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净土(一)▪P4

  ..续本文上一页像,用手烧一支香、供一朵花,这些都是「依他起」。这种种「依他起」的念佛法门,向前能降服你的忘想,向后能开启你的智慧;妄念若能持续不生,净念即能相继,于是智慧便能生起,真理就现在眼前。这个就是「三自性」与念佛的直接关系,这里面因为「遍计所执」限于有情凡夫,而「圆成实」限于圣人,所以「依他起」就格外地重要,因为如前所说的,「依他起」是通于凡夫与圣人的。

  佛法中「依他起」是因缘所生,就是因种种条件而有的。那么这生死轮回从哪而来?当然我们说是无明造业,但是无明从哪而来的?一直追究下去,就发觉无明就是因为没有智慧,若能够把无明的根找到以后,就容易开悟了。这就是「擒贼擒王」的道理,王抓到以后,小罗喽就不会造反了,念佛制心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佛法讲生死轮回也好,成佛做主也好,与「依他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藉唯识宗破妄显真的偈子为例来解释,「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生死轮回就是从过去无始以来,一个一个的业层层束缚而造成的。业是什么?就是一个因,一个条件,就是佛法讲的一个种子。我们凡夫的起惑造业而至生死轮回,就是染污的「依他起」,换句话说,顺着十二因缘流转,就是生死轮回;逆着十二因缘走的话,就能成佛做主。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一切法的「无始时来界」,这个界就是因,就是这「依他起」所依的一个条件。像平常有句话说,小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好人像好人,跟坏人像流氓。为什么呢?因为环境所造成的。我们凡夫的心理就是自己做不了主,被环境所困扰,学佛以后就能随清净业,不随染污业,亦即不随染污的因缘,而随清净的因缘去修行,离开生死而趋向于解脱道,这个就是「依他起」的作用。

  这里不太容易理解,其实一切法不管世间法也好,佛法也好,都是靠业而来的,业有很多形态与变化,因为有「无始时来界」,这是一切法所依,所以有六道轮回与涅槃证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说穿了就是「依他起」,就是因缘所生法,也就是清净的缘起就成佛,染污的缘起就是凡夫,很好懂的。念佛修行就是设法把染污消除,把清净显发出来,若净念相续,那就能成佛做主。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依他起」通于染污,也通于清净,我们念佛就是藉好的「依他起」,向佛的净界去走。

  赖耶识与净土

  下面接着讲赖耶识与净土。阿赖耶识是唯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点明白以后,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学佛法要觉悟,觉悟什么?就是要觉察、觉悟宇宙人生。「察」就是观察,但只观察没有用,还要觉悟。「悟」是什么呢?就是真正面对它,了解它,不是只是知道而已,而是自己看到了,这就是「悟」的境界。「察」仅是观察,观察不能叫「悟」,只是了解而已,光是了解不能看到,不能现在眼前;觉悟了,成佛了,不但能觉察,而且也觉悟了。那么,为什么念佛可以去净土?这还得根据阿赖耶识来说明。

  阿赖耶识为「主体」意义

  阿赖耶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的神经中枢或精神主体,是生死轮回的主体,也是我们成佛作主的主体,当然生死轮回是妄心作用,成佛作主却是真心显现。不管是妄心也好,真心也好,都与阿赖耶识有关,当然与念佛有关的地方,讲的是妄心、凡夫心。这就是下面非常重要的一段文所要交待的,「众生迷如来藏,成第八识,执持一切有漏染种,建立九界生死依、正二报」,提纲契领地说明了我们凡夫对如来藏的迷惑。怎么迷惑呢?就是把妄心认为是真心。

  如来藏就是真心,如来就是佛,虽然凡夫也有如来藏,但被烦恼缠缚了,好比金矿里面有金子,但也有沙土,不是纯金;又好比月亮被乌云覆盖了,不能显现它的光明,但只是盖覆、藏覆了而已,并没有减少。所以你看禅宗的「六祖檀经」,慧能一开悟以后,他就说「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无去来,何其自性能生万物」,这几个「何其::、何其::」是什么意思?就是「到现在才知道真心是什么」,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生万物」不是上帝创造万物的意思,它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是我们凡夫迷如来藏,就好比太阳或月亮在虚空里面,被云雾所覆盖住了,不能显现原有的光芒。现在我们学佛了以后,才知道每一个人有清净如来的智慧,但是迷它以后呢,就成了凡夫,也就是说,无明覆盖了清净如来的智慧,就成了第八识。那么,这个第八识到底是什么呢?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的阿赖耶识。

  这个第八识或阿赖耶识很不容易了解,因为它藏在很里面。如果你说这就是灵魂嘛,就是我嘛,这下糟糕了,你变成又起「我执」了,本来没有我,现在变成有我,这是头上安头了。在这个地方不讲灵魂,当然在其它地方,儒教、道教、或其它西方宗教里面,认为这个第八识就是「灵」。但是他们说的「灵」是什么?他们说「灵」是由上帝来的,上帝抓一把泥土,呵一口气,变成一个「灵」。你们信不信?佛法里不是这样讲,这个「灵」是不错,人为万物之灵,但是人的「灵」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心」。心在什么地方?在心脏吗?不是的,这只是肉团心。佛法讲的「灵」是第八识,亦即是阿赖耶识,它有很多特殊作用,我们下面会一一分析,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潜在意识的一个精神主体,而这个主体本身,就唯识的说法是不会灭的。

  阿赖耶识执持根身不坏

  阿赖耶识能够执持根身不坏。根就是我们的六根,身是身体,或我们的身体叫根身也可以。根身只代表我们的身体,包括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能保持一个人活活泼泼的,能讲话,能思维。阿赖耶识执持根身不坏,就是说当一个人刚死的时候,他并没有坏,他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听,鼻子不能嗅,舌头不能尝,身体没有感觉,到最后甚至没有一点体温,前五根已经没有了,可是第六意识还没有走,他还没有断气。假定说前五识、第六、第七识、到最后第八识也走了,这时候这个人可说乌乎哀哉死透了。为什么呢?因为神经中枢已经离开他的身体了,阿赖耶识再也不能执持这根身就是我,那就是真正地死亡了。

  「八识规矩颂」有一句话「去后先来做主公」,说的就是一个人死了,眼睛、耳朵、鼻子、舌头一个个地失去作用,但第八识永远是最后一个走的,「去后」,最后走;来呢,先来投胎,「来先」嘛。有情凡夫要「做主公」很困难,就像夫妻结婚了,生孩子,但有些人好些年了,都没有生孩子,为什么呢?等父母亲因缘来,自己作不得主。投胎也是靠缘,不能随便找个父母,因为没有这个条件嘛。简单一点地说,人死了以后成了「中阴身」,飘飘荡荡,好不难过,看到有缘的父母在交合的时候,业力就起作用了。假如他与母亲有缘,就喜欢母亲,讨厌父亲,这个小孩就投胎成男孩;假如他与父亲有缘,就欢喜父亲,讨厌母亲,于是投胎成了个女孩。为什么?异性相吸,同性相斥,业力就这样把他拉住了。在这个投胎的时候,首先来的就是阿赖耶识,「去后来先」,是业力牵引他来这个世界上投胎,不管是男胎或女胎,他自己并做不得主。凡夫、圣人投胎虽然都是如此,但是圣人境界没有染污在里面,他能「做主公」依正念而来,只是藉父母的缘而已,他应他自己的因,并没有邪念,这是圣人和凡夫的不同。死亡后再投胎就好比换房子一样,房子坏了,就离开,再换一个新的嘛,但是这个不这么容易,我们换换看,不容易换啊,因为我们凡夫都有男女感情的念,无法「做主公」。

  凡夫死亡与投胎,这么一个精神主体永远不断。这个主体,一到胎里面,在母亲的十月怀胎过程中,它就能执持根身不坏,细胞由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有身根而后有六根,有六根以后就呱呱落地了,成为一个人。出生以前,他也是一个人,不过没出来而已,出来以后,他从生到老这几十年当中,前六识有时候睡觉不生起,不看、不听、也不想了,但第七识和第八识却潺潺相续不断,一个「思量」,一个「集起」,这个东西佛法讲有「恒常」,的确是有的,这个境界比教深一点。为什么能「恒常」呢?因为阿赖耶识有一个「藏识」,「藏」是什么呢?就是「含藏」,本来就有,不需要造作出来,也就是「能藏、所藏、执藏」的意思,它能够一直保持根身不变,从生到死。

  阿赖耶识执持种子

  阿赖耶识能执持种子。什么叫种子?不是花种子、麦种子,这只是假借外物来比喻人也有种子。什么种子?譬如每天来听经,即是种个种子,那么种在那儿呢?种在八识田中。当然每天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东西都是种子,换句话说,每一天所吸收的许多知识、能力、经验,第八藏识都能把它保持住,不漏失掉,虽然第六意识在睡觉时,什么都不知道了,但依靠着阿赖耶识,第二天他还能记得前一天的事,而且不但是前一、两天,不管多少年前的事情,他都能记得,甚至于过去生中的事情,他也不会忘记。为什么呢?因为有第八识保持种子不失。这像什么呢?就像我们接受外界的熏习以后,它有一个影响,而这个影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energy,就是能量。不要看原子能很小,但爆炸的力量很大,熏习也是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熏习下来很多的知识、精力、能力,能够保持在一生当中使用不断。

  种子虽然有很多,各各不同,但是可以归纳为两种:一个是名言,一个是业种。什么是名言呢?譬如说,我们熏习了很多语言,你看,一个人又懂英文,又懂日文,又懂西班牙话,怎么那么聪明啊?这就是所熏习的名言,也就是语言、文字,从生下来,几乎天天学,学得太多了,所以你的脑筋有很多的东西,不会忘记。譬如你们来听讲经说法,为什么不会忘记呢?因为你每天听,每天熏习,把佛法的知识、概念,在…

《唯识与净土(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唯识与净土(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