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與科學論文集(梁乃崇等 著)▪P8

  ..續本文上一頁複雜性科學,就變得不一樣了。在電腦裏面我們用一些複雜系統特性給它的時候,這個「人工智慧」就不像我們原先所認爲的那麼差,比如原先我們給它十個規則,它就只是那十規則;但現在它可以學習,可以自己再重組,可以面對你給的問題加以修正,所以這是人工智慧的一項突破,這也是因爲這門複雜科學的發展而産生的。

   再說到「集體智慧」,比方說我們一個人即使天資再怎麼聰明,他能想的和一群人想出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這個「集體智慧」也是電腦發達以後,尤其是網絡系統發達以後産生的。我們都知道網絡可以讓全世界的人在上面同時發表意見,同時構思一個問題,如此就會出現集體智慧。整個網絡上的智慧結晶就是這群人共有的,並不是一個單獨的人所想出來的,所以在「集體智慧」的研究上面也有突破。

   此外還會有一個狀況出現,我們都知道電腦越做越好,一個是超級電腦,另一個就是網路。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情況:比如說一臺超級電腦就像天才一樣,他的能力很高強,可以讓他做很多東西。但是類神經網路是很多臺電腦連在一起,這幾臺電腦之間,因爲有網路連起來,彼此可以互相回饋。也就是說某臺電腦偵測到一個狀況,它可以傳給其它的電腦;其它的電腦處理一下,解決了問題,又再傳給另外的電腦,甚至再傳回來給原來的電腦,是這樣子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如果我們給它一成不變的問題時,這個超級電腦的效率是比較高的;可是給它實際世界的問題時,也就是說問題會變、需要學習等等這些特征的時候,這個類神經網路往往要超過超級電腦。而這個網路要怎樣構建,也和複雜科學研究的有關。

   ㈥複雜來自簡單,簡單來自複雜

   複雜科學所研究的另一個簡單的結論,其中有一個是;複雜來自簡單,簡單來自複雜。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比如說我們單獨看一只鳥,牠的行爲是非常複雜的。像我們要描繪牠生理上的結構時,必須描繪牠腦部的一些反應,牠飛行時有那幾塊肌肉需要動,然後他的神經怎樣分布、血管怎麼分布等等。有人估計,如果把這個宇宙的時間都花光了,讓電腦來模擬一只鳥,要模擬到像真的一樣,都有困難,是複雜到這個程度。可是若用電腦來描述一群鳥的行爲時,反而卻很簡單。他們只給了叁個規則,先在電腦屏幕上用一個一個光點代表一只一只的鳥,他們給這些光點一個規則,譬如說盡量和大環境中的其它物體保持最短的距離,這包括鳥與鳥之間,還有鳥與障礙物之間都算,都要保持最短的距離;再下來就是牠與鄰近的鳥要盡量保持相同的速度;第叁個規則是牠要向集中的鳥群靠過去,但是還是要保持最短的距離。在這叁個規則裏,並沒有提到「群體意識」。我們知道有些哲學家認爲有群體意識,但這裏沒有提到成群結隊,也沒有提到群體意識,可是模擬起來就真的像是一群鳥飛過天空一樣,遇到障礙物的時候會繞過去,完全和真實的情況一樣,分不出來這是電腦模擬的。所以描述一只鳥的行爲雖然十分困難,反過來描寫一群鳥的行爲,叁個規則就決定了,這就是複雜科學的貢獻之一。

   ㈦秩序源于渾沌,渾沌源于秩序

   複雜科學另一個研究是秩序、渾沌和中間的複雜結構。他們認爲秩序是從渾沌中出來的,渾沌也會從秩序中出來;亦即秩序是從毫無秩序中演變來的,而完全毫無秩序也是從秩序中演變而來的。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在廣場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攤販,如果攤販比較少的時候,往往各據一個角落,讓人覺得還很單純。可是攤販一多了以後,就顯得非常零亂,漫無秩序。等到攤販又再多一點以後,他們之間就會有一個新的秩序産生,有人會出來協調,然後變成一個有規模的市場。所以一個市集秩序的形成,其實是從混亂裏面自己産生的;相同的,混亂也是從秩序中産生的。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比如說有一群人在某個地方原先生活好好的,沒有什麼外加的力量幹預,不知天高皇帝遠。後來有人認爲這個小區環境太差了,整個規劃沒有效率,于是就給他一些新的規劃。雖然給了他們一些新秩序,但這些反倒不會讓他們産生秩序。因爲這地方的人認爲那不是他們系統的東西,不認同它,所以就混亂起來。那究竟什麼時候會混亂呢

  混亂之後,什麼時候又會有秩序呢

  前面曾經提過,因爲這些都是開放性的系統,所以它會從某個地方變到另一個地方,又再從那個地方變到其他地方,這和外界對它的輸入和幹擾有關系。究竟怎麼樣可以讓一個系統從有秩序變成渾沌,要給它多少能量、多少幹擾,該怎麼給它,才能讓它轉換,使它從這邊跳到另一邊

  這對我們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政策的厘定,就有一個很大的參考價值在。

   ㈧複雜系統的特性

   —沒有主要作用元

   我們要注意這個複雜系統是不限定生物或者無生物,也就是完全沒有生物的系統,是個複雜系統;而有生物的系統,仍然是個複雜系統,都完全符合這些條件。比如說像我們的大腦,沒有一個神經元是主要控製所有神經元的,也就是沒有一個主腦;就像一群螞蟻在工作的時候,沒有一只在發號施令、在指揮。又像人體的很多結構一樣,大腦並沒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腦細胞可以控製人體其它所有的部份。所以複雜系統沒有一個主要的用處,它的作用都是非常分散的。

   2 組織上有許多不同層次,每一層次均是更高層次的基元

   沒有主要的作用元,看起來就好像很沒有效率。我們都知道分散的系統不會比有結構的系統有效率。我所謂有結構不是指以前我們認爲那種結構很清楚的系統,而是介于有結構和沒有結構之間的系統,看起來沒有效率,但事實上不是。因爲它雖然沒有主要的作用元,但是它會自己組織。我可以舉一個例子,譬如說高速公路在車流量少的時候,可以講是一個很單純的狀況,車子就一部一部地經過;車子再多一點的時候,還是一樣,是屬于一個較均勻的狀況;可是等到車子又再多一點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有車陣的形成,這裏一團,這裏一團,一群一群的車子,這就是結構了;如果車子又再多一些,就開始堵車了,這又是一個均勻的現象。所以爲什麼沒有主要的作用元,反而會變成有組織呢

  這完全是複雜系統的特性。我們知道每部車子和每部車子中間,並沒有人在發號施令,可是當車子塞滿了高速公路到一個密度的時候,組織自然就産生出來了。

   也許有人會想這是因爲是人在開車,人可以對環境産生反應刺激,可以調節,而産生組織。沒有錯,人是一個複雜性系統,他會預期、會回饋,所以如果前面的車子開慢了,後面的自然就跟著開慢。這個組織會有許多不同的層次,每個層次都是更高層次的基本組織,而同一個層次的組織都是平行的,都是這種平行的作用元;亦即沒有誰是發號施令的人,它是一整片的。

   3 累積相當的經驗後,會不斷修正重組其基本單位:

   如果這個系統累積了相當的經驗,就會修改其基本單位的功能形式。就像所有的生物遇到環境改變,它的基因就會突變。

   4 所有的複雜系統均可以預期未來:

   所有的複雜系統都可以預期未來。所謂預期,不一定能預知正確;但是對將來可能會怎麼樣,會有一個預期,也就是有應變的能力。這種能力不見得屬于生物性,無生物性也有辦法做到這一步。

   5 複雜系統通常均有許多利基,使每個作用體均占一席之地:

   這一點也是很有趣的,複雜系統有許多好處、利基,讓每一個作用體都會占到一席之地。爲什麼要提這一點呢

  因爲這些科學家在電腦上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模擬社會的狀況,人究竟要互相信任,這個社會才會發展得好

  還是互相猜疑,這個社會才會發展得好

  他們模擬出來的結果是人是要站在互信的狀況下,才有許多的利基,每個人都可以占到一席之地,這個社會才是一個最好的狀況。

   6 遠離平衡的狀態(平衡等于死亡)

   我們通常會認爲這個社會處在平穩均勻的狀況是比較好的,所以我們常常有一個均富的思想,認爲應該讓我們這個社會中所有的人都均富,每個人都讓他一樣有錢——但從複雜性系統來講,這是一個荒謬的想法。如果把每個人都弄成均富,故意讓貧富差距縮小,這是不對的。要點是不應在乎富者愈富,而應在乎貧者能富(窮人想翻身時,機會及資源不致被霸占,只要努力,每個人都能有錢)。均富的社會其實就是死亡的社會。如果財富真正的均勻了,怎麼會有貧富的觀念呢

  這個社會又怎麼會有創造的動力呢

  

   ㈨自生系統

   複雜科學又研究出另外一個系統,是比較奇特的,就是所謂「自生性的系統」。這個系統的特征就是有一個完整的邊界,而這個邊界卻都是通透的——這其實就是生物體的細胞!我們研究所有生命的現象,必定會把所有生物的行爲都包容進來了,這個生物的系統也是複雜性的系統。

   ㈩結論

   複雜科學研究了這麼多課題,有這麼多的貢獻,其主要的研究對象和範圍,可以歸納成以下兩點:

   1 它是一個研究集體現象的科學,不是研究個體的科學。我們可以看到它都是研究一個整體、一個群體,沒有看到單獨研究一個個體的。

   2 它研究的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也就是系統和系統之間有訊息的交換、能量的交換,有交互作用,絕對不是研究封閉孤立的系統。

   叁、從佛法的角度來討論複雜科學

   ㈠時間的起源及特性

   我剛才提到複雜科學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重新解釋,普裏戈金提出對時間的看法,他認爲如果我們把時間畫成一個作標軸(見圖二),左邊如果是一個事件的話,當一個複雜系統産生的時候,時間從零開始算。比如這個系統一路演變過來,到第一個分岔的地方就有兩種可能,他就選擇上邊這條路,不選下面這一條路;如果他選了下面這條路,就還有其它可能的發展——可是他沒…

《佛學與科學論文集(梁乃崇等 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