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与科学论文集(梁乃崇等 著)▪P9

  ..续本文上一页有选,他选择上面这一条。遇到第二个分叉点这里,他又可以做选择的时候,他选其中一条路,不选其它两条路……,这样子一路下来。像一个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先发生了一个事件,他们做了一个处理;然后遇到一个危机,他们也做了一个处理;后来又遇到一件特别的事情,他们又做了处理——我们会想知道为什么他会选这条,不选另一条

  原因就是刚才我们曾提过的,复杂性的系统都有许多平行作用的单元,它所有的运作都是经过那些正、反性的回馈所产生的。这些回馈带给这个系统一些讯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这些讯息对于他们的选择是有影响性的。譬如说这个国家在以前曾经发生过什么重大的事情,下一次遇到类似的状况,它的选择势必要受到影响。这个选择往往不只一个,而有许多个,所以如果选择这个,另一边的发展就不会发生;也就是在时间的历程里面,没有被选择的可能的就消失了。所以从这些事情会分叉的过程来看,时间是不可能倒回去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从这里再追溯回去,所以普里戈金认为每一个系统有它内生的时间。

   图二 (图略)

   在这个图(指图二右边)上,每一个时间用一个一个箭头代表,这个比较大的箭头是这些小系统的一个母系统的时间;这些系统的时间合在一起,就结合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如果从这个图形来看,这个复杂性的科学探讨时间为什么不可逆,是因为这些事件存在分叉状况,所以回不去。另外一个理由是热力学的第二定理,所以时间是不可逆的。至于时间是怎么产生的呢

  他们还没有办法做解释,只是把时间看成是一个有向性的向量,但没有办法解释时间究竟是从那里来的。

   从这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时间和事件的图有点像历史;而依我的看法,则更像是佛法讲的阿赖耶识(第八识)。佛经上有一句话说:「阿赖耶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们这个世界有所谓的因果问题,像我们先做了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会影响下一件事情。比如说我们做了一件坏事会得到报应,报应可能有好几种情况,为什么结果是这样子,而其它情况不会发生呢

  这些不会发生的事情,在普里戈金的观点里面就消失了;可是在我们心灵里面,虽然这些事情没有发生,只是沿着这条路走,但它仍然对我们有影响。因为我们的心是一个整体,不是我们所走过的支离破碎的道略而已,所以其实还包括了没有发生的事情。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当然对我们有影响,但是这些没有发生的事情,还是对我们有影响,因为整个系统的特性就埋藏在里面;如果我们遇到下一个选择点的时候,这些还是对我们有影响的。所以普里戈金的时间观念,从我们学佛的人的观点来看,其实还只是个片断而已。阿赖耶识虽只是我们心灵中的一部份,但所包含的内容已经比复杂科学广大很多。

   ㈡生命及非生命的分界何在

  

   复杂科学还提出一个问题,比如有人就问:电脑病毒算不算是生物

  因为它可以有生物的特性,像它可以繁殖,可以适应不同的程序环境,可以改变自己等等,如此一来科学家就搞不懂这个电脑病毒究竟是不是生物

  我们可以看这个图(见图三),比如右边这里是一条有生命的虫,左边则是一个物质分子。在单独一个的时候,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物质中间差别是非常大的,可以一眼就望出其中的差别;可是一大群虫和一大团分子之间的群体行为则是分不出来的,就是说特性是一样的。亦即如果从整个群体来看,生物和物质中间是没办法分清楚的:生物这边会有什么性质,另一边物质也会有什么性质,分不出来,竟然特性一样;可是从个体来看,差异就很大。如果我们把这二者混合在一起,性质也是一样;亦即生物这边如果是人,而物质那边是我们的世界,人住在这世界里,这三个根本是同一性质,分不出来。所以会变成这个状况,是这些科学家搞不清楚有什么问题在。我觉得他们没有看清楚的一点就是:这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如果用一个很大的整体族群观点来看,其性质是一样的。亦即生物和无生物之间还是有共通的性质存在,只是必须要在整体的状况下这个性质才会明显;如果数目不多,或只是个体,很清楚就可以区别,这是有生命的,那是没有生命的。

   图三 (图略)

   ㈢浑沌与秩序

   我们这个世界从有秩序变成混乱,到最后会趋向败亡。这种状况,我们佛法是用成、住、坏、空来看:一个世界有成的时候;有住的时候;有坏的时候;也有空的时候——这是由秩序到混乱的过程。反过来说,这个世界从没有中又生出来了,如此循环不已。重点就是这是个开放的系统,有个母系统比它高,在这个母系统之下,才能定义这个世界。我们的世界也是个开放的系统,有一个超过我们居住的这个物质世界存在。

   ㈣因果论

   我们都知道牛顿的物理学是这样的:比如说我给了一个卫星的特征,又给了它现在的位置,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星球的未来轨道是什么,过去的轨道又是什么——这是牛顿的「因果论」。但复杂性科学的「因果论」不太一样,就是我们做了这个决定以后,它会走这条路;做了另一个决定以后,它就走那条路。这里有这么多可能性,我们不能预期下一步走到分叉点这里的时候会选到哪一条路。换句话说,复杂系统告诉我们:未来是不能预测的,也就是不能够明显预测出将来会怎么走,没有办法清楚预测未来是什么;但是如果要预测,我们可以预测整个系统的行为,也就是这整个系统我们知道有这些分岔在,但是它要走那一条,我们不知道,这是复杂系统的「因果论」。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如果我们对时间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反省之后,可以知道事情是从这里发展到第一个分叉点,做了一个选择后,又跑到第二个分叉点;这里再做一个选择,又跑到第三个分叉点(参看图二)。比如说我做了一个决定,它会影响到未来;至于为什么我在这里做这样的决定

  其实这又是受到过去的影响。如果我们现在的视野只局限在某一点的时候,我们会想过去是过去,未来是未来;如果有办法整条线都看清楚,或者所有路径都看清楚,那么当我们在某一点这里做了一个选择的时候,过去、现在、未来对我们来讲其实是同一件事情;亦即过去、现在、未来对我们来讲,没有顺序的差别,只是同一件事情的一连串演变而已。比如说你现在告诉我你做了一个决定,我马上就知道你将来会怎么样,而你过去一定是如何;也就是说你过去做的一些事情和你现在做的决定,以及你未来结果会如何,是同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在这个选择点上,可以先问如果走这一条会怎么样,走那一条会怎么样,走另一条又会怎么样;得到的结果当然不同,而你决定走其中这一条。总之,如果你了解时间的本质,整个路径都是同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修佛法的人可以预知未来,有预知未来的神通,也有知道过去的神通。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是怎样的呢

  那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他为什么会预知呢

  如果在分叉的地方可以知道你选哪一条,结果就会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若走另外一条路,他的预测就不会实现。这可以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就是算命,如果你去算命,算命先生就会告诉你,你将来的情况一定很不好,是怎样的状况,最后问你要不要改运

  你说:如果你讲的是对的,那一定很准确啰!是不会变的,既然不会变,你怎么问我要不要改运

  ——如果他原先讲的是正确的,改运一定没有用;因为这个既然可以改,就表示他说的不一定会实现。所以未来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分岔的地方不能预测。你做了选择以后,当然可以知道将来是怎么样的;但是你还没有做选择的时候,或者你另外做选择的时候,就不能够预测究竟将来会走哪一条路。虽然无法正确预知未来会走哪条路,但是你可以知道走那一条路的机率比较大,因为这个可能性是系统内生特性的关系,系统一产生的时候,注定就是如此。所以像在医学上有很多现象,比如产妇在生头一胎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在生第二胎的时候,也容易遇到相同的问题,我们这个世界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是这样。比如第一次遇到的问题怎么处理,第二次再遇到,差不多也会采取类似的模式,所以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㈤最终母系统不可定义

   最后,最终的母系统是不可定义的,因为它都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如果它的母系统是可以被定义,只要它一被定义,那个系统就不是一个完全开放性的系统,所以最后的母系统没有办法定义。这就好像我们佛法里面常讲的,最后的这个东西(指「知者」、「本来面目」)是不可被知的,不可被定义的,有这个味道在。但是复杂科学这个不可定义,和我们修行上所描述的「知者」、「本来面目」不可被知、不可被说的状况又不一样。这些科学家在讨论一个复杂系统的行为时,一定先有它的母系统,这个母系统一定要先存在,在这个母系统下面,才能定义及讨论这些开放性子系统的行为,还有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但是根本的母系统他们不能够定义,只能讨论下面子系统的行为,所以才有这个性质出来。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复杂科学研究的是一个被知的世界,尽管他们想要研究一个整体的东西,但他们研究的还是一个被知的世界,也就是我们心灵能够知道的世界。而无论「知者」和「被知」的世界,都是佛法要了解的。

   四、修行与复杂系统

   我们可以从复杂系统的研究成果来看和修行有什么关系。我刚才提到既然我们人是一个复杂系统,我们的心灵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那我们究竟能从复杂性科学得到什么修行上的启示

  

   ㈠如欲永远改变一系统,必须改变其构造。

   复杂科学得到一个规则,就是如果你要永远改变一个系统,必须改变它的架构;如果不改变,这个系统虽然改变了,可是它的本质变不了。所以我们如果要修行,就是要把我们的不好的习性彻底…

《佛学与科学论文集(梁乃崇等 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