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P11

  ..續本文上一頁葉也。

  傳佛心印者。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叁卷雲。梵王至靈山。以金色缽羅華獻佛。舍身爲座。請佛爲衆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華示衆。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顔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今付摩诃迦葉。此即我佛傳心印于迦葉。爲初祖。迦葉複傳心印于阿難。遞代相傳。心心相印。故稱心印。

  頭陀第一者。梵語頭陀。此雲抖擻。以十二行。抖擻塵勞煩惱故。一住阿蘭若。二常行乞食。叁次第乞。四日中一食。五節量食。六過中不飲漿。七著糞掃衣。八但叁衣。九冢間坐。十樹下宿。十一露地坐。十二但坐不臥。迦葉年老。不舍頭陀。佛憫其老。勸令休息。迦葉頭陀如故。佛贊有頭陀行。我法久存。故曰頭陀第一。此尊者未曾入滅。佛囑傳衣彌勒。在雞足山入滅盡定。以待彌勒佛出世。

  文飾尊者。即摩诃迦旃延。此雲大文飾。南天竺國婆羅門種。西域四大姓一刹帝利。此雲王種。二婆羅門。此雲淨裔。叁毗舍。此雲商賈。四首陀。此雲農夫。婆羅門多智。尊者又複出家聞法。善解契經。阿含經雲。有外道執斷見。問曰。我見人死不還。雲何說其受苦。故知無他世。答曰。如罪人被囚。甯得歸否。又問若生天上。何故不歸。答曰。如人墮廁得出甯肯更入。如是種種善論。故雲論議第一。大膝尊者。即摩诃俱絺羅。是舍利弗母舅。平日與姊論議辄勝。自姊懷胎後。皆姊勝。知胎中必懷智人。自思弟屈于姊。尚是小事。將來舅屈于甥。豈不令人見笑。遂辭姊。到南天竺國。讀四圍陀典。發憤精進。尚無剪爪之功。世稱長爪梵志。十六年歸。欲與甥論議。問姊甥今何在。姊雲先從沙然梵志學道。現從佛出家。即至佛所。索甥歸還。佛令立論。論勝則還。心中大快。即思十六年苦功。今日正好在此廣衆一顯。遂曰。論勝還甥。論屈我頭把汝斬。佛笑謂曰。汝以何爲宗。答曰。不受爲宗。佛雲。汝見受否。大膝一想不好了。兩頭俱墮。說受則自宗相違。說不受。世間相違。被佛一問。自知論屈遂逃。行不數武。心思大丈夫。一言既出。何以逃走。乃返佛所。高聲曰。瞿昙取刀來。斬我頭去。佛曰我法無如是事。汝既知屈。可從我出家。由精勤故。得四無礙辯。觸問能答。故稱答問第一。

  星宿尊者。父母禱星宿而生。即離婆多。又譯假和合。釋論雲。夜坐空亭。見一小鬼負屍而來。有一大鬼追來爭之。乃請尊者分判。自思若依理而判。必爲大鬼所害。若枉理而判。難免小鬼所害。俱不免害。乃依理判曰。我見此屍。是小鬼負來。大鬼怒。拔其手足食之。小鬼取屍手足補之。因此煩惱。遂疑此身非我。若我本身。眼見鬼拔食訖。若非我身。雲何隨我行。逢人即問。汝見我否。僧答雲。本是他遺體。非我有也。遂悟此身假和合。即得道果。入定心無倒亂。故雲無倒亂第一。

  繼道尊者。即周利槃陀伽。周利是兄名。譯大路邊。槃陀伽譯繼道。相繼于道路而生。其母二次。皆于歸家途中生子。繼道隨兄從佛出家。因根機愚鈍。僅持一偈。于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兄遣還俗。哭泣不已。佛憐而教之。使誦掃帚不辍。于叁七日。將一把無相掃帚。把心地見思煩惱。掃得幹幹淨淨。得阿羅漢果。具足辯才。義持第一。可見修行。不怕愚鈍。只怕不肯發心。若肯發心。下愚可得上智。但誦掃帚。亦能證果。如若念佛。豈不成佛。此其證也。

  喜尊者。佛之親弟。四月九日生。身黃金色。具叁十相。短佛四指。故稱儀容第一。摩竭提國。有裸形外道。世稱智者。與舍利弗論議結舌。深信佛法。有欲出家。見難陀色貌殊偉。歎曰。短小比丘。智慧難概。況堂堂者乎。遂從其出家。

  慶喜尊者。佛之堂弟。是佛成道日生。淨飯王是日。先得太子出家成佛之報告。又聞王弟白飯王。報告生子。故字之曰慶喜。至二十歲。佛度出家。要求佛將二十年所說之法。重爲宣說。悉能記憶。迦葉雲。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故稱多聞第一。

  覆障尊者。即羅侯羅。過去因塞鼠穴六日。報感在胎六年。故雲覆障。是佛之子。佛與耶輸陀羅。爲名字夫妻。未行欲事。何以有子。因悉達第四次出遊。見比丘僧。爲度生老病死苦。回歸向父王請願出家。淨飯王聞言流淚曰。阿私陀仙人之言應矣。次日至宮中。勸太子曰。汝若有子。當許出家。太子指耶輸陀羅腹雲。他已有孕。耶輸一驚。即覺成孕。于太子出家後。六年始生。惡聲盈路。諸釋皆憤恨。請王治其罪。耶輸雖能自信。欲雪不白之冤。求王設一火坑。誓言我若爲非。母子俱滅。若真遺體。天當爲證。抱子投坑。火化紅蓮。托耶輸體。母子無損。國人始信。從此息謗。後佛度羅侯羅出家。密行第一。

  牛司尊者。宿世惡口。感此余報。司者。牛雖不食。恒事虛哨。憍梵波提。過去世爲沙彌。見老比丘誦經。輕弄雲。如牛食草。老比丘已證阿羅漢果。告雲。汝此言有罪。隨即忏悔。猶墮落五百世爲牛。余報未盡。尚事虛哨。佛恐世人。睹形不知觀德。譏謗又要獲罪。于是令居天上。諸天敬奉。故受天供養第一。

  不動尊者。即賓頭盧。頗羅墮。昔樹提長者。以缽置刹竿上。號于衆曰。誰能現通取缽。當以與之。尊者即時現通取之。佛诃責不許入滅。留身世間。應末世供。爲人天福田。故稱福田第一。

  黑光尊者。爲佛使者。即迦留陀夷。身形粗黑有光。人見驚駭。佛禁夜行。因之而始。此尊者爲佛使者。摩利夫人師事焉。教化夫婦同證道果者。數滿一千。一人證果者。不知其數。故稱教化第一。

  房宿尊者。即劫賓那。由父母禱星宿而生。房宿乃二十八宿之第四星也。能知星宿第一。

  善容尊者。即薄拘羅。毗婆屍佛時。以阿梨勒果。施一病僧。自爾九十一劫。無病無夭。又持不殺戒。感五不死報。初生現異。母以爲怪。遂欲處死。置之熬盤不死。複置釜中不死。複投水中。巨魚吞之。魚爲人獲。刀剖子現。竟無所傷。漁人養育成人。因火不能燒。湯不能煮。水不能淹。魚不能噬。刀不能傷。名五不死。顔貌端正。故曰善容。享壽一百六十歲。故稱壽命第一。

  無貧尊者。即阿冕樓陀。楞嚴經。名阿那律陀。譯雲無貧。亦雲如意。由昔饑世。以稗飯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不受貧窮。得如意樂。亦佛之堂弟。聽法之時。常樂睡眠。佛即呵雲。咄咄何爲睡。螺蛳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因聞佛呵。恐受墜落。乃自責發憤。經七晝夜。眼不交睫。精進失目。佛憐而度之。示以樂見照明金剛叁昧。好樂反見。照明金剛不壞本體。而得正定。遂得半頭天眼。告螺髻梵王雲。我不因眼。觀大千界。如觀掌中。庵摩羅果。是爲天眼第一。如是等。諸大弟子。如是。指上十六尊宿。等者。等余未列之衆。此等常隨衆。本法身大士。示作聲聞。爲影響衆者。或過去古佛。倒駕慈航。或法身大士。隱本垂迹。或他方聖衆。影響法會。助宏道化。今聞淨土攝受十方衆生。不可思議功德。得第一義悉檀之益。第一義悉檀。爲四悉檀之一。得入理益。所入之理。即中道第一義谛之理。○增道損生者。聞此念佛法門。悟唯心淨土。見自性彌陀。破一分無明。證一分叁德。自淨佛土。即淨自心之佛土。複名當機衆者。因此等常隨衆之機。與念佛之教相當。堪能得益。故稱爲當機衆矣。初聲聞衆竟。

  丁二菩薩衆

  《經》並諸菩薩摩诃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诃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解》菩薩摩诃薩。此雲大道心。成就衆生。乃智悲(並)[雙]運。自他兼利之稱。

  (講)此釋菩薩通名。正文並者。及也。承前文義。在會聽衆。不獨聲聞。諸菩薩。亦所同聞。摩诃薩。乃菩薩中大菩薩。此雲大道心成就衆生。大道心者。發大菩提心。即運智上求佛道也。成就衆生。乃運悲下度衆生也。故曰智悲雙運。自他兼利者。運智上求是自利。運悲下度是利他。菩薩二利兼焉。

  《解》佛爲法王。文殊紹佛家業。名法王子。菩薩衆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實智。不能證解淨土法門。故居初。

  (講)此釋文殊等別名。佛爲法中之王。于法而得自在。王者。自在之義也。法王有叁子。菩薩是真子。二乘是庶子。凡夫是外子。于真子中。文殊爲首。能承紹佛之家業。故名法王子。菩薩衆中。智慧第一者。文殊爲七佛之師。過去已成龍種尊王如來。現在北方成佛。名曰寶積。得一切種智。倒駕慈航。勇猛實智。即根本智。非此智。不能證解淨土法門。難信之法。故以文殊居初。

  《解》彌勒當來成佛。現居等覺。以究竟嚴淨佛國爲要務。故列次。

  (講)梵語彌勒。此雲慈氏。姓也。本名阿逸多。此雲無能勝。當來成佛。龍華叁會。度衆無量。現居等覺之位。在兜率天內院。候補作佛。以究竟嚴淨佛國爲要務者。必以斷深惑。度衆生。究竟福慧二種莊嚴。淨佛國土。爲要務之急。故次列。

  《解》不休息者。曠劫修行。不暫停故。常精進者。自利利他。無疲倦故。

  (講)曠者遠也。此菩薩。從遠劫修利他行。乃至今日。不暫停息。世界無邊塵擾擾。衆生無數業茫茫。愛河無底浪滔滔。故此菩薩不休息。常精進與不休息義同。其行亦同。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度衆生以利他。智悲並運。常無疲倦。故名常精進。

  《解》此等深位菩薩。必皆求生淨土。以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親近供養衆僧。乃能速疾圓滿菩提故。

  (講)此明菩薩等得益。深位菩薩者。位鄰極聖。深證等覺。已破四十一品無明也。必皆求生淨土者。以不離叁寶故。小注雲。事是大因緣。理是秘密藏。不可忽過。既得不離叁寶。即是成佛大因緣。常見佛聞法。開示佛之知見。常近衆僧。同得悟入佛之知見。故雲大因緣。佛知見。即叁德秘密之藏。證入叁德秘密藏中。乃能速成正覺。圓滿無上菩提。故曰不可忽過。二菩薩衆竟。

  丁叁天人衆

  《經》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衆俱。

  《解》釋提桓因。此雲能爲主。即忉利天王。等者。下等四王…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般若心經講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