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密宗灌頂論(陳健民)▪P3

  ..續本文上一頁輪受各種煩惱脈之糾纏,較之余輪更爲繁重嚴密,蓋以煩惱大本營在此,命氣亦在此,第八識亦在此,凡夫造業之無明根本亦在此,聖人成佛之明行道根本亦在此;其心輪糾纏最外層,即是以密輪爲策源地之遍行氣所行一切諸脈,故欲開心輪,必先利用密輪之遍行氣,而發動此遍行氣力用,則在接近此輪之下方杵道,攝歸此遍行氣,以直沖中脈;一面使中脈內智氣加強,一面使心輪外糾纏脈業劫通行氣解松,故下方杵道,實爲修持重要據點。且未來心輪開放,如來藏一切如來遍滿全身,即由此遍行氣,運輸一切中脈內所化智慧明點于全身各脈中。一智慧明點即一如來,一智慧脈即一如來之壇城。其特勝于上方智氣之作用有如此者。且運用下方智氣時,上方智氣亦同時運用;而運用上方智氣,苟不用明印,則下方智氣杵道,例在封閉之列,則不能兼行下方智氣矣。而所謂智氣者,無論上下方,皆爲能破第叁重細障心氣無二之氣也。黃教宗喀巴祖師,文殊化身,所著《金剛道廣論》,說明必用明印之理由,與此處所論遍行氣略同;而白教于心氣無二之理論與修法,尤有特到之處,各派皆奉爲圭臯,要皆建立必用明印也。此爲除障理,讀者宜細心玩味。本人數十年聞慧、思慧之結晶及修習之經驗,已在其中披露一斑矣。

  4.爲佛不共無漏通,及此下諸神變通力易獲得故,必用實體明印。由于雙運實修上運行智慧氣開發中脈,則實證如來藏中法身光明,具足他心通及不共無漏通等;又令智慧明點入住融于中脈,從下而上,依次開發六輪,每輪之開發皆具有特別之功德,條例如次:

  A.密輪開發,能見俱生智,通達勝義見道,實證初、二地功德。于氣,則風大得自在,足捷身輕,落地如棉;于心,則得成所作智。

  B.臍輪開發,通達一切佛語,佛所說十二分教,無礙了知,實證叁、四地功德。于氣,則地大得自在,具足那曙衍那神力;于心,則得平等性智。

  C.心輪開發,得法身佛,智力增廣,光明顯現,無分內外,通達修道智,實證五、六地功德。于氣,則空大得自在,飛行空際,無有障礙;于心,得法界體性智。

  D.喉輪開發,得報身佛,一切教化辯證,皆得自在,通達十方各國方言,實證七、八地功德。于氣,則火大得自在,入水不溺,能溶解一切物質;于心,得妙觀察智。

  E.頂輪開發,證無學道,光明地道,一時圓滿。于氣,則水大得自在,能入火不焚,身柔光滑;于心,得大圓鏡者。

  F.頂髻輪開發,刹那圓證從本以來普賢王如來位,顯現果位光明大灌頂,此則灌頂最後之目的也,現證無上智,亦有十一、十二地之說。

  (如上各輪開發功德,分別以佛果、地道、神通、心氣配列橫說,並非同時成就如是功德之直說;若誤爲同時成就之德相,則何以喉輪報身佛僅有七、八地菩薩之功德耶?當知就佛果言,六輪分別配列是一直線;就菩薩地言,六輪另系一直線也。)或曰:修第二灌道,專用上方中脈出入道,豈不能開發叁脈六輪耶?嘗見不用叁灌明印之大德,亦具有神通,何耶?對曰:前五通,即世間禅定亦能獲得,況修二灌,氣、脈、明點更易證取;蓋雖非中脈根本上開發,然于六輪支脈上略有開發亦可得通。然此第叁灌之神通,普通者及如來不共者,皆全部開發。良以第叁灌道在見俱生智後,已與第四灌道配合,苟不與此勝義光明配合,所得神通皆不究竟,雖與第四灌頂配合,然此四灌真義之産生,實由于第叁灌;第四灌頂特加以上師之指示與認可而已,非別有其他修法也。四灌之道,正爲離修垢而設也。故其重心仍在第叁灌,故成爲必用實體明印最重要理由之一。此爲佛通理。

  5.金剛乘道主要目的,在究竟利他;其手段則在即生提早成佛。而一切金剛持阿阇黎大事業,其基本原理在從真空出妙有;其基本功力則在五智、五大之相應。而此具體辦法,深合緣起真實力用,則無過于父佛、母佛雙運所成大事業也。故有用實體明印之必要。度生中息、增、懷、誅四法,皆可在母佛蓮宮中布置壇城,而以父佛金剛施行之。此金剛者,即是五大、五智相應之標幟也。上來瓶灌後,與以金剛阿阇黎灌頂時,即已開許明禁行,惟具體而微耳。

  此叁灌認可之法,修習成證,則必實具其作用矣。故不惟修道位中必用明印,即在證果後亦有用明印必要;不惟在生身事業上有用明印必要,即在無住涅槃中,受用和合一味事智,雖已由實體轉成空色明印,然此空色明印與涅槃前實體明印屬一體。譬如麻巴大祖師生前有九位實體明印,其涅槃前,九位實體明印依次化光入于麻巴自身,然後自身亦化虹光,光明中所現空色父佛母佛雖已無實體,而此空色,當知即是前此之實體也。此爲事業理。

  深思哉!母佛也!竊嘗定此空樂根本與余叁根本,爲密宗之四維,此中限于題材,未及廣贅。此灌保證二灌所修氣脈道已得證量認可,能修事業手印雙運明禁行;由得此第叁智慧灌頂,取得母金剛持之實體雙運加持力,破除如來藏第叁重心氣不合障,及四魔中之煩惱魔,清淨行者心境能所執著,具足能修無上瑜伽雙運尊勝行堪能,及樂空不二大手印道自在,清淨一切意業。由此修習,堪得金剛持意金剛成就,通達四喜、四空道意,與智慧自在。在未與四灌配合以前,果位中許配法身佛;既與四灌配合以後,出生勝光幻身。無學雙運,則配最後極果大樂智慧身佛。如即身未成,可于死有中現起光明時,證得法身佛。

  第四節 勝義灌頂真義

  勝義灌頂者,最高、最後、最精微保證認可,同時完成一種上師之指示也。依般若乘理,了知二無我空,徒有此見,尚待行證。依勝義菩提心所修叁昧,亦徒有此觀耳,尚待圓證。此二者圓證之期,須叁阿僧劫。依瑜伽部叁摩地菩提心修習五相成身,徒有此具體而微之如來象征耳,故必經十六生成佛。依第叁智慧灌頂道,父佛、母佛雙運調練娴熟,明點能懸住杵端,親見俱生智喜光明,即此智光能所心境無二上,指示弟子勝義空性。其所指示文身句身,字面上雖與空宗、叁論宗、禅宗相似,然弟子所現證量與內心之領納,大有天壤之別。此中勝義光明,即是中脈開顯之法身光明,特行者須經上師指示,方能證實;又經指示後,方知離于修垢。最微細障之道,即在乎此。故同時亦取得上師之認可,于此勝義光明上,起無學雙運,故爲最精微、最高深之指示;而保證認可,不屬兩邊,不屬兩物,同時完成,非言可诠。此灌所治之障,即是如來藏第四重微細障。良以如來藏一切相好功德,本來具足,不假修習;特于前叁重障破除以後,尚有微細修垢作障,微細所知作障。于本灌時,經上師指示,此即勝義光明,其相如是,其理如是,其證量如是。行者經過指示,確切認識此俱生智光,離于一切指示,離于一切能所、取舍、造作,所顯一切皆離功用,始知一切現成原有。前叁灌道一切修持,特爲破除如來藏四重障蔽耳!如采金礦,得金以前,一切努力皆在掘礦中泥沙耳。真金出現以後,始知所掘泥沙皆非真金。而此真金,不假泥沙自來具足;然非掘出泥沙,真金不能得也。故有建立從上四灌修道之必要。由得此四灌勝義光明,與前叁灌所修幻身本尊,與空性有學雙運,即進于無學雙運,離一切修垢及微細所知障,直顯如來藏本具之本尊身矣!故能即身成佛而究竟利他也。神聖哉!無上瑜伽甚深秘密灌頂道也!吾人何幸而得遇之!能弗自勉乎?

  此灌上師保證第叁灌道已能現證俱生智光明,認可離于修垢,趨入無學雙運,保證與認可同時,別無余事。在弟子此時即圓滿領受上師深恩矣!由得此第四勝義灌頂,上師金剛持果位光明證量,與弟子雙運證量融合無間之直契加持力,依劄、吽、榜、火四字配合之:初、瓶灌加持力,如劄,加持力在頂嚴;二、秘密灌頂加持力,如吽,入住身內心氣脈道;叁、智慧灌頂加持力,如榜,上師加力與弟子持力在體內抱合;此第四灌如火,加力、持力融合不可分,破除顯現證得如來藏依正一切德相之修垢,及四魔中之死魔,實證無死,通達勝光,聖壽具足,能修最後階段無學幻身光明雙運之堪能,及明空不二大手印道自在清淨一切叁門相合之罪業,及一切微細所知障,證得體性身佛。此灌光明道與叁灌大樂道嚴密融合,自受法樂超勝,究竟利他長住,故現起不共顯教之密宗極果大樂智慧身佛。

  第五節 四灌真義五攝

  初瓶灌含余後叁灌頂真義,二秘密灌頂亦含余叁種灌頂真義,乃至四灌,亦複如是。例如噶馬巴洗上師灌頂儀,則以第四灌真義遍配于余叁灌中;打那拉達密傳中所載,則以第叁灌頂真義配合于余叁灌頂中。此種真義互攝,其目的有二:一則上師對某種灌頂真義特具興趣與超等勝解,故以此能攝本灌真義,遍配于所攝余叁灌頂中,令弟子得具能攝本灌之甚深秘密加持。二則特別爲對能攝本灌興趣最濃之弟子而設施,蓋順其機而與以教。是皆特例,不可據爲通則,故不詳論。

  第六節 本章總結

  總結者,如上四灌真義,分別說明。其中一貫之主旨者,當知自瓶灌中修預備法乃至第四灌頂,皆不能出乎父佛母佛雙運滾打菩提心之方式。初瓶灌于瓶中及其他各法器上,與夫上師本身內灌頂中,皆曾作五方父佛、母佛雙運流注甘露之觀想,此中所謂甘露,即是滾打菩提心之異名;第二秘密灌頂,則上師父佛實行與師母佛雙運,流出滾打菩提心,而令弟子飲之;第叁智慧灌頂上師交付母佛,與弟子父佛實行雙運;第四勝義灌頂,則于弟子父佛母佛雙運,實見俱生喜智光明上指示之,故能于第叁灌頂真義認識清楚,則前後各灌迎刃而解矣。又當了知一切設施、所破與能顯。皆建立于自心本來原是佛基本原理上,于此須徹底通達,如法承當,最爲扼要。

  或問:“如此設施,具義精宏,據何理由耶?”應之曰:“法界真實力故,六大緣起瑜伽力故,緣起境壇曼陀羅、上師身壇曼陀羅、佛母蓮宮曼陀羅、奧明天智慧曼陀羅、勝義光明曼陀羅攝受力故…

《密宗灌頂論(陳健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