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續、瑜伽續稱爲外續,無上瑜伽續爲內續。《大日如來幻化續》雲:「欲知分續部,分爲外內續。」
續部可以分爲兩種、也可以分爲叁種、四種等等,這裏有分好幾種。
2.分爲二續,內續及外續。
阿阇梨無畏生。梵文裏面講的阿比阿嘎拉 ─ 印度的一位大成就者、《金剛鬘》彙整的導師,他分爲二續事續、行續、瑜伽續稱爲外續,無上瑜伽續爲內續。一般我們所謂〝事〞的意思,就是身口事業爲主的,這種意思上、戒律方面都是以身口兩個爲主的就是事續。
行續,身口意叁種同時進行的就是行續,後面應該有提到這個部份。
瑜伽續就是以內在禅定爲主。
《大日如來幻化續》雲:「欲知分續部,分爲外內續。」
阿阇黎無畏生應該是根據《大日如來幻化續》去分的。
2.分爲叁續
佛密大師雲:「續部分爲叁,事行瑜伽續。」阿阇梨更嘎甯波雲:「分爲事續、行續及無二續。」阿阇梨歡喜金剛、阿阇梨釋迦友等都是如此分法。
阿阇黎更嘎甯波是印度的一位導師,(對)大日如來的法門的解釋有著作,提到過分爲事續、行續、無二續叁個。
阿阇黎歡喜金剛和阿阇黎釋迦友等等,這些都分爲叁續,叁續裏面包含一切密續,就這樣去分。
3. 分爲四續
《金剛幕續》雲:「事續爲劣根,此外事瑜伽,上根瑜伽續、無上瑜伽續。」
以佛陀慈悲攝受外道四部,宣說此四續 - 具貪念之大自在天行者宣說無上瑜伽續,爲具嗔念之遍入天行者宣說行續,爲具癡心之梵天行者宣說事續,攝受此叁種行者而宣說瑜伽續。
《喜金剛續》等的說法,爲渡化欲界不同貪念衆生而宣說四續。爲了渡化他化自在天見即滿足之貪念,宣說事續;爲了渡化樂化天笑即滿足之貪念,宣說行續;爲了渡化時分天及知足天一觸即滿足之貪念,宣說瑜伽續;爲了渡化叁十叁天、四大天及人類欲根結合的貪念,宣說無上瑜伽續。
龍樹菩薩等主張《智慧金剛集續》之說法,認爲此四續亦爲佛教四大見地之密意而宣說:
《金剛幕續》雲:「事續爲劣根,此外事瑜伽,上根瑜伽續、無上瑜伽續。」
金剛幕是(有關)喜金剛的經典。
以佛陀慈悲攝受外道四部,宣說此四續 - 具貪念之大自在天行者宣說無上瑜伽續,爲具嗔念之遍入天行者宣說行續,爲具癡心之梵天行者宣說事續,攝受此叁種行者而宣說瑜伽續。
看來密乘的四續全部是爲了渡化外道的衆生所講的一樣,但是每個衆生都有叁毒貪嗔癡慢,譬如說大自在天行者(是)依據他的種性而不只是信仰,還有類似這種的人去分的,也不完全是(爲了)渡化外道而講的法。
《喜金剛續》等的說法,爲渡化欲界不同貪念衆生而宣說四續。爲了渡化他化自在天見即滿足之貪念,宣說事續;爲了渡化樂化天笑即滿足之貪念,宣說行續;爲了渡化時分天及知足天一觸即滿足之貪念,宣說瑜伽續;爲了渡化叁十叁天、四大天及人類欲根結合的貪念,宣說無上瑜伽續。
爲了欲界的衆生渡化而宣說四續,欲望、貪念深度不同、強烈不同,因此宣說這四續,是淨化貪念的法門,這個貪念爲執著,執著是輪回的根,這種的說法很多續裏面有提到的。因此所謂貪念不只是一種貪念,它是一種執著。
我們所謂輪回的開始是什麼?有些以爲輪回的因是分別念,有些人以爲是無明─我們所謂癡心,有些認爲所謂執著,不管怎麼樣,都是有對境的執著産生,最後就形成輪回,爲了淨化這種的執著而佛陀說這四續。
龍樹菩薩等主張《智慧金剛集續》之說法,認爲此四續亦爲佛教四大見地之密意而宣說:
佛教四大見地,下面有提到。
(1). 因聲聞上座部、一切有部等,以爲過去、現在及未來叁時諸法其體皆有,色蘊以外,承認不一與不異的自我實有故,宣說以外身及語的事業爲主之事續,即承認自生尊及壇城尊以外的智慧尊。
所謂的自生尊,自己觀想爲本尊這種的大部份是自生尊。壇城尊,壇城裏面要觀想本尊等,這裏稱爲對生或壇城尊。智慧尊,就是從法界中迎請過來的,以信心的力量、叁昧耶的力量、禅定的力量等等各種力量去迎請過來的這種的本尊,就稱爲智慧尊。因此自生尊、壇城尊、智慧尊,密乘裏面很多這種的名相,基本上是同一個本尊。方位上面、還有觀想的層次來講,這些都是不一樣的。
(2). 克什米爾的聲聞乘及經部派,承認內心及外境皆實有,如外境微塵實有及內心剎那實有,故宣說外事業及內禅定同部進行之行續。行續中承認自身叁昧耶薩埵及對生智慧薩埵二者同時存在。
就是兩個可以同時觀修的。
(3). 緣覺乘尋緣起道理,通達人無我、法無我各半,承認世俗谛能取所取皆有,勝義谛無執取境,但剎那念爲實有,故宣說真實意禅定爲主之瑜伽續。此續中承認本生叁昧耶尊,迎請智慧尊融合,其後送歸智能尊,意理相同。
這裏先要迎請智慧尊,當初自己觀想的本尊就(是)叁昧耶尊,這兩個合而爲一。儀軌結束以後,智能尊我們送回去、送回法界,有一些儀式跟緣覺乘的一些觀想相同的。
(4). 菩薩乘承認世俗谛上有能取所取,勝義谛上沒有所取境,因此沒有能取之心,能取所取二現皆空,故宣說無上叁摩地定之無上瑜伽續。此續中承認智慧尊及叁昧耶尊無二平等。
所謂叁昧耶本尊是當初自己觀想出來的這個部份,智慧尊是我們剛剛前面講的從法界中迎請過來的本尊,所謂事續和行續是有一點點分別的,尤其是行續,一位國王、一位仆人的方式觀修的,無上瑜伽續來講是無二別,世俗谛上面就有做這樣的一個(迎請的)動作是爲了緣起,本來是相同的。
剛剛前面我們講的四續,有些續裏面提到是爲了渡化外道的衆生而說,有些是說爲了淨化欲界的貪念,有些說佛教內部有四種不同的見地,爲了渡化這些衆生而說,有幾種分法,這些也是不相違的,因爲(從)因和行爲各方面去觀察的時候,這些都是內容相同的,分法一點點不同而已。
4. 分爲五續
《智慧金剛集續》等說及密續分爲五。《金剛遁地續》等爲經續,《秘密總續》等爲事續,《大日如來現證續》等爲行續,《真意總集續》等爲二合瑜伽續,《密集金剛續》等瑜伽續爲無上瑜伽續。
二合瑜伽續,兩個合在一起的就是(二合)瑜伽續。
《密集金剛續》等瑜伽續爲無上瑜伽續。
他這個分法以經典去分的,不完全是(依)內容去分,但是後面說的《真意總集續》經典的說法和事續、行續、無上瑜伽都一點點不一樣,因此它單獨分出來。
5. 分爲六續
那洛塔巴等主張的五續爲經續、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究竟秘密勝樂金剛續計六續。
那洛塔巴是那洛巴大師、噶舉派的祖師,主張分爲五續。五續裏面其它的都一樣的,勝樂金剛爲最殊勝的本尊法門,爲母續之王,因此就單獨分出來的。經續、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無上瑜伽續裏面分出究竟秘密勝樂金剛續計六續。
6. 分爲九續
蓮花生大士及毗瑪喇目劄等說:九乘次第中之內叁乘各分爲叁種,如大瑜伽的大瑜伽續、大瑜伽的隨類續、大瑜伽無相阿底續等,許多分法。
在紅派裏面內叁續分爲九乘,大家共同的一種分法,大部份以修持的次第和主要的禅定兩個不同而分。但是,在無相阿底續,這個阿底續可以稱爲阿底續但能不能稱爲阿底乘,有一些爭議的。譬如薩迦班禅以爲阿底瑜伽大圓滿是一個見,它不能稱爲乘,因爲承認它是無相見,它是一種見地。紅派的很多上師承認阿底瑜伽可以稱爲乘。內在的智慧稱爲乘的也有很多種的分法。
雖有種種分法,但都是由四續的分法中分出,基本教法爲有相及無相兩種法門外,沒有特殊處。
有相和無相兩種法門之外,沒有一些特殊的分法。所謂有相就是有一個觀想的對境去觀想的,譬如說觀想一個本尊,這種有緣境的都稱爲是有相。無緣境的譬如說大手印、大圓滿,稱爲是無相法。
一般一個灌頂來講,由第一個灌頂寶瓶灌頂到智慧灌頂、密灌頂這叁種,屬于有相的法門;第四的詞意灌頂是無相的法門,不管是那個教派這裏所講就是無相的部份。我們所謂密乘二次第,第一個生起次第,主要是觀想本尊的部份生起,智慧、禅定的力量一直增長的一種方法稱爲生起次第。
圓滿次第,多羅那塔大師的講法,所有剎那間對凡俗的意念和執著轉化、消滅和剎那間圓滿智慧、功德,這種的稱爲圓滿次第。因此,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裏面包含一切密乘的法門,不管怎麼分,都是二次第裏面包含一切密乘的法。
在事部,有沒有真實的生起次第呢?也是有一點點的爭議的,有些人認爲事續沒有真實的生起次第,只有比較接近生起次第的一些觀修以外,沒有真實的生起次第等。
其它不管是那個續,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大部份都有的,無上瑜伽續更重視圓滿次第,特別講圓滿次第的部份。前面的事續、行續這兩者,實際有沒有生起次第就有爭議,行續有類似生起次第的部份。瑜伽續以生起次第爲主的。無上瑜伽續圓滿次第爲主的。下面要講密乘的殊勝處。
乙叁、金剛乘殊勝處
金剛乘于諸多法門都較般若因乘更殊勝:
這個是很多金剛乘的導師們、上師們共同所說的法,大家都是這麼說的、很多續部裏面也是這樣說的。
(一)、叁廣大殊勝
阿阇梨賢德巴尊者說:「于勝義谛上,般若乘與金剛乘並無差異。于世俗谛上,有叁廣大殊勝的差異:一切現分觀爲本尊身相,爲觀想的廣大殊勝。以攝持叁世諸佛菩薩大樂叁昧耶,生起殊勝加持,爲助緣廣大殊勝。現世行利益衆生及受用清淨淨土故,是行爲廣大殊勝。此叁爲較般若乘更殊勝之法。」
阿阇黎賢德巴尊者,印度的一個導師。
他這裏講勝義谛上沒有差別,世俗谛上有差別。但是紅派前譯派的認爲勝義谛上也有很大的差別,紅派以…
《究竟一乘寶性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