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P3

  ..續本文上一頁昔持不殺戒。九十一劫壽不中夭。又昔曾施一病僧诃犁勒果。感不死報。初生現異。母以爲怪。置之熬盤不死。複置釜中不死。後置水中。巨魚吞之。魚被人獲。刀破子現。一無所損。火不能炮。湯不能煮。水不能淹。魚不能噬。刀不能割。名五不死報。壽年百六十歲。故雲壽命第一。阿冕樓馱。一名阿那律陀。此雲無貧。亦雲無滅。亦雲如意。佛之堂弟。昔于饑世。曾以稗飯施辟支佛。九十一劫資用充足。至今不滅。故有無貧無滅如意叁譯。出家喜眠。佛說法昏睡不覺。佛乃呵責曰。“咄咄。胡爲寐。螺絲蚌蛤類。一睡幾千年。不聞佛名字。”尊者受呵。發憤精進。經七晝夜。眼不交睫。雙目失明。佛憐之。教習樂見照明金剛叁昧。遂得天眼。觀大千世界。如觀掌上庵摩羅果。故雲天眼第一。“如是等諸大弟子”者。如是二字結上十六尊者。等字例後千二百五十人也。謂千二百五十大阿羅漢。皆如上說十六尊者。常隨于佛。爲常隨衆。本法身大士。示作聲聞。爲影響衆。聞法得益。增道損生。自淨佛土。亦名當機衆。

  丁二菩薩衆

  並諸菩薩摩诃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诃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並”者。承前佛說此經。不但聲聞與會。大士亦所同聞也。“菩薩”梵語。具雲菩提薩埵。此雲覺有情。覺悟有情衆生也。有叁種義。一悲智所緣義。覺是所求佛道。有情是所化衆生。上以智求。下以悲度也。二能所合目義。覺是所求之果。有情是能求之人。以己之心。悟佛之理也。叁利生爲急義。廣覺一切有情。即自未能度。先度人也。“摩诃薩”者。此雲大道心衆生。大有四義。一願大。求大菩提故。二行大。二利成就故。叁時大。經叁無數劫故。四德大。具足一乘諸功德故。具雲“菩薩摩诃薩。”即大道心成就衆生也。“文殊師利。”此雲妙首。信也。信爲萬行萬德之首故。亦雲妙吉祥。行也。于一切世界親近供養諸佛。平等利益諸衆生。不爲損惱故。又生有十種瑞故。又雲妙德。智也。爲十方叁世諸佛母故。“法王子”者。佛爲法王。菩薩入法正位。紹佛家業。名法王子。菩薩衆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實智。不能證解此法門。故文殊列首。“阿逸多。”此雲無能勝。即彌勒菩薩。彌勒此雲慈氏。姓也。阿逸多。名也。具雲慈無能勝。以在母胎中即有慈心。又過去生中遇大慈如來。願同此號。即得慈心叁昧故。又昔爲婆羅門。號一切智。于八千歲修習慈行故。又弗沙佛時。與釋迦如來同發菩提心。常習慈定故。又昔發願于刀兵劫中擁護衆生。衆生見者。即得慈心叁昧故。當來成佛。現居等覺。故次列之。“乾陀诃提”者。此雲不休息。行諸梵行。曆恒沙劫。然後授記。經此多劫。曾不休息故。“常精進者。”有二義。一是自利。修善去惡故。二是利他。度生無疲倦故。與“如是等諸大菩薩”者。結上文殊彌勒等。例余普賢觀音無量無邊諸大菩薩也。

  丁叁天人衆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衆俱。

  “及”者承前言淨土法門。不但諸聖與會。一切凡衆皆同聞故。正顯念佛法門。叁根普被也。“釋提桓因。”此雲能天主。能與卅叁天人爲主故。梵語忉利。此雲叁十叁。在須彌山頂。四面各有八天爲臣。即釋提桓因爲主。主伴合稱曰卅叁。“等”者。下等四王諸天。上等夜摩兜率化樂他化及色無色界諸天也。“無量諸天大衆俱”者。謂盡虛空法界十方叁界諸天人。八部修羅人非人等。無不與會也。通序至此已竟。此序安于經前故。亦名經前序。說經時無此序故。亦名經後序。

  乙二別序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別序者。發起序也。蕅益老人解釋。判此爲別序。以此經是不可思議佛境故。下位所不知。如初地不知二地事。二地不知叁地事。乃至等覺不知佛事。故無人請問。佛自唱依正名字爲發起也。

  “爾時”者。六種成就時。“佛告”者。自上對下而言也。首句非佛口吻。仍是集經人口氣。從是娑婆往西去。過十萬億佛土。一佛土即一叁千大千世界。爲一佛所化之土。依此土言之。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有一洲。名一四天下。即一小世界。千小世界。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合名曰叁千大千世界。此娑婆是釋迦化土。從是西行過十萬億叁千大千世界。有世界名極樂。佛號阿彌陀。極樂是依報。阿彌陀是正報。此土娑婆是依報。釋迦是正報。約事說過十萬億土。表法即十使煩惱。互攝互融。十十成百。十百成千。十千成萬。超過無盡煩惱。方是心淨土淨。法藏比丘以四十八願度衆生。度盡煩惱。日過十萬億佛土。世界者。世以遷流爲義。豎通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界以方位爲義。橫赅十方一切處。從是西去十萬億土。一化土有一化土方位。如一省有一省界限。一邑有一邑界限。世界雖一。隨機見有淺深。因佛有法報化叁身。見法身者。知法身無相。住常寂光土。身無相故。土亦無相。約智說爲法性身。約理說是法性土。即如如智契如如理。曰法性身住法性土。故身土不二。見報身者。知報身住報土。即性中本具恒沙性德。已經修顯。功德雖多。總言不出福德智慧。約度生無盡。故修成福德無盡。約斷惑無盡。故顯能斷智慧亦無盡。見化身者。即化身住化土。亦化度衆生所變化之土。化佛頂有無見頂相。眉間有白毫相。乃至足下有千輻輪相。是叁十二相。又有八十種好。所化土有染淨不同。亦隨機見故。如是叁身叁土。皆舉一即叁。全叁是一。而且皆身土不二。依正一如。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等諸大菩薩。皆分證佛之法身。曰法身大士。彼等亦得分住佛之常寂光淨土。又分得佛度生斷惑二利果報故。亦分住佛之他受用報土。又分得佛化身妙用故。亦分住佛之染淨變化土。我等胎生衆生。死此生彼。住佛變化染土。受分段生死苦。聲聞、緣覺、菩薩、無分段生死。有變易生死。若佛則二死永亡。菩薩變易。亦有微細苦。常寂者。常住不動。起信雲。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不動故無苦。光者光明常現前。故曰常寂光。釋迦佛憐愍娑婆苦惱衆生。令念佛求生西方。雖不能生寂光報土。得生淨變化土。亦樂之極矣。故曰極樂。若約報土。極樂如華藏世界。是菩提覺法樂。約常寂光土。極樂是涅槃寂靜樂。約化土。對娑婆極苦。說西方極樂。不信有極樂彌陀者。未學教故。反對佛教故。佛親口說。有世界名曰極樂。有佛號阿彌陀。豈虛語耶。但此有是妙有。非衆生遍計所執之實有。實有即有定量。如一茶碗。小底大口。其量如是。此就衆生眼光說。若就諸佛菩薩眼光看。此茶碗可大可小。大則大而無外。小則小而無內。如楞嚴經雲。于一毛端現寶王刹。刹中一切山河大地。植物動物。皆在一毛端上。毛端不大。刹土非小。而小能容大。皆妙有故。坐微塵裏轉大*輪。此微塵中亦有山河大地。森羅萬像。十界依正。乃可轉大*輪。亦妙有故。小大相容。如此方念佛人。將往生時。不離此界。即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他方人念佛亦然。彌陀極樂。既現他方世界。亦即妙有無分限故。極樂彌陀既妙有不可思議。娑婆釋迦亦複如是。菩薩見淨。衆生見穢。亦無分限。故劫火洞然。衆生之穢土壞盡。佛菩薩之淨土不壞。阿彌陀佛現極樂世界。爲攝受衆生故。釋迦佛現娑婆世界。爲折伏衆生故。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者。其字指上所現世界。佛指能現之人。曰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者。簡上依正二有。非過去已滅。非未來未成。即今現在正說法度衆生之極樂彌陀。極樂二字。既對娑婆衆生極苦而言。須知娑婆。苦有無量。束爲八類。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是也、此八苦無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均不能免。一生苦者。如一人身。過去世身已死。未來世身未生。于過未之中。有中有身。亦名中陰身。此身雖非鬼道。而大同于鬼。約有二尺許。就人道說。看他與某家有債。所謂兒女本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此中有身。自亦不知與某家有債。但隨債業而轉。觀大地如聚墨。一無所見。若與某家有債。即現一線光。得見彼夫婦行淫時。中有淫心即動。千裏萬裏乃至遠隔世界。亦速如電。到彼奪淫。男中有身。愛女嗔男。女中有身。愛男嗔女。就此一媱。中有身與父精母血叁緣和合。中陰身失而成胎矣。初七日曰凝滑。二七日曰軟肉。叁七日曰硬肉。乃至七七日人相具足。住于胎中。如住黑暗地獄。其穢如糞尿地獄。娘吃熱物。如處镬湯地獄。娘吃涼物。如在寒冰地獄。十月胎滿。由産門出。如夾山地獄。才脫衣胞生下,嫩膚觸風。其苦如活牛剝皮。衆生愚癡。不覺不知。佛令念佛。求于極樂蓮花化生。永脫此苦。二老苦者。鶴發雞皮。耳襲眼花。衆苦難述。叁病苦者。寒暑不調。飲食不節。則有病苦。俗雲好漢怕的病來魔。四死苦者。地水火風四大。原屬無情。識心相織。如經緯和合。死時四大分張。如經中抽緯。故苦如生龜脫殼。蓮花化生之身。無此等苦。五愛別離苦者。愛即家親眷屬。或生離。或死別。愈是親愛。愈不得久聚。蓮花化生。無父母妻子兄弟等。既無情愛。別亦不苦。六怨憎會苦者。強冤家如仇人敵人。奪財謀命等。軟冤家。如恩愛相纏。不使修道等。總而言之。不是冤家不聚會。極樂蓮友。雖無偏心私愛。而修道之心。盡皆痛癢相關。無相怨對。故曰彌陀骨肉。七求不得苦者。財色名食睡。無人不求。求之不得則苦。求之若得更苦。試舉一例。如世人求子。求之不得者苦。若求得者。幼時怕生病。怕壽不長。怕冷著。怕熱著。稍長又怕不學好。終日盡夜。懸心吊膽。未得患得。既得患失。如此諸類。實難盡述。極樂思衣衣至。思食食至。七寶樓閣。無非自然。百無所求、故無此。八五陰熾盛苦者。如上生老病死。是一色陰熾盛苦。受想行識四陰熾盛。即一切妄想煩惱熾盛故苦。極樂但受聞法之樂。非唯佛說妙法。七寶行樹。衆鳥和鳴。皆演妙法。…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