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薩如是,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泥犁、薜荔、畜生蠕動之類,當發大慈:“我當勤力行六波羅蜜,我作佛時,令我國中不聞有叁惡道之名。”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大地山陵溝坑、荊棘草木、不淨穢惡。發普願言:“我當勤力行六波羅蜜,我得佛時,令我國土皆平如掌,令我國人不見諸穢。”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大地無有金寶但淳以土。發意願言:“我當勤力行六波羅蜜,我得佛時,令我土地從下際以上淳以黃金爲地。”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衆生有所戀著者,發是願言:“我當勤力行六波羅蜜,我作佛時,令我國人莫有所戀著。”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四姓——刹利、梵志、田家工師、長吏將師——發意願言:“我當勤力行六波羅蜜,教化衆生、淨佛國土。我作佛時,令我國中無有四姓淳以一姓。”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衆生有上中下家者,複發願言:“我當勤力行六波羅蜜,教化衆生、淨佛國土。我作佛時,令我國中一切衆生,無是優劣有上中下。”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衆生有種種色,發意願言:“我當勤力行六波羅蜜,教化衆生、淨佛國土。我作佛時,令我國人無若幹色,皆悉端正得第一色。”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國主,發意願言:“我當勤力行六波羅蜜,教化衆生、淨佛國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無有王者之號,但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以爲法王。”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五趣之行,發意願言:“我當勤力行六波羅蜜,教化衆生、淨佛國土。我作佛時,使我國人皆令無有五趣之行,等以叁十七品爲行。”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見四種生——卵生、濕生、胎生、化生——發意願言:“我當勤力行六波羅蜜,教化衆生、淨佛國土。我作佛時,令我國中無有叁生,等一化生。”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諸衆生無有五通、無有光明,複發願言:“我作佛時,令我國中盡得五通,皆有光明遠有所照。”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衆生有大小便利,發意願言:“我作佛時,令我國人等如天身,無複便利之患。”菩薩行六波羅蜜時,發大願言:“我作佛時,令我國土無有一日一月一歲十歲,都無此數。”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衆生短命,發大願言:“我作佛時,令我國中人壽命極長無有限數。”菩薩如是,便具足六波羅蜜,成阿耨多羅叁耶叁菩阿惟叁佛。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衆生無有相者,發大願言:“我當勤力行六波羅蜜,我作佛時,令我國人普得具足叁十二大人之相。”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若見衆生無有善本,“我成阿惟叁佛時,令我國人具足善本,等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作是念者,具足六度,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言:“我當勤力疾成阿耨多羅叁耶叁菩,令我國中無有叁垢四病。”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時,言:“我當勤力疾成阿耨多羅叁耶叁菩,我作佛時,使我國中無有二道之名,普等至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成阿惟叁佛,使我國土中不聞項佷之名。”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當作是念:“我未便成阿惟叁佛,先當知我壽命、光明、比丘僧數,然後乃成阿惟叁佛。一切無有能知我年壽劫數、比丘數者。”菩薩如是,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作如是念言:“我作佛時,令我一國大如恒邊沙佛國。”菩薩如是,爲具足阿耨多羅叁耶叁菩,疾近薩雲然。
“複次,須菩提!菩薩行六波羅蜜,當作是願:“生死道長,衆生甚多,虛空無邊,衆生之性亦無有邊;于中亦無生者亦無泥洹者。”如是念者,爲具足六波羅蜜,疾近薩雲然。”
摩诃般若波羅蜜恒加調品第六十
爾時坐中有一女人名恒加調,從坐起,整衣服,爲佛作禮,長跪叉手白佛言:“我亦當奉行六波羅蜜攝取佛國,如世尊說般若波羅蜜事。”是女人歎佛已,以金銀花及水陸花、著身璎珞、金色之氎而以散佛。當頭上化成四柱寶交露臺,嚴事淨如是未曾有。是女人言:“持是功德施與衆生,皆共發阿耨多羅叁耶叁菩。”
爾時世尊知女人意便笑。如諸佛法,若幹色光從口中出,遍照諸十方無央數佛刹,繞身叁匝還從頂入。
時阿難從坐起,整衣服,長跪叉手白佛:“佛何因笑?願聞笑意。”
佛告阿難:“是恒加調弟,當來之世當作佛,號名金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畢女人身,受男子形,後當生于妙樂佛國,于彼國修梵行。是菩薩摩诃薩在所生國,常有金華名號。于彼刹盡其壽,普遊諸國,從一佛至一佛,不離諸佛。阿難!譬如轉輪聖王從一觀至一觀,從生至竟足不蹈地。是金華菩薩亦複如是,至成阿惟叁佛未曾不見佛。”
時阿難意念:“是金華菩薩後作佛時,諸會菩薩爲是佛會。”
佛知阿難意之所念,告阿難言:“如是,如是!當知彼時菩薩會者是爲佛會,彼比丘僧甚多,不可計、不可以千數萬數億數、無有限量。阿難!是金華菩薩成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時,其國土所有一切衆惡諸不善事悉皆無有,如向所說般若波羅蜜淨妙國土等無有異。”
阿難白佛言:“世尊!是弟從何佛以來殖功德本?”
佛告阿難:“是弟乃從提和竭羅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所始發尊意,亦複以金花散提和竭佛。散彼佛時,意亦願言:“持是功德,成阿耨多羅叁耶叁菩。”如我以五華散提和竭羅佛上,發阿耨多羅叁耶叁菩。于時彼佛知我功德具足,便記我阿耨多羅叁耶叁菩莂。是金華菩薩爾時見我受記,便發願言:“我亦當受莂,如是菩薩受莂。”阿難!是金華菩薩乃從提和竭羅初始發意。”
阿難白佛言:“世尊!是女人以辦阿耨多羅叁耶叁菩。”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是弟以爲成辦阿耨多羅叁耶叁菩阿惟叁佛。”◎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叁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08 冊 No. 0221 放光般若經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四
西晉于阗國叁藏無羅叉奉 诏譯
◎摩诃般若波羅蜜問相行願品第六十一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行般若波羅蜜,雲何行空叁昧、無相叁昧、無願叁昧?當雲何入?當雲何行?當雲何行叁十七品?當雲何念?”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般若波羅蜜,觀五陰空,乃至欲界,色、無色界觀空。當作是觀意而不亂,于諸法無所見。適無所見,于諸法不作證。何以故?善學于空法故。至于得證,亦不斷諸法,不決定于諸法;所可得證,亦不見證,亦不見是法。”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如佛所說菩薩不于空法取證?雲何住空而複取證?”
佛告須菩提:“觀空具足無所乏短,亦不念言:“我當受證。”是亦非證。菩薩之法所應所行,不以證爲期,但以行爲期。菩薩亦不定意,亦不有所而系意,于叁十七品而不耗減,亦不受漏盡之證。何以故?菩薩摩诃薩以具足于深妙之法故。何以故?菩薩已住于叁十七品,作是知言:“是爲行時,非爲證時。”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當作是觀,言:“今正是行五波羅蜜時,非是證時。今正是行叁十七品時,非是證時。今正是行叁叁昧時,行十種力、四等、大慈大悲,是行薩雲若時,非是須陀洹、羅漢、辟支佛道證時。”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因叁叁昧,行空、無相、無願叁昧;因叁十七品,行根、力、覺意法亦不取證;因叁十七品而作作行,不受聲聞證。須菩提!譬如士夫,端正勇健猛于兵法,堅持铠杖具足悉曉,六十四能皆明諸術。衆人無不愛敬者,所作事物無不成辦,見衆敬侍倍複歡喜。若以他事當有所至,道過厄難危險之處,多有怨憎,彼怨家者亦複勇猛,所將群從父母大小莫不驚怖。時勇猛者安隱父母慰諸群從,言:“莫有恐畏,我有術能無所乏短,自當得脫此諸厄難。”既得脫難降伏怨敵而無所害,以至所在安隱,父母群從莫不歡喜。所以者何?用是男子勇健雄猛具足諸術無乏短故。”
佛告須菩提:“菩薩以四等意慈悲喜護,爲衆生故具足六度,未得漏盡,開薩雲若之大徑路,以住于空、無相、無願,亦不以空、無相、無願隨至爲證,具足不墮羅漢、辟支佛地。譬如衆鳥飛行空中,而不墮地亦不住空。菩薩如是,行空、無相、無願叁昧而不取證,度于羅漢、辟支佛地,悉當具足佛十種力、四無所畏及十八法、薩雲然慧,終不取證。須菩提!譬如士夫壯勇多力善于射術,仰射虛空,尋以後箭射于前箭,箭箭相柱,不得令箭有墮地者。意欲令墮,便止後箭不複射者,爾乃墮耳。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般若波羅蜜,爲漚和拘舍羅所持,殖諸功德,具足一切衆善之本。一事不具,終不中道取證。至成阿耨多羅叁耶叁菩阿惟叁佛,功德具足,爾乃于真際作證。是故,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當具足是上諸法。”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學是,謙苦甚難。作是學者,爲學真際,是爲學如,爲學法性,爲學本空,爲學自空,爲學叁脫;如是所學而不中道有厭。世尊!大哉,甚奇甚特!”
佛告須菩提:“所以者何?菩薩有…
《放光般若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