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樂空無別的見爲主,不管是大手印、大圓滿、般若乘有很大的差別。
薩迦班禅等很多薩迦派的導師們,般若乘以外的沒有其它的,密乘以方便部份殊勝,見地都是以般若乘相同的,就這種的看法。
他這裏講的第一個殊勝,身體觀想本尊以後,自己的境界也可以觀爲本尊,別人的眼前也可以親見的這種。般若乘所無的、大部份是沒有這種觀修。因此觀想方面很殊勝。
第二個,以攝持叁世諸佛菩薩大樂叁昧耶,因此可以獲得加持,這個加持爲助緣,因此助緣很殊勝。經部來講,加持、灌頂這種就是比較少的。
現世行利益衆生就是第叁個殊勝。凡夫的階段也可以做各種利益衆生的事業,可以代替諸佛菩薩去做事情,瑜伽士的境界中,現在我們所謂身相、受用、事業全部就是清淨的淨土一般,這種的觀修是般若乘所沒有的。因此殊勝。
昨天我們講過的,顯宗爲理論、密乘爲實修的方法,這樣講非常符合的。譬如說:華嚴經等等,不可思議品裏面就有很多種境界,密乘裏面它變成一種觀修。阿彌陀經裏面八功德水、所有淨土的各種功德,(是)密乘裏面無量宮旁邊要觀想的那個部份。七珍寶造成的無量宮,這些在顯宗裏面是理論、有這樣的境界,密乘裏面有真實的觀想,譬如說一座壇城的四個門,東南西北各有不同的顔色,從這個地方開始要觀想。因此我們說顯宗和密乘兩個,一個就是理論,一個就是實修的方式,這樣就是顯密圓融,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的,只是方法上有差別而已。
(二)、十一種殊勝
阿阇梨迦納殊利說:「如何說密乘較顯宗般若中觀更殊勝,觀想、修持、智慧、精進、攝受衆生、加持煩惱、加持迅速、速得悉地、速斷煩惱、意樂、行爲等,無上方便殊勝的十一種特點。」
因此密乘更殊勝,觀想、修持、智慧這叁個就不用說了。精進,我們所謂般若乘的很多菩薩就是叁大阿僧祇劫非常精進的修持。爲什麼精進殊勝呢?精進的方法殊勝,不是精進本身上面有差別。
攝受衆生,譬如說般若乘,菩薩戒爲基礎再攝受衆生的。在密乘裏面,有很多的方式可以攝受衆生,譬如說叁昧耶物去攝受衆生,咒輪、經輪、法相還有叁昧耶物,吃的東西、戴的東西、穿的東西什麼都有去攝受衆生種下善根,有很多法門。
加持煩惱。一般般若乘來講,煩惱和智慧兩個是對立,用對立的方式去淨化煩惱。密乘來講,可以對立,也不需要對立,不舍煩惱而獲得菩提,譬如說:貪念的衆生他用貪念去獲得菩提,有嗔念的人用這個嗔念可以證得菩提,這種的貪嗔癡慢具五毒的衆生各有方式去渡化,傲慢心很重的人,他修持本尊的佛鬘成爲本尊,這個傲慢可以遷移就變成本尊的佛鬘,那麼他的傲慢也可以利用啊!貪念重的人,貪念的受用譬如做荟供等,吃的東西當做荟供品,一直在觀想供養諸佛菩薩、布施衆生,用這種方式去利用你的貪念,可以獲得菩提、可以積聚資糧。
很在意你身體、很執著肉身的人來講,譬如說:肉身轉爲光身、觀想爲光身也可以,還有身體布施譬如施身法等,不是真實的給別人,意念中一直再給的時候,最後你身體的執著也會減少,很多斷法、施身法裏面就是修持觀想自己身體的肉、血、骨頭全部布施,這個也有很多次第,也會積聚資糧成爲菩提之因。這種就(是)貪嗔癡慢各有轉化的方式。
速得悉地,就是密乘很迅速的所謂即身成就等,很多地方都有講這個功德,即斷煩惱的功德也是一樣,斷煩惱的方式有很多種,密乘裏面不一定要舍棄你執著的對境,譬如說你喜歡的那件衣服轉成爲供養,所謂無盡、無漏的供品,當做你自己(是)本尊去受用。每次受用的時候,任何供品先要轉化爲空性,空性中供養的,你最執著的那個東西化爲空性以後,就是減化這上面的執著,有很多種的修持,是所謂發願的行爲。
(叁)、四種殊勝
阿阇梨智布劄嘎瑪喇屍羅的《叁理趣》內說:「一義不迷故,方便無困難,依于利根故,密乘更殊勝。」
很多密續、很多密乘講(到)殊勝的時候,就是用這四句,如果你們接受過很多灌頂或者是接受過很多密乘法門,有可能已經背下來了。在這個部份下面我有解釋。
1. 一義不迷的殊勝
般若因乘于見道以下,無法證得法性之義。金剛乘內降智慧第叁灌頂及第四詞意灌頂表示之法,生起喻智慧法性。因此同一法義有多種方式以開悟,以方法殊勝故,不迷。
我們要證得法性,或者是要見到所謂真實谛,不一定要透過理論,透過理論解釋最後悟到空性的也是有的,但是密乘有很多種方便法,譬如那洛巴大師是五明通達的一位大班禅,也是那瀾陀寺北門的守護者、非常有名的學者,但是他怎麼思維也沒辦法悟到法性真理,最後他依靠乞丐帝洛巴大師證得空性。經過十叁種苦修等,帝洛巴大師打他,昏倒醒過來以後他證得空性,一般的人沒辦法用這個(方式),帝洛巴大師也是登地菩薩,他用這種的方式去讓一位衆生開悟。
密勒日巴大師也是一樣,大家都讀過他的傳記,他經過很多苦修,最後證得空性。當初他的發願爲護持上師和利益衆生的,這種心念去做任何事情都是淨業障、集資糧,最後他證得空性。他不是一位學者,他也不是經典的理論很精通的一個人,一般的眼裏他只會念一點藏文吧!他當初受皈依戒的時候,也不懂皈依的意思但是最後證得空性,這也是密乘的所謂方便法門。這種的不一定要每一個人經過(同)一條路,就是有各種法門,法門無窮,八萬四千法門不是無意義的,在密乘裏面可以用得上。不迷就是不愚癡。
2. 方便的殊勝
于般若乘所有方便基礎上,金剛乘有無量之方便法,如息增懷誅四業、咒語、藥物、觀修、叁昧耶手印,爲了證悟廣大世俗谛的生起次第法門,證悟甚深勝義谛的圓滿次第法門等。
有非常多的法門,法門無窮的、方便、很殊勝的。譬如息增懷誅:
息業有很多種,譬如治病的、息滅病的方法、除障礙的方式、消業障的法門、消除煩惱的法門。
增業來講,就是增長壽命、增長福祿壽和增長智能、增長禅定、增長證悟力等等。
懷業,懷是外在有形和無相,懷是自、他的心轉變等,惡業轉爲善念的,懷法也有很多法門。
誅業,誅殺內心的煩惱、外面的敵人、修行上面的障礙,誅法也有很多種法門。
譬如說藥物、咒語、加持過的各種法藥等等,這個也變成緣起物可以幫助修行,其它的觀想叁昧耶、手印 ─ 密乘認爲是身體氣脈明點的自性,要揭開氣脈明點要經過身體的手印和幻輪,透過身體的動作,可以增長智慧、也可以淨業障、集資糧、證得菩提的因,有很多殊勝的法門。
3. 無難的殊勝
般若乘爲圓滿布施波羅蜜以色身、手腳布施;爲斷色身之執著修持不淨觀、抛舍世俗生活,以此等難行苦修只能成爲增上緣。
密乘以咒語及禅定的力量而圓滿福德資糧,不舍衣食等世俗受用成爲供養以積聚資糧,以幻身修持不舍色身之道而斷對色身之執著,等等諸多善巧方便法門。
4. 利根的殊勝
密乘法門于《文殊閻魔敵續》內說及:密乘爲信心堅定或具智利根器者成就的法門。
于般若乘,上根利器者經叁大阿僧祇劫,中根利器者經叁十六阿僧祇劫,下根利器者經無數阿僧祇劫修持,最後證得菩提。
密乘經由灌頂、加持、信心、觀修、禅定、叁昧耶、甚深行爲,上根利器者即生成就,中根利器中陰解脫,下根利器者七世解脫,下下根利器者經十六世獲得金剛總持果位。
密乘法門于《文殊閻魔敵續》內說及:密乘爲信心堅定或具智利根器者成就的法門。
這裏面講兩種人修持密乘可以獲得菩提。一個是信心堅定的人。一個是智慧就是非常無上的人、利根器者,這兩種的人修持密乘法門可以獲得菩提。因此密乘修持的人也不一定是八大菩薩,雖然利根者的比喻是像文殊菩薩和金剛手菩薩這種,但是這種的非常困難的。一個信心堅定的人修持密乘法門也會獲得成就的,密勒日巴是一個例子。
于般若乘,上根利器者經叁大阿僧祇劫,中根利器者經叁十六阿僧祇劫,下根利器者經無數阿僧祇劫修持,最後證得菩提。
密乘經由灌頂、加持、信心、觀修、禅定、叁昧耶、甚深行爲,上根利器者即生成就,中根利器中陰解脫,下根利器者七世解脫,下下根利器者經十六世獲得金剛總持果位。
密續裏面所講的。
顯密所證悟同樣爲離一切戲論的法界勝義谛,果位同樣爲究竟斷證功德圓滿的大覺佛,如此果位同樣是佛陀、斷證功德也同樣,又有何特別殊勝處
叁乘所求最後究竟的菩提雖然相同,但斷證的方法有差異。有些經論提及斷證的方法一樣,這種說法意指顯密共同的發願是爲一切衆生獲得圓滿正等正覺的果位,故以菩提之因發願相同而說。
有些經論裏面講顯密的斷證方法和功德全部是相同的,這部分也是很多人譬如薩迦派的導師們寫著很多論典,但這種是發願相同而分的,不是基道果全部是相同的。
所謂經部和密部最後的果位相同,這也是有一些爭議的。譬如說十地菩薩的時候要接受灌頂,這是很多論典裏面所講的,最後獲得大光明的灌頂證得菩提。大光明的灌頂是一種密乘的入門,灌頂是密乘的一個特殊的法門,因此最後必經之路是密乘的法門,進入這個就獲得菩提,很多過去的高僧大德看法也是這樣的。
二、依據經論
依據經論,這個解釋依據那些經論?
DB法王二世嚷穹多吉(1284-1339)及多伯巴等大部份覺囊派論師,認爲寶性論主要依據諸了義經典,多羅讷塔大師說:「雖了義經典大部份爲叁轉*輪所說之法,然部份非爲叁轉*輪時所說。」
有些是叁轉*輪說的法,大部份是沒有錯,但有些是第二轉*輪的時候已說。因此他覺得了義經典不一定是叁轉*輪的時候所說的。這樣我們所謂寶性論的依據了義經典,不一…
《究竟一乘寶性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