因,以取得請求第叁智慧灌頂之條件。

  由得此第二秘密灌頂,能超五方佛,直接取得第六金剛持父佛、母佛滾打菩提心之秘密加持力;破除如來藏第二層氣脈之障,及四魔中之蘊魔、一切病魔;清淨凡夫下劣身見執著;具足能修無上瑜伽部氣、脈、明點甚深內道,及現空(前瓶灌中所攝顯空者,外顯也,此灌現空者,內現也。)不二大手印道之自在;清淨一切語業(語由氣故)。由此修習,堪得金剛持語,金剛成就,通達四無礙辯語,與智慧自在;果位中證得報身佛。或即身未成,亦可于經死有後,現起中有時,與如來藏自行開發之報身佛合體成就;此詳《中陰救度法》中,不贅。

  第叁節 智慧灌頂真義

  第二秘密灌頂,雖用上師金剛持父母雙運滾打菩提心,然惟是加持弟子自身五輪功德開顯。若在此二灌後,修習認可之道,于氣脈已有調整自在,防護明點亦有把握,則當正式運用明印,故有舉行第叁智慧灌頂之必要。智慧者,母佛之德相也,母佛之作用也。故此灌之重要設施,惟是由上師金剛持交付弟子以母佛,令彼等持修習,依次于各輪認識四空、四喜,是其總目的。于此灌修道次第中,建立于母佛九種姿態及意趣上,修習色空不二、聲空不二、香空不二、味空不二、蓮外之觸空不二,至能于極貪境上,仍可保持初灌生起次第之定力與勝觀,及二灌中之氣脈拙火,真大力用,然後可實行蓮內樂空不二;于降、提、持、散諸法,極其娴熟,然後方能于明點懸住杵頂時,親見俱生喜智光明。本灌修持到此時,則有舉行第四勝義灌頂之必要,以後再述。是故,此第叁智慧灌頂,如絕句詩中之第叁句,實爲密宗灌頂之重心。此句得力,如人之肩,前挑前二種灌頂證德,後挑第四灌頂之勝義。前雖二句,後雖一句,然後句結束,意味深長,故以第叁句挑之,適相平也。《佛地經》所雲:“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者,前二灌,事也;後一灌,智也;第叁灌頂,即一味受用之重心。此灌不得力,則無上瑜伽部全無有支點可以據矣。此灌真義能明,則余叁灌頂可迎刃而解。故作者特爲此第叁灌,詳述五種理由于後:

  竊按:第一瓶灌後修習生起次第,以任何一本尊兮魯噶身皆無不作抱母佛觀者,此種觀想,毫無流弊。第二秘密灌頂後,于自修本尊父母身中觀想、修習氣、脈,明點道,此法亦不正式用明印,亦毫無流弊,何以本灌頂中必用實體明印耶?西藏古德中如紅教者,則不建立非用不可之說,依其他方法,如妥噶等,可以獲得空色明印,其後後出之薩迦派,及由薩迦脫胎之迦魯派,則皆力主非用實體者不能現起勝義光明,更不能證得無學雙運位雲。良以古人貪心薄,定慧力強,依甯馬派不共大圓滿無上智妥噶法,可以自證光明幻身雙運;今人貪心強,定慧力薄,必貪境上調練其控製力,透過此關;方可見勝義光明,乃至修習幻身光明雙運,故二說皆有理由。時代不同,吾人自當從其後者。茲將其所以必用實體明印之理由,詳述五項如次:

  1.上師金剛持所交明印,具足大加持力,能令弟子認識俱生智喜。例如:無我母爲畢哇巴祖師行第叁灌時,畢哇巴即于當時親證第六地功德。其後數百年中,香巴噶居派祖師抽米朗足朝印度時,無死虹身大成就女祖師勒古媽從天下降,爲彼行叁灌頂,登時證得第二地功德。畢哇巴成就無死大樂智慧身後,老女弟子蘇卡洗底依之受第叁灌頂,亦同樣得加持,頓時由六十一歲老婦轉成十六歲無死虹光身佛母。其後數百年,抽米朗足朝印度時,(彼曾七次朝印度,遇無死祖師百零八尊。)蘇卡洗底女祖師從七重天下降,爲彼舉行第叁灌頂,並終身相處以度弟子。事詳拙著《塔鬘集》各祖師略傳中。此爲加持理。

  2.爲透境而顯空樂不二,故必用實體明印。良以觀想明印所現相似空色,明印隨心而生,其時心隨法行,非是心隨煩惱行;然在實體明印上,其九種姿態及意趣,能挑起行者一切粗重煩惱,由境方現起,而非由觀方自現,故能于極重多變之貪欲境上,獲得證取空樂無二之資糧。諺雲:“閉門造車,出門未必合轍。”故觀想者遠不如實際者之契合修持也。如蜂采蜜,花如煩惱,蜜如證量,花愈美麗,蜂之活動愈緊張,而收蜜之量愈增多。故有用實體明印之必要。此爲透境理。

  3.爲對治如來藏本具之兮魯噶第叁重細障,令其本具兮魯噶容易開顯,故當用實體明印。蓋在初瓶灌修習起分,調練于依正之粗顯細點兩重瑜伽,其心已略得自在,可破第一重障,不複有下劣凡庸執著矣。在修第二灌頂後,氣脈已略得自在,可破第二重氣脈之粗障。茲第叁重細障者,即是心與氣二者不能合一自在也。自從一念無明忽然而起,氣即離心,不得自在:無明緣行,行者即是氣也(此語雖無明文見于密典,然作者依修持經驗,敢作此斷語。《圓覺經》曰:“妄想緣氣”,亦可佐證。)氣從此如狂馬失調,心騎其上,更生狂妄,于是心氣不得無二自在,以順法行。而煩惱脈中,惟有業劫氣運行,由此複增新煩惱。其本具之智慧氣(智慧氣即是心氣無二之氣;業劫氣即心氣分離之氣。)及中脈,經第二灌頂修習後,雖欲奮勇開顯,然其上方鼻出入道及下方杵出入道,皆因心氣無二之力弱,無由展布;而此力弱之原因,則一面固系本身煩惱脈之糾纏,一面亦系原有少許智慧氣(世智辨聰皆由此出),因世俗貪欲,流泄殆盡。無論其守戒力強與否,邪淫已犯與否,其智氣常因觸貪境而自然漏失。故不僅漏失明點方爲漏失,即心理上貪、愛、無明。不正見四者,亦通稱四漏,蓋即漏失智慧氣也。因此非加強智慧氣力,令大智慧中脈上下行道皆得開放,則不能收入一切業劫氣于中脈,以化成智慧氣;更不能集成智慧明點,使全部如來藏一切忿怒本尊、寂靜本尊完全開發。又當知者,上方智氣,惟二鼻孔氣息平勻微細時,方起出入作用,此在修第二灌時已有調練;下方則惟杵孔爲智氣出入道,必假大樂境,方有開發吸入之機會,故有用實體明印之必要。且下方智氣出入道,有優于上方者二:一則因下方智氣有明印之助力故。良以男性,脈表方便,氣表智慧;女性則脈表智慧,氣表方便。故女性由體內脈支持形成之各部分,如乳、蓮等,皆令人生貪心,而激發智慧;而其蓮中海螺脈內所含方便氣,一觸即具大力用。無修持者,則因此力而疾漏明點;有修持證量者,則二性脈與脈相抵,氣與氣相投,明點與明點相融洽,即可利用明印之方便氣大力作用,加強自身之智慧氣逆沖中脈,適可補救男性智慧氣力用不足之缺點;在女性方面亦收互爲補救之效。二則下方智氣所依密輪,爲五氣中遍行氣之中樞,(本論非專論氣脈,欲知其詳,可讀本人筆受之《甚深內義》一書。)而如來藏或童瓶身寶,依住心輪清淨幻身與勝義光明雙運之據點,亦在心輪;心氣不二智慧身,亦在心輪。此上叁者,依觀點不同而有異名,實則惟此一如來藏也。此心…

《密宗灌頂論(陳健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