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正智
「正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清净的智慧。清净的智慧有什么作用呢?它能了解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妄的。有了正智,就不会被外面境界所拉走,而且在境界方面,都能自己看得透,看得清。看透彻了,就是圣人。他一方面心里没有烦恼,二方面不被外面六尘境界所拉、所俘虏,这就是圣人的智慧,叫「正智」。那么正智的对象是什么呢?就是「如如」。
如如
「如如」不太好懂,是「如实智缘如实理」的意思。有了圣人的智慧以后,对一切法都能了解它真正的涵意,不被它所蒙敝,就像灯光一样,光明万丈,看得很清楚,所以就没有烦恼,能够以智慧去处理一切。所以成佛以后,得到正智,「身、口、意」随智慧而行。可是我们不是,我们身也好,口也好,意也好,都是随烦恼而行,因为有烦恼,当然就起惑造业,有造业就受苦。圣人开悟以后,他以智慧为体,不再以情识为根本,他能了解宇宙的真相,所以他在观照真理的时候,是用最高的智慧,去体悟这个「如如不动」的真理是不生不灭,本无来去,不垢不净。这个真实不虚的境界,本来就是如此的如如法性。所以开悟的目的就是不被物所转,亦即是说,心能转物就如同如来。物是什么?就是名相。在这个地方用功的时候,就要随时照顾自己的念头,那当然一步一步地就能走向如如真理实相的境界上去。
念佛与「五法」
以上的「五法」中,用妄想去分别名相是凡夫境界,但是我们这些念佛的凡夫,当念阿弥陀佛名号,或观阿弥陀佛相好的时候,虽然仍旧用妄心去念、去观,但却能把平常妄想纷飞的心逐渐降伏下来,这个我们后面还要讲到的。当然若能不用妄识,而用清净心去念佛的名号是最好,你的心自然就清净,智慧立刻就显现,但大部份的凡夫仍是以这个分别名相的妄识去念佛。我打个比方说,有一缸脏水,泥土沙石混杂,看不到底,也不能用;经过明矾 (就是一种沉淀剂) 泡一下子,脏东西就沉下去,水就澄清了,水因此就看得很清楚,也可以用了。这比方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心就如同这一缸脏水一样,无始生死以来,许多虚妄习气把我们的心搞得很乱,今天你要能够使这个心沉静下来,就得靠念佛的清净正念,正念提起的时候,就好象水渗入了明矾,水就澄清了,事实上,水的实质与本体都没有变,水脏不过因为泥土沙石混杂于清水而已。念佛对我们的心的作用也是这样子,我们这个有情凡夫心,从无始以来都是这个心,可是因为烦恼的牵扯与覆盖,烦恼在里面滚来滚去,把我们的心变成妄心。这个挥之不去、如影随形的烦恼心,现在借着念佛的名号,来帮助我们的心清净,而生起智慧心,智慧心一生起,当然你所见的名和相,都是如如。所以念佛的作用,其实就是将「名、相、妄想」转至「正智、如如」的修行法门。
三自性与念佛
再下来比较深入一点,说「三自性与念佛」。讲唯识的人都会强调「三自性」这三种东西,把世间、出世间的事事物物都归属于三大类 │ 「妄想、缘起与成」三自性。我们先来了解这三个自性,然后再谈三自性与念佛的关系。
「妄想」自性
第一大类就是妄想自性,从唯识上说,也就是遍计所执性,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对外界不了解,自己起了一种执着所引起的妄想。要知道妄想自性,先要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妄想或执着之心。
没有智慧的人妄想特别多,这个妄想不是一生一世的,是多生累劫、与生俱来的。有一个比喻说,夜里匆忙回家,没有灯光,看到屋内一条蛇,唉呀!不得了,一条蛇,吓了一大跳,但是家里不应该有蛇啊,把灯光一打开,一照,被它欺骗了,是根绳,不是蛇。你看看,本来是根绳,以为是条蛇,被它吓了一大跳,吓得浑身发汗,是不是被它欺骗了?这个骗自己的,就是执着、妄想分别心。有了执着,看东西就没办法看清楚,容易被它欺骗,像这条蛇,先执着它为蛇,被它吓了一大跳,但是看清楚以后,才知道这不过是一条绳子。这种执着、妄想分别心,就是遍计所执性的具体显现。
「缘起」自性
了解了妄想自性,再进一步以绳为例,来看看这条绳究竟是什么。不论这条绳是麻做的,或是纤维做的,或是棉纱做的,它都是因缘而起。这个「绳」本身原不是绳,为什么呢?它是藉由人工、麻或纱,而结合成的一条绳,但是再深入去看,它也不是一条真的绳,它只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一个产物,但有绳的作用与绳的相貌。若一层层地推究下去的话,绳是麻做的,但是麻也不一定只拿来做绳的,麻也可以做鱼网,或做布袋,因为因缘不同,而变成不同的东西。所以事实上呢,绳也是假相,是一个因缘所生的东西,所以说这个绳有一个「依他起自性」。这么一来,一个蛇的执着,原来是一根绳,但绳又是麻做的,只是因为因缘和合暂时存在的一个相,这就说明了宇宙间因遍计执而起的事物,均是靠因缘和合而有的,换句话说,这种依它而起的假和合,是依种种因缘而生起的。
佛法的道理虽然很多,最直接地,就是从「缘起」去了解,知悉一切法的生起,无非种种条件、种种因缘的聚合,这一点在佛法,即是缘起论,或缘生论,这与其它外道不同。其它外道不论耶稣也好,天主也好,都说一切是上帝、天主所造,而佛法不是这么说,它说一切是因缘所生。讲「因缘所生」比较合乎真理,这个道理是佛所发现的,而不是佛所创造的。西洋宗教说,真理是上帝的,上帝是代表真理的,可是佛没有告诉我们,他代表真理,他只告诉我们,他发现了真理,是 discover 不是 create 。想想看,若真是真理,怎么能被创造呢?怎么能有人或神代表真理呢?所以佛没有讲创造真理,只讲他了解真理。好比说,我们都知道牛顿发现地心引力,但是地心引力老早就有了,只不过我们一直不知道而已。等到牛顿看到苹果向下掉,不向上跑,因此触发灵感,发现了地心引力,从此以后,我们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地心引力,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个地心引力不是牛顿创造出来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虽然在被发现之前,我们都不知道,但并不表示这个东西就不存在,而需要被创造。这个就是发现与创造之不同。
「因缘所生」的说法,可以说代表了真理,但是这个道理很深,所谓「缘起甚深」,一般人不太容易接受的。简单地说,宇宙间一切现象,是因缘所生,可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而执以为现象是实在的东西。譬如说,茶杯本来是由瓷土与沙,藉人工压在模型里制成的,然后才有这个茶杯的存在,这不是因缘所生的吗?「因缘所生」制造出这样一个「存在」后,过了一个时期,茶杯被打破了,因缘就没有了,这个茶杯的形态也就没有了,也就是说这个东西虽然是有的,但只是假有、暂时有,无法长存。这说明了「存在」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东西,这就是「无常、苦、无我、空」的道理。
讲到「缘起」,必须要讲「依他所起」。宇宙间的千差万变,就是这么个真理。不管过去也好,现在也好,未来也好,不管佛出不出世也好,这个真理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法性常住,本来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你如果能够真正了解这「缘起性空」的道理,你就开悟了,所以不要把开悟看得很高,以为开悟有多难,其实你若了解了世间法都是假的,就相似开悟了。怎么讲呢?假是假有,只是暂时有,可是我们凡夫从来不认为一切法是假的,认为是实在的,但是世间法没有一样东西是实在的,为什么呢?依他所起嘛。想想看,不依靠人家,你从哪里来?你自己一个人能生得出来吗?你自己一个人活得下去吗?不行的,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存在,每一个人都是彼此相辅相成,我们要了解世间法就是这样的。了解世间法是这样的以后,你就不会执着,起虚妄分别,起遍计所执心。遍计所执是什么呢?就是在名与相上面,以名计相,以相计名,这么一来就执着了。
「依他起」界于凡夫与圣者之间,同时互通二者,因为「依他起」是我们宇宙现有的现象。你看天地之间,黄花青竹无非禅机,看黄花也好,看前面的竹子也好,处处叫你开悟;你看苏东坡两句话,「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看见流水,如同听见清净的法音;看到高山,如同亲见如来的法身。这就是藉外面的环境,能够启悟自己的灵感,以助于开悟。可见外面的东西虽然是假的,但是有它的真理存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若你能从黄花、竹子、流水、高山去体悟,那么真理就在眼前,为什么呢?这叫理事不二啊,我们被事象所蒙蔽,不能见真理,只因没有智慧,妄想分别,所以是凡夫;若开悟了,成了圣者,那就成就「成」自性了。
「成」自性
第三个自性是「成」,也就是「圆成」,或叫「圆成实性」。什么叫「圆成」呢?你若能够了解妄想的缘起上,原本没有虚妄分别,那么放下执着就是圆成。「缘起性空」,既是因缘所成的东西,它就是空。为什么空呢?因为没有自性,世间相是假现象,宇宙相是和合假。譬如说,「今天」从哪而来?因为还有「明天」,有「昨天」,才有「今天」。想想看,若没有「明天」,「今天」怎么叫「今天」?相对而有的嘛。宇宙之间,没有一个法是独立存在的,世间一切法既然是因缘和合,对待而有的,本来就是圆满成就的,只是我们不了解而已。经过智慧分析以后,就能了解这「缘起性空」还有一个不变的真理普遍性,叫「圆成实性」 │ 圆满成就、真实不虚的。这代表什么呢?这代表圣人的境界,圣人的境界是以智慧去观察、了解「依他起」的真理,其实就是圆成实性;我们凡夫境界,因为烦恼、没有智慧的关系,所以在「依他起」方面,起种种的执着,就是偏见所执,就是虚妄分别。如此可见「依他起」通于凡夫,也通于圣者。
念佛与三自性
念佛与三自性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仍然得了解一切法是因缘所生。譬如说用口念佛,用眼目视佛…
《唯识与净土(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