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密宗灌頂論(陳健民)▪P5

  ..續本文上一頁此古代勝例,不可枚舉,今且略舉近時者,以表密法傳統加持之力仍未斷也。諾那先師爲湖南密乘學會諸居士灌金剛薩埵頂時,當其迎智慧五方佛,施以瓶灌甘露時,屋頂甘露淅瀝作聲,如降雨然,出現天空晴朗,他處並無雨點。貢噶上師爲張澄基居士及余授密勒祖師灌頂時,天空現起虹身兩條,其後又爲我等灌勝樂金剛頂于匡盧,天空依次現白、紅、藍叁色,代表法、報、化叁身;其後爲本人舉行不共大黑袍抱吉祥天母雙身大灌頂時,當其未灌前夕,曾現于本人夢中;灌時,上師搖鈴鼓迎請智尊降臨,忽然大雷大雹,起止皆與鈴鼓之聲同時。湖南少有雹降,時師在湖南長沙梁碩甫居士家舉行此灌,事先天頗晴明,臨時有此變相者,護法威力所顯,而亦上師功德所感也。

  第二節 得灌證量

  弟子衆等,同一壇城、上師,同一灌頂,或同見共顯之能灌證量,如天空現相;或不同見別顯于某一二人能灌證量;或已得灌,或未得灌,不必皆同也。得灌者,必有得灌之證量。上文灌頂真義章中,第叁灌頂真義,所舉必用實體明印五理中第一加持理,所舉例證,即是弟子得灌證量。余如打那拉達依其師印度大德懋多巴,得灌後神通生起,便能開發法寶庫藏,其中見鬘、業鬘、識鬘、智鬘四種皆能憶起,其本身之施主、眷屬、弟子屬未來者,皆能悉知其人,悉見其事。如是等例,不一而足。或疑古人如此,今人未必可能,則本人可以經驗保證之。泄露證量,在修行位中,本爲空行勇士所不許,然爲引證以鼓舞未來者之勇氣偶舉一例亦不爲犯。亦蒙貢師爲授金剛亥母灌頂,認可練習金剛拳法,光明中見自身杵內有黍大勝樂金剛抱金剛亥母,光耀眩目,此亦得灌之相也。本文最先禮敬貢師,蓋亦感恩之意雲耳。其他同學得灌而不肯爲外人道者,必有千萬倍于我者矣。譬如耶稣受洗禮于約翰時,上帝變化白鴿,飛入耶稣體內,融合無二;且有天語報曰:“此吾最愛子也。”天人灌頂,尚且感應如此;豈有金剛持對五方佛總體自性之弟子灌頂,全無表征與感覺耶!苟或全無者,則當勵力忏悔,先取得罪淨之相,然後再求灌頂,是爲最要,學佛者不可自欺也!

  第叁節 別別證量

  1.預備法證量——灌前上師修預備法,凡乞地、淨地、持地、護輪、繪壇城;寶瓶預備法,上師體內灌頂法,引弟子入體內,過母佛蓮宮,又引請佛入體內,過金剛道,入母佛蓮宮,爲弟子頂上灌注等法,及各項事業,皆必有其瑞相現起。譬如德格大德文殊化身借養親尊活佛灌頂所供食子,降流甘露,滿桌遍地,本人亦曾親嘗,甜而淡,不似人間糖味;且灌頂後,又凝成幹塊,作金黃色。又試讀密勒祖師傳記,當其師麻巴加持天靈蓋中甘露時,虹光從中湧出。如此等例,散見于各大成就者傳記中,以太平洋水、喜馬拉雅墨,書之不能盡,此中從略。

  2.弟子夢兆——上師持咒加持吉祥草交付弟子,置于枕下,以占夢吉凶;明朝據實以報,如夢兆不佳,上師臨時可製止彼入壇城,務令忏悔清淨,夢兆轉佳,方可參加未來之灌頂。今則雖照例占夢,上師不忍嚴厲執行夢兆不佳者之拒絕辦法,殊與古意不合。

  3.名灌頂證量——不惟上師作如是懸記稱呼,智慧壇中一切聖衆,皆同聲同時作如是稱呼。如麻巴之于密勒,詳見其傳記中。

  4.四灌各別證量——前第二章論灌頂條件中,第四節、四種灌頂條件,後後灌頂之條件,即是前前灌頂之證量。如證量不具,上師不可保證以前功夫,安能認可以後之灌頂耶?古代印度灌頂,四灌分別舉行,初瓶灌後,甚至經過叁、五載,方可舉行第二秘密灌頂;其或懈怠未能證得其應具之受灌條件,則亦有終身不及得第叁智慧灌頂者,逞論第四勝義灌頂耶!今則西藏、漢地所舉行者,反古之製,作者深引爲不滿,實有複興古法之必要,下當詳論。

  5.依證量論余事:

  A.論多寶灌頂——德格及拉薩諸大寺,亦有舉行五百尊多寶灌頂者,即集盡所有印度傳來各種本尊灌頂,編爲一集,名曰:多寶灌頂總彙。其名目或尊數不必同此,而有其他大德所編輯者,上師依此每日舉行數種本尊灌頂,連經二月或叁月完畢。此種灌頂,無非一種使作阿阇黎者,取得一切灌頂普皆自在之認可而已。于內容上,一切皆簡單疏忽,若據爲修持之張本,作者認爲殊不可能。

  B.論一尊連灌百零八次——西藏通行,凡遇死相現前之行人,求上師爲灌長壽頂,于一日之中,連行百零八次,以爲次數多則可因此長壽。作者認爲:上師加持力大,每次之單位既有證量可憑,能灌多次固善,不灌多次亦可,何必令上師辛苦耶?如每一單位皆無證量,則縱灌百零八次,有何補益?譬如集無效證券額面數目相等者一萬張,尚不值有效證券一張之價值也。又如以零加零,連加百零八次,其結果亦不外零也。

  C.論對嬰兒及亡者灌頂——未成年之嬰孩,除有德相及神通之活佛外,余皆不堪受灌。常見有小兒初生,即求上師爲之灌頂,此特一種加持與祝願耳。小兒本身並不能依灌行道,故對參加無上瑜伽大灌頂,宜絕對禁止入壇。至若活佛,常有叁五歲即入寺登法座,受其親教師之灌頂,不可以其年少而謂不堪受灌,要視其德相神通如何。譬如貢師,叁歲時即以足深印貢噶雪山石山內,其頸項脊骨外現揭磨杵相,左腿有獅相,右龍相,豈僅堪受灌頂,亦且將爲叁界大灌頂王也。至若亡魂受灌,有多于人身受灌之工具,即具足他心,能知上師心中所思維者,故對亡魂灌頂者,則當斟酌者,不在亡魂,而在上師本身之功德。如未能在勾召亡魂時親見亡魂,聽命受召,則不可輕易向彼灌頂。蓋上師思想中偶有一念,計及亡者眷屬之供養,或有一念,對亡者妻女生起貪染之心,能令亡者因疑嫉而致墮落叁途,不可不慎也。然果具足上師條件,如上第二章者,則決無此事。末法多冒濫之士,故不得不特予點破。

  D.論對灌頂根本經勝解低劣,能影響灌頂證量薄弱——按古代薄伽梵灌頂根本經文,簡老深刻,且多隱語,後人依此而造較詳明者,往往于所含深義,未能發揮透辟,馴至認深以爲淺;作者不谙藏文,未能直窺原本堂奧,然于近代通行灌頂儀軌中文譯本,父續如《密集灌頂儀》,母續如《勝樂灌頂儀》等,曾多所參究,不能無疑。如灌頂前,上師必呼弟子問其種姓欲樂,弟子必對曰:“我具善種,求大樂。”各種灌頂儀皆有之,故必爲根本經所本具者;然解析之者,對于具何善種?求何種大樂?少有能契合金剛持本意者。多屬將具善僅解作五戒十善之善,既屬此善,則所求之樂,惟是天上之樂耳,何能求大樂?或解作叁十七菩提分所修之善,則所求之樂,是二乘有余涅槃之樂耳!或縱將此善解作如來藏本具一切善根,此固不謬,然對所求大樂,唯是解作前四身佛,顯教極果涅槃四德之大樂,此猶非金剛持之本意,與密宗極果大樂智慧身不同故。

  是故如量解析者,必曰:“我具足如來藏四十二寂靜、五十八忿怒本尊,及一切父佛、母佛、兮魯噶功德善種,欲依滾打菩提心,開顯本具無死兮魯噶智慧身之大樂,即生究竟利他。”則完善盡美矣!行者能如此對答,則求無上瑜伽部大灌頂之正因、正動機、正欲樂,方可雲具足矣。今則爲上師者,尚少有能作如此圓滿契合金剛持本意而解析之,何能求之于弟子堪作如此圓滿答對耶?此其一。又授戒問題,亦有在灌頂中授菩薩戒者,此屬顛倒次第,如弟子未曾受菩薩戒學習六度萬行,何能先求金剛乘之灌頂耶?故菩薩戒之授與,與考核犯否,皆屬灌頂以前所宜執行。初瓶灌中,即當先行保證其菩薩戒、菩提心戒具足無犯,或已犯而經忏悔清淨,然後方能認可,修習生起次第,豈可于未曾學習菩薩行之弟子身上,能現起本尊身耶?昔有黃教修大威德者,生起次第,本尊身能常現起,因修忿怒目,令見者皆畏懼驚怪,馴至有駭死者,竟不敢見人,因白師。師曰:“汝菩提心戒不清淨故,宜補修願、行二種菩提心。”又相傳無菩提心修大威德起分,因此而墮大力鬼趣者,頗有人焉。此種考核不嚴,上師應負責任。是故灌頂中,惟當授以密宗根本戒十四條,蒙母八條,五方五佛戒各一條,金剛持叁種叁味耶耳。然嘗讀諸儀軌,其中多屬先談五戒及菩薩戒,次授五方五佛戒,次授金剛持叁叁昧耶戒,特于密宗根本戒、蒙母戒,鮮有提及者,更談不到解析。意者或在灌頂前先行授之耶?縱或先授,亦當于第叁灌中詳加解析,使戒行相契,庶有稗益。譬如斷菩提心一條,當明明指出此與顯教所攝之菩提心戒不同,此即直指滾打菩提心也。凡遺精、滑精、夢泄、交漏,皆屬此攝。然普通泛泛涉獵之密宗行者,往往將此菩提心誤爲願、行二種菩提心,故多疏忽于明點之防護。此等解析不詳之過,上師應負責任。此其二。又五方五佛戒,其條文內容亦與顯教六度相似,如布施、供養等,其實此中皆含有密義,而自有超勝于般若乘者,否則佛戒與菩薩戒無以異矣。然普通灌頂儀中,鮮有明顯辨別者。(作者將另造《前後戒律性相通攝論》,以說明其深淺差別,此中未贅。)此其叁。又灌頂經例有發菩提心文,然各家儀軌或作發勝樂菩提心,見白教祖師不動金剛所造《勝樂金剛灌頂儀軌》;或作發無上殊勝菩提心者,見章嘉國師所造《密集金剛灌頂儀軌》。作者按:勝樂菩提心即是滾打菩提心之異名,勝即五智,樂即五大,亦與滾打含義同。無上殊勝菩提心者.此可包括五種菩提心:菩提心泛指顯教願、行、勝義叁種菩提心;殊勝菩提心則指密宗瑜伽部叁摩地菩提心;無上殊勝菩提心即是滾打菩提心。如是詳述滾打菩提心無上之理,能令弟子增加勝解,方具受灌之真因。或有儀軌但雲願、行二種菩提心,則當解析行菩提心包括後叁種菩提心。蓋勝義菩提心必假止觀行故,叁摩地菩提心必假五相成身之瑜伽行故,滾打菩提心必假雙運之尊勝行故。如完全不說明滾打菩提心,則無上瑜伽部所依即身成佛之正因,根本閥如,何能證果耶?灌頂如雨露,…

《密宗灌頂論(陳健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