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別。此五相成身觀,豎觀行者與本尊無二無別。五相者,一通達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剛心,此中有廣金剛斂金剛二觀,四證金剛身,五佛身圓滿。其法先修調心觀,次性空觀(所謂十緣生句觀)。次正入通達心。通達心者,謂通達身中具本有性德之菩提心。前入無相空觀,今依徹心明力,觀自心即性德菩提心相,知爲煩惱所覆,如月輪在輕霧中。修菩提心者,謂修顯前在纏本有之菩提心。于此位,證得此自心清淨明了,如滿月輪,離諸煩惱垢染,此自心即種字也。成金剛心者,觀在前修菩提心位所觀種字,轉成五钴或蓮華或刀劍等本尊叁昧耶身。即在前位,證得自心如滿月輪。于此位,觀滿月輪自心中,有佛叁形,即金剛蓮華等。觀此蓮華,漸舒漸大,遍滿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乃至法界,是曰廣金剛觀。又更觀漸斂漸小,還複如故,是曰飲斂剛觀。證金剛身者,觀行者成本尊叁昧耶身。即入此位,在前位所觀蓮華,即是自身。自身即蓮華,遍法界盡虛空雲海之諸佛,入自身之蓮華而住。猶如明鏡,現萬象影。此二相當叁形位。佛身圓滿者,至此位,前證金剛身之叁昧耶身,轉成相好具足之本尊羯摩身。自身即佛即菩薩,自身成從其本意樂所觀之本尊身,此當尊像位。是即自證成道之究極,修生顯得之成佛也。
六、五字嚴身觀
五字嚴身觀者,以阿縛羅賀佉五字,布行者身五處,莊嚴其身,修顯本有法身之觀法。先觀阿字,其色黃金色,其形四方正等,以之布臍輪以下,結五钴印,誦阿字真言,如持爲金剛不壞座。座中觀五钴金剛,光明照一切衆生,令住此金剛不壞菩提心地。次觀鍐字爲白色圓明月輪,以之布臍輪,結八葉印,誦鍐字真言,加持爲大悲水。由此加持力,得大悲叁昧。次觀藍字爲赤色叁角火輪,以之布心位,結叁角火輪印,誦藍字真言,加持爲實相火輪。由此加持,除諸垢穢障。次觀唅字爲黑色半月形風輪,以之布眉間,結轉*輪印誦唅字真言,加持爲解脫風輪。由此加持。能摧衆惡魔。次觀欠字爲雜色圓形空輪,以之布頂上,結尊勝印空,誦欠字真言,加持爲周遍無障礙大空輪。由此加持,自身等同法界。修此觀,修顯自身本有六大法身變作自身即法身大日如來。此五字嚴身觀,若對從顯入密迂回機,即成五相成身觀,故金剛界五相成身,即胎藏界五字嚴身也。
七、阿字觀
阿字觀者,易行易修速疾頓悟之妙法。其法先圖八葉白蓮,徑一肘量(一尺六寸)。蓮臺上,畫淨月輪,其中書金色梵文阿字。懸此圖于靜室一方爲所觀境,約隔四尺許,面之靜坐,半跏咖坐可,全跏坐亦可。次念誦護身法叁昧耶戒真言及發菩提心真言。手結定印,印相有法界定印,彌陀定印,如來金剛縛印等異說。次正姿勢,安著身心,調出入息。次正入阿字觀,觀壁上阿字,引其形入心月輪。阿字觀之對境有叁,蓮華,月輪,阿字。前二叁昧耶形,後一種子。此中阿字,正所觀本尊。蓮華即八葉白蓮。月輪如秋夜之明月。阿字者,金色梵文阿字,作正方形。晝夜旦暮觀之,至閉目開目常住現前。更漸次增大其形量,或十尺,或百尺,或一由旬,乃至倍增,觀遍虛空法界之阿字蓮月。最後觀自身內之千栗多心爲八葉白蓮,觀質多心爲圓滿淨月輪。令此淨月輪上炳現阿字素光色。從其觀行之增進,遂入心境不二能所亡泯之境,己心己身,與阿字本尊融合。自身即阿字,阿字觀阿字,阿字入阿字,阿字說阿字,盡虛空法界成遍滿之阿字,是名阿字瑜伽之悉地。能除一切業煩惱株杌,度生死輪回之苦海,即父母所生之凡身,成大日法身之大覺。八葉之心蓮華,表胎藏之理法身。淨月輪,表金剛之智法身。阿字,表理智冥合不二之總體大日如來。故約金剛界之觀行,則先觀月輪,次觀心蓮,次觀阿字。若從胎藏界之觀行,則先觀心蓮,次觀月輪,次觀阿字。
八、十緣生句觀
十緣生句觀者,真言行者離著之助觀。寄十喻觀諸法從緣生無自性,故名十緣生句觀。真言行者,修瑜伽觀行,觀練年久,得種種不可思議之法驗現前。若于所現種種殊特不可思議境界乃至諸佛海會無盡莊嚴,生慢著心,魔則得便,或退失叁昧,或墮魔境。當深修觀察十緣生句爲助行,觀諸法如幻乃至如旋火輪,遮慢著心,遠離一切魔障。十緣生句者,一幻,幻師所作種種色像也。二陽焰,熱空塵等因緣和合,曠野中現水相等地。叁夢,夢中所見種種境界也。四影,鏡中影像也。五乾闼婆城,蜃氣映日光,于大海上現宮殿之相也。六響,深山峽谷等中,以聲轉故所生響聲也。七水月,水中所現月影像也。八浮泡,水上所現泡沫也。九虛空華,由目病見空中有華也。十旋火輪,持火燼于空中旋轉,生輪像等也。萬行方便,無不藉此十緣生句,淨除心垢。是故十緣生句觀者,破一切情執達本不生心地之妙觀也。
第七章 修法
一、護摩法
梵語護摩,譯雲焚燒,燒除不淨之作法也。元來護摩法者,印度一類事火外道之作法。此類外道,以火爲天口,爲令供物上達于天,以火燒之爲煙,天食之,令人獲福。密教取其法,設火壇,燒乳木,爲以智慧火燒煩惱薪以真理之性火盡魔害之標幟。如大疏雲:外典淨行圍陀論中,有火祠之法。然大乘真言門,亦有火法。所以爾者,爲攝伏一類,故以佛韋陀事而攝伏之,然其義趣,猶如天地不可相並。又雲:護摩是如來慧火,能燒棄因緣所生災橫。又雲:煩惱爲薪,智慧爲火,以是因緣,成涅槃飯。佛法之護摩有二種,一內一外。外護摩者,擇地作壇,中央備爐,設種種供物及他器具。召請本尊等衆,安置于壇上。于爐中燃火,順次投供物乳木等于火中供養之,是曰外護摩。如大疏雲:次釋外護摩者,有其叁種,一本尊,二真言,叁印。一本尊者,本尊也,爲供養故置之,隨所宗之門而置之,或火中可有是曼荼羅位也。更問二真言者,爐置火處也,此即真言也,火中有也。叁印者,印也,即是阿阇黎坐處,自身即是印也。當作外護摩時,令此叁位正相當也,此叁亦是淨叁業義。本叁位謂身爐本尊,叁位各有叁位,本尊真言印也。淨叁業成叁事(息災增益降伏)也。本尊是意業,真言是口業,師身之印是身業,由此因緣,能淨叁業成叁事。內護摩者,以行者自身,本尊火天,壇上爐火,俱六大所成,住本不生際。觀此叁平等不二,住心佛衆生叁無差別觀。以此觀智火,燒無明煩惱薪,是曰內護摩。如大疏雲:護摩是燒義也,由護摩能燒除諸業。以一切衆生皆從業生,由生轉業,輪回無已。以業除故,生亦得除,即是得解脫也。若能燒業者,名曰內護摩也。從于何處得解脫耶,謂從煩惱業苦而得解脫也。既離世間,即生種子,所謂白淨菩提心也(中略)。此中能燒,即是智也。不得此內護摩意,單作護摩,則與事火外道無異。如大疏又雲:若真言行者,但作世谛護摩,不解此中密意,則與韋陀火祀不相濫耶。
二、四種法
密教之祈禱法,其數雖多,約之不過息災增益敬愛調伏四種,是曰四種修法。息災法,從月一日初夜時起首,至月八日一期滿。于本尊前,塗拭圓壇。觀本尊作白色,所獻華果飲食並自身衣服皆作白色,塗香用白檀,燒香月枕水,點酥燈。行者面向北,吉祥而坐。以慈悲眼(堅固如山其眼不眴),分明稱誦,不緩不急,與慈心相應。增益法,從月九日日出時起首,至十五日一期滿。于本尊前,塗拭方壇。觀本尊作黃色,所獻華果飲食並自身衣服等皆作黃色,塗香用白檀加少郁金,燒白檀香,然油麻油燈。行者面向東,結蓮華座,跏趺而坐。以金剛眼(愛重之心歡悅之眼)顧視,金剛語言而爲念誦,與喜悅心相應。敬愛法,從二十四日後夜時起首,至月盡日一期滿。于本尊前,塗蓮華形壇。觀本尊作赤色,身著绯衣,所獻華果飲食等盡皆赤色,塗香用郁金,燒香以丁香蘇合香蜜和燒之,然諸果油燈。行者面向西,結賢坐,以明目(明目者踴動數眴眼□是也)而攝伏之,稱誦緊捷,與喜怒心相應。調伏法,從十六日午時或中夜時起首,至二十叁日一期滿。于本尊前,塗叁角壇。觀本尊作青色或黑色,身著青黑衣,獻青色華臭華不香華及曼荼羅華等,飲食用石榴汁染作黑色,或作青色,塗香用柏木,阏伽用牛尿,以黑色華及芥子柏木塗香等,各取少分置阏伽中,燒安息香,然芥子油。行者面向南,丁字立,或蹲踞,以嗔恨眼(舉眉斜目齒咬上唇)作色忿怒分明誦之,與忿怒心相應。茲表列大日千手等經軌所說四種修法壇場莊嚴如下:
息災 增益 敬愛 降伏
壇形…圓 方 蓮華 叁角 大日千手軌
色……白 黃 赤 青黑 大日仁王
心……憺泊 悅樂 喜怒 忿怒 大日
眼……慈悲 金剛 明目 嗔怒 略出
慈悲堅固 歡喜開敷 極惡動搖 颦眉破壞 大本教主
慈悲 法 熾盛 忿怒 要目
座法…蓮 吉祥 賢 蹲踞 大日
薩埵 蓮 賢 丁字立 略出
念誦…默 不出聲 出聲 大聲 仁王
時分…從月一日 從月九日 從十六日至 從二十叁日 仁王
至八日 至十五日 二十二日 至月盡日
從一日至 從九日至 從二十四日 從十六日至 要目
八日 十五日 至月盡日 二十叁日
起首…初夜 初日 後夜 日中或夜半 供養儀式
方角…北 東 西 南 略出大日
已上四種法,加鈎召,名五種法。鈎召,又名攝召,用半月形雜色壇,所向方隨行者意樂,又起首用一切時。此五種法,皆有秘印秘明。
叁、十八道法
密教有所謂一尊供養法,實修念誦供養之儀式也。其次第本于印度國俗待大賓之禮,分前供養(十八契印),瑜伽,後供養叁段。十八道者,以十八契印建立之修法,即前供養也。道者,曼荼羅義。十八者,合金剛界九會胎藏界九尊之數。若合攝則成一大曼荼羅,若開列則成十八各大曼荼羅,故曰十八道。又初入學法灌頂道場,投華得緣佛,以此緣佛爲本尊,結誦十八契印及真言,故名十八道。一淨叁業,凡修法初行忏悔法後,必手結蓮…
《佛教各宗大意(黃忏華居士編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