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十七道品講義:五力篇▪P3

  ..續本文上一頁的就要徹底舍離,善惡分明,就是最終極的目標。取善則安,取惡則危,要好好取善,不要染著惡念。  

  “安危之萌定于外矣”,我們是否能平安幸福地過日子,或是會招惹危險的事,都是決于內而現于外。若行善事則是種善因,將來必定會得善報;若取惡行惡則種惡因,以後所受的必是惡果,這些果報都顯現于外在的形。有句話說:“爲善得福,爲惡遭殃。”爲善作惡都起于內心之一念,而所得的果報必定現于外,爲人所見。所以說:“安危之萌定于外矣!”   

  若心存善念,則外在所表現的行爲,必定是謹守禮儀,人事和睦;內心若常存著不滿的意念,就會表現出疑慮不平的形態,對人産生厭惡心而遠離人群。  

  “然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想得到一生的平安與幸福,要做到人見人愛,這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所能做到的。必須長時間培養善根,時時修養人格、淨化氣質;若能如此,則無論到何處,都會令人覺得如沐春風般的安詳。所以說,想要處處安詳,時時安甯,就必須培養氣質,長時間不斷地修心養性。  

  我常常談到“修養”這兩個字,必須注意自己的“聲”及“色”,也就是談話和態度。我們與人談話時,聲音要柔和,常常說善話,在我們的心中沒有壞人,也沒有壞事;多揚人之善、多行善事,多親近人,少說是非──無論我們談論什麼人,決對不說他的惡行,要隱惡揚善。  

  法華經中教導行菩薩道者,要有“莫論人長,莫說人短”的觀念,不贊美,也不誹謗他人。所謂贊美,是爲了培養己之善;而如果對方非真善而說他善,則是虛僞,這會使人産生錯覺,若此人不是善人,依然在罪惡中,我們可以隱惡,不必宣揚他的罪惡,更不必無中生有來贊美他;但是對方,一點點的小過失,不可大肆宣揚。  

  與人相處時,一定要常心存善念,待人踏實真誠,長期培養安詳的氣氛,所以說“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做了罪惡的事,並不是今日做今日就受報,業,也是長時間所累積成的,所以我們必須常常自我警惕。  

  “皆從漸不可察”──這些善行惡行,都是自內心無形中所産生的,心善則行善,心惡則行惡,這是人的習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性本是善良的,怎麼會生出罪惡呢?這是因爲我們在人世中散失了善良的本性,因此背道而行,造下罪惡;若沒有察覺自己的錯誤,則積惡成山、惡貫滿盈。因此,我們要時時刻刻守護好今日的道心,不要一時疏忽,沒有察覺惡習,經年累月積累成惡的習氣而傷害了善念。  

  “以道德積道德,以禮義積禮義”──若能培養道德心,自然會表現出道德的形態;心存禮義,就會以禮義待人。德行是由內心的道德觀所培養出來的,遵守禮義,自然會表現出規矩正當的行爲,所以說“以道德積道德,以禮義積禮義”。  

  “以刻薄積怨恨”──若是以刻薄之心待人,就會招來許多怨恨。不論是道德、禮義、刻薄,都是由心所生,學佛必定要內修外行,而最要緊的是照顧好基礎根本,要好好專心一意修持道念。所以說“若精進根增長,則能除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法,是爲精進力”,精進修行,守持道念,則能除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法。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能化俗谛爲道谛,使世俗的行動進入真理的道路,就叫做出世之法。  

  以上就是精進力。“精進”還是一樣要講求內心的道念,不可故步自封,在日常生活中散亂了心念,而毫無所得。  

  

  第叁、念力  

  每一天我都生活在感恩的心念中,因爲以感恩心來生活,即使多麼辛苦都覺得非常快樂,甘之如饴。  

  每一日翻開報紙或打開電視收看新聞報導,就會感慨國外到處是天災人禍,已經到了不忍卒睹的淒慘地步。例如曾經有叁個臺風,雖然沒有橫越臺灣,但是卻登陸韓國,造成嚴重的災害,遇難的人民有一百多人,而無家可歸的災民更達幾萬人。這叁個臺風與臺灣擦肩而過,險些使我們進入暴風圈內,但是卻轉向韓國,造成無比的風災、水災,真是天有不測風雲。  

  韓國發生水災,而歐洲希臘等地,卻受熱浪侵襲,短短幾天內,因酷熱天氣而熱死的,竟高達一千兩百多人,新聞報導說,這些死亡人數還不斷地增加,以上的數目只是最保守的估計。  

  所以我每天都生活在感恩之中──感謝叁寶恩及佛陀的教育。  

  度人先從救心起  

  佛陀示現人間,教化衆生,他說“救世必須先救心”,衆生心得救則世間能得救。佛陀出生于印度,而佛法流傳于中國;但不幸的是,大陸淪陷後,人民在共黨專正之下,信仰不得自由,有名無實,只是形式上的宗教而已。我們生活的地區──臺灣,是中國屬地中的一個小小淨土,是一個真正安和樂利的淨土,人民的生活自由快樂,信仰也自由。不但豐衣足食,不必爲物質生活而煩惱,還可以自由信教,接受佛法的教育,以洗練我們的身心、啓發我們的善念,大家心存善念,和諧相處,彼此鼓勵,破惡從善。  

  臺灣地區,土地不大,但賢人善士很多,我們能夠接受佛法,來洗練自己的身心,是因爲臺灣地區有許多宗教家負起佛陀的使命,四處弘揚佛法;所以我非常感謝叁寶的恩德,以佛法洗練我們衆生的心地,使人人有善念,得到龍天護法的加持。每次發布強烈臺風來襲的消息,我們都能在有驚無險的狀況中平安度過,看看國外的天災,我們實在是得天獨厚呀!所以我們更要珍惜佛法的教育,不斷地推行佛法,淨化社會、家庭、人心。  

  有時我會覺得這個社會實在太悲哀,許多人沒有接觸到佛法而醉生夢死。賭博形成了一股社會的歪風,所謂“大家樂”,其實是連累大家墮落,並非使大家快樂!而且它害了許多人家破人亡,敗壞社會風氣。還有年輕人飙車,常常在平直的大道上賽車,這種賽車還具有賭博性,不僅賭金錢,還賭生命!年輕人飙車,以生命做賭注,不知一旦發生車禍,會造成多大的家庭困擾。不叁思而行,逞一時之快,而造成終身的遺憾。  

  除了飙車帶來社會的混亂與家庭的不幸之外,在電視上還看到飛車的報導,有一山坡地因斷層關系,形成了一條寬長的大溝,有人爲了表現英雄氣魄,飛車橫越山溝,這就是以生命做賭注。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的傳播媒體不是報導社會歪風,就是渲染各種不良風氣;結果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焦點,無形中鼓勵了這些不正當的事,若非這些傳播媒介的渲染,也不會引起這麼多人心念的偏向。  

  好事不出門,壞事卻傳千裏,傳播媒體不宜老是追蹤壞新聞。例如“大家樂”,本來不知道的人,也是從電視報導及報章雜志吸收相關的常識而引起好奇心,並起而效尤。飙車原本只是少數人、少數地區的行爲,但是一上了電視,就引起很多人的好奇與圍觀,每逢有人飙車,便有許多人來湊熱鬧、看好戲。那些青少年愛表現,以爲有那麼多人圍觀是件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事;所以,人聚集愈多,産生的困擾也就越多。  

  警察爲了維持安甯,出動警車阻止飙車,結果發生機車撞警車的事件,許多旁觀民衆藉機滋事,焚毀警車,路過的貨車司機見警員維持治安,青少年卻在那兒惹事生非,于是下車勸告他們;但盲目的旁觀群衆,卻將他的貨車推下山溝,再點火燃燒。這真是無法無天,擾亂社會的安甯;而報紙、電視卻以頭條新聞報導渲染,助長這些社會歪風,使它越來越盛。  

  一念含融叁千界  

  人性本善,由于傳播界不正確的作風與報導,而引發人們罪惡的心態。吸毒、注射速賜康,使青少年的心理日趨墮落,社會風氣敗壞,這些都是罪惡的人生、罪惡的心念,而造成社會罪惡的形態。若再這樣下去,真的是損人不利己,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現今社會幸而有佛法的教導,引發人們向善之心,否則,若全是惡人出頭,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每個人都應該負起端正社會風氣的責任,由本身作起,身體力行並以身作則勸導他人向善,這就叫做“善念”。  

  接下來我們要說的就是“念”字,以念力來增長信根(信念)、幫助精進、助長正念,總而言之,就是以“力”來幫助“根”的成長,這就是“念力”。  

  “念正道法,若念根增長,則能破諸邪想,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是名念力。”   

  “念正道法”,念即念正道的方法,人若能常常念于正道,則心能淨化,這叫做收心。若能將心收攝在正氣、正道及正確的生活上,就能齊家,使家庭幸福和樂;能安定一個家庭,就能安撫一個社會。社會若能繁榮于正道法中,有正確的教育與信仰,則這個國家就會風調雨順、豐衣足食。  

  不要認爲國家的災難、吉祥與我無關,其實這是息息相關、血脈相連的,所謂“國之安危始于匹夫”,國家興亡實在系于每個老百姓的身上,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負起國家安危的大任。要負起重責大任,則必先修好本身的正心、正法、正念。所以這裏說:“念正道法”──時時刻刻念正道、正法,接受正確的道理與教育。  

  “若念根增長,則能破諸邪想”。念根是正念的根本,若能增長起來,則可破除一切邪念妄想。人的心念若不正確,則行爲不正直。人之所以不能進步,就在于懈怠、無正念。我常說“人身難得”,能生爲人並非易事,佛法說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就是衆生輪回之道。天道在人道之上,若不行十善業,就不容易上生天道享受天樂。人道則是善惡摻雜;善人在過去生中行善,所以今生來世能在世人間享福報,豐衣足食,名利與地位都超越一般人,這是在過去生中造福行善的人。有的人在世間生活得非常痛苦,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許多業力纏繞在他身邊,這就是因爲他在過去生中造了惡業;所以人間是善惡摻半的境界。除了人道之外,尚有阿修羅道;阿修羅道就比人道更苦了,阿修羅的衆生不肯…

《叁十七道品講義:五力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