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度脫,這就是大乘教威德,也是本際真如教。但那不是給你放逸的,要有深厚的聲聞乘的基礎與學戒的基礎,那麼在大乘教中會得到大方便、大安樂。要是沒有聲聞教、戒律嚴格行持的基礎,與諸禅定的修持,反而變得籠統,草率。錯認這是佛給他開的方便,去造惡,去做無量的罪,受無量的苦,不知法益方便了。
我們能遇到像《藥師經》《阿彌陀經》這樣不可思議的化教,就是一生能令衆生化無始以來的業相回施于究竟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本質善巧,這樣的教言,實在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中國人啊,十分的有福報的。所有的有成就的有情都會看到這一點,都知道我們漢地人是文殊所攝之區域。就是我們整個漢地可以說人人文殊啊!
何以這樣說呢?世尊在經典這樣說,“若人有念阿彌陀佛者,與觀音等,與勢士等。”佛不是在一個經典上這樣講,佛在許多經典都這樣講過,世尊講若有人念佛名者,身與文殊等,其智方便,究竟無礙。
我們漢地遇到的化教方便,尤其是在家居士,實在是不可思議,一旦認得准,一生中決定有不可思議的利益,像人讀過《觀無量壽經》下品下生中,一生造惡,造惡無量,有無量的過失,不信善法,臨終之時,就是壽命終之時,地獄現前,受大苦報,此時若有善知識勸其念阿彌陀佛,即化地獄火焰爲清涼,得以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是化教究竟方便威德,不可思議,非凡夫心力,非修證力而得。不是你修證的,若是修證,你這一生造惡,准墮地獄去了。爲什麼舍報之時能不墮地獄呢?就證明佛法教言中,化教中一念能成就的真實不可思議,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證悟刹那,一切散壞,彙于空性自在力。
那我們在這遇到化教,你真正的尊重嗎?真正的稀有嗎?感覺難得嗎?這還真是個大問題。因爲漢地人學佛其實是大善根成熟,才能遇得到,但是尊重的人少,這無始以來自身的善根,不能明確了知。
你看我們這個大石橋吧,大石橋的寺院有多少我不知道,但真正的,能如實的守護自己學佛的機會的人,尊重這機會的人有幾人呢?我們善自觀察,就是不浮誇它,也不去輕謗它,看看有幾人?
由于遇到大乘教言甚深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啊,這是文殊所攝,直接成佛的教言。我們都知道文殊是諸佛之師,那我們就親聆諸佛的教言,成就諸佛的文殊的教導是一樣的,這是化教方便,與人究竟之樂。所以我們讀這個《藥師經》,讀曼殊師利,爾時世尊贊曼殊師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師利!這個曼殊師利就是文殊師利菩薩,就是諸佛之師。代表了大般若智,諸佛之母,出生一切諸佛世尊。
那我們現在接觸這個教言,亦複如是,就是大乘化教,言下若得認知,言下就得度脫,習氣毛病還是一大堆,但是習氣毛病已經不成爲事實。根本智慧已經生起,總相智已經認取,根本智已經知道了,這些方便,你這些幻化業相皆得方便,把它剝離清楚了。
爲什麼說令聲聞乘人皆安住于大乘呢?最主要是他這個自利猛利,人容易陷到其中,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你算你的吧,誰沈淪也都是虛妄的,不實的,沒有這個事情。是虛妄的輪回,本質處根本沒有輪回。輪回是虛妄造作,你造作去吧,你自己受去吧,他不管這些事情。他知道這幻化業中如昨日夢,實無得失,我何必去跟你計較?他會墮入實際地裏,證于寂滅,自相安住,這是我以前特別喜歡的一種狀態。
象在這些地方講啊,現在是大家的慈悲的召喚,也是諸佛慈悲的加持,化教的這種督促,菩薩戒的這種戒律的要求,要不然我真是一句也不願意講,不知道講爲什麼?因爲講完了大家可能還是會按自己的業做事,也可能有人改變了,就是這個是不相幹的,因爲在虛妄業中無一法可得。虛妄的苦報也無一法可得,虛妄的成佛也無一法可得。
爲什麼呢?華嚴宗有法界十種觀,要是有人能找到這十種觀來看一看,就知道了。諸佛如來絕不爲一切衆生成佛而歡喜,諸佛如來也絕不爲一切衆生墮落而憂傷。爲什麼呢?他親知如幻啊,如幻業中無一實可得。他真正了解了這個法則的根本所在。
我們沒有一個人說,爲自己的昨夜做個夢而痛苦的,但是愚癡的人會爲夢而痛苦,夢中丟個東西,好比說丟了一串手珠,或者說丟了十塊錢、一百塊錢、一千塊錢,醒過來了他再爲這個痛苦,沒有這樣的人。
但是很多人在做這個事情,在夢中患得患失。在我們現生這一夢中,患得患失,斤斤計較,苦難不堪啊,就是沒有醒夢啊!我們大夢未醒就是凡夫;若一醒著,即是覺悟。不醒,患得患失,斤斤計較,誰拿我一張紙,我都計較別人。那我們能不能認知現前這個夢呢?在夢裏你真正得不得自主自在呢?化教給了我們一個方便。
6、什麼是出叁界
世尊欲令行邪道者,安住菩提道中。他這個安住菩提道在前,菩提道是叁乘菩提道,世尊在經典講:若菩薩摩诃薩發如是心者,以寂滅實際,親證法力,就是以寂滅善巧,寂滅爲樂,此人爲聲聞乘菩提心;若有菩薩以種種方便,設置觀察,以十二因緣得以度脫成就,已證正覺,此人爲獨覺方便,是獨覺的菩提心;若有菩薩欲令一切衆生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自他不二,如實安立,此爲大乘菩薩心,也就是佛菩提心,菩薩菩提心都可以這樣稱,這是叁乘菩提心。
像我們現在許多人學佛就是爲了身體健康,家庭順利,不要再痛苦,能得到現在色身的安樂,身心的安樂,這樣跟菩提心有沒有關系呢?這是人天菩提心,就是人天道中的心。
菩提者,道業之相,道業之進趣。它沒有翻譯。我們經常會說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一般的說在大乘教言中,出離心是第一個,出離心,就是無對待,遠離了世間的善惡取舍,對待的取舍,引發的增上心,這是出離心,增上心就是所謂的菩提心,在叁乘菩提心中擇取了才會出離心成就,安住菩提道中。
那要是我們人天菩提道呢?我感覺是不相應的,佛陀世尊還是欲令我們出輪回。(師問:現在願意出輪回的舉舉手?不要看別人舉手自己舉手。行!願意出輪回的好。)這輪回有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不要在這叁界輪回了。,並不是說這叁界滅了,菩薩們!出輪回並不是把這叁界給滅了,沒有這叁界了,不是。
我試著講一講,比如說有人說我不願意在中國了,我要到美國去,或者我到法國去,或者我要到澳大利亞去。他到美國了,到加拿大去了,或者到澳洲,或者到歐洲走一圈,但中國還是中國。這話我們要聽不懂呢,我們就不願意出叁界。說會不會出叁界,沒有叁界這東西了呢?害怕了。
那麼出叁界,就是不再被叁界所欺辱,所逼迫,不再輪回。那不輪回了,你說是不是叁界沒了,斷了呢?不是,他可能是來行菩薩道來了,他可能入寂滅法界去了。寂滅法界也不是有叁界無叁界,是到寂滅海中去安住了,好比說以廣大禅定,在禅定中,以禅定法則去生存去了。
很多人都讀過窺基大師的故事,說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走啊走啊走到一個地方看到哪個地方下雪什麼的,周邊有很大一個圓圓的地方怎麼沒有雪沒有什麼的,別人就問說,哎,這是怎麼回事?就一彈指,這人就站起來了,很大很高啊。
說你幹什麼啊?玄奘法師說你該起定了,他說我起什麼定啊,我要等釋迦佛降世,幫釋迦佛度化衆生呢。玄奘法師說釋迦佛已經取滅了已經取滅很長時間了。他說是嗎!很詫異的問,那我現在咋辦啊?玄奘法師說你去投胎去吧,你到中國投胎,我回來找你再說吧。
他就投胎到我們長安,做窺基大師了。玄奘法師取經回來以後,他就長成人了,叁車和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生在大臣家,讓他出家,他就說我出家行啊,給我一車女人,一車金子銀子,一車什麼酒肉,我就出家了。那行啊!給你。他自己到寺院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就放下了。
那有這一類的人啊,天臺智者大師也是這樣,那近代還是有的,你要修禅定就能找到。象在我們這個世間一些特定區域,還是有禅定功夫的人。像近代民國時福建的事情,有人來弘一法師說,山洞裏有個老和尚身上長草了,藤子都纏在身上,人沒有呼吸了,死人了,死在裏面。
弘一法師帶著油,帶點熱水什麼的,大家就帶這些東西上山洞來了,弘一法師讓人把他這個關節上面擦一擦,糊一糊,燙一燙,溫一溫,然後他就敲敲引罄就走了,這人慢慢的活動,就出來了。
你說那個人在那坐了半年呢?半年不相幹,幾年也不相幹。因爲這沒有什麼,這在這個世間還是沒有什麼的,這是一類生命罷了。出叁界了並不是說叁界都斷滅了,不要害怕。我接觸的很多人,我問你怎麼不願意出離?他說師父,這叁界不是很好嗎?你到叁界之外看看,要感覺叁界之外沒有這叁界好,你再進來也不晚。
不過許多人真正功夫成就了,再到叁界中度化叁界有情,不在叁界沈淪了,那是很有味道的,很有意義的事情,要不然我們沈在叁界中,不得出離,不知道修法之樂啊,不知廣大無礙,不知無量世界,無盡世界,無盡刹土啊。
7、人道的局限和不自在
好比這麼說,我現在做一個普通人,在中國生存,你出國你要拿什麼護照之類的,很羅嗦你知道嗎。但要是有通力就不需要了,一轉身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多方便啊,動個念就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
你要真正有意生身,你可以到無量諸佛國土,在無量諸佛國土面前,見到世尊去頂禮,拿珍寶供養,然後請法,與諸佛菩薩去同一遊化。想到哪兒遊化到哪兒去,到塵沙、到塵土中去遊化,到廣大天地之間去遊化,到海底去遊化,到順義城去遊化,愛到哪就到哪遊化,愛度誰度誰,愛給誰方便給誰方便,愛幫助誰幫助誰,愛以什麼身相以什麼身相,你想有多少身有多少身,你想有多自在有多自在,你想多大就多大,想多小就多小;你細也行,粗也行;你以光明身也行,以醜陋身也行,以莊嚴身也行;男身、女身都行。
你說這要一比,我們苦不苦啊?苦死了!這麼板…
《藥師佛十二大願開示 七、聲聞教成就與大乘化教威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