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十方諸佛叁昧耶帝網遍攝力故,果位方便殊勝力故,曆代祖師傳承大悲相續加持力故,本代上師金剛持住世功德力故,弟子宿植德本福報力故,弟子具足如來藏勝解力故,弟子具足五種菩提心感召力故,弟子意樂清淨對上師教授善巧修習力故,金剛乘因道果相續系統緣起實德力故。”試讀此後第二章灌頂條件,則詳見其因與道;第叁章灌頂證量,則詳見其果位具體實德。二章即本章灌頂真義能顯之正因及妙道;叁章即本章灌頂真義所顯之果位功德。讀者從此章讀至第四章結歸要言,則唯有自恨出離心不急切,菩提心不真實耳,決不複疑及灌頂真義于毫發許矣!
第二章 灌頂條件
此中分:第一、弟子堪受灌頂之條件。第二、上師能授灌頂之條件。第叁、明印應具之條件。第四、請求四種灌頂各別當具之先決條件。
第一節 弟子條件
1.菩提心條件——已發般苦乘願,行二種菩提心,善能守護菩提心戒,或欲或曾學習瑜伽部叁摩地菩提心,以爲無上瑜伽部滾打菩提心之基礎。于此即身成佛正因,生起極勇猛之追求心。于叁種菩提心喻,不取牧羊喻,羊先到而牧後到;亦不取舟子喻,衆與舟子同登;獨愛太子喻,先自成佛,然後究竟利他。
2.聞思慧條件——總、則小、大乘重要經論如《阿含經》、《成實論》、《華嚴經》、《大智度論》等,已曾通達其義;別、則于如來藏經,衆生本具叁身、五智、十力佛德,及彌勒菩薩解析此經之《寶性論》,能如理思維完全信受。
3.戒行條件——過去所有罪業已經殷重忏悔,取得罪淨相;善能守護五戒十善;于四攝六度已曾學習;特于大、小乘共有之無常心、出離心極其勇猛;已將世間萬事放下,乃至維持生活最低限度之職業亦已一概放下,有“心依于法,法依于窮,窮依于死,死依于岩”之決出心;願將所余生命之全部時間,努力于密宗之修持;特于具德灌頂上師前,供獻其生命、財産、意志、時間,全部聽候上師支配之。此條件不具,決無具德上師攝受之。
4.定慧條件——于定力上,能善巧對治昏沈、散亂、掉舉,九住心中已得第六息往心(亦稱寂靜住心)以下定力;于慧力上,能勝解龍猛菩薩中觀正見。豈有昏散心理狀態中能接受金剛持之加持耶?豈有不明中觀,而頓然修習生起次第之觀空,及圓滿次第之第四灌頂勝義耶?欲得多利息,必先有多本金,可以逆知也。
5.後叁灌條件——上列四條件爲受初瓶灌條件。其後第二灌乃至第四,別別各具其先決條件,具詳本章第叁節四灌條件內。
第二節 上師條件
1.其本人爲弟子時,具足弟子受灌之條件。
2.曾依四灌認可修習之法,勵力專修,具有或上或中或下品之證量,不可依持咒數量及閉關年限爲條件。嘗聞諸自許阿阇黎者,自雲:“某已念滿若幹本尊咒。”或曰:“某已閉滿叁年關。”便據以爲阿阇黎功德,此殊不可信。試問:西藏乞丐,按日沿街逐村持咒不息,其數多于彼百千萬倍,如此乞丐,除聖者佯現者外,豈有能作吾人之灌頂阿阇黎者哉?又如請一曾坐無期徒刑十二年以上之囚人爲我灌頂,豈能如法耶?若謂如法持咒,不似乞丐,依法閉關,不似囚人,則此中必有證量可言,既有證量,則時間與次數不必論矣。譬如勒吉媽女祖師,甫及笄,便直接得金剛持咐囑,根本不曾閉關,然其加持力有甚于閉關十二年,念咒無量萬者多多;女祖師移喜磋嘉閉關七日即成就忿怒母,安可再請伊閉關滿足叁年,然後傳法耶?
3.具有神通,能觀察弟子,切知其是否已成法器,是否已到達受灌時期。譬如麻巴,當密勒祖師未來前夕,即已知其必爲大器,固不待長期觀察也。西藏流行觀察之說曰:“弟子當觀上師叁年,然後皈依;上師當觀弟子叁年,然後授灌。”前者以弟子愚癡,固必經叁年;後者豈可以上師無通,乃必經如此長期之觀察耶?本人殊不以爲然。該上師如無神通預知弟子,大可自修,不必急爲人師也。又一般灌頂儀軌中預備法中,引入壇城後,上師導引弟子,擲花壇中,以決定本尊;又加持吉祥草,令弟子置枕下以祈夢,翌日,弟子必以夢境禀師。苟遇求灌甚切,夢兆不佳之弟子,謊報佳夢,上師若無神通,如何鑒別真僞耶?且此中所謂神通,非謂必得如來不共無漏通,惟有前五通少許,或有觀夢證量,即可矣。
4.具有功德,能得共、不共護法之護持。共、則天龍八部及灌頂地之山神、土地皆來護衛;別、則上師自所修本尊之特別護法,曾于定中或相中或夢中向師發誓,爲本壇城不共護。譬如二臂大黑袍對噶馬巴洗入拉薩主持佛寺,曾發誓隨身護持。噶馬巴洗初無去意,大黑袍複現前供養,指使護法諸口訣,始啓程。今灌頂壇城事業,如借地,必感地神母之贊許;如結界,必感四大天王之贊許,然後壇內灌頂事業,方能離于魔障,順利完成也。
5.或定中或相中或夢中,已得金剛持明顯咐囑曰:“從今以後,汝當代我職務,執行金剛大阿閣黎事業。”如過去噶馬巴派諸祖師,皆曾禀承金剛持之命令,而執行灌頂。對于其本人之上師,要能常常生起金剛持無異之覺受,直至親見上師本人現金剛持相爲要。昔祖師剛布巴修成,拜別其師密勒祖師,請問何時可以代師傳法灌頂,密勒祖師曰:“親見我爲金剛持時。”是以此一條件具足,則前四條件亦必具足;然此條件之完成,仍須有前四條件,然後金剛持方可咐囑之也。或已具前四條件,雖未親見金剛持咐囑,而有法器殷重請求,亦可由其人啓請金剛持,得其許可傳授相,亦等于金剛持之咐囑也。
第叁節 明印條件
若上師條件完全具備,彼必自知明印條件之所在。此中,爲免未到家行人妄冀非分,故略。果得受第叁智慧灌頂矣,上師必交付具足條件之明印而灌,後所傳第叁灌修道中,必詳爲講授明印條件;不患無合條件之明印,特患無德感召之也。
第四節 四種灌頂條件
1.初灌條件——即是弟子普通受灌以前之條件。特當問明弟子具何種姓?求何種法?弟子必對以具足一切如來藏賢善種姓,欲求滾打菩提心道、大樂智慧勝法;如此爲附加之意樂條件,此而不具,亦不可授以無上瑜伽部大灌頂也。所謂大者,謂具足四灌,不僅瓶灌而已。亦有一種加持灌頂,或曰結緣灌頂,則瓶灌之略者也,皆不得謂之大灌頂。
2.第二秘密灌頂條件——共同條件如上。不共條件者,弟子自受初瓶灌後,認可修習之生起次第,已能于粗顯、細點兩種瑜伽中,現起壇城本尊,明顯堅固,雖在夢中,佛慢亦不曾舍;不惟能見對生本尊身,亦能明顯現起自生本尊身,于起分五種作道:勝解作道、加持作道、相作道、體性作道、果作道,善巧修習。于叁叁摩地;入空真如定、大悲如幻定、方便本因定,亦能善巧出入。經上師保證無異,然後方可授以第二秘密灌頂。
3.第叁智慧灌頂條件——共同者如前。不共者,在第二秘密灌頂認可修習之氣、脈、明點甚深內道,于叁脈六輪內觀分明,寶瓶氣已有中品證量,即在前行諸證量或覺受未散之定中,能閉一口長氣,支持兩分鍾久(于左右膝額叁處各拍一次,彈指一聲,如上四次,算爲一次,能支持七十二次,即等于兩分鍾久),是爲瓶氣中品證量。拙火已能生起,于邪火乘機熾張之流弊,善能對治;明點雖經夢交,亦能自提不漏;金剛拳法中能一口氣轉腹百○八次以上;又曾領納外氣停滅之相,經上師保證無異矣,然後認可,舉行第叁智慧灌頂,開許雙運法,並交付明印,實行雙運。
4.第四勝義灌頂條件——除前各條件當具外,特于得叁灌後,修習雙運已有調練。初于明印前學習色空不二,乃至觸空不二。既能調伏其心于真空,複能善運其氣于妙有。于明點降、持、提、散四種事業,極爲靈便,明點雖到杵尖,亦能保持安住,隨念支定中,經上師保證無異矣,即于壇中師座下,與明印雙運。上師確知其俱生智光顯現之時間分際,早亦不得,遲亦不得;如彼雞雛,確已到達出殼時分,然後方可舉行第四勝義灌頂,指示此即勝義光明,及趨入無學雙運之理。如彼雞雛,自能內啐,然後母雞外助以啄,則殼破雛出。啄啐務必同時。上師苟無神通,焉能機教同時完成大任耶?又或不待俱生智光顯現而指示之,則灌頂文中所開示語句,其表面文身句身,究與般苦乘、禅宗等語,有何差別耶?
第叁章 灌頂證量
本章分四:初爲上師能灌證量;次爲弟子得灌證量;叁爲別別證量;四依證量論余事。茲分節述之。讀者于此得知果位方便之殊勝。
第一節 能灌證量
能灌上師不惟由弟子觀想成爲金剛持,或與本尊身無異,其本身即現起金剛持無異。如麻巴大譯師爲其徒密勒現喜金剛身;釋迦牟尼佛爲盎劄菩提舉行第叁灌頂時,現起勝樂金剛抱金剛亥母雙身大成就;魯嚇巴爲其徒打那拉達灌頂時,現起四面十二臂勝樂金剛抱亥母雙身,打那拉達亦親見之。所現壇城,不惟布繪或五寶粉繪而已,其智慧壇城亦非惟觀想而已,必真實由上師金剛持放光顯現真實智壇。如燃燈佛爲慶雲童子摩頂授記,十方恒河沙佛國同時顯現,十方佛同時與慶雲童子摩頂授記。印度大德懋多巴爲打那拉達舉行四圓灌頂,智慧壇城七日不散,其中宮殿、寶座、花園、水鳥、屍林、空行、勇父、音樂、舞蹈,宛如淨土。麻巴祖師爲密勒祖師灌勝樂金剛頂時,麻巴指所布置之五寶粉壇城曰:“此爲比喻壇城,若見真實智壇,可看虛空中。”密祖仰頭,即見二十四壇城並叁十二空行處,八大寒林等。蘇卡洗底女祖師爲其徒抽米朗足灌頂時,亦曾現起智慧勝樂金剛壇城。至若上師所交明印,或迎請亥母智尊,或山神女,或天女,或龍女,或寒林空行女,皆具足勝法及特殊之大樂脈。如印度不打古達祖師,爲其徒打那拉達舉行叁灌時,搖鼓迎請空行女,以爲交付之明印,蓮花空行女應聲而至,其蓮宮即現起智慧壇城。其後彼又爲女祖師移喜磋嘉攝受,爲彼灌頂,即從移喜磋嘉之蓮宮中放出一女,交付雙運。如…
《密宗灌頂論(陳健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