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P10

  ..續本文上一頁道智不偏真俗二邊,雙遮雙照,相當于一切種智。[大品般若經卷一、大智度論卷二十七、摩诃止觀卷叁上、觀音玄義卷下]

  276“

  (第二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金剛那羅延身”就是不壞身。哎呀,太好了,往生彼國,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啊!金剛那羅延身。我們這色身太恍惚了,你知道嗎?一碰就死了,經不住招,真是這樣子的。你看看練武的他們那個電影,砰!一拳打死了,砰!一槍打死了,太弱了。金剛那羅延身是不可毀壞的,因爲順應這個圓滿的心智所設立,隨著佛的這個正覺阿彌陀佛,這都是因爲正覺所化生啊,蓮花生身,他這個色身是不可擊毀的。金剛那羅延身,在一切世間的魔惱中不可散壞,從立相不可散壞。要是看看這,我們這個色身一對比,哎呀,阿彌陀佛了。這色身太薄了,太脆弱了。

  我得病的時候我想,哎呀,去OK好呢?還是去壞了好呢?後來受點苦,OK,病好了。對,金剛啊。所以說我們,佛以種種善巧,好比說對那些天人啊,這些都是對那些菩薩啊,對那些修行者啊,對那些有一定威德的人說的,因爲他這個身的修持就非一大劫二大劫的修持了,對,往生彼國即得金剛那羅延身,對。

  

  (第二十七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衆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這就說的性德所成就的莊嚴,阿彌陀佛順性修德的莊嚴,一切有情,乃至有天眼的有情,不可總說,不可總辨,實際我們一順性德遍布法界,一塵一刹,塵塵刹刹,無盡刹土,你咋能總說呢?極樂世界無量光佛刹亦複如是,你雖然可知可見,但你不能總說。

  我對這個呢挺有感覺的,以前有時候會打打坐什麼的,有一點影像、境界什麼的,有時候就是,人說啊,吹牛啊,在一起聊天啊,就想說一說,但說不了兩句就感覺惡心想吐,因爲啥?說不出來,就是表達不准確,就是看看周圍找不到對比的東西,想一想自己腦袋瓜子意識中也找不到對比的東西,咋說呢?就是總是這個概念,就是不好表達。讀過《華嚴經》,說拿《華嚴經》上這個句子能做一點對比性的說法,再從世俗中呢很難找到類比的東西。

  我有一次在北京的時間,他們拿來一束花,那個白色的百合花,那個香氣太(濃了),我受不了,我身體弱那時間,一聞就暈,一聞就暈。我說不行,我坐一會兒,坐一會兒閉上眼睛了,進入了一個狀態中,哎呀,都是百合花,怎麼都看不到頭,都是百合花,全部都是百合花,沒有邊,沒有際,什麼都是百合花,我不知道怎麼形容,你知道嗎?就很難述說這個東西。就是我們這小小的一個夢境都不好說,況且是佛的國土呢?沒法說,就是不可總說,這是真實言,這是佛的真實言,有體會······名數也不可辨啊,就是有多少數量啊,有多少蓮花啊,沒法說!對。

  

  (第二十八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裏者。不取正覺。

  

  那少功德,“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我們都知道的往生彼國的有情是多種多樣的啊,就是有的累計功德,有的往生彼國了還會精進的。這個地方就是往生彼國不修功德的人、少功德的人,那麼無量的光色呢一樣可見,一樣能知的。實際說就是他的功德並沒有差別,還是說泯除了差別相,以平等回施、順性安立的這個教法呢,隨時隨地就表達出來了,對。我們凡夫的這個對比取舍心呢,隨時隨地也在表現,所以佛說四十八願呢隨時隨地用清淨平等、順性平等回施,來印契我們的心,來啓發我們、滿足我們。

  

  (第二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講啊:在極樂世界的有情,或者說安心的有情,讀誦經法也好,什麼也好,都會得辯才之智,這是決定無疑的。我遇到很多佛教徒都是希望自己辯才無礙,說教無礙,行法無礙。但是看看無礙的人呢還是不太多。極樂世界裏人人都無礙,真實不虛,因爲這個平等的回施是真實不虛的。這個還是一個很清晰的提示。對!

  

  (第叁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可能這兩個是相續的。

  

  (第叁十一願)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見十方世界、十方諸佛,清淨可見,若不是如是呢,佛不成佛。這太好了!我們現在呢想見哪一個世界,拿個天文望遠鏡想看哪一個星星,只能在一個孔,對不對?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會給我們帶來無量的方便,可以明確了知十方世界,天親菩薩在他的《往生論》上這麼講的,什麼“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對,觀十方無礙,這些地方呢就是觀十方無礙的實際內容,能見十方諸佛。

  

  (第叁十二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這是以香氣來做佛事,對。宮殿樓閣池流華樹等等,就是不光是地下、虛空皆以雜寶衆香合成,衆生聞到這個香味就能修佛行。因爲我們這人懈怠,你看啊,我們自身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都看得到的,睡懶覺沒問題吧?不做事情沒問題吧?放逸沒問題吧?盡量地想偷偷懶沒問題吧?這個放逸太······但在極樂世界呢,像《阿彌陀經》講啊,什麼什麼風聲刮來了,念佛、念法、念僧;什麼鳥叫了,念佛、念法、念僧,反正什麼都給我們帶來修法的機會、教法的機會。那麼這個香氣呢令你正行,遠離懈怠,實際人太懈怠了,娑婆世界不光是修行機會少,正知正見少,退墮的機會多,放逸的機會更多,在娑婆世界我們的放逸的習慣要是還有,那麼他不斷地提醒我們,提醒。聞香正行。

  

  (第叁十叁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個呢是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的一個誓願了。“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你說我們被這個光······有人說觸過沒有呢?有禅修的人真是能出光,身體有變化的。那你說我不出這個光,好比說我們以教理感知教法之光,清淨平等圓滿無礙,安詳于世,實際這也是光明的,也能令我們身心柔軟,自然向上,叁垢消除。因爲極樂世界,像阿彌陀佛這種說法呢就是說的他方世界啊,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蒙我光明,就是他這光普照于十方世界的。那我們現在聞到這個教法了,這是教法之光,那會圓滿回施給我們,我們能身心安樂,一樣可以身心調柔的。那當然你要修般舟叁昧也好,你修念佛叁昧也好,能見佛身相,見佛光明,那你身心調整的,你自然會清晰。對,阿彌陀佛的誓願啊,誓願,以利衆生,十方衆生,這是利他方世界的一個誓願,對。(其它誓願)很多是往生彼國的一個誓願。對。

  

  (第叁十四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這兩個願是回施十方、他方世界衆生的,就是聞名字不得菩薩無生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這一個誓願呢我們要多了解的,因爲很多人學習淨土他並不了解佛的願力,令我們得菩薩無生忍,得總持法門。聞名啊,聞萬德之名,聞性德之名,聞無礙之名,聞阿彌陀佛的這個報德之名。這兩個願呢我們就看到這個是他方世界,對他方世界的直接利益了。

  

  第叁十五願,也是這樣一個誓願:

  (第叁十五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複爲女像者。不取正覺。

  

  那麼這一類呢,就是他方世界,並沒有說往生不往生的事情,但是厭患女身,聞到這個佛的名字,歡喜發菩提心——發菩提心與往生不往生可能還沒關系了。就是在聞到佛名,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患女身,此人必然來世轉女成男。不要小看這個事情,很多女居士、或者學佛的人說:“女人有什麼不好呢?”不是這個概念。在佛法的教法中呢,它認爲女身的障礙比較多的。多不多呢?我們平時可以對比一下,(居士:八十四態。)八十四態那是一個說法,女性的這個情緒化與多變,真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起碼我們都領教得太多了。當然你們自己領教不領教你們知道的,對吧?不可思議。

  這裏面呢就是你厭患這呢,你聞到名號呢你這一次發心。那有的人她就沒有願意往生咋辦?她厭患女身必然轉女成男。說的“壽終之後。複爲女像者。不取正覺。”這是對女同胞講的了。

  

  (第叁十六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那麼這個地方呢也是沒有往生與不往生,是講的他方的菩薩,那我們再持戒、行菩薩道、聞阿彌陀佛名,常修梵行,直至菩提,也不會退轉的。那這就有味道了,這裏面還有不願意往生的攝化。沒往生,但你要常行菩薩道,常發菩提心,這樣在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的加持下呢,我們直至成佛無有退轉。這幾個願都是對他方世界的衆生、菩薩而言。

  因爲佛的名字能令菩薩得不退轉,所謂的的常修梵行,立這樣的直至成佛道的這樣的加持力,這說的佛的名號呢就含有性德之加持、不退之加持、圓滿之加持、相續之加持。嗯,他方菩薩。

  

  (第叁十七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那要是我們真有這樣的修…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當善思維善觀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