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复杂性科学,就变得不一样了。在电脑里面我们用一些复杂系统特性给它的时候,这个「人工智慧」就不像我们原先所认为的那么差,比如原先我们给它十个规则,它就只是那十规则;但现在它可以学习,可以自己再重组,可以面对你给的问题加以修正,所以这是人工智慧的一项突破,这也是因为这门复杂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
再说到「集体智慧」,比方说我们一个人即使天资再怎么聪明,他能想的和一群人想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这个「集体智慧」也是电脑发达以后,尤其是网络系统发达以后产生的。我们都知道网络可以让全世界的人在上面同时发表意见,同时构思一个问题,如此就会出现集体智慧。整个网络上的智慧结晶就是这群人共有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人所想出来的,所以在「集体智慧」的研究上面也有突破。
此外还会有一个状况出现,我们都知道电脑越做越好,一个是超级电脑,另一个就是网路。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情况:比如说一台超级电脑就像天才一样,他的能力很高强,可以让他做很多东西。但是类神经网路是很多台电脑连在一起,这几台电脑之间,因为有网路连起来,彼此可以互相回馈。也就是说某台电脑侦测到一个状况,它可以传给其它的电脑;其它的电脑处理一下,解决了问题,又再传给另外的电脑,甚至再传回来给原来的电脑,是这样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我们给它一成不变的问题时,这个超级电脑的效率是比较高的;可是给它实际世界的问题时,也就是说问题会变、需要学习等等这些特征的时候,这个类神经网路往往要超过超级电脑。而这个网路要怎样构建,也和复杂科学研究的有关。
㈥复杂来自简单,简单来自复杂
复杂科学所研究的另一个简单的结论,其中有一个是;复杂来自简单,简单来自复杂。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我们单独看一只鸟,牠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像我们要描绘牠生理上的结构时,必须描绘牠脑部的一些反应,牠飞行时有那几块肌肉需要动,然后他的神经怎样分布、血管怎么分布等等。有人估计,如果把这个宇宙的时间都花光了,让电脑来模拟一只鸟,要模拟到像真的一样,都有困难,是复杂到这个程度。可是若用电脑来描述一群鸟的行为时,反而却很简单。他们只给了三个规则,先在电脑屏幕上用一个一个光点代表一只一只的鸟,他们给这些光点一个规则,譬如说尽量和大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保持最短的距离,这包括鸟与鸟之间,还有鸟与障碍物之间都算,都要保持最短的距离;再下来就是牠与邻近的鸟要尽量保持相同的速度;第三个规则是牠要向集中的鸟群靠过去,但是还是要保持最短的距离。在这三个规则里,并没有提到「群体意识」。我们知道有些哲学家认为有群体意识,但这里没有提到成群结队,也没有提到群体意识,可是模拟起来就真的像是一群鸟飞过天空一样,遇到障碍物的时候会绕过去,完全和真实的情况一样,分不出来这是电脑模拟的。所以描述一只鸟的行为虽然十分困难,反过来描写一群鸟的行为,三个规则就决定了,这就是复杂科学的贡献之一。
㈦秩序源于浑沌,浑沌源于秩序
复杂科学另一个研究是秩序、浑沌和中间的复杂结构。他们认为秩序是从浑沌中出来的,浑沌也会从秩序中出来;亦即秩序是从毫无秩序中演变来的,而完全毫无秩序也是从秩序中演变而来的。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广场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摊贩,如果摊贩比较少的时候,往往各据一个角落,让人觉得还很单纯。可是摊贩一多了以后,就显得非常零乱,漫无秩序。等到摊贩又再多一点以后,他们之间就会有一个新的秩序产生,有人会出来协调,然后变成一个有规模的市场。所以一个市集秩序的形成,其实是从混乱里面自己产生的;相同的,混乱也是从秩序中产生的。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比如说有一群人在某个地方原先生活好好的,没有什么外加的力量干预,不知天高皇帝远。后来有人认为这个小区环境太差了,整个规划没有效率,于是就给他一些新的规划。虽然给了他们一些新秩序,但这些反倒不会让他们产生秩序。因为这地方的人认为那不是他们系统的东西,不认同它,所以就混乱起来。那究竟什么时候会混乱呢
混乱之后,什么时候又会有秩序呢
前面曾经提过,因为这些都是开放性的系统,所以它会从某个地方变到另一个地方,又再从那个地方变到其他地方,这和外界对它的输入和干扰有关系。究竟怎么样可以让一个系统从有秩序变成浑沌,要给它多少能量、多少干扰,该怎么给它,才能让它转换,使它从这边跳到另一边
这对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政策的厘定,就有一个很大的参考价值在。
㈧复杂系统的特性
—没有主要作用元
我们要注意这个复杂系统是不限定生物或者无生物,也就是完全没有生物的系统,是个复杂系统;而有生物的系统,仍然是个复杂系统,都完全符合这些条件。比如说像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神经元是主要控制所有神经元的,也就是没有一个主脑;就像一群蚂蚁在工作的时候,没有一只在发号施令、在指挥。又像人体的很多结构一样,大脑并没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脑细胞可以控制人体其它所有的部份。所以复杂系统没有一个主要的用处,它的作用都是非常分散的。
2 组织上有许多不同层次,每一层次均是更高层次的基元
没有主要的作用元,看起来就好像很没有效率。我们都知道分散的系统不会比有结构的系统有效率。我所谓有结构不是指以前我们认为那种结构很清楚的系统,而是介于有结构和没有结构之间的系统,看起来没有效率,但事实上不是。因为它虽然没有主要的作用元,但是它会自己组织。我可以举一个例子,譬如说高速公路在车流量少的时候,可以讲是一个很单纯的状况,车子就一部一部地经过;车子再多一点的时候,还是一样,是属于一个较均匀的状况;可是等到车子又再多一点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有车阵的形成,这里一团,这里一团,一群一群的车子,这就是结构了;如果车子又再多一些,就开始堵车了,这又是一个均匀的现象。所以为什么没有主要的作用元,反而会变成有组织呢
这完全是复杂系统的特性。我们知道每部车子和每部车子中间,并没有人在发号施令,可是当车子塞满了高速公路到一个密度的时候,组织自然就产生出来了。
也许有人会想这是因为是人在开车,人可以对环境产生反应刺激,可以调节,而产生组织。没有错,人是一个复杂性系统,他会预期、会回馈,所以如果前面的车子开慢了,后面的自然就跟着开慢。这个组织会有许多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是更高层次的基本组织,而同一个层次的组织都是平行的,都是这种平行的作用元;亦即没有谁是发号施令的人,它是一整片的。
3 累积相当的经验后,会不断修正重组其基本单位:
如果这个系统累积了相当的经验,就会修改其基本单位的功能形式。就像所有的生物遇到环境改变,它的基因就会突变。
4 所有的复杂系统均可以预期未来:
所有的复杂系统都可以预期未来。所谓预期,不一定能预知正确;但是对将来可能会怎么样,会有一个预期,也就是有应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见得属于生物性,无生物性也有办法做到这一步。
5 复杂系统通常均有许多利基,使每个作用体均占一席之地:
这一点也是很有趣的,复杂系统有许多好处、利基,让每一个作用体都会占到一席之地。为什么要提这一点呢
因为这些科学家在电脑上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模拟社会的状况,人究竟要互相信任,这个社会才会发展得好
还是互相猜疑,这个社会才会发展得好
他们模拟出来的结果是人是要站在互信的状况下,才有许多的利基,每个人都可以占到一席之地,这个社会才是一个最好的状况。
6 远离平衡的状态(平衡等于死亡)
我们通常会认为这个社会处在平稳均匀的状况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常常有一个均富的思想,认为应该让我们这个社会中所有的人都均富,每个人都让他一样有钱——但从复杂性系统来讲,这是一个荒谬的想法。如果把每个人都弄成均富,故意让贫富差距缩小,这是不对的。要点是不应在乎富者愈富,而应在乎贫者能富(穷人想翻身时,机会及资源不致被霸占,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有钱)。均富的社会其实就是死亡的社会。如果财富真正的均匀了,怎么会有贫富的观念呢
这个社会又怎么会有创造的动力呢
㈨自生系统
复杂科学又研究出另外一个系统,是比较奇特的,就是所谓「自生性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特征就是有一个完整的边界,而这个边界却都是通透的——这其实就是生物体的细胞!我们研究所有生命的现象,必定会把所有生物的行为都包容进来了,这个生物的系统也是复杂性的系统。
㈩结论
复杂科学研究了这么多课题,有这么多的贡献,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可以归纳成以下两点:
1 它是一个研究集体现象的科学,不是研究个体的科学。我们可以看到它都是研究一个整体、一个群体,没有看到单独研究一个个体的。
2 它研究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就是系统和系统之间有讯息的交换、能量的交换,有交互作用,绝对不是研究封闭孤立的系统。
三、从佛法的角度来讨论复杂科学
㈠时间的起源及特性
我刚才提到复杂科学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新解释,普里戈金提出对时间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我们把时间画成一个作标轴(见图二),左边如果是一个事件的话,当一个复杂系统产生的时候,时间从零开始算。比如这个系统一路演变过来,到第一个分岔的地方就有两种可能,他就选择上边这条路,不选下面这一条路;如果他选了下面这条路,就还有其它可能的发展——可是他没…
《佛学与科学论文集(梁乃崇等 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