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像,用手燒一支香、供一朵花,這些都是「依他起」。這種種「依他起」的念佛法門,向前能降服你的忘想,向後能開啓你的智慧;妄念若能持續不生,淨念即能相繼,于是智慧便能生起,真理就現在眼前。這個就是「叁自性」與念佛的直接關系,這裏面因爲「遍計所執」限于有情凡夫,而「圓成實」限于聖人,所以「依他起」就格外地重要,因爲如前所說的,「依他起」是通于凡夫與聖人的。
佛法中「依他起」是因緣所生,就是因種種條件而有的。那麼這生死輪回從哪而來?當然我們說是無明造業,但是無明從哪而來的?一直追究下去,就發覺無明就是因爲沒有智慧,若能夠把無明的根找到以後,就容易開悟了。這就是「擒賊擒王」的道理,王抓到以後,小羅喽就不會造反了,念佛製心的道理也是這樣。這佛法講生死輪回也好,成佛做主也好,與「依他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藉唯識宗破妄顯真的偈子爲例來解釋,「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生死輪回就是從過去無始以來,一個一個的業層層束縛而造成的。業是什麼?就是一個因,一個條件,就是佛法講的一個種子。我們凡夫的起惑造業而至生死輪回,就是染汙的「依他起」,換句話說,順著十二因緣流轉,就是生死輪回;逆著十二因緣走的話,就能成佛做主。這裏面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一切法的「無始時來界」,這個界就是因,就是這「依他起」所依的一個條件。像平常有句話說,小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好人像好人,跟壞人像流氓。爲什麼呢?因爲環境所造成的。我們凡夫的心理就是自己做不了主,被環境所困擾,學佛以後就能隨清淨業,不隨染汙業,亦即不隨染汙的因緣,而隨清淨的因緣去修行,離開生死而趨向于解脫道,這個就是「依他起」的作用。
這裏不太容易理解,其實一切法不管世間法也好,佛法也好,都是靠業而來的,業有很多形態與變化,因爲有「無始時來界」,這是一切法所依,所以有六道輪回與涅槃證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說穿了就是「依他起」,就是因緣所生法,也就是清淨的緣起就成佛,染汙的緣起就是凡夫,很好懂的。念佛修行就是設法把染汙消除,把清淨顯發出來,若淨念相續,那就能成佛做主。這個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依他起」通于染汙,也通于清淨,我們念佛就是藉好的「依他起」,向佛的淨界去走。
賴耶識與淨土
下面接著講賴耶識與淨土。阿賴耶識是唯識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一點明白以後,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學佛法要覺悟,覺悟什麼?就是要覺察、覺悟宇宙人生。「察」就是觀察,但只觀察沒有用,還要覺悟。「悟」是什麼呢?就是真正面對它,了解它,不是只是知道而已,而是自己看到了,這就是「悟」的境界。「察」僅是觀察,觀察不能叫「悟」,只是了解而已,光是了解不能看到,不能現在眼前;覺悟了,成佛了,不但能覺察,而且也覺悟了。那麼,爲什麼念佛可以去淨土?這還得根據阿賴耶識來說明。
阿賴耶識爲「主體」意義
阿賴耶識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我們的神經中樞或精神主體,是生死輪回的主體,也是我們成佛作主的主體,當然生死輪回是妄心作用,成佛作主卻是真心顯現。不管是妄心也好,真心也好,都與阿賴耶識有關,當然與念佛有關的地方,講的是妄心、凡夫心。這就是下面非常重要的一段文所要交待的,「衆生迷如來藏,成第八識,執持一切有漏染種,建立九界生死依、正二報」,提綱契領地說明了我們凡夫對如來藏的迷惑。怎麼迷惑呢?就是把妄心認爲是真心。
如來藏就是真心,如來就是佛,雖然凡夫也有如來藏,但被煩惱纏縛了,好比金礦裏面有金子,但也有沙土,不是純金;又好比月亮被烏雲覆蓋了,不能顯現它的光明,但只是蓋覆、藏覆了而已,並沒有減少。所以你看禅宗的「六祖檀經」,慧能一開悟以後,他就說「何其自性本來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無去來,何其自性能生萬物」,這幾個「何其::、何其::」是什麼意思?就是「到現在才知道真心是什麼」,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生萬物」不是上帝創造萬物的意思,它是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是我們凡夫迷如來藏,就好比太陽或月亮在虛空裏面,被雲霧所覆蓋住了,不能顯現原有的光芒。現在我們學佛了以後,才知道每一個人有清淨如來的智慧,但是迷它以後呢,就成了凡夫,也就是說,無明覆蓋了清淨如來的智慧,就成了第八識。那麼,這個第八識到底是什麼呢?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的阿賴耶識。
這個第八識或阿賴耶識很不容易了解,因爲它藏在很裏面。如果你說這就是靈魂嘛,就是我嘛,這下糟糕了,你變成又起「我執」了,本來沒有我,現在變成有我,這是頭上安頭了。在這個地方不講靈魂,當然在其它地方,儒教、道教、或其它西方宗教裏面,認爲這個第八識就是「靈」。但是他們說的「靈」是什麼?他們說「靈」是由上帝來的,上帝抓一把泥土,呵一口氣,變成一個「靈」。你們信不信?佛法裏不是這樣講,這個「靈」是不錯,人爲萬物之靈,但是人的「靈」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心」。心在什麼地方?在心髒嗎?不是的,這只是肉團心。佛法講的「靈」是第八識,亦即是阿賴耶識,它有很多特殊作用,我們下面會一一分析,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潛在意識的一個精神主體,而這個主體本身,就唯識的說法是不會滅的。
阿賴耶識執持根身不壞
阿賴耶識能夠執持根身不壞。根就是我們的六根,身是身體,或我們的身體叫根身也可以。根身只代表我們的身體,包括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能保持一個人活活潑潑的,能講話,能思維。阿賴耶識執持根身不壞,就是說當一個人剛死的時候,他並沒有壞,他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聽,鼻子不能嗅,舌頭不能嘗,身體沒有感覺,到最後甚至沒有一點體溫,前五根已經沒有了,可是第六意識還沒有走,他還沒有斷氣。假定說前五識、第六、第七識、到最後第八識也走了,這時候這個人可說烏乎哀哉死透了。爲什麼呢?因爲神經中樞已經離開他的身體了,阿賴耶識再也不能執持這根身就是我,那就是真正地死亡了。
「八識規矩頌」有一句話「去後先來做主公」,說的就是一個人死了,眼睛、耳朵、鼻子、舌頭一個個地失去作用,但第八識永遠是最後一個走的,「去後」,最後走;來呢,先來投胎,「來先」嘛。有情凡夫要「做主公」很困難,就像夫妻結婚了,生孩子,但有些人好些年了,都沒有生孩子,爲什麼呢?等父母親因緣來,自己作不得主。投胎也是靠緣,不能隨便找個父母,因爲沒有這個條件嘛。簡單一點地說,人死了以後成了「中陰身」,飄飄蕩蕩,好不難過,看到有緣的父母在交合的時候,業力就起作用了。假如他與母親有緣,就喜歡母親,討厭父親,這個小孩就投胎成男孩;假如他與父親有緣,就歡喜父親,討厭母親,于是投胎成了個女孩。爲什麼?異性相吸,同性相斥,業力就這樣把他拉住了。在這個投胎的時候,首先來的就是阿賴耶識,「去後來先」,是業力牽引他來這個世界上投胎,不管是男胎或女胎,他自己並做不得主。凡夫、聖人投胎雖然都是如此,但是聖人境界沒有染汙在裏面,他能「做主公」依正念而來,只是藉父母的緣而已,他應他自己的因,並沒有邪念,這是聖人和凡夫的不同。死亡後再投胎就好比換房子一樣,房子壞了,就離開,再換一個新的嘛,但是這個不這麼容易,我們換換看,不容易換啊,因爲我們凡夫都有男女感情的念,無法「做主公」。
凡夫死亡與投胎,這麼一個精神主體永遠不斷。這個主體,一到胎裏面,在母親的十月懷胎過程中,它就能執持根身不壞,細胞由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有身根而後有六根,有六根以後就呱呱落地了,成爲一個人。出生以前,他也是一個人,不過沒出來而已,出來以後,他從生到老這幾十年當中,前六識有時候睡覺不生起,不看、不聽、也不想了,但第七識和第八識卻潺潺相續不斷,一個「思量」,一個「集起」,這個東西佛法講有「恒常」,的確是有的,這個境界比教深一點。爲什麼能「恒常」呢?因爲阿賴耶識有一個「藏識」,「藏」是什麼呢?就是「含藏」,本來就有,不需要造作出來,也就是「能藏、所藏、執藏」的意思,它能夠一直保持根身不變,從生到死。
阿賴耶識執持種子
阿賴耶識能執持種子。什麼叫種子?不是花種子、麥種子,這只是假借外物來比喻人也有種子。什麼種子?譬如每天來聽經,即是種個種子,那麼種在那兒呢?種在八識田中。當然每天看到的、聽到的、嘗到的東西都是種子,換句話說,每一天所吸收的許多知識、能力、經驗,第八藏識都能把它保持住,不漏失掉,雖然第六意識在睡覺時,什麼都不知道了,但依靠著阿賴耶識,第二天他還能記得前一天的事,而且不但是前一、兩天,不管多少年前的事情,他都能記得,甚至于過去生中的事情,他也不會忘記。爲什麼呢?因爲有第八識保持種子不失。這像什麼呢?就像我們接受外界的熏習以後,它有一個影響,而這個影響用現在的話說,就是 energy,就是能量。不要看原子能很小,但爆炸的力量很大,熏習也是一樣。爲什麼呢?因爲熏習下來很多的知識、精力、能力,能夠保持在一生當中使用不斷。
種子雖然有很多,各各不同,但是可以歸納爲兩種:一個是名言,一個是業種。什麼是名言呢?譬如說,我們熏習了很多語言,你看,一個人又懂英文,又懂日文,又懂西班牙話,怎麼那麼聰明啊?這就是所熏習的名言,也就是語言、文字,從生下來,幾乎天天學,學得太多了,所以你的腦筋有很多的東西,不會忘記。譬如你們來聽講經說法,爲什麼不會忘記呢?因爲你每天聽,每天熏習,把佛法的知識、概念,在…
《唯識與淨土(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